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烘箱及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799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支架及第二安装支架;

用于产生风量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固设于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送风端及第一吸风端;

用于产生风量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固设于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二送风端及第二吸风端;

第一风管组件,所述第一风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之间,所述第一风管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送风端接通的第一送风管及与第二吸风端接通的第一吸风区域,所述第一送风管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吸风区域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回流配合的第一吸风口;及

第二风管组件,所述第二风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之间,所述第二风管组件与所述第一风管组件纵向间隔设置形成薄膜热交换区,所述第二风管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送风端接通的第二送风管及与第一吸风端接通的第二吸风区域,所述第二送风管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及所述第一出风口均朝向所述薄膜热交换区设置,所述第二吸风区域设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回流配合的第二吸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风区域为第一吸风管,所述第二吸风区域为第二吸风管;所述第一送风管至少有两条,相邻两条所述第一送风管之间设有一条第一吸风管,所述第二送风管至少有两条,相邻两条所述第一送风管之间设有一条第二吸风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风管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送风管设置;所述第二吸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吸风管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送风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风口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吸风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于所述第一吸风管的两对侧;所述第二吸风口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吸风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于所述第二吸风管的两对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送风管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送风管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组件还包括第一静压箱及第一吸流箱,所述第一静压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送风端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送风管接通,所述第一吸流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吸风端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风区域接通;所述第二风管组件还包括第二静压箱及第二吸流箱,所述第二静压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送风端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送风管接通,所述第二吸流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风端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风区域接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压箱设有多个第一导流板,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板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静压箱内形成多条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二静压箱设有多个第二导流板,多个所述第二导流板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静压箱内形成多条第二导流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与所述第一吸风端接通、且靠近所述第一吸风端设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与所述第二吸风端接通、且靠近所述第二吸风端设置。

9.一种烘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及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通信连接。

10.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烘箱,还包括用于将薄膜输送至所述烘箱的薄膜热交换区的薄膜输送机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