本发明涉及电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环保的电缆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缆的生产过程中,当向金属线外覆盖绝缘层后往往需要再进行冷却操作,目前大多采用水冷方式进行冷却操作,而水冷的水分必须全部去掉以保证电缆干燥,然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加工或保存。目前已有相应的电缆干燥装置来对电缆外表面的水分进行干燥处理,但限于结构和设计上的限制,其干燥效率往往较低,同时干燥作用也不充分、均匀,从而不能够彻底去除电缆外表面的水分,这大大影响了电缆干燥装置的使用性能,同时也降低了电缆的生产加工质量。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高效环保的电缆干燥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环保的电缆干燥设备,所述高效环保的电缆干燥设备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支撑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左右两侧的管道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左右两侧的抽气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上方的滚轮装置及位于所述滚轮装置左右两侧的分散装置,所述壳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三通孔、位于其上方的第一管道、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上方的进料斗、位于所述进料斗右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端的第一框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第一刷毛,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块、位于所述支撑块上方的滑块、位于所述滑块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端的第一滚轮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一斜杆,所述管道装置包括第二斜杆、位于所述第二斜杆上方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方的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出气斗、收容于所述第二管道内的第一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方的第一固定杆,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抽气管、设置于所述抽气管上的风机、第一阀门及设置于所述风机上的第二固定杆,所述分散装置包括第五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五支架下端的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五支架下方的第六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六支架下端的分散板及位于所述分散板下端的第三固定杆,所述滚轮装置包括驱动轮、设置于所述驱动轮上的摩擦环、位于所述驱动轮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七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七支架下端的第三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七支架之间的第二过滤网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上的振动器。
所述第一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斗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进料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料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框体位于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一刷毛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框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刷毛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呈弧面状,所述第三支架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与所述滑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三支架轴转连接,所述第一斜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块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呈水平状,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气斗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一过滤网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管道固定连接。
所述抽气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状且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五支架轴转连接,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散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分散板呈倾斜状,所述分散板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分散板位于所述出气斗的一侧,所述第三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分散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轮呈圆柱体,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壳体轴转连接,所述摩擦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摩擦环的内表面与所述驱动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设有两个,所述第七支架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
所述第三滚轮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七支架轴转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七支架之间,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七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下方,所述振动器与所述第二过滤网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高效环保的电缆干燥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电缆进行彻底有效的干燥,干燥的较为均匀且快速,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电缆加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高效环保的电缆干燥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效环保的电缆干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高效环保的电缆干燥设备包括壳体1、收容于所述壳体1内的支撑装置2、位于所述支撑装置2左右两侧的管道装置3、位于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的抽气装置4、位于所述支撑装置2上方的滚轮装置6及位于所述滚轮装置6左右两侧的分散装置5。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壳体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一通孔11、位于其左右表面的第二通孔12、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三通孔13、位于其上方的第一管道14、位于所述第一管道14上方的进料斗15、位于所述进料斗15右侧的第一支架16、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6下方的第二支架17、位于所述第二支架17上端的第一框体18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8内的第一刷毛19。所述第一通孔11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及第三通孔13呈圆形且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14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管道14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13且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14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进料斗15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进料斗1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管道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斗15的内部与所述第一管道14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支架17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17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7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8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6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1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6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料斗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18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框体18位于第一通孔11的上方。所述第一刷毛19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框体18的内部,所述第一刷毛1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8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支撑块21、位于所述支撑块21上方的滑块22、位于所述滑块22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23、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23上端的第一滚轮24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架23下方的第一斜杆25。所述支撑块2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支撑块21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22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块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22的上表面呈弧面状,所述滑块22采用较为光滑的材料制成,方便电缆在上面滑动。所述第三支架23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支架23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23的下端与所述滑块2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23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231,所述第一凹槽23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滚轮24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24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231内且与所述第三支架23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24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231内旋转,所述第一滚轮24顶靠在电缆上。所述第一斜杆2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块2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斜杆25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25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25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23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管道装置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管道装置3包括第二斜杆31、位于所述第二斜杆31上方的第四支架32、位于所述第四支架32上方的第二管道33、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33上的出气斗34、收容于所述第二管道33内的第一过滤网35及位于所述第二管道33上方的第一固定杆36。所述第二斜杆31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31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31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32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32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3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33呈水平状,所述第二管道33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12且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33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斗34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出气斗34的内部与所述第二管道33的内部相通。所述出气斗34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第一过滤网35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35与所述第二管道3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所述第一固定杆36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固定杆36的上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3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管道33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管道33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抽气装置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所述抽气装置4包括抽气管41、设置于所述抽气管41上的风机42、第一阀门43及设置于所述风机42上的第二固定杆44。所述抽气管4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12且与所述壳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抽气管41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风机42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44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固定杆44的一端与所述风机4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44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分散装置5包括第五支架51、设置于所述第五支架51下端的第二滚轮52、位于所述第五支架51下方的第六支架53、设置于所述第六支架53下端的分散板54及位于所述分散板54下端的第三固定杆55。所述第五支架51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51的上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51的下端呈水平状且设有第二凹槽511。所述第二滚轮52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52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511内且与所述第五支架5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52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511内旋转,所述第二滚轮52顶靠在电缆上。所述第六支架53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53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架5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53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散板5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分散板54呈倾斜状,所述分散板54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分散板54位于所述出气斗34的一侧。所述第三固定杆55呈倾斜状,所述第三固定杆55的一端与所述分散板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5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32的侧面固定连接,使得从所述出气斗34出来的空气经过第四通孔与电缆接触。
如图1所示,所述滚轮装置6包括驱动轮61、设置于所述驱动轮61上的摩擦环62、位于所述驱动轮61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七支架63、设置于所述第七支架63下端的第三滚轮64、设置于所述第七支架63之间的第二过滤网65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网65上的振动器66。所述驱动轮61呈圆柱体,所述驱动轮61与所述壳体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驱动轮61可以在所述壳体1内旋转,所述驱动轮61与电机连接,带动所述驱动轮61主动旋转。所述摩擦环62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摩擦环62的内表面与所述驱动轮6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摩擦环62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制成。所述第七支架63设有两个,所述第七支架63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63的上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63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滚轮64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滚轮64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64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七支架63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64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二过滤网6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65位于所述第七支架63之间,所述第二过滤网65的侧面与所述第七支架6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65位于所述第三通孔13的下方。所述振动器66与电源连接,所述振动器66与所述第二过滤网65固定连接,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过滤网65振动,加快干燥剂经过第二过滤网65的过滤与摩擦环62接触。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高效环保的电缆干燥设备使用时,首先将电缆穿过第一通孔11,且顶靠在摩擦环62上,同时顶靠在滑块22上。然后启动与驱动轮61,使得所述驱动轮61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摩擦环62随之旋转,进而可以带动电缆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启动风机42,且打开第一阀门43,使得外界的空气进入到所述抽气管41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二管道33内,然后经过所述第一过滤网35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出气斗34内,然后向分散板54喷出,空气经过第四通孔与电缆接触,从而对电缆进行干燥。同时将干燥粉放入到所述进料斗15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一管道14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二过滤网65上,启动振动器66,使得所述第二过滤网65振动,进而可以加快其上方的干燥粉经过第二过滤网65的过滤掉落到所述第二过滤网65的下方,然后与摩擦环62接触,进而与电缆接触,对电缆进行干燥。同时在电缆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刷毛19可以清扫掉电缆上的干燥粉,将其清扫干净。直至对电缆进行干燥完毕。至此,本发明高效环保的电缆干燥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