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热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515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热水机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加热和制冷系统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空调热水机组。



背景技术:

常用空调热水两用机组中,在制冷和制热时,工质流动方向相反,由于各个地方的空调工况不一样,为了使空调的适用范围较广,在系统中一般都配备有储液器,用于储存多余工质的问题。但机组从制冷状态转换成制热状态时,机组工质的流动方向相反,这样,为了令储液器始终发挥储存多余的高压液态工质功能,机组的工质管道及控制部件都要设计得非常复杂,从而导致机组的故障率高,产品的制造成本大,能耗大,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采用单内胆结构,加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热水机组,通过将单向阀组件、储液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冷凝器、压缩装置、电磁四通阀和换热器进行合理组合连接,保持储液器为高压状态,储存多余工质,产品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能效高,通过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对冷水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热水机组,包括有机箱、冷凝器、压缩装置、节流装置、蒸发器、单向阀组件、电磁四通阀、储液器和换热器,所述压缩装置与换热器相连,所述换热器与电磁四通阀相连,所述电磁四通阀分别与冷凝器、压缩装置、蒸发器相连,所述单向阀组件分别与冷凝器、蒸发器、储液器、节流装置相连,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并联后与储液器相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并联后与节流装置相连接,所述节流装置与储液器相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第四单向阀并联后与蒸发器相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并联后与冷凝器相连接,所述蒸发器设置有不锈钢箱,所述机箱侧面设置有网板,所述机箱底部设置有固定条,所述冷凝器、压缩装置、节流装置、蒸发器、单向阀组件、电磁四通阀、储液器和换热器固定设置在机箱内,所述机箱和不锈钢箱呈矩形,所述机箱内设置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上设置有圆形出线口,所述换热器包括有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所述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包括有桶身、上端盖、下端盖,所述上端盖与桶身焊接相连,所述下端盖与桶身焊接相连,所述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内固定设置有内芯桶,所述内芯桶与桶身间填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所述内芯桶与上端盖间填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所述内芯桶与下端盖间填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所述第一内胆的下端盖焊接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第一内胆的内芯桶下端焊接连通,所述下端盖的下端固定焊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呈凹型,所述进水管折弯水平设置并穿过固定框,所述第一内胆的上端盖焊接连通有连通出水管,所述第一内胆的内芯桶上端与连通出水管焊接连通,所述第一内胆的上端盖通过连通出水管与第二内胆的上端盖焊接连通,所述第二内胆的内芯桶上端与连通出水管焊接连通,所述连通出水管在第二内胆的内芯桶内焊接连通有引下水管,所述引下水管的出口设置在第二内胆的内芯桶下部,所述第二内胆的上端盖焊接连通有总出水管,所述第二内胆的内芯桶上端与总出水管焊接连通,所述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内贯穿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上下端设置有收紧螺纹,所述固定柱的上下端分别通过螺母与上端盖,下端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胆的内芯桶内设置有第二传热螺旋管圈,所述第二传热螺旋管圈的一端弯设有第二进热管,所述第二进热管设置在第二内胆下端,所述第二传热螺旋管圈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有第二落热管,所述第二落热管下端弯设有连通热管,所述连通热管设置在第二内胆下端,所述第一内胆的内芯桶内设置有第一传热螺旋管圈,所述第一传热螺旋管圈的一端弯设有第一进热管,所述第一进热管设置在第一内胆下端,所述第一传热螺旋管圈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有第一落热管,所述第一落热管下端弯设有出热管,所述出热管设置在第一内胆下端,所述引下水管设置在第二传热螺旋管圈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胆和/或第二内胆背后设置有固定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胆和/或第二内胆背后设置有次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胆和/或第二内胆背后设置有次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总出水管向下延伸设有落水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制冷和制热时,工质流动方向相反,本机组可以始终保持储液器为高压状态,储存多余工质,产品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能效高,另一方面,高温工质沿着第二进热管进入到第二传热螺旋管圈,沿着第二传热螺旋管圈螺旋上升,第二落热管和连通热管再将工质从第二内胆下引出,工质再从第一进热管进入到第一传热螺旋管圈,沿着第一传热螺旋管圈螺旋上升,第一落热管和出热管再将工质从第一内胆下引出,另一方面,冷水沿着进水管从第一内胆的内芯桶下涌进内芯桶,第一传热螺旋管圈自下而上地对内芯桶的水进行加热,由于第一传热螺旋管圈呈螺旋状,对周围的水的传热效果好,加热效率高,同时,第一传热螺旋管圈下方工质的温度比上方工质的温度高,有利于迅速将第一内胆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升温,第一内胆的内芯桶内的水加热完成后,通过内芯桶上端焊接连通的连通出水管输送到第二内胆的内芯桶,引下水管将需要加热的水直接引向第二内胆的内芯桶下部进行出水,第二传热螺旋管圈自下而上地对内芯桶的水进行加热,由于第二传热螺旋管圈呈螺旋状,对周围的水的传热效果好,加热效率高,同时,第二传热螺旋管圈下方工质的温度比上方工质的温度高,有利于迅速将第二内胆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升温,第二内胆的内芯桶内的水加热完成后,通过总出水管进行出水,加热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压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换热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5,一种空调热水机组,包括有机箱2、冷凝器5、压缩装置4、节流装置6、蒸发器7、单向阀组件、电磁四通阀8、储液器9、换热器1、压力控制装置20、高压液态段管道209和低压液态段管道210,压缩装置与换热器1相连,换热器1与电磁四通阀8相连,电磁四通阀8分别与冷凝器5、压缩装置4、蒸发器7相连,单向阀组件分别与冷凝器5、蒸发器7、储液器9、节流装置6相连,单向阀组件包括有第一单向阀101、第二单向阀102、第三单向阀103和第四单向阀104,第一单向阀101和第二单向阀102并联后与储液器9相连接,第三单向阀103和第四单向阀104并联后与节流装置6相连接,节流装置6与储液器9相连接,第一单向阀101与第四单向阀104并联后与蒸发器7相连接,第二单向阀102和第三单向阀103并联后与冷凝器5相连接,制冷和制热时,工质流动方向相反,本机组可以始终保持储液器为高压状态,储存多余工质,产品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能效高,压力控制装置20包括有压力卸荷阀201和毛细管202,压力卸荷阀201包括有阀体203、第一出口204和第一入口205,第一出口204和第一入口205间设置有阀芯206,阀芯206顶部依次设置有弹簧207和调节螺丝208,第一入口205与高压液态段管道209相连接,第一出口204与毛细管202相连接,毛细管202的另一端与低压液态段管道210相连,高压液态段管道209与冷凝器5相连接,低压液态段管道210与节流装置6相连接,蒸发器7设置有不锈钢箱3,不锈钢具有耐腐蚀作用,经久耐用,机箱2侧面设置有网板21,便于机组的通风散热,机箱2底部设置有固定条22,通过固定条22对机箱2进行固定,冷凝器5、压缩装置4、节流装置6、蒸发器7、单向阀组件、电磁四通阀8、储液器9和换热器1固定设置在机箱2内,整机设置,占用空间少,安装方便,机箱2和不锈钢箱3呈矩形,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机箱2内设置有电控箱23,通过电控箱23进行控制,电控箱23上设置有圆形出线口24,通过圆形出线口24出线,换热器1包括有第一内胆11和第二内胆12,第一内胆11和第二内胆12包括有桶身13、上端盖14、下端盖17,上端盖14与桶身13焊接相连,下端盖17与桶身13焊接相连,第一内胆11和第二内胆12内固定设置有内芯桶,水在内芯桶内进行加热,内芯桶与桶身13间填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内芯桶与上端盖14间填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内芯桶与下端盖17间填充有硬质聚氨酯泡沫,硬质聚氨酯泡沫的绝热效果好、重量轻、比强度大,第一内胆11的下端盖17焊接连通有进水管15,进水管15的一端与第一内胆11的内芯桶下端焊接连通,冷水从进水管15进入到第一内胆11的内芯桶内,从内芯桶下涌进,由下至上填充满内芯桶,下端盖17的下端固定焊接有固定框18,固定框18用于第一内胆11和第二内胆12下部的定位,固定框18呈凹型,进水管15折弯水平设置并穿过固定框18,占用空间小,第一内胆11的上端盖14焊接连通有连通出水管19,第一内胆11的内芯桶上端与连通出水管19焊接连通,冷水进过第一内胆11的加热升温后,从连通出水管19出水,再进入到第二内胆12,第一内胆11的上端盖14通过连通出水管19与第二内胆12的上端盖14焊接连通,第二内胆12的内芯桶上端与连通出水管19焊接连通,连通出水管19在第二内胆12的内芯桶内焊接连通有引下水管117,引下水管117的出口设置在第二内胆12的内芯桶下部,第二内胆12的上端盖14焊接连通有总出水管115,第二内胆12的内芯桶上端与总出水管115焊接连通,第一内胆11和第二内胆12内贯穿设置有固定柱16,固定柱16的上下端设置有收紧螺纹,固定柱16的上下端分别通过螺母与上端盖14,下端盖17固定连接,固定柱16可以起到预先固定的作用,先使用固定柱16对上端盖14,下端盖17和桶身13进行预固定,然后再通过焊接将上端盖14,下端盖17和桶身13进行固定,简单实用,第二内胆12的内芯桶内设置有第二传热螺旋管圈121,通过第二传热螺旋管圈121对第二内胆12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二传热螺旋管圈121的一端弯设有第二进热管122,第二进热管122设置在第二内胆12下端,高温的工质从第二进热管122进入到第二传热螺旋管圈121,沿着第二传热螺旋管圈121螺旋上升,由下至上对第二内胆12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二传热螺旋管圈121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有第二落热管123,第二落热管123下端弯设有连通热管124,连通热管124设置在第二内胆12下端,由第二落热管123和连通热管124将加热完第二内胆12的内芯桶内水的工质从第二内胆12下引出,第一内胆11的内芯桶内设置有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1,通过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1对第一内胆11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1的一端弯设有第一进热管112,第一进热管112设置在第一内胆11下端,工质从第一进热管112进入到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1,沿着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1螺旋上升,由下至上对第一内胆11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1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设有第一落热管113,第一落热管113下端弯设有出热管114,出热管114设置在第一内胆11下端,由第一落热管113和出热管114将加热完第一内胆11的内芯桶内水的工质从第一内胆11下引出,引下水管117设置在第二传热螺旋管圈121内,水从内芯桶中心向周边扩散,加强加热效果。

本设计在机组的高压液态段管道209和低压液态段管道210之间设置有压力卸荷阀201和毛细管202,当机组的冷凝压力过高时,高压工质将阀芯206顶开,使冷凝器5中的部分工质从压力卸荷阀201中分流,并经毛细管202降压后流向机组的低压液态段管道210,从而及时降低了系统的冷凝压力,使系统可连续工作,不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同时由于不会出现频繁开机的情况,产品的节能效果也更明显。

单独空调制冷功能时,工质的循环过程如下:压缩装置4--换热器1--电磁四通阀8--冷凝器5(高压状态)--第二单向阀102--储液器9--节流装置6--第四单向阀104--蒸发器7(启动空调循环泵71实现制冷,低压状态)--电磁四通阀8--压缩装置4。

单独空调制热功能时,工质的循环过程如下:压缩装置4--换热器1--电磁四通阀8--蒸发器7(启动空调循环泵71实现制热,高压状态)--第一单向阀101--储液器9--节流装置6--第三单向阀103--冷凝器5(低压状态)--电磁四通阀8--压缩装置4。

无论机组制冷或者制热的时候,始终保持储液器9内为高压状态。

单独制热水功能时,工质的循环过程如下:压缩装置4--换热器1(启动热水循环泵11实现制热水)--电磁四通阀8--蒸发器7--第一单向阀101--储液器9--节流装置6--第三单向阀103--冷凝器5--电磁四通阀8--压缩装置4。

同时空调制冷和制热水时,工质的循环过程如下:压缩装置4--换热器1(启动热水循环泵11实现制热水)--电磁四通阀8--冷凝器5--第二单向阀102--储液器9--节流装置6--第四单向阀104--蒸发器7(启动空调循环泵71实现制冷)--电磁四通阀8--压缩装置4。

高温工质沿着第二进热管122进入到第二传热螺旋管圈121,沿着第二传热螺旋管圈121螺旋上升,第二落热管123和连通热管124再将工质从第二内胆12下引出,工质再从第一进热管112进入到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1,沿着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1螺旋上升,第一落热管113和出热管114再将工质从第一内胆11下引出,另一方面,冷水沿着进水管15从第一内胆11的内芯桶下涌进内芯桶,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1自下而上地对内芯桶的水进行加热,由于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1呈螺旋状,对周围的水的传热效果好,加热效率高,同时,第一传热螺旋管圈111下方工质的温度比上方工质的温度高,有利于迅速将第一内胆11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升温,第一内胆11的内芯桶内的水加热完成后,通过内芯桶上端焊接连通的连通出水管19输送到第二内胆12的内芯桶,引下水管117将需要加热的水直接引向第二内胆12的内芯桶下部进行出水,第二传热螺旋管圈121自下而上地对内芯桶的水进行加热,由于第二传热螺旋管圈121呈螺旋状,对周围的水的传热效果好,加热效率高,同时,第二传热螺旋管圈121下方工质的温度比上方工质的温度高,有利于迅速将第二内胆12的内芯桶内的水进行升温,第二内胆12的内芯桶内的水加热完成后,通过总出水管115进行出水,加热效率较高。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内胆11和/或第二内胆12背后设置有固定板,通过固定板对第一内胆11和/或第二内胆12背部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内胆11和/或第二内胆12背后设置有次出水管,除了可以通过总出水管115进行出水,还可以通过次出水管出水。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内胆11和/或第二内胆12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对第一内胆11和/或第二内胆12内水温进行监测。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总出水管115向下延伸设有落水管116,从下方出水,便于排布管道,合理利用空间。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