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安装和维护的感染科病人用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4673发布日期:2019-05-24 22:0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安装和维护的感染科病人用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于安装和维护的感染科病人用换气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感染病科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感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感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感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8种。

感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感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感染病的分类尚未统一,有人按病原体分类,有人按传播途径分类。感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感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感染病无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感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感染病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在预防中应充分利用。除主导环节外对其他环节也应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感染病。

有些病原体在空气中可以自由散布,直径通常为5微米,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做长距离的移动,主要借由呼吸系统感染,有时亦与飞沫传染混称。

现在的感染病科病人用的换气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与维护;在使用时,带有病原体的空气杀菌不够彻底即被拍向室外且换来的空气没有经过处理就被吸入到感染病科室内,从而不利于感染病科病人的康复且容易增加感染科病人患有其他感染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易于安装和维护的感染科病人用换气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现在的感染病科病人用的换气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与维护;在使用时,带有病原体的空气杀菌不够彻底即被拍向室外且换来的空气没有经过处理就被吸入到感染病科室内,从而不利于感染病科病人的康复且容易增加感染科病人患有其他感染病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易于安装和维护的感染科病人用换气装置,包括风箱、新风管和清理风管,所述风箱一侧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新风管和所述清理风管,所述新风管和所述清理风管的下方的所述风箱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通过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新风管和所述清理风管的下表面;

所述风箱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风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固定设置有排风机,所述第二开口内固定设置有抽风机,所述风箱一侧设置有安装槽;

所述新风管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内均连接有净化机构,所述新风管的一侧阵列地设置有排风孔;

所述净化机构包括净化盒、盖板和提手,所述净化盒的两侧均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净化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提手;

所述清理风管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消毒室、第二消毒室和第三消毒室,所述第一消毒室的内壁上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第二消毒室内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第三消毒室的上表面贯穿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连接有喷头,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消毒液容纳盒,所述消毒液容纳盒的上端设置有加液管,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三消毒室的下表面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阀门。

进一步而言,所述新风管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后方,且与所述风箱的内腔相连通。

进一步而言,所述清理风管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后方,且与所述风箱的内腔相连通。

进一步而言,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风箱一侧的四角处,且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螺纹。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三开口内的所述净化机构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四开口内的所述净化机构内填充有HEPA滤网。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安装槽、连接杆、第三开口、第四开口和净化机构,使得新型的感染科病人用的换气装置便于安装和维护;设有排风机、清理风管、第一消毒室、第二消毒室和第三消毒室,第一消毒室内设置有电加热管,第二消毒室内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第三消毒室内设置有连接管和喷头,连接管的上方设置有消毒液容纳盒,使得感染科病房内的空气在彻底经过消毒处理后排向外界,从而避免病原体传播到外界,污染环境;设有抽风机、新风管、净化机构、活性炭颗粒和HEPA滤网,使得在外界空气经过净化机构过滤后进入感染病科室内,从而利于感染病科病人的康复且避免增加感染科病人患有其他感染病。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清理风管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新风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局部侧视图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净化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中标号:1、风箱;101、隔板;102、第一开口;103、第二开口;104、安装槽;2、新风管;201、第三开口;202、第四开口;203、排风孔;3、清理风管;301、第一消毒室;302、第二消毒室;303、第三消毒室;4、连接杆;5、排风机;6、抽风机;7、净化机构;701、净化盒;702、盖板;703、提手;704、圆形通孔;8、电加热管;9、紫外线杀菌灯;10、连接管;11、喷头;12、消毒液容纳盒;13、加液管;14、第一阀门;15、出液管;16、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6所示,一种易于安装和维护的感染科病人用换气装置,包括风箱1、新风管2和清理风管3,风箱1一侧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新风管2和清理风管3,新风管2和清理风管3的下方的风箱1的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且通过两个连接杆4分别固定连接在新风管2和清理风管3的下表面;

风箱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101,风箱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102和第二开口103,第一开口102内固定设置有排风机5,第二开口103内固定设置有抽风机6,风箱1一侧设置有安装槽104;

新风管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开口201和第四开口202,第三开口201和第四开口202内均连接有净化机构7,新风管2的一侧阵列地设置有排风孔203;

净化机构7包括净化盒701、盖板702和提手703,净化盒701的两侧均设置有圆形通孔704,净化盒7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盖板702,盖板70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提手703;

清理风管3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消毒室301、第二消毒室302和第三消毒室303,第一消毒室301的内壁上设置有电加热管8,第二消毒室302内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9,第三消毒室303的上表面贯穿连接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的底部连接有喷头11,连接管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消毒液容纳盒12,消毒液容纳盒12的上端设置有加液管13,连接管10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阀门14,第三消毒室303的下表面设置有出液管15,出液管15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阀门16。

新风管2位于第二开口103的后方,且与风箱1的内腔相连通,清理风管3位于第一开口102的后方,且与风箱1的内腔相连通,安装槽104位于风箱1一侧的四角处,且安装槽104内设置有螺纹,便于安装,第三开口201内的净化机构7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活性炭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粉尘颗粒,第四开口202内的净化机构7内填充有HEPA滤网,可以过滤掉外界空气中那些引发过敏和哮喘症状的微粒。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具体使用时,风箱1下端的连接杆4可以起到支撑新风管2和清理风管3的作用,安装时,只需要通过安装槽104将风箱1安装在进风口处,从而便于安装,接通电源,排风机5和抽风机6启动,一方面,外界空气通过抽风机6进入到新风管2内,通过填充有活性炭颗粒的净化机构7时,可以吸附掉外界空气中含有的固体颗粒,防止感染科病人吸入造成呼吸性疾病,从而利于病人康复,继而外界空气经过填充有HEPA过滤网的净化机构7,从而过滤掉外界空气中那些引发过敏和哮喘症状的微粒,避免造成患者过敏或哮喘等其他呼吸疾病或传染病,最终由排风孔203排向感染科病房内,在维护时,只需要通过提手703将净化机构7拿出清洁然后放回即可,便于维护;另一方面,抽风机6启动将感染科内的含有病原体的空气抽入到清理风管3内,电加热管8通电产生高温,紫外线杀菌灯9通电被点亮,经过第一消毒室301时,一部分病原体在高温下被杀死,继而空气被吸入到第二消毒室302内,经过紫外线杀菌灯9照射后,一部分病原体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被杀死,继而进入到第三消毒室303内,打开第一阀门14,消毒液容纳盒12内的消毒液经过连接管10由喷头11喷出,从而与空气中的病原体反应,从而消除其他的细菌,最终通过第二开口103排向外界,杀菌彻底,从而避免对外界空气造成污染,打开第二阀门16将消毒液排出到指定容器内,通过加液管13即可向消毒液容纳盒12内添加消毒液。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