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采暖炉或燃气热水器的排烟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3281发布日期:2019-03-02 02:20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燃气采暖炉或燃气热水器的排烟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采暖炉或燃气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采暖炉或燃气热水器的排烟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燃气采暖炉或燃气热水器的排烟管如图1所示,其是由双层直管和双层弯管对接构成的双层管道,双层直管包括外直通管和固定于外直通管内的内直通管,双层弯管包括外弯管和固定于外弯管内的内弯管,其中,外直通管与内直通管之间、外弯管和内弯管之间均采用支架焊接固定,支架的中间一面焊接在外直通管或外弯管上,支架中间面向上延伸的左右两面焊接在内直通管或内弯管上,由于支架的不规则型,在焊接时,需要纯手工操作,无法使用自动化设备进料、取料,同时需要焊接三个面,整个焊接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且若稍有不注意,则会导致焊接失衡,降低产品的品质和使用寿命,不利于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燃气采暖炉或燃气热水器的排烟管,采用圆筒状的支撑块焊接固定外直通管和内直通管、外弯管和内弯管,实现了降低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燃气采暖炉或燃气热水器的排烟管,其是由双层直管和双层弯管对接构成的双层管道,所述双层直管包括外直通管和固定于外直通管内的内直通管,所述双层弯管包括外弯管和固定于外弯管内的内弯管,所述外直通管和内直通管之间、所述外弯管和内弯管之间均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焊接固定;所述支撑块为具有两端开口的圆筒状。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焊接面宽度范围是10-15mm,该宽度范围有利于焊接固定,同时也不浪费材料。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数量为3个,所述支撑块的数量为3个,所述支撑块均匀间隔设置于同一横截面上,该数量的支撑块焊接时有利于保证内外管的同心度,同时节省材料。

优选的,所述外弯管为波纹外弯管,所述内弯管为波纹内弯管,使得焊接便易。

优选的,所述内直通管和内弯管构成排气管,排气管内为排气通道,所述外直通管和外弯管构成外套管,外套管与排气管之间的间隙为进气通道,排气通道将废气排放出去,进气通道将外界空气传输进来。

优选的,所述外直通管的末端口内设有密封环使进气通道的末端口封闭。

优选的,所述内直通管的末端口内设有锥形防护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圆筒状的支撑块焊接固定外直通管和内直通管、外弯管和内弯管,实现了降低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层直管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弯管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弯管的结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弯管的俯视图;

其中,1为外直通管;2为内直通管;3为外弯管;4为内弯管;5为支撑块;6为排气通道;7为进气通道;8为密封环;9为锥形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燃气采暖炉或燃气热水器的排烟管,其是由双层直管和双层弯管对接构成的双层管道,双层直管包括外直通管和固定于外直通管内的内直通管,双层弯管包括外弯管和固定于外弯管内的内弯管,外直通管和内直通管之间、外弯管和内弯管之间均通过焊接支撑块固定,支撑块为具有两端开口的圆筒状,外弯管为波纹外弯管,内弯管为波纹内弯管,使得焊接便易,内直通管和内弯管构成排气管,排气管内为排气通道,外直通管和外弯管构成外套管,外套管与排气管之间的间隙为进气通道,排气通道将废气排放出去,进气通道将外界空气传输进来,外直通管的末端口内设有密封环使进气通道的末端口封闭,内直通管的末端口内设有锥形防护罩。

在实际焊接过程中,支撑块的焊接面宽度范围选择在10-15mm中,该宽度范围有利于焊接固定,同时也不浪费材料,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块为具有两端开口的圆筒状,该结构的设计,在传输送料过程中,可采用自动化设备实现自动送料,且在焊接时,由于圆筒状支撑块的规则性,可拿起支撑块即进行焊接,无需考虑支撑块的方向性,且只需焊接两处即可,节省了焊接工序与焊接时间。

本实施例中支撑块的数量为3个,支撑块与支撑块之前均为间隔设置,该数量的支撑块焊接时有利于保证内外观的同心度,同时节省材料。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