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可翻转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2604发布日期:2019-06-26 01:2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可翻转灶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可翻转灶具。



背景技术:

家用燃气灶具,多为整体式不可拆分的结构,如果在使用中汤液顺流到面盖上及盛液盘之容液槽较难清洁,若汤液从火盖边流入到面盖内部燃烧器的炉头上,几乎不可清洁,给不少用户带来烦恼;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一种可将燃烧器旋转竖起的灶具,虽然一定程度解决了清洁问题,价格昴贵且燃烧器不可拆,机构复杂容易出现杨械故障,且燃烧器损坏需要更换不便。

燃气连接管装配结构为螺纹接头锁合螺母的结构安装及密封,成本高、装配过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可翻转灶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可翻转灶具,包括面板、基座、连接组件、燃烧器组件、燃气管,所述面板上设置至少一个基座,每个基座均通过连接组件与燃烧器组件活动扣合;所述燃气管的一端贯穿基座与燃烧器组件连通,另一端与气源连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每个基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燃烧器组件配合的基座长槽沉孔。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钢球和弹簧,所述基座的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有孔洞并且位于基座长槽沉孔的下方,所述两个弹簧分别内置于两个孔洞内,所述两个钢球分别位于两个弹簧的上方并且一部分延伸到基座长槽沉孔内。

上述方案中,所述燃烧器组件包括安装架、燃烧器、引射管、连接轴、点火感应针、点火感应针插头,所述安装架的一侧设置燃烧器,所述点火感应针位于燃烧器的一侧并且与水平设置在引射管一侧的点火感应针插头连接,所述燃烧器通过引射管与燃气管连通,所述安装架的另一侧的左右内侧分别设置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设置基座对应侧的基座长槽沉孔内。

上述方案中,所述燃烧器通过引射管与燃气管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座的底部与面板之间设置两片固定板,所述两片固定板相对连接用于固定燃气管。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座在引射管进气口的对应位置设置喷嘴,所述喷嘴连接燃气管。

上述方案中,所述面板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钉与基座2固定。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与点火感应针插头配合连接的点火感应针插座。

上述方案中,所述燃气管与基座连接的一端设置有O型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结构设置,燃烧器组件损坏时只需要更换该组件即可,无需更换整个灶具;能够使燃烧器组件能够上下翻转,省去复杂的机械传动机构,既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提升了可靠性,又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可翻转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可翻转灶具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可翻转灶具的正视图;

图4为图3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图3的D-D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可翻转灶具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可翻转灶具的未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可翻转灶具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可翻转灶具,如图1-6所示,包括面板1、基座2、连接组件3、燃烧器组件4、燃气管5,所述面板1上设置至少一个基座2,每个基座2均通过连接组件3与燃烧器组件4活动扣合;所述燃气管5的一端贯穿基座2与燃烧器组件4连通,另一端与气源连通,这样,所述燃烧器组件4日常使用时,能够通过人工翻转实现状态的切换;如果所述燃烧器组件4损坏需要更换时,直接从基座2上取下,安装上新的燃烧器组件4即可,实现模块化,无需更换整个灶具。

所述每个基座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燃烧器组件4配合的基座长槽沉孔21。

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两个钢球31和弹簧32,所述基座2的左右两侧内分别设置有孔洞并且位于基座长槽沉孔21的下方,所述两个弹簧32分别内置于两个孔洞内,所述两个钢球31分别位于两个弹簧32的上方并且一部分延伸到基座长槽沉孔21内。所述孔洞与长槽沉孔21连通的上端开口的孔径小于钢球31的直径,因此钢球31受弹簧32的预紧力作用也不能从孔洞的上端开口脱出。

所述燃烧器组件4包括安装架41、燃烧器42、引射管43、连接轴44、点火感应针、点火感应针插头45,所述安装架41的一侧设置燃烧器42,所述点火感应针位于燃烧器42的一侧并且与水平设置在引射管43一侧的点火感应针插头45连接,所述安装架41的另一侧的左右内侧分别设置连接轴44,所述连接轴44与设置基座2对应侧的基座长槽沉孔21内。

具体地,将所述燃烧器组件4安装到基座2上时,所述连接轴44压迫钢球31、钢球31下压、弹簧32收缩,所述连接轴44越过钢球31安装于基座长槽沉孔21的半圆弧端,弹簧32复位、钢球31恢复凸出到基座长槽沉孔21内,保持连接轴44在固定位置。

所述基座2的底部与面板1之间设置两片固定板22,所述两片固定板22相对连接用于固定燃气管5。

具体地,在所述面板1与基座2之间放入两片固定板22,两片固定板22为左右对称放置,两片固定板22的两半圆孔组成一个圆孔,圆孔直径小于边接管的凸台直径,固定板22支撑燃气管5,使燃气管5固定在基座2内不脱出。

燃烧器42通过引射管43与燃气管5连接。

具体地,基座2在引射管43进气口的对应位置设置喷嘴24,喷嘴24连接燃气管5,使燃气经由燃气管5从喷嘴24喷出。这样,当燃烧器组件4翻转到工作位置(平放)时,引射管43的进气口对准喷嘴24,达到燃气引射配置状态。此时打开燃气阀,燃气从喷嘴24引射至引射管43并在引射管43的进气段形成负压区,燃气在负压区形成一次空气混合。

所述面板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通过螺钉与基座2固定;所述安装板11用于固定基座2。

所述基座2上设置有与点火感应针插头45配合连接的点火感应针插座23。

具体地,将点火感应针感应针连接线46自安装板11下面始,穿过安装板11的中心孔、面板1的对应孔、固定板22的对应孔、基座2的中间孔与点火感应针感应针插座23联结;所述点火感应针与感应针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到点火控制器(图中未示出)。

当所述燃烧器组件4旋转至工作位置时(即燃烧器组件4与面板1平行并且接触),所述点火感应针插头45与点火感应针插座23连接,这时,点火感应单元完成联接。

所述燃气管5与基座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O型密封圈51。

具体地,所述O形密封圈51的内侧与燃气管5与的外壁形成周向密封、O形密封圈51的外侧与基座2的孔壁形成周向密封,能够防止燃气外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将所述燃烧器组件4安装到基座2上时,所述连接轴44压迫钢球31、钢球31下压、弹簧32收缩,所述连接轴44越过钢球31安装于基座长槽沉孔21的半圆弧端,弹簧32复位、钢球31恢复凸出到基座长槽沉孔21内,阻挡连接轴44随意移动。

安装之后,如图7所示,所述燃烧器组件4不使用时,可以向上翻转90度,这时,点火感应针插头45与点火感应针插座23不连接,不会发生误触发;如图8所示,所述燃烧器组件4使用时,可以向下翻转90度,燃烧器组件4与面板1平行并且接触,这时,点火感应针插头45与点火感应针插座23连接,能够随时进行点火。

将所述燃烧器组件4从基座2上取下时,所述连接轴44压迫钢球31、钢球31下压、弹簧32收缩,所述连接轴44越过钢球31从基座长槽沉孔21的开口端取出,取出后,弹簧32复位、钢球31恢复凸出到基座长槽沉孔21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