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N-烷基丙烯酰胺用的沸腾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3337发布日期:2019-01-25 18:31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成N-烷基丙烯酰胺用的沸腾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沸腾干燥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N-烷基丙烯酰胺用的沸腾干燥机。



背景技术:

N-烷基丙烯酰胺生产中,需使用沸腾干燥机将N-烷基丙烯酰胺进行烘干。

现有的沸腾干燥机一般通过引风机将空气通入加热器中进行加热,再把热空气通入干燥机内对N-烷基丙烯酰胺。现有的加热器一般通过蒸汽和铜片将空气加热,但此类方式加热效率有待提高。

针对上述不足,现需求一种合成N-烷基丙烯酰胺用的沸腾干燥机,可提高空气加热效率,以提高干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合成N-烷基丙烯酰胺用的沸腾干燥机,可提高空气加热效率,以提高干燥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合成N-烷基丙烯酰胺用的沸腾干燥机,包括依次相接的干燥机、加热装置和引风机;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若干呈U型的通风管、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所述通风管紧密排列,所述进风管道套设在所述通风管一端外围,所述出风管道套设在所述通风管另一端外围,所述出风管道与所述干燥机相接,所述进风管道与所述引风机相接;所述通风管的缝隙间设有电加热片,所述通风管的外围设有紧固套。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片的形状与所述通风管间的缝隙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出风管道与所述通风管之间还设有提速装置,所述出风管道与所述通风管之间通过所述提速装置相接。

优选的,所述提速装置由若干平行排列的文丘里管组成。

优选的,所述紧固套的外围还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外围设有加固层。

优选的,所述紧固套采用玻璃纤维材质,所述隔热层采用岩棉材质,所述加固层采用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空气引入通风管,通过电加热片可将空气外围进行均匀加热,可大大提高加热效率,并通过U型的通风管,可提高加热时间,进而提高加热效果;

(2)通过提手装置,可将加热后的空气加速,利于提高干燥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截面图;

图4为通风管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1、干燥机;2、加热装置;21、通风管;22、紧固套;23、电加热片;24、隔热层;25、加固层;26、提速装置;27、进风管道;28、出风管道;3、引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合成N-烷基丙烯酰胺用的沸腾干燥机,包括依次相接的干燥机1、加热装置2和引风机3;加热装置3包括若干呈U型的通风管21、进风管道27和出风管道28,通风管21紧密排列,进风管道27套设在通风管21一端外围,出风管道28套设在通风管21另一端外围,出风管道28与干燥机1相接,进风管道27与引风机3相接;通风管21的缝隙间设有电加热片23,通风管21的外围设有紧固套22;通过将空气引入通风管21,通过电加热片23将通风管21的外围进行加热,电加热片23排布在通风管21之间缝隙中,可大大提高加热的均匀度和加热效果,进而更快速有效的将空气加热,并通过U型的通风管21,可提高加热时间,进而提高加热效果;

其中,电加热片23的形状与通风管21间的缝隙相匹配;如此可提高加热面积利于提高加热效果;出风管道28与通风管21之间还设有提速装置26,出风管道28与通风管21之间通过提速装置26相接;通过提速装置26可将加热后的空气加速,利于提高干燥效果;提速装置26由若干平行排列的文丘里管组成;文丘里管通过物理结构实现提速,节能环保;紧固套22的外围还设有隔热层21,隔热层24的外围设有加固层25;通过隔热层21防止热量散失,利于提高加热效果;通过加固层25可将装置保护;紧固套22采用玻璃纤维材质,玻璃纤维强度高,隔热效果好,既能发挥紧固效果,还能隔热;隔热层24采用岩棉材质,岩棉隔热效果好,且成本低;加固层25采用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材质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通过引风机3将引入空气送入进风管道27,然后进入通风管21内;通过电加热片23将通风管21的外围进行加热,电加热片23排布在通风管21之间缝隙中,可大大提高加热的均匀度和加热效果,进而更快速有效的将空气加热,并通过U型的通风管21,可提高加热时间,进而提高加热效果;加热后的空气经提速装置26进入出风管道28然后进入干燥机1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