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烘砂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砂石和各种添加剂,砂石一般从河道等地获取,采用吊车等设备将砂石从河道中取出后,砂石中含有大量水分,为了保证砂石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保证纯度和所产出的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对砂石进行烘干。
目前,公开号为CN20169743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式矿用砂石烘干机,它包括烘干室和加热室,所述烘干室、加热室两端封闭,加热室的内壁为烘干室的外壁,烘干室内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有翻砂装置,这种烘干机的加热来源采用锅炉余热,锅炉的蒸汽通过管道连接至烘干室中,通过热传递对砂石进行烘干。
这种烘干装置中,接触到烘干室的外壁的砂石所受到的热能更多,而距离烘干室的外壁较远的砂石则受到的热能较少,在烘干时不易对砂石进行均匀加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烘砂加热装置,其具有能够提高砂石受热均匀程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烘砂加热装置,包括同轴连接的加热筒、连接筒和烘砂筒,所述加热筒中设置有若干加热丝,每根所述加热丝均卷绕成圆形,所述加热丝自加热筒中引出,与电源连接;所述加热筒背离连接筒的一端设置风机,风机的出风口采用风管与加热筒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丝通电发热时,启动风机,风机通过风管向加热筒内输入气流,气流经过加热丝时,与加热丝发生热交换,携带热能,这种带有热能的气流经过连接筒导入烘砂筒中,由于气流的分散性好,故而烘砂筒的中砂石能够大面积的与气流热气流接触,热气流在分散的过程中,使得砂石处处受热都能够近似相等,提高砂石受热均匀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热筒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层壁和外层壁,所述内层壁和外层壁之间预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间隙设置中的空气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减小加热筒内的热能与外界之间的热交换,使能量尽可能地被利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热丝的两端自内层壁引出,在内层壁与外层壁之间延伸至引出加热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丝需要导电,将加热丝尽量设置在内层壁与外层壁之间延伸,能够减小加热丝暴露在外的长度,降低操作人员被烫伤或电伤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内层壁上开设通孔,所述加热丝从通孔穿过,所述通孔上设有汽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眼将加热丝与内层壁隔绝,减小加热丝与内层壁之间的导电导热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热筒、连接筒与地面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所述烘砂筒与连接筒发生相对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筒与连接筒固定位置不变,能够便于带有热能的气流稳定导出,烘砂筒在转动时,其内的砂石随其转动而翻滚,便于砂石均匀地与热气流接触,提高干燥速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烘砂筒罩设于连接筒背离加热筒的一端,所述加热筒与连接筒之间设置有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能够减小连接筒与烘砂筒发生转动时产生的摩擦阻力,使运动过程更为流畅。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筒中设置导料坡,所述导料坡设置为三角形,其竖直高度较高的一侧面向加热筒,其竖直高度较低的一侧面向烘砂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砂石落下时,砂石在导料坡上向烘砂筒处运动,减小砂石落入加热筒中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筒背离地面一侧设置有漏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漏斗能够减少砂石在落下过程中腾起的粉尘,还能够降低砂石落至连接筒外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烘砂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烘砂筒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汽眼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干筒;2、漏斗;3、连接筒;4、加热筒;41、内层壁;42、外层壁;43、通孔;44、汽眼;5、烘砂筒;6、加热丝;61、导线;7、风管;8、螺旋输送轨;9、叶片;10、翻砂筒;11、电机;12、转轮;13、转动带;14、轴承;15、棱条;16、导料坡;17、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烘砂加热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烘干筒1,烘干筒1包括与漏斗2直接相连的连接筒3、位于连接筒3两侧的加热筒4和烘砂筒5。加热筒4、连接筒3和烘砂筒5同轴设置,为了减少砂石下落时腾起的灰尘,在靠近传送带最高处设置漏斗2,漏斗2的小端与烘干筒1中的连接筒3相连。其中,连接筒3内靠近地面的一侧设有导料坡16,导料坡16竖直高度较高的一侧面向加热筒4,竖直高度较低的一侧面向烘砂筒5。
如图1和3所示,加热筒4中设置加热丝6,加热丝6为金属材质,便于导电发热。金属丝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加热筒4上,金属丝的中段则弯成圈状。若干根金属丝排列在加热筒4中,这些金属丝的圈状部分与加热筒4同轴设置。加热筒4设置为两层,分别为内层壁41和外层壁42,内层壁41和外层壁42之间留有5cm~8cm的间隙,在本实施例中间隙宽度采用6cm。加热丝6穿过内层壁41,引出内层壁41后与导线61相接,导线61引出加热筒4与电源相接。为了减小漏电的危险,在加热丝6引出内层壁41的部分和导线61上均设有胶皮。在内层壁41上开设用于穿过加热丝6的通孔43,通孔43上包设汽眼44,为了起到绝缘效果,汽眼44采用橡胶制成。
如图1所示,在加热筒4背离连接筒3的一端设置风机17,风机17的出风口上引出风管7,风管7连接至加热筒4背离连接筒3的一端。风机17鼓风时,气流通过通电变热的加热丝6,通过热交换带有热能,这股带有热能的气流从加热筒4中流动至烘砂筒5中,对烘砂筒5中的砂石进行烘干。
如图1所示,烘砂筒5的内壁上设有螺旋输送轨8,螺旋输送轨8包括螺旋形的叶片9,叶片9贴设在烘砂筒5的内壁上。螺旋输送轨8还包括贴设于叶片9上的翻砂筒10,翻砂筒10采用金属片弯成,通过焊接固连于烘砂筒5内壁,将翻砂筒10的一端密封,使其成为筒状。这种翻砂筒10在叶片9上设有多个,相邻的两个翻砂筒10之间预留固定不变的距离。
如图1和2所示,为了实现烘砂筒5的转动,在烘砂筒5侧边设有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有转轮12,在烘砂筒5上设置转动带13,转轮12与转动带13抵触,转轮12采用齿轮,在转动带13上环形阵列有若干棱条15,棱条15与齿轮啮合,当电机11转动时,带动转动带13转动,转动带13即带动烘砂筒5运动。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