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钢方钢砖烧制用砖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4270发布日期:2018-07-24 23:11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砖烧制用辅助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流钢方钢砖烧制用砖托。



背景技术:

流钢砖是砌筑在浇注铸锭用底板的沟槽内连通分钢砖和钢锭模的中空耐火砖,方钢砖属于整套流钢砖砌筑的第四套砖,砖体为带有中心孔的正四棱柱结构,其一端带子口、一端带母口,具体如图1所示,使用时多块方钢砖子口与母口依次衔接组成钢液流道。在流钢过程中,除要求流钢方钢砖本身具有耐高温、耐冲刷、抗热震稳定性好等特性外,还要求方钢砖子口和母口之间衔接紧密,防止漏钢。

由于方钢砖为带有中心孔的正四棱柱结构,烧成时如果采用平放方式,极易造成砖体的开裂和圆孔的扭曲,因此一般采用立放的方式进行烧制。立放烧制如果将母口朝下且多块砖体叠放时,由于母口壁较薄,易发生开裂,成品砖合格率极低。目前一般采用子口朝下且仅叠放两块砖进行烧制,不仅效率低,且烧制过程中窑车会发生晃动产生摩擦,子口处常出现缺角、脱边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流钢方钢砖的产量和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的流钢方钢砖烧制用砖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流钢方钢砖烧制用砖托,包括断面呈方形结构的托座,所述托座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托座上表面的中部向下内凹形成圆环形支撑面,托座下表面沿所述通孔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通气槽,多个所述通气槽与通孔相连通,通气槽的宽度为5~10mm,其深度与所述圆环形支撑面的高度h1一致。

所述圆环形支撑面的深度h2与方钢砖子口的高度一致,圆环形支撑面的直径d1大于所述方钢砖子口外径1~1.5mm。

所述圆环形支撑面的高度h1=20~40mm,圆环形支撑面的高度h1为圆环形支撑面深度h2的2~3倍。

所述通孔的直径d2=20mm~30mm。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待烧制方钢砖砖坯的子口完好卡放在托座的圆环形支撑面上,托座具有很好的支撑和承重作用,有效防止出现因窑车晃动而引起的子口缺角、脱边等现象,将底层流钢方钢砖的合格率提高至92%以上,大大提高了流钢方钢砖的成品率;同时采用砖托后,流钢方钢砖的立装层数由两层变成三层,大大提高了流钢方钢砖的装窑率,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砖托的通孔及与通孔相连通的通气槽能够确保高温烧制过程中流钢方钢砖均匀受热,节约燃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流钢方钢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沿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流钢方钢砖烧制用砖托,包括断面呈正方形结构的托座1,所述托座1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2,通孔2直径d2为25mm,托座1上表面的中部向下内凹形成圆环形支撑面3,圆环形支撑面3的深度h2与方钢砖子口的高度一致,圆环形支撑面3的直径d1大于所述方钢砖子口外径1~1.5mm;托座1下表面沿通孔2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四个通气槽4,四个通气槽4间隔设置在托座1下表面四边的中心位置处并与通孔2相连通,通气槽4深度与圆环形支撑面3的高度h1一致,进一步保证烧制过程中砖坯内空气的流动性,使方钢砖内外温差一致,确保方钢砖均匀受热。

实际装窑时,若方钢砖子口高度为11mm,则圆环形支撑面3的深度h2为11mm,使得方钢砖子口刚好卡放在托座1上;方钢砖子口外径为80mm,则圆环形支撑面3的直径d1为81mm~81.5mm,方便装卸的同时确保砖体的稳定性;方钢砖断面的边长为120mm,托座1断面的边长为130mm且圆环形支撑面3的厚度为30mm,确保其承载能力满足砖坯需求。

按照传统方法装窑(即采用立式装窑且上下叠装两层砖坯),一窑车可摆放边长为120mm的流钢方钢砖512块,烧成后合格品仅有380块;采用砖托后,每个砖托上可叠放三层流钢方钢砖,一窑车可摆放流钢方钢砖768块,合格品为730块,砖体合格率提高了20.8%,产量提高了9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