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氮燃气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2911发布日期:2018-06-30 05:16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低氮燃气燃烧器。



背景技术:

热风炉,是热动力机械,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广泛应用,它在许多行业已成为电热源和传统蒸汽动力热源的换代产品。热风炉品种多、系列全,以加煤方式分为手烧、机烧两种,以燃料种类分为煤、油、气炉等。

炼铁高炉热风炉作用是把鼓风加热到要求的温度,用以提高高炉的效益和效率;它是按“蓄热”原理工作的。在燃烧室里燃烧煤气,高温废气通过格子砖并使之蓄热,当格子砖充分加热后,热风炉就可改为送风,此时有关燃烧各阀关闭,送风各阀打开,冷风经格子砖而被加热并送出。高炉装有3-4座热风炉时,两或三座加热,一座送风,轮流更换时,两座加热。

热风炉是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加热空气、生产热风的设备,它能连续提供恒温、无污染的干净热风,因此,在养殖业,尤其是在大棚温度控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的热风炉由于其热交换不够充分,因此,加热空气的效率降低,同时耗费的燃料也就相对较多,因此,有待改善目前的热风炉以提高热交换效率。

现有的热风炉在加热过程中加热速度慢,且热量损失大,导致节能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超低氮燃气燃烧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低氮燃气燃烧器,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部一侧设置有进风通道与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一侧上设置有排风孔,所述炉体下侧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上端一侧设置有排烟孔,所述进风通道内部设置有进风风机,所述换热腔底部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腔底部一侧设置有盖板,所述加热板呈V形状,所述加热板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导热管,所述加热板底部表面上设置有导热层,所述进风通道内部通过连接支架与燃料喷头连接,所述燃料喷头与燃料连接,所述换热腔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加热腔侧壁上设置有隔热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层的厚度为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燃料喷头喷嘴处呈圆锥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镶嵌在换热腔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12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导热层可以实现热量的快速转换,便于空气的快速加热,燃料喷头可以便于燃气的喷射混合,且隔热层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环保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超低氮燃气燃烧器,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内部一侧设置有进风通道101与换热腔102,所述换热腔102一侧上设置有排风孔104,所述炉体1下侧设置有加热腔103,所述加热腔103上端一侧设置有排烟孔105,所述进风通道101内部设置有进风风机2,所述换热腔102底部设置有加热板3,所述加热腔103底部一侧设置有盖板5,所述加热板3呈V形状,所述加热板3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导热管4,所述加热板3底部表面上设置有导热层6,所述进风通道101内部通过连接支架7与燃料喷头8连接,所述燃料喷头8与燃料泵9连接,所述换热腔102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所述温度传感器10与控制器11连接,所述加热腔103侧壁上设置有隔热层12。

所述导热层6的厚度为10mm,所述燃料喷头8喷嘴处呈圆锥状,所述温度传感器10镶嵌在换热腔102侧壁上,所述隔热层12的厚度为12mm。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导热层6可以实现热量的快速转换,便于空气的快速加热,燃料喷头8可以便于燃气的喷射混合,且隔热层12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环保效果好。至此,本实用新型超低氮燃气燃烧器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