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出风口大小的冷暖型离心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7611发布日期:2019-12-13 18:40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出风口大小的冷暖型离心风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出风口大小的冷暖型离心风道。



背景技术:

冷暖型蒸发式空气调节风扇(下称冷暖型空调扇)与空调相比,具有能效高、节能环保、移动方便,水洗空气和成本低等优点。冷暖型空调扇如何实现冷风和暖风的转换成为本产品的核心技术之一,显然发热体是本产品的重要部件。现有技术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发热体由同步电机通过连杆机构提供驱动力,在轨道上做上下或左右直线往返运动,以此实现发热体置于风道出风口时为暖风功能,脱离风道出风口时为冷功能。另一种是在发热体上设置转轴,由同步电机提供驱动力驱动转轴转动,发热体随转轴转动做往返的旋转运动,以此实现发热体置于风道出风口时为暖风功能,脱离风道出风口时为冷风功能。两种方案都需要发热体运动来实现冷风与暖风的切换。发热体运动结构不仅结构复杂,装配和维修都很困难,而且发热体组件在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会使性能不稳定,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出风口大小的冷暖型离心风道,其结构简单,无需发热体发生运动,减少运动机构对发热体的伤害,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出风口大小的冷暖型离心风道,包括:发热体组件和提供风源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的上部设置一出风口,所述发热体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口位置,将所述出风口分割为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且所述发热体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一转动门,所述转动门旋转使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当所述转动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发热体组件工作,所述风道组件中所形成的冷风经所述发热体组件由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当所述转动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发热体组件停止工作,所述风道组件中所形成的冷风由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中吹出。

所述出风口成型于所述风道组件的侧面,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呈上下设置,所述发热体组件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部。

所述发热体组件包括发热体支架和发热体,所述发热体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发热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发热体支架上。

所述风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外侧壁上的切换电机,用于控制所述转动门的转动。

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主电机和风轮,所述主电机嵌在所述风道壳内,所述风轮固定在所述主电机轴上,且可随轴转动。

所述风道壳上设有进风口,所述主电机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内侧;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连通。

所述风道壳上部侧壁上设有定位孔和转动轴孔,且所述定位孔与转动轴孔呈同轴线对应设置;所述转动门上设有位于其一侧边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定位孔内,另一端穿过转动轴孔与所述切换电机的轴形成固定连接。

所述切换电机可拆卸固定在所述转动轴孔外侧的风道壳侧壁上。

所述发热体由发热块组合而成,各发热块之间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a、本实用新型可调节出风口大小的冷暖型离心风道,在风道的出风口上部设置一扇转动门,根据对风口大小的需求,可切换门的开合状态;在风道出风口的下部设置一发热体装置,需要暖风时,发热体加热,出风口吹出暖风,需要冷风时,发热体停止加热,出风口吹出冷,如此可实现出风口大小调节和冷暖风切换功能。本方案发热体组件为固定件,无需运动,减少运动机构对发热体的伤害,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b、本实用新型可调节出风口大小的冷暖型离心风道,用转动门转动的方式调节出风口的大小,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需要冷风状态时,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同时吹出冷风,保证了足够的风量送出,提高体验感;需要暖风状态时,将出风口调小,仅有第一出风口工作,吹出暖风,保证暖风达到足够的温度,不会有冷风吹出,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离心风道轴测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门和发热体组件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门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门关闭状态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门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动门打开状态空气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道组件

11-风道壳

111-进风口,112-定位孔,113-转动轴孔

12-主电机,13-风轮

2-发热体组件

21-发热体支架,22-发热体

3-转动门

31-转轴

4-切换电机

5-出风口

51-第一出风口,52-第二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调节出风口大小的冷暖型离心风道,包括:发热体组件2和提供风源的风道组件1,风道组件1的上部设置一出风口5,发热体组件2设置于出风口5位置,将出风口5分割为第一出风口51和第二出风口52,且发热体组件2位于第一出风口51处;第二出风口52处设置一转动门3,可以一端为轴向风道组件1内侧或外测转动而打开或关闭第二出风口52;当转动门3处于关闭状态时,发热体组件2工作,风道组件1中所形成的冷风经发热体组件2由第一出风口51吹出,当转动门3处于打开状态时,发热体组件2停止工作,风道组件1中所形成的冷风由第一出风口51和第二出风口52中吹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出风口大小的冷暖型离心风道,在风道的出风口上部设置一扇转动门,根据对风口大小的需求,可切换门的开合状态;在风道出风口的下部设置一发热体装置,需要暖风时,发热体加热,出风口吹出暖风,需要冷风时,发热体停止加热,出风口吹出冷,如此可实现出风口大小调节和冷暖风切换功能。本方案发热体组件为固定件,无需运动,减少运动机构对发热体的伤害,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出风口5成型于风道组件1的侧面,第一出风口51和第二出风口52呈上下设置,发热体组件2位于出风口5的下部。发热体组件2包括发热体支架21和发热体22,发热体支架21设置在出风口5处,将出风口5分割为第一出风口51和第二出风口52,发热体22可拆卸固定安装在发热体支架21上。

风道还包括设置在风道组件1外侧壁上的切换电机4,用于控制转动门3的转动。

风道组件1包括风道壳11、主电机12和风轮13,主电机12嵌在风道壳11内,风轮13固定在主电机12轴上,且可随轴转动。风道壳11上设有进风口111,主电机12设置在进风口111内侧;进风口111与第一出风口51和第二出风口52连通。在风道壳11上部侧壁上设有定位孔112和转动轴孔113,且定位孔112与转动轴孔113对应设置;转动门3上设有转轴31,转轴31的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定位孔112内,另一端穿过转动轴孔113与切换电机4的轴形成固定连接。切换电机4可拆卸固定在转动轴孔113外侧的风道壳侧壁上。本实用新型可调节出风口大小的冷暖型离心风道,用转动门转动的方式调节出风口的大小,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需要冷风状态时,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同时吹出冷风,保证了足够的风量送出,提高体验感;需要暖风状态时,将出风口调小,仅有第一出风口工作,吹出暖风,保证暖风达到足够的温度,不会有冷风吹出,满足使用需求

另外,发热体22由发热块组合而成,各发热块之间设有通风孔,通风孔与进风口111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需要暖风时,切换电机4驱动转动门3旋转,将第二出风口52关闭,主电12带动风轮13高速旋转,风道内产生负压,空气从风道壳11的进风口111吸入,流经风道内的流动空气从未关闭的第一出风口51吹出,此时发热体22工作,实现吹出暖风功能,如如图3、图4所示。

当需要冷风时,切换电机4驱动转动门3向内或向外旋转,将第一出风口51和第二出风口全部打开。主电机12带动风轮13高速旋转,风道内产生负压,空气从风道壳11的进风口111吸入,流经风道内的流动空气从整个出风口5吹出,此时发热体22不工作,实现吹出冷风功能,如图5、图6所示。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