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623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空调器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器不再是单纯地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和制热,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空调器还具有改善空气质量的功能,通常该类的空调器是通过设置空气处理模块对空气进行处理以改善空气质量,然而目前该类空调器的空气处理模块均是通过出风口直接向外吹到用户的身上,致使用户感觉不舒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处理模块,旨在实现无风感,可避免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处理模块,用于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换热风道,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具有空气处理风道、和均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换热风道和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相互独立设置,所述机体设有出风框,所述出风框上设有若干微孔,所述微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可选地,每一所述微孔的横截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90~90度。

可选地,每一所述微孔的横截面与水平面的所述夹角为20度或-20度。

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的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出风框连接。

可选地,所述机体具有一设有出风口的出风口端,所述出风口端设有所述出风框。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固定件、设于电机固定件的电机、及与所述电机连接的风轮,所述风轮设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内,所述电机固定件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出风口端,另一端与所述出风框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机固定件包括外壳体和套设于所述外壳体内的内壳体,所述电机容纳于所述内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出风口端,另一端与所述出风框连接。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若干连接件,所述机体的出风口端的外周壁沿周向设有若干第一安装部,所述电机固定件的外周壁沿周向设有若干第二安装部,每一所述第一安装部均设有第一安装孔,每一第二安装部均设有第二安装孔,每一所述连接件容纳于一所述第一安装孔和一第二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机体的侧壁开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包括至少一新风入口,所述新风入口与室外连通;和/或,所述进风口包括至少一内循环进风口,所述内循环进风口与室内连通。

可选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出风口或空气处理风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及设于所述室内机的空气处理模块,所述室内机具有换热风道,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具有空气处理风道、和均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换热风道和所述空气处理风道相互独立设置,所述机体设有出风框,所述出风框上设有若干微孔,所述微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出风框,且将出风框上设置若干微孔,使得由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可通过出风框上的微孔吹出,由于微孔的尺寸很小,在气流经过微孔时被微孔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向室内蔓延,从而使得用户不会被风直接吹到身上,具有无风感的效果,使得用户使用体验更好,提高了用户使用产品的舒适性。

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处理模块,主要应用于空调器中,具体地,该空气处理模块包括机体,机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空气处理风道,其中,由于本技术方案的空气处理模块的空气处理风道与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风道相互独立,这样,使得空气处理模块在对空气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影响空气本身的换热过程,有利于空调器可以稳定的运行;同时,将空气处理模块用于空调器,相比单独设置空气处理模块,可以为用户节省更多的空间,使得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在为用户提供新的功能的同时,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模块中出风框一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截面图;

图5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模块中出风框另一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处的截面图;

图7为空气处理模块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模块100,主要应用于空调器中,以改善空气的质量,如更换室内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增加空气洁净度等等。该空调器是指,可以对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的设备,包括壁挂式分体机,壁挂式一体机,落地式分体机,落地式一体机等等。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侧和室外换热侧,室内换热侧和室外换热侧一般均包括机体,进风组件、换热组件和送风组件。其中,机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换热风道,进风组件设置在进风口处,换热组件和送风组件设置在换热风道内。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组件,导风组件设置在出风口。本申请中的空气处理模块,主要对空气参数进行调节,可以调节的参数有湿度、清洁度等等,并且不影响空调器的正常工作。

以下将主要描述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具体结构。

如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空气处理模块用于空调器(图未示),所述空调器具有换热风道,所述空气处理模块100包括:机体10,所述机体10具有空气处理风道103、和均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103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104,所述换热风道和所述空气处理风道103相互独立设置,所述机体10设有出风框20,所述出风框20上设有若干微孔201,所述微孔201与所述出风口104连通。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机体1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为了更好的与空调器配合,机体10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的空调器的机型来设置,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以呈圆筒状设置为例。

其中,参照图1,如下均以图1的放置位置作为参照位置进行描述。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和出风口104位置可以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道形式,不同的机型灵活设置,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例如,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机体10的背部和/或侧部;所述出风口104开设在所述机体10的正面、侧部和顶部中的一处或多处。即进风口和出风口104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机型,不同的风道和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104的形状,可以根据进风口、出风口104的位置和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104的形状可以有很多,例如,圆形、椭圆形、方形以及多边形等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出风框20,且将出风框20上设置若干微孔201,使得由出风口104吹出的气流可通过出风框20上的微孔201吹出,由于微孔201的尺寸很小,在气流经过微孔201时被微孔疏散成众多细微的气丝向室内蔓延,从而使得用户不会被风直接吹到身上,具有无风感的效果,使得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具体地,该空气处理模块100包括机体10,机体10具有进风口、出风口104,以及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104之间的空气处理风道103,其中,由于本技术方案的空气处理模块100的空气处理风道103与空调器的室内侧换热风道相互独立,这样,使得空气处理模块在对空气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不影响空气本身的换热过程,有利于空调器可以稳定的运行;同时,将空气处理模块100用于空调器,相比单独设置空气处理模块100,可以为用户节省更多的空间,使得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在为用户提供新的功能的同时,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地,该出风框20可以与机体10一体成型,也可以可拆卸地安装于机体10上,其中,可拆卸连接,可以为卡扣固定连接,螺钉固定连接或者通过挂钩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出风框20可以设置在机体10的顶端、底端或侧部。

参照图3至6,进一步可以理解地,如图3和图4所示,该出风框20上设置的微孔201的横截面可以与水平面平行,如图5和图6所示,该出风框20上设置的微孔201的横截面也可以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且每一所述微孔201的横截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a为-90~90度。在本实施例方案中,出风框20设置微孔201的方式可以为:出风框20的壁面与水平面垂直,从相对水平面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方向钻设或冲压微孔201,该倾斜的角度也即为微孔201的横截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出风框20设置微孔201的方式还可以为:出风框20的壁面与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从相对水平面平行的方向钻设或冲压微孔201,该出风框20的壁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也即为微孔201的横截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出风框20上设置的微孔201相对水平面呈一定角度设置,如此使得风不会直接由微孔201正面直接喷出,从而,使得出风口104流出的风更不易直接吹到人身上,无风感的效果更好。

优选地,每一所述微孔201的横截面与水平面的所述夹角a为20度或-20度。该夹角角度既能保证足够出风效果的同时,还使得无风感的效果较好。

优选地,经分析:该出风框20上设置的微孔201的面积大小为10-100mm2。如30、50、或60。此时,无风感的效果较好。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模块100还包括: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103内的风机组件30,所述风机组件30与所述出风框20连接。该风机组件30用以驱动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空气处理风道103,且经过出风口和微孔201流出。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体10具有一设有出风口104的出风口端11,所述出风口端11设有所述出风框20。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出风框20设置在机体10的一端,相比将该出风框20设置在机体10的侧壁的情况,本实施方案的空气处理模块100的整体厚度更小,如此使得设有该空气处理模块100的空调器整体厚度也较小。

再次参照图2,该出风框20呈盒体状,出风框20包括具有一开口的盒体(未标示),该盒体具有开口的一端罩设在机体10的出风口端11,该开口与出风口连通,该盒体的侧壁设有所述微孔201。如此气流通过出风口104和开口汇集至盒体内,再经过侧壁的微孔201排出。

进一步,参照图4和图6,优选地,将出风框20的盒体的背离开口的一端端面设置为斜面,微孔201设置连接斜面高侧的侧壁上。如此设计在保证出风量足够的同时,还可以使得出风框20的重量减轻。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中的出风框20结构,可以将出风框20的盒体(未标示)的侧壁设置为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弧面(未标示)、第二弧面(未标示)、第三弧面(未标示)、及第四弧面(未标示),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三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弧面和第四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和第四弧面均设有所述微孔201;所述第一弧面所设微孔201面积占第一弧面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所述第二弧面和第四弧面所设微孔201面积分别占第二弧面和第四弧面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可以理解地,如上设置的位于机体10正面的第一弧面面积大于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及第四弧面的面积。使得微孔201设置面积足够多,以保证足够的出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风机组件30包括电机固定件33、设于电机固定件33的电机(图未示)、及与所述电机连接的风轮31,所述风轮31设于所述空气处理风道103内,所述电机固定件33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出风口端11,另一端与所述出风框20连接。本技术方案的结构设置简洁巧妙,通过设置一电机固定件33既可以固定电机,又可以固定连接出风框20。而且,在本实施例方案中,该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内部结构设置布局巧妙,使得气流路径简单,内部风阻较小。参照图1,优选地,该风轮31延轴向竖直设置在空气处理风道103内,气流路径为:由进风口进入的风经风轮的带动沿竖向直接进入出风框20,通过出风框20的微孔201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固定件33与机体10的连接方式、以及所述电机固定件33与出风框20的连接方式,均可以一体成型和可拆卸连接,其中,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旋连接和套接等,通常为了更加紧固还需要配备卡扣固定连接,螺钉固定连接或者通过挂钩连接。参照图1和图2,针对电机固定件33与机体10,以及所述电机固定件33与出风框20的连接方式列举一具体实施方式:电机固定件33包括外壳体331和套设于所述外壳体内的内壳体,内壳体333与外壳体331通过若干第一筋条335连接,电机容纳于内壳体333,外壳体331的一端与机体10的出风口端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风框20连接。进一步地,出风框20于开口处设有一环套,出风框20内侧壁凸设的第二筋条连接与该环套的外侧壁连接,该环套与内壳体333连接。

进一步,再次参照图2,风机组件30还包括若干连接件(图未示),所述机体10的出风口端11的外周壁沿周向设有若干第一安装部111,所述电机固定件33的外周壁沿周向设有若干第二安装部337,每一所述第一安装部111均设有第一安装孔,每一第二安装部337均设有第二安装孔,每一所述连接件容纳于一所述第一安装孔和一第二安装孔。该连接件可以为螺栓、螺柱、插销等。本技术方案的连接方式简单,便于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7,所述机体10的侧壁开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包括至少一新风入口101,所述新风入口101与室外连通;和/或,所述进风口包括至少一内循环进风口102,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02与室内连通。

本实施方案中,空气处理模块100同时具有对室外空气处理并引入室内的功效和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处理以改善空气质量的功效,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功能比较齐全,利于满足用户对多功能空气处理模块100的需求。

可以理解地,当处于夏季或冬季时室外温度较高或较低,从室外引进新风时,该风的温度也会较高或较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框20设置了微孔201结构,使得该空气处理模块100具有无风感出风,从而,使得过冷或过热的风不会直接吹到人身上。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地,每一新风入口101和或每一内循环进风口102均具有一门体,如此,当需要实现室内循环时,关闭新风入口101,开启内循环进风口102。同样,当需要引进新风时,关闭内循环进风口102,开启新风入口101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处理模块100还包括空气净化装置(图未示),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可以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出风口104或空气处理风道103内。

其中,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空气加湿装置,且/或,空气过滤装置,且/或,空气水洗装置,且/或,负离子释放装置。

为了提高空气的洁净度,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空气水洗装置且/或空气过滤装置,所述空气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出风口104或空气处理风道130内,以净化经过所述进风口的空气。空气过滤装置可以为过滤网,也可以为HEAP网。当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空气水洗装置和空气过滤装置时,通常是在水洗空气之前,先通过空气过滤装置将空气中的杂质除去。从而实现空气洁净的多级处理。

为了调节空气湿度,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空气加湿装置,所述空气加湿装置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出风口104或空气处理风道103内,以加湿经过所述进风口的空气。

空气加湿装置包括加湿膜,加湿膜的形状可以有多种,根据不同的风道和处在风道中的位置进行设置,例如呈片状设置,或者呈圆筒状设置。当经过水洗后的空气湿度太高时,加湿膜可以吸收部分水蒸气,以降低空气湿度,当经过水洗后的空气湿度不够时,加湿膜可以进一步增加空气湿度,以使空气达到合适的湿度。通过加湿膜的设置,有效的调节空气湿度,有利于用户获取合适湿度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200、室外机300和空气处理模块100,该空气处理模块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