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隧道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1835发布日期:2019-06-19 01:5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隧道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炉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新型隧道炉。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各种烘干设备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在现有技术的隧道炉烘干设备中,一般只具有单面烘干功能,仅可以烘烤单面PCB电路板,不能同时烘干两面,烘干效率低,操作不方便;并且现有技术隧道炉烘干设备操作需要人工周转,难以有效的应对具有不同规格的电路板输送和烘干使用需要。

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隧道炉。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隧道炉,其中,包括第一机架和多个烘干设备,多个该烘干设备排列设置该第一机架上后在多个该烘干设备内部组成一条供电路板表面烘干用的烘烤通道;该烘烤通道一端连接有用于将电路板送入该烘烤通道内的进料段,该烘烤通道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将电路板送出该烘烤通道外的出料段;该烘烤通道内设置有传送设备,该出料段和该进料段内均设置有一自动输送设备;

该烘干设备包括第一箱体结构、加热装置、第一通风装置和第一散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设置在该第一箱体结构内部用于对该第一箱体结构内部加热,该第一通风装置设置在该第一箱体结构上用于将该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传递至该第一箱体结构内部,该第一散热装置设置在该第一箱体结构上用于控制该第一箱体结构内部温度,电路板可在该第一箱体结构内进出;该第一箱体结构上设置有外隔热结构,以用于防止该第一箱体结构外壁温度升高;

该传送设备包括第二机架、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定位装置,该第一传动机构和该第二传动机构沿水平方向平行延伸设置在该第二机架上,该第一传动机构和该第二传动机构之间设置有间隙,该第一传动机构和该第二传动机构用于同时连接一支架结构两端且该第一传动机构和该第二传动机构沿同一方向对该支架结构实现同步传送,该支架用于支撑从水平方向传送到该支架结构上的电路板,该第一传动机构和该第二传动机用于改变该支架结构相对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该定位装置设置在该机架一侧用于调节该支架结构可支撑的电路板宽度;

该自动输送设备包括第二箱体结构、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和顶升机构,该第一输送机构和该第二输送机构均设置在该第二箱体结构上,该第一输送机构设置在该第二输送机构两侧且可朝该第二输送机构所在方向移动,该顶升机构设置在该第二输送机构上;该第一输送机构用于将电路板输送至该第二输送机构的上方,该顶升机构向上运动顶起该电路板,再由该第二输送机构将电路板输送出该第二箱体结构外。

所述的新型隧道炉,其中,该定位装置包括第二水平传动机构、安装底座和拉拽机构;该第二水平传动机构连接在该机架上,该安装底座连接在该第二水平传动机构上进行水平移动,该拉拽机构连接在该安装底座上。

所述的新型隧道炉,其中,该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五水平传动机构和第六水平传动机构,该第五水平传动机构设置在该第六水平传动机构上,该顶升机构设置在该第五水平传动机构上。

所述的新型隧道炉,其中,该支架结构包括第二底座、第一侧支撑件、第二侧支撑件和至少一个底边支撑件,该第一侧支撑件、该第二侧支撑件和该底边支撑件沿水平直线排列式设置在该底座上且可滑动,该底边支撑件设置在该第一侧支撑件和该第二侧支撑件之间,该第一侧支撑件和该第二侧支撑件分别用于支撑矩形电路板两侧边至电路板一表面,该底边支撑件用于支撑矩形电路板的一底边至电路板一表面;该第一侧支撑件和该第二侧支撑件对电路板表面的支撑宽度为一预设值X,该底边支撑件对电路板表面的支撑宽度为一预设值Y。

所述的新型隧道炉,其中,该第一侧支撑件和该第二侧支撑件均包括一第一支撑骨架,该第一支撑骨架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该第一支撑骨架上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一支撑台,该第一支撑台沿该第一支撑骨架一端延伸至该第一支撑骨架另一端,该第一支撑台的台面用于对电路板表面进行支撑。

所述的新型隧道炉,其中,该底边支撑件包括一第二支撑骨架,该第二支撑骨架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该第二支撑骨架一面设置有第三支撑台,该第三支撑台的台面用于对电路板表面进行支撑;该第二支撑骨架一面设置有第一卡合连接部,该第二支撑骨架另一面设置有第二卡合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传送设备和自动输送设备均可对电路板宽窄进行自适应并进行输送和烘干作业,适用于多种规格的电路板使用,自动化程度高,做工精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隧道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烘干设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烘干设备箱体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烘干设备箱体结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设备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设备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设备中传动齿轮与链条连接工作原理简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设备中卡接头工作原理图(具有透视效果)。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设备中定位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输送设备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输送设备中第二输送机构和顶升机构组合工作原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输送设中第一支撑模具和第二支撑模具中任意一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结构的第一侧支撑件和第二侧支撑件中任意一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架结构的底边支撑件的结构主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两个底边支撑件组合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隧道炉,包括第一机架100和多个烘干设备1,多个该烘干设备排列设置该第一机架100上后在多个该烘干设备内部组成一条供电路板(以下可简称为工件)表面烘干用的烘烤通道;该烘烤通道一端连接有用于将电路板送入该烘烤通道内的进料段110,该烘烤通道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将电路板送出该烘烤通道外的出料段120;该烘烤通道内设置有传送设备2,该出料段和该进料段内均设置有一自动输送设备3。本实用新型中的隧道炉,较佳地在第一机架一侧设置有电箱130,电箱130里设置有控制隧道炉工作的开关。在电路板烘烤过程中,电箱130实现自动准确的调节到上述各结构可在不同规格电路板之间连续作业,无需等待。

请参阅图2,该烘干设备1包括第一箱体结构1-1、加热装置1-2、第一通风装置1-3和第一散热装置1-4,该加热装置1-2设置在该第一箱体结构1-1内部用于对该第一箱体结构1-1内部加热,该第一通风装置1-3设置在该第一箱体结构1-1上用于将该加热装置1-2产生的热量传递至该第一箱体结构1-1内部,该第一散热装置1-4设置在该第一箱体结构1-1上用于控制该第一箱体结构1-1内部温度,电路板可在该第一箱体结构1-1内进出。该第一箱体结构1-1上设置有外隔热结构1-5,以用于防止该第一箱体结构1-1外壁温度升高。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第一箱体结构1-1包括第一箱体1-11和第二箱体1-12,该第二箱体1-12设置在该第一箱体1-11内部,该第一箱体1-11的内壁与该第二箱体1-1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散热间隙1-13。该第二箱体1-12的内壁与该第二箱体1-1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安装间隙1-14。工件在该第二箱体1-12内进行烘干处理。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散热间隙1-13中用于安装保温棉材料(图中未画出)。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外隔热结构1-5包括金属板1-51和耐高温隔热带(图中未画出),该耐高温隔热带包覆在该第一箱体1-11外壁后在该第一箱体1-11外部包覆安装该金属板1-51。本实用新型中的隔热带和金属板1-51的设置方式可使该第一箱体结构1-1表面温度保持室温或人手可触碰的温度。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金属板1-51为铁板。

该加热装置1-2包括电发热器(图中未标出),该电发热器设置在该第二箱体1-12内。该第一通风装置1-3包括电动机(图中未标出)和与该电动机传动连接的风扇结构(图中未标出),该电动机设置在该第一箱体1-11外部,该风扇结构设置在该第二箱体1-12内。该第二箱体1-12内靠近该风扇结构处设置有导风板1-125用于引流气体。该电发热器包括安装架1-21、多个安装底板1-22和多个发热条1-23(或称发热丝),多个该安装底板1-22排列式设置在该安装架1-21上且多个该安装底板1-22间设置有间隙,该安装底板1-22上排列式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孔(图中未标出),该发热条1-23依次穿过多个该安装底板1-22上的该第三安装孔。本实施例中的发热丝通过多个安装底板1-22安装,当外界空气用一侧进入电发热器时,可使安装底板1-22上的每个发热条1-23表面在同一时间受热均匀,增强气体利用率,减短第二箱体1-12内的升温时间,提高电发热器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散热装置1-4为电控风量调节阀(图中以简图代替),以用于将第二箱体1-12内及该安装间隙1-14中的热量被排出至该第一箱体结构1-1外,实现对第一箱体结构1-1内气温调节的自动控制。电控风量调节阀为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箱体1-11上设置有进气孔(图中未标出),该进气孔与该第二箱体1-12相互连通,该进气孔处设置有抽风设备1-300以用于将新鲜空气吸入该第二箱体1-12内,循环更新废气,减少加热装置1-2处产生的浊气,以用于提高加热装置1-2的加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箱体1-11上设置有进气孔(图中未标出),该进气孔与该第二箱体1-12相互连通,该进气孔处设置有抽风设备300以用于将新鲜空气吸入该第二箱体1-12内,循环更新废气,减少加热装置1-2处产生的浊气,以用于提高加热装置1-2的加热效率。

请参照图5和图6,该传送设备包括第二机架2-1、第一传动机构2-2、第二传动机构2-3和定位装置2-4,该第一传动机构2-2和该第二传动机构2-3沿水平方向平行延伸设置在该第二机架2-1上,该第一传动机构2-2和该第二传动机构2-3之间设置有间隙,该第一传动机构2-2和该第二传动机构2-3用于同时连接一支架结构4(图5和图6中的支架结构4等零件结构具有透视效果,望本领域技术人员详查并参阅)两端且该第一传动机构2-2和该第二传动机构2-3沿同一方向对该支架结构4实现同步传送,该支架结构4用于支撑从水平方向传送到该支架结构4上的电路板,该第一传动机构2-2和该第二传动机用于改变该支架结构4相对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该定位装置2-4设置在该第二机架2-1一侧用于调节该支架结构4可支撑的电路板宽度。该第一传动机构2-2和该第二传动机构3可同时带动多个支架结构4,上述多个支架结构4排列式安装在该第一传动机构2-2和该第二传动机构2-3上。

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机架2-1包括主承重架(图中未画出),该主承重架上设置有上承重板(图中未标出)和下承重板(图中未标出),该主承重架两侧设置有活动连接件2-11,该活动连接件2-11可相对于该上承重板和该下承重板水平运动。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传动机构2-2和该第二传动机构2-3均包括多条链条2-21,多条该链条2-21依次排列设置并被同时支撑在该上承重板和该下承重板上呈闭环连接状。

本实施例中,该主承重架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轴(图中未画出)和第四传动轴(图中未画出),该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图中未画出),该第四传动轴上设置有第四传动齿轮(图中未画出);该主承重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2-12和第三传动轴2-13,该第二传动轴2-12上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2-121,该第三传动轴2-13上设置有第三传动齿轮2-131。该第三传动轴2-13和该第四传动轴排列设置在该第一传动轴与该第二传动轴2-12之间,且该第三传动轴2-13靠近该第二传动轴2-12,该第四传动轴靠近该第一传动轴。该第二传动轴2-12的水平高度低于该第三传动轴2-13的水平高度,该第一传动轴的水平高度低于该第四传动轴的水平高度,该第三传动轴2-13与该第四传动轴在同一水平高度。该链条2-21分别绕至该第一传动齿轮、该第四传动齿轮、该第三传动齿轮2-131和该第二传动齿轮2-121上后形成闭环连接状(如图7所示)。该第一传动轴和该第一传动齿轮用于将环状该链条2-21固定在主承重架一端。该第三传动齿轮2-131和该第四传动齿轮用于向上撑起该链条2-21。实际应用中,绕至成环形的链条2-21主要由两端的弧形段(图中未标出)和两弧形段中间的直线段(图中未标出)组成。该第二传动轴2-12两端和该第三传动轴2-13两端分别设置在该主承重架上两侧的该活动连接件2-11上固定并可转动。该活动连接件2-1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轴承2-111和两个轴承安装座(图中未标出),该第二传动轴2-12两端和该第三传动轴2-13两端分别套接在两个该第一轴承2-111上转动。设置多个传动齿轮传动链条2-21并使其中两个传动齿轮在环状链条2-21端部将链条2-21支撑起的目的在于,由于支架结构4是通过螺钉(图中未画出)连接在链条2-21上的,上述传动齿轮设置方式可减小相邻电路板间的在环状链条2-21的弧形段处的垂直方向上的夹角,减小链条2-21的连接强度,提高使用寿命,增强链条2-21对支架结构4的传动稳定性,最终使该支架结构4稳定传送电路板。由于支架结构4是通过螺钉连接在链条2-21上的,因此,环状的链条2-21在不断传送过程中,一支架结构4可从与水平地面平行的姿态上被逐渐立起,实现对电路板在垂直方向上的支撑,该电路板在支架结构4上的位置保持不变。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主承重架上设置有滑轨组件2-14,该活动连接件2-11设置在该滑轨组件2-14上移动。该滑轨组件2-14包括上滑轨(图中未标出)和下滑轨(图中未标出),该上滑轨和该下滑轨表面均设置有滑动凹槽(图中未标出),该滑动凹槽贯穿该上滑轨表面和该下滑轨表面,该活动连接件2-11两边卡合在该滑动凹槽中移动。实际应用中,该活动连接件2-11呈板状。

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该主承重架上设置有第一水平传动机构2-15,该第一水平传动机构2-15包括旋转连接座2-151、螺杆2-152和卡接头2-153,该旋转连接座2-151固定在该主承重架上,该螺杆2-152螺纹连接在该旋转连接座2-151上,该卡接头2-153旋转连接在该螺杆2-152一端,该卡接头2-153与该活动连接件2-11连接。实际应用中,调节旋转螺杆2-152,从而将卡接头2-153水平向左或向右移动,带动活动连接件2-11移动,用于控制链条2-21的张紧度。具体的,该螺杆2-152一端紧配安装有第二轴承2-1521,该卡接头2-153一端套接在该第二轴承2-1521上。第二轴承2-1521的作用在于,当螺杆2-152旋转时,不会带动卡接头2-153一起旋转,从而使卡接头2-153与活动连接件2-11保持相对静止的连接方式,简化连接结构。该卡接头2-153另一端表面设置有卡槽2-1531,该卡槽2-1531贯穿该卡接头2-153表面以使卡接头2-153沿水平方向移动后与该活动连接件2-11一边卡合连接。该卡接头2-15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图中未画出),该活动连接件2-11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图中未画出),该第一连接孔与该第二连接孔通过螺钉连接以用于将该卡接头2-153与该连接件连接。

本实施例中,该主承重架上设置有第一感应设备2-16。该第一感应设备2-16为光传感器,该第一感应设备2-16用于接收沿水平方向传送至上述支架结构4上的电路板的位置信号,以保证支架结构4支撑准确性和不遗漏,增强设备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定位装置2-4包括第二水平传动机构2-41、安装底座2-42和拉拽机构2-43。该第二水平传动机构2-41连接在该第二机架2-1上,该安装底座2-42连接在该第二水平传动机构2-41上进行水平移动,该拉拽机构2-43连接在该安装底座2-42上。具体的,该第二水平传动机构2-41为直线模组,该安装底座2-42连接在该直线模组内的第一滑块2-411上。该拉拽机构2-43包括第三水平传动机构,该第三水平传动机构上连接有传动部和工作部2-433,该传动部连接在该第三水平传动机构上以实现水平移动,该工作部2-433一端分别连接在该安装底座2-42和该传动部上并可转动。

本实施例中,该第三水平传动机构为气缸2-431,该传动部为第二滑块2-432,该第二滑块2-432与该气缸2-431的气缸轴(图中未画出)相连。该第二滑块2-432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2-4321,该安装底座2-42上设置有第四连接孔2-421。

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工作部2-433一端设置有第五连接孔(图中未画出)和第六连接孔(图中未画出),该第五连接孔与该第三连接孔2-4321通过第一转轴2-43a连接,该第六连接孔与该第四连接孔2-421通过第二转轴2-43b连接。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该工作部2-433上靠近该工作部2-433一端设置有第一凸部(图中未示意出)和第二凸部(图中未示意出);该第一凸部卡接在该第三连接孔2-4321内并可旋转,该第二凸部卡接在该第四连接孔2-421内上并可旋转。

本实施例中,该工作部2-433另一端呈钩型结构2-4331。

请参照图10,该自动输送设备3包括第二箱体结构3-1、第一输送机构3-2、第二输送机构3-3和顶升机构3-4,该第一输送机构3-2和该第二输送机构3-3均设置在该第二箱体结构3-1上,该第一输送机构3-2设置在该第二输送机构3-3两侧且可朝该第二输送机构3-3所在方向移动,该顶升机构3-4设置在该第二输送机构3-3上;该第一输送机构3-2用于将工件输送至该第二输送机构3-3的上方,该顶升机构3-4向上运动顶起该工件,再由该第二输送机构3-3将工件输送出该第二箱体结构3-1外。

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箱体结构3-1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进口3-11和一出口3-12。该第一输送机构3-2设置在该第二箱体结构3-1两侧内壁上并沿该进口3-11至该出口3-12处延伸设置。

该第二箱体结构3-1表面设置有第一开口3-13,该第一开口3-13在竖直方向上贯穿该第二箱体结构3-1并与该出口3-12处相连通,该第二输送机构3-3设置在该第一开口3-13内并可从该第一开口3-13处朝该出口3-12处移动至该第二箱体结构3-1外部。该第一开口3-13呈“U”型。

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3-2包括第一滚轮组3-21、第二滚轮组3-22、第一动力机构(图中未画出)和第四水平传动机构(图中未画出),该第一滚轮组3-21和该第二滚轮组3-22分别设置在该第二箱体结构3-1两侧内壁上,该第一动力机构分别与该第一滚轮组3-21和该第二滚轮组3-22传动连接用于使该第一滚轮组3-21和该第二滚轮组3-22滚动传送工件,该第一水平传动机构分别与该第一滚轮组3-21和该第二滚轮组3-22传动连接用于带动该第一滚轮组3-21和该第二滚轮组3-22传动水平移动。该第一动力机构为带动滚轮组转动的传动电机组,本文不再赘述。

具体的,该第一滚轮组3-21和该第二滚轮组3-22均包括多个滚轮(图中未标出),多个该滚轮水平排列式设置在一滚轮支架上(图中未标出)。该滚轮呈圆台状。该第四水平传动机构可为液压缸(图中未画出),该液压缸的活塞轴伸出液压缸筒外后与该滚轮支架相连接。选择液压缸传动是因为液压缸传动力的大小可调,从而调节两滚轮组之间的水平移动距离,适用对不同宽度的板材进行支撑。当然,该第四水平传动机构还可为直线滑动模组等机构。该圆台状滚轮上直径较大的底部用来支撑工件表面,当工件出现弯曲情况,该圆台状滚轮上直径较小处可用来进一步支撑工件弯曲部分。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第二箱体结构3-1上设置有一第二感应设备3-14,该第二感应设备3-14设置在该进口3-11处用于感应识别该处工件传送情况,以提示输送设备上其他结构的操作进程。该第二感应设备3-14可为光感应器等。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该第二输送机构3-3包括第五水平传动机构和第六水平传动机构,该第五水平传动机构设置在该第六水平传动机构上,该顶升机构3-4设置在该第五水平传动机构上。具体的,该第五水平传动机构为第一直线模组3-31,该第六水平传动机构为第二直线模组3-32,该第二直线模组3-32中的第一滑块3-321上连接有一第一底座3-3211,该第一直线模组3-31设置在该第一底座3-3211上。

本实施例中,该顶升机构3-4包括第一气缸3-41、第二气缸3-42、第一支撑模具3-43和第二支撑模具3-44,该第一支撑模具3-43连接在该第一气缸3-41的气缸轴(图中未标出)上,该第二支撑模具3-44该第二气缸3-42的气缸轴(图中未标出)上,该第一支撑模具3-43与该第二支撑模具3-44镜像设置。该第一气缸3-41设置在该第一直线模组3-31中的第二滑块3-311上,该第二气缸3-42固定设置在该第一底座3-3211一端,该第一气缸3-41从该第一底座3-3211另一端朝该第二气缸3-42所在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该第一支撑模具3-43和该第二支撑模具3-44均具有支撑座3-431,该支撑座3-431表面靠近该支撑座3-431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块3-432。该支撑座3-431表面设置有第一台阶位3-4311用于支撑工件的表面,且该支撑块3-432对该第一台阶位3-4311上的工件起到限位的作用。该支撑块3-432上设置有第二台阶位3-4321,该第二台阶位3-4321的水平高度高于该第一台阶位3-4311的水平高度,该第二台阶位3-4321用于支撑工件表面。该支撑块3-432上设置有第一斜边部3-4322,该第一斜边部3-4322可对该第二台阶位4321上的工件一边起到限位的作用,该第一斜边部3-4322朝远离该第二台阶位3-4321上的工件方向倾斜即第一斜边部3-432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不会投射在该第二台阶位3-4321上或是工件表面上。该第一支撑模具3-43与该第二支撑模具3-44镜像设置后,两支撑模具上第一台阶位3-4311或第二台阶位3-4321可共同对工件进行支撑,例如电路板表面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底座3-3211上设置有一第一外壳3-5用于罩设在该第二水平传动机构上用于防止工件表面漆液滴落在该第二水平传动机构上。该第一外壳3-5表面平行设置有两条第一滑槽3-51,该第一滑槽3-51在竖直方向上贯穿该第一外壳3-5表面。该第二气缸3-42设置在该第一外壳3-5的外部,该第一气缸3-41设置在该第一外壳3-5的内部,用于使该第一支撑模具3-43上的该支撑块3-432向上运动穿过该第一滑槽3-51后突出设置在该第一外壳3-5表面。

请参照图13,该支架结构4包括第二底座4-1、第一侧支撑件4-2、第二侧支撑件4-3和至少一个底边支撑件4-4,该第一侧支撑件4-2、该第二侧支撑件4-3和该底边支撑件4-4沿水平直线排列式设置在该第二底座4-1上且可滑动,该底边支撑件4-4设置在该第一侧支撑件4-2和该第二侧支撑件4-3之间,该第一侧支撑件4-2和该第二侧支撑件4-3分别用于支撑矩形电路板(图中未画出)两侧边至电路板一表面,该底边支撑件4-4用于支撑矩形电路板的一底边至电路板一表面;该第一侧支撑件4-2和该第二侧支撑件4-3对电路板表面的支撑宽度为一预设值X,该底边支撑件4-4对电路板表面的支撑宽度为一预设值Y。本实用新型设置两侧支撑件和一底边支撑件4-4,同时设置各支撑件对电路板表面的支撑宽度为预设值,做到只对电路板侧边、一底边和部分表面进行支撑,电路板上除被支撑部分,其余部分均可涂漆,可减少电路板表面漆液过多的滴落并随意扩散在支撑件表面、在支撑件表面漆液凝固堆积的现象发生,从而使电路板支架正常使用,减少清理除杂等不必要工作,增加工作效率,增强支撑件实用性。本申请中的支架结构4对电路板单面进行支撑,两个本申请中的支架结构4配合使用可对电路板正反面进行支撑、限位,防止电路板从两支架结构4之间脱离。

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底座4-1包括第二外壳4-11,该第二外壳4-11上内部设置有空腔,该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卡合安装部4-111,该第一侧支撑件4-2、该第二侧支撑件4-3和该底边支撑件4-4卡合连接在该第一卡合安装部4-111上滑动。

具体的,该第二外壳4-1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开口(图中未标出),该第二外壳4-11顶部设置有第三开口(图中未标出),该第三开口贯穿该第二外壳4-11顶部且延伸至该第二外壳4-11两端,该第二开口、该第三开口和该空腔均相互连通。该第一卡合安装部4-111两端分别朝该第二外壳4-11两端方向延伸。该侧支撑件一端和该底边支撑件4-4一端均从第二开口处进入从而与该第一卡合安装部4-111连接,该侧支撑件一端和该底边支撑件4-4一端在第三开口处来回移动。

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外壳4-11的底部(图中未标出)与该第二外壳4-11的两侧边部(图中未标出)之间的夹角为90度,该第二外壳4-11的顶部(图中未标出)与该第二外壳4-11的两侧边部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二外壳4-11底部和侧边部作为第二外壳4-11的边框形式使第二外壳4-11外形呈长方体状。该第一卡合安装部4-111分别设置在该第二外壳4-11的底部内壁和该第二外壳4-11的两侧边部的内壁上。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该第一卡合安装部4-111包括两个第二滑槽4-111a和一第三滑槽4-111b,该第三滑槽4-111b设置在两该第二滑槽4-111a之间,该第二滑槽4-111a两端和该第三滑槽4-111b两端均分别朝该第二外壳4-11两端方向延伸,设置在该第二外壳4-11底部和该第二外壳4-11侧边部上的相邻两该第二滑槽4-111a间相互连通。

该第二滑槽111a底部的横截面为矩形,该第三滑槽4-111b的两侧为平面且垂直于该第二外壳4-11内壁,该第三滑槽4-111b底部为弧形曲面。该第三滑槽4-111b侧边与该第二滑槽4-111a侧边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图中未标出)。当然,亦可将第三滑槽4-111b底部至两侧全部设置成弧形曲面。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一卡合安装部4-111包括第三凸部(图中未画出),该第三凸部两端分别朝该第二外壳4-11两端方向延伸。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第三凸部上设置有第四凸部(图中未画出)以用于增加卡合连接稳定性,该第四凸部两端分别朝该第二外壳4-11两端方向延伸。该第四凸部两端面为半球形。

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该第一侧支撑件4-2和该第二侧支撑件4-3均包括一第一支撑骨架4-21,该第一支撑骨架4-21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4-211。该第一支撑骨架4-21上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一支撑台4-212,该第一支撑台4-212沿该第一支撑骨架4-21一端延伸至该第一支撑骨架4-21另一端,该第一支撑台4-212的台面(即第一支撑台4-212的表面)用于对电路板表面进行支撑且对电路板表面的支撑宽度为一预设值X。

该第一支撑骨架21上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支撑台4-213,该第二支撑台4-213沿该第一支撑骨架4-21一端延伸至该骨架另一端,该第二支撑台4-213与该第一支撑台4-212一侧边相接,且该第二支撑台4-213的一侧边对该第一支撑台4-212上的电路板起到限位的作用。该第二支撑台4-213另一侧边为该第一支撑骨架4-21的底边。

该第一支撑骨架4-21上两侧面设置有第二斜边部4-214,该第二斜边部4-214连接在该第一支撑台4-212另一侧边,该第二斜边部4-214沿该第一支撑骨架4-21一端延伸至该骨架另一端,该第二斜边部4-214顶部朝远离该第一支撑台4-212上的电路板表面方向倾斜。两第二斜边部4-214的边部相连后形成该第一支撑骨架4-21的顶部,第一支撑骨架4-21两侧的第一支撑台4-212之间和第二支撑台4-213之间均存在空隙,最终使第一支撑骨架4-21底部形成一开口且使第一支撑骨架4-21为空心结构。该第一支撑台4-212、该第二支撑台213和该第二斜边部4-214一体成型以增强整体结构连接强度、便于加工和零件间连接。在第一侧支撑件4-2和第二侧支撑件4-3同时以水平方式支撑电路板,电路板受重力影响其上会出现以中间朝两边方向变弯曲的情况发生,此时,第二斜边部4-214负责进一步地支撑朝下弯曲的电路板表面,以增强对电路板的支撑稳定性和减少因变形对电路板产生的损害。

该第一支撑台4-212的台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4-2121。该第二支撑台4-213的台面上排列式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4-2131和多个第五凸部4-2132,该第二凹槽4-2131贯穿该第二支撑台4-213,且该第二凹槽4-2131与该第一凹槽4-2121相连通。该第五凸部4-2132设置在相邻两该第二凹槽4-2131之间。该第二凹槽4-2131与该第一凹槽4-2121内均设置有软质支撑件(图中未画出)用于支撑电路板表面,以保护电路板表面不受磨损。该软质支撑件可为海绵和橡胶垫片。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4-211表面设置有多个第四滑槽4-2111a,该第四滑槽4-2111a贯穿该第一连接部4-211表面,该第四滑槽4-2111a两端分别沿该第一连接部4-211两端方向延伸。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4-211表面设置有多个第六凸部4-2111b,该第六凸部4-2111b两端分别朝该第一连接部4-211两端方向延伸。实际应用中,上述实施例中的第四滑槽4-2111a和第六凸部4-2111b均可与上述的第一卡合安装部4-111配合使用,以实现可拆卸式滑动连接。第一连接部4-211表面的第四滑槽4-2111a或第六凸部4-2111b的实施方式分别由图14和图15示意出,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参考。

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该底边支撑件4-4包括一第二支撑骨架4-41,该第二支撑骨架4-41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4-411。该第二支撑骨架4-41一面(第二支撑骨架4-41正面)设置有第三支撑台4-412,该第三支撑台4-412的台面(即第三支撑台4-412的表面)用于对电路板表面进行支撑且对电路板表面的支撑宽度为一预设值Y。该第二支撑骨架4-41一面(第二支撑骨架4-41正面)设置有第一卡合连接部,该第二支撑骨架4-41另一面(第二支撑骨架4-41背面)设置有第二卡合连接部。实际使用时,第二底座4-1、第一侧支撑件4-2、第二侧支撑件4-3和至少一个底边支撑件4-4构成一套支架结构4,多套支架结构4排列式配合使用,在非同一套支架结构4上的两个该底边支撑件4-4排列式配合使用以保证相邻两套支架结构4之间的电路板不会脱离支撑后滑下,具体解决办法则为一该底边支撑件4-4上的该第一卡合连接部卡合连接在另一底边支撑件4-4上的第二卡合连接部上(如图17所示)。

具体的,该第一卡合连接部包括第四支撑台4-413,该第四支撑台4-413设置在该第三支撑台4-412上方,且该第四支撑台4-413一侧边连接在该第三支撑台4-412表面上且与该第三支撑台4-412表面间具有夹角,该夹角为锐角。该第四支撑台4-413表面与该第三支撑台4-412表面平行。该第四支撑台4-413一侧边对该第三支撑台412上的电路板起到限位的作用。

该第二卡合连接部包括第五支撑台4-414,该第五支撑台4-414表面设置有倒钩结构4-4141。实际使用时,电路板可被支架结构4支撑的同时立起,电路板底边则受该第四支撑台4-413一侧边支撑,此时将在后的底边支撑件4-4上的第五支撑台4-414上的倒钩结构4-4141会勾住在前的底边支撑件4-4上的第四支撑台413以实现两底边支撑件4-4的卡合连接,可防止电路板从两底边支撑件4-4之间滑落(如图17所示)。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第二支撑骨架4-41一面设置有第七凸部4-415,该第二支撑骨架4-41另一面设置有第一凹部4-416,该第一凹部4-416与该第七凸部4-415形状相适配。该第七凸部4-415设置在该第四支撑台4-413的另一侧,该第一凹部4-416设置在该第七凸部4-415的下方且设置在该第五支撑台4-414的一侧。实际使用时,该第一凹部4-416为第二支撑骨架4-41另一表面内凹形成一贯穿该第二支撑骨架4-41表面的凹槽,同理地,该第七凸部4-415在第二支撑骨架4-41表面凸起,该第七凸部4-415两端和该第一凹部4-416两端均分别沿该第二支撑骨架4-41的宽度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可使第七凸部4-415和第一凹部4-416两端面为“V”形,并将第七凸部4-415和第一凹部4-416以端面形状延伸后制作成型,使用时,相邻两底边支撑件4-4上的第七凸部4-415和第一凹部4-416相互适配安装卡合,以便于拆卸和安装。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第二支撑骨架4-41上部设置在有第三斜边部4-417,该第三斜边部4-417朝远离该第三支撑台4-412上的电路板表面方向倾斜。如上所述的,电路板被支撑时,电路板表面会弯曲,此时,第三斜边部4-417负责进一步地支撑朝下弯曲的电路板表面,以增强对电路板的支撑稳定性和减少因变形对电路板产生的损害。

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部4-411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五滑槽4-4111,该第五滑槽4-4111贯穿该第二连接部4-411表面,该第五滑槽4-4111两端分别沿该第二连接部4-411两端方向延伸。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部4-411表面设置有多个第六凸部(图中未画出),该第六凸部两端分别朝该第二连接部4-411两端方向延伸。实际应用中,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五滑槽4-4111和第六凸部均可与上述的第一卡合安装部4-111配合使用,以实现可拆卸式滑动连接。

值得补充的是,根据上述内容,本隧道炉内的定位装置2-4的使用方法为:直线模组将拉拽机构2-43朝支架结构4上的第一侧支撑件4-2位置水平输送,当工作部2-433与该第一侧支撑件4-2相接触式可推动第一侧支撑件4-2移动,从而减少第一侧支撑件4-2与第二侧支撑件4-3间的距离。工作部2-433与安装底座2-42上的连接处为第一支点,工作部2-433与第二滑块2-432上的连接处为第二支点。当气缸2-431中的气缸轴伸出带动该第二滑块2-432沿同一方向运动时,第二滑块2-432带动该工作部2-433以第一支点为圆心旋转若干角度后,使工作部2-433上的钩型结构2-4331钩住该第一侧支撑件4-2,再由直线模组上滑块复位以使该拉拽机构2-43对该第一侧支撑件4-2进行移动,从而增加第一侧支撑件4-2与第二侧支撑件4-3间的距离。气缸2-431的气缸轴复位后,钩型结构2-4331脱离第一侧支撑件4-2,从而完成对支架结构4的定位操作。实际应用中,可设置两组定位装置2-4,可同时对第一侧支撑件4-2与第二侧支撑件4-3进行移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中”、“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