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热水器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很多种外置的独立循环装置,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即开即热的用水需求。但内部存在较大水罐,并且用水罐进行混水减少温度冲击的方式并不能解决热水器出水温度过高时降低出水温度的目的。如名称为一种热水器恒温用热水循环装置(CN201620248459.8)、公开(公告)号为CN205619571U、申请日为2016.03.28,它公开一种热水器恒温用热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安装在热水器的出热水管上,包括:控制器,通过管道连在一起的进水接头、水泵、储水罐、出水接头,以及设置在管道上的温度探头;所述控制器与温度探头、水泵信号连接。此技术方案对解决使用热水的水温波动幅度有一定的效果,但使用过程中水压经常波动,水温忽冷忽热仍需频繁通过机械混水阀调节水温。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缺陷,当出水温度过高混水效果差,常常出现温度过冲无法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自动根据热水的流量、进水温度情况调节混水流量、避免出现忽热忽冷现象,真正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目的,提高用户体验效果的热水器智能恒温循环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水器智能恒温循环装置,包括连接热水器的高温热水进水管路及连接冷水的进水管路和冷热水的混水管路,混水管路上连接有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热水进水管路上设置有检测热水器出水温度值的出水温度传感器、检测热水出水流量的出水流量传感器;
所述冷水进水管路上设置有检测进水温度值的进水温度传感器、检测混水流量大小的混水水流量传感器、用户调节混水流量的进水水比例阀,
在混水管路出水管路设置有检测混水温度值的装置混水后温度传感器;
一装置主控制器,与上述出水温度传感器、出水流量传感器、进水温度传感器、混水水流量传感器及进水水比例阀、混水水流量传感器均电联接,装置主控制器通过检测各传感器测定装置,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度值进行混水调节,温度不足情况时可控制步进电机关闭混水,循环水泵循环由热水器加热;温度过高时开启步进电机调节开度,混合装置出水,达到智能恒温的目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装置主控制器还连接有操作显示器,用户通过操作显示器设定混水出水温度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一种测试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水流量传感器及出水温度传感器精确测算出出热水的流量及温度,然后通过进水水比例阀及进水温度传感器测算出进水温度,控制器根据进水温度调节混水流量,利用冷热水混合方式,解决目前单纯水罐混水无法真正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目的,提高用户体验效果。具体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根据用户设定精确控制混水流量实现智能恒温,避免出现忽热忽冷现象;
2、取消混水罐,降低生产安装难度提高可靠性又可节省成本;
3、该装置与任意热水器配合使用,即可实现即开即热功能,智能恒温,无温度过冲或波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方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循环水泵 2、装置主控制器 3、出水温度传感器 4、出水流量传感器 5、进水温度传感器 6、混水水流量传感器 7、混水水比例阀 8、装置混水后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水器智能恒温循环装置,包括连接热水器的高温热水进水管路及连接冷水的进水管路和冷热水的混水管路,混水管路上连接有循环水泵,图1中循环水泵1,作为循环动力装置;装置主控制器2,作为控制核心收集外部参数,输出给水比例阀步进电机调节混水流量;设置在高温热水进水管路上的出水温度传感器3,检测热水器出水温度值;设置在高温热水进水管路上的出水流量传感器4,检测热水出水流量;设置在冷水进水管路上的进水温度传感器5,检测进水温度值;设置在冷水进水管路上的混水水流量传感器6,检测混水流量大小;设置在冷水进水管路上的混水水比例阀7,用户调节混水流量;设置在混水管路出水管路上的装置混水后温度传感器8,检测混水温度值;
一装置主控制器2,与上述出水温度传感器、出水流量传感器、进水温度传感器、混水水流量传感器及进水水比例阀、混水水流量传感器均电联接,装置主控制器通过检测各传感器测定装置,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度值进行混水调节,温度不足情况时可控制混水水比例阀7的步进电机关闭混水,循环水泵循环由热水器加热;温度过高时开启混水水比例阀7的步进电机调节开度,混合装置出水,达到智能恒温的目的。
本智能恒温循环装置具有智能恒温和循环功能。通过检测高温热水温度、高温热水流量、混水进水温度及混水后的温度值,来调节混水流量至用户需求的温度
本装置优点在于可实时检测热水器出水和进水温度,通过控制器程序判断实现智能精确控温,有效避免过热或者过冷等用户使用痛点。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