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除湿系统的双进气道空气流量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1419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用于除湿系统的双进气道空气流量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气流量调节装置,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除湿系统的双进气道空气流量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池领域,由于锂电池具有独特的优良特性,被广泛的应用。在锂电池制造过程当中,有一道除湿工艺,主要通过除湿系统完成,其中包括转轮除湿系统。转轮除湿系统中的实际空气流量往往与系统设计之初有较大的差异,如转轮除湿系统设计之初的额定补充新鲜空气为2000M3/H,但实际当中的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量往往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回风系统空气阻力及送风系统阻力的影响,因此实际的新风量会多。在设计之初会对上述阻力因素加以考虑,但是设计时考虑的初阻力往往会比实际运行时的阻力大,新系统的过滤单元没有被粉颗粒所阻塞,送风系统和回风系统的阻力相对要小很多,此时的新风量将会增大;而新风增大将对除湿系统增加负荷,在此情况之下,必须将新风的流量进行调节,降低新风流量到除湿系统所设计之初时的流量。

在现有技术当中,新风流量调节是通过一个流量调节装置进行调节的;流量调节装置由箱体、叶片、固定杆、执行机构所组成;130-150MM宽的叶片焊接在固定杆上,固定杆穿过箱体固定在箱体的孔上,叶片即可在调节装置的箱体内通过执行机构进行90度的角度旋转,当两叶片相接合时,调节装置即为关闭,以达到流量调节的目的。但此设计方案有一定缺陷,对于新风这些湿空气而言,130-150MM宽度的在旋转超45度角度时,空气通过叶片的空隙将很小,虽然达到了调节风速的作用,但会导致气流密度非常不均匀,局部风速往往反而会大于未调节时的平均风速,从而导致表冷器冷凝下的水滴飞出表冷,除湿系统中将积集大量的水,以至于除湿系统的除湿效果非常差。其次,叶片焊接在固定杆中时,固定杆穿过调节装置的箱体,而调节装置箱体用于安装固定杆的小孔将与新鲜空气的湿空气进行交叉,导致湿空气渗入除湿系统,如此也将对除湿效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当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除湿系统的双进气道空气流量调节装置,不仅能够使通过空气流量调节装置的气流均匀平稳,同时减少外部湿空气渗透对除湿效果的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除湿系统的双进气道空气流量调节装置,包括一流量调节箱体,所述流量调节箱体呈Y型结构,包括两个设置有进风口的进风管以及一个设置有出风口的出风管,所述两个进风管与所述一个出风管三者连接并连通;位于所述两个进风口处安装有一调节终端;所述调节终端包括有一U型固定槽,位于所述U型固定槽上安装有叶片固定杆,位于所述叶片固定杆上安装有调节叶片组,所述调节叶片组包括若干调节叶片,所述每一调节叶片均与同一执行机构相连接。

Y型结构的设计目的在于:新风从两个进风口分别进入各自的进风管,由于两个进风管呈一定角度,因此新风汇聚时会相互穿插并混合,使进入出风管的新风各处密度均匀、风速均匀,从而达到输送的气流均匀平稳的目的。而设置U型固定槽的目的在于,减少在流量调节箱体上为安设叶片所开设的开孔数量,从而减少漏气,减少湿空气渗入除湿系统中。

优选地,所述执行机构为一调节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工艺上的气流流速需要,自动或手动的对叶片的开合角度进行设定。

优选地,所述调节叶片的宽度为10~80mm之间。当叶片的宽度小雨80mm时,可以有效减少气体流入时的切割作用,增加气体密度和速度的均匀性,从而避免因局部风速过小而导致的局部风速过大的情况。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调节叶片的宽度为50mm。当调节叶片设置为50mm时,不仅可以保证设备的结构简单,不易损坏,同时气体流入后的均匀程度比较合适。

优选地,用于除湿系统的双进气道空气流量调节装置还包括有一混风箱,所述两个进风管与所述一个出风管均连接并连通在所述混风箱上。设置混风箱,可以将两个进风管进入的风进行预先混合,以保证流入到出风管中的新风流速密度均匀稳定。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进风管与出风管直径相等。再一次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混风箱直径大于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出风管。当混风箱的直径大于进风管和出风管时,可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对新风进行混合,同时位于混风箱中的气流速度要比进风管与出风管的都要小,从而保证出风管中不会出现过多湍流噪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不仅能够使通过空气流量调节装置的气流均匀平稳,同时减少外部湿空气渗透对除湿效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除湿系统的双进气道空气流量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用于除湿系统的双进气道空气流量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安装在进风口处的调节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流量调节箱体;2、进风口;3、进风管;4、出风口;5、出风管;6、调节终端;7、U型固定槽;8、叶片固定杆;9、调节叶片组;10、调节叶片;11、调节杆;12、混风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例举以下几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以供分析与理解,但应明白,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提供的实施方案做出的一系列变形与等效替换也应理解为被囊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内。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除湿系统的双进气道空气流量调节装置,包括一流量调节箱体1,流量调节箱体1呈Y型结构,包括两个设置有进风口2的进风管3以及一个设置有出风口4的出风管5,两个进风管3与一个出风管5三者连接并连通;位于两个进风口2处安装有一调节终端6;调节终端6包括有一U型固定槽7,位于U型固定槽7上安装有叶片固定杆8,位于叶片固定杆8上安装有调节叶片组9,调节叶片组9包括若干调节叶片10,每一调节叶片10均与同一执行机构相连接。执行机构为一调节杆11。调节叶片10的宽度为80mm。

实施例2

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用于除湿系统的双进气道空气流量调节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提供的大致相同,包括一流量调节箱体1,流量调节箱体1呈Y型结构,包括两个设置有进风口2的进风管3以及一个设置有出风口4的出风管5,两个进风管3与一个出风管5三者连接并连通;位于两个进风口2处安装有一调节终端6;调节终端6包括有一U型固定槽7,位于U型固定槽7上安装有叶片固定杆8,位于叶片固定杆8上安装有调节叶片组9,调节叶片组9包括若干调节叶片10,每一调节叶片10均与同一执行机构相连接。执行机构为一调节杆11。调节叶片10的宽度为50mm。本实施中的用于除湿系统的双进气道空气流量调节装置还包括有一混风箱12,两个进风管3与一个出风管5均连接并连通在混风箱12上。进风管3与出风管5直径相等。混风箱12直径大于进风管3与出风管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用于除湿系统的双进气道空气流量调节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提供的大致相同,包括一流量调节箱体1,流量调节箱体1呈Y型结构,包括两个设置有进风口2的进风管3以及一个设置有出风口4的出风管5,两个进风管3与一个出风管5三者连接并连通;位于两个进风口2处安装有一调节终端6;调节终端6包括有一U型固定槽7,位于U型固定槽7上安装有叶片固定杆8,位于叶片固定杆8上安装有调节叶片组9,调节叶片组9包括若干调节叶片10,每一调节叶片10均与同一执行机构相连接。执行机构为一调节杆11。调节叶片10的宽度为10mm。本实施中的用于除湿系统的双进气道空气流量调节装置还包括有一混风箱12,两个进风管3与一个出风管5均连接并连通在混风箱12上。进风管3与出风管5直径相等。混风箱12直径大于进风管3与出风管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