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合工厂化制造的模块化节能灶。
背景技术:
节能灶是炉灶的一种,在农村和乡镇区域使用的非常广泛;以前的炉灶采用砖土砌筑,燃烧腔的空间比较大,比较浪费柴火,而节能灶是在普通的炉灶基础上改进的产品,燃烧腔的热量比较集中,可以起到节约木材的效果,另外,利用燃料产生的烟气或余热加热其他物体,从而进一步达到节能的目的。节能灶的燃料也有很多选择,可以烧燃气,也可以烧煤球,对于山区的用户来讲,还可以烧柴火;无论采用什么燃料,都会产生烟气,并且都有热量的散失,而节能灶就是将这些浪费的能量收集起来并再次利用。
随着节能灶销量的增加,工厂制造节能灶的效率也需要不断提高,目前的节能灶采用整台加工成型,然后整台出售的方式生产;这样存在以下缺点:
1、节能灶的制造效率不高,工厂每月的制造数量得不到突破;
2、不方便运输,整台节能灶的体积过大;
3、有些节能灶在运输过程中,将部件的螺栓拆卸,等运输到指定的地点后,再重新安装,这样虽然方便了运输,但是现场安装需要耗费时间。
目前,很多设备的制造越来越趋于模块化的设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制造效率,还可以方便运输;而现有的节能灶,在模块化的设计中,没有很好的突破,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8418844u记载的“一种节能灶”,cn207815396u记载的“多功能节能灶”;这两个专利文献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节能灶能源再次利用的问题,但是在节能灶模块化的设计上,没有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适合工厂化制造的模块化节能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能够实现流水线作业,从而提高工厂制造效率;并且方便运输和组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合工厂化制造的模块化节能灶,包括炉膛本体,炉膛本体放置在灶底座上表面中部,炉膛本体外部设有炉膛外框架,炉膛外框架放置在灶底座上,炉膛外框架上放置有框架盖板,框架盖板中间设有灶口,灶口用于放置炒锅;炉膛本体外部设有三通烟管,所述的三通烟管的第一烟道口连通炉膛本体,三通烟管的第二烟道口和第三烟道口贯穿炉膛外框架设置;三通烟管的第二烟道口与排烟管承插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炉膛本体内设有炉芯,炉芯与进料管连通,进料管贯穿炉膛本体外壁设置,且进料管外端设有进料门;炉膛本体底部设有炉膛底板,炉膛底板中部设有漏渣格栅;灶底座上表面设有第一固定桩,炉膛底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的第一定位孔用于套接第一固定桩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炉膛外框架的下边缘设有第二定位孔,灶底座上表面边缘设有第二固定桩;所述的第二定位孔用于套接在第二固定桩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炉膛外框架外壁设有进料管槽,进料管槽与进料管相配合。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框架盖板下边缘设有第三定位孔,炉膛外框架上边缘设有第三固定桩,所述的第三定位孔用于套接在第三固定桩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灶口内壁上设有多个托板,灶口口径与炒锅口径相等,炒锅放置在灶口处,所述的托板将炒锅外边缘托起。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灶底座上表面中部设有漏渣口,所述的漏渣口位于漏渣格栅下方;漏渣口下方设有装渣抽屉;所述的装渣抽屉与灶底座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三通烟管的第三烟道口设有烟管封盖。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炒锅、框架盖板、炉膛外框架、炉膛本体、灶底座和装渣抽屉构成了一个节能灶本体,多个节能灶本体并排连接组成了节能灶群组,所述的节能灶群组共用一个排烟管;相邻两个节能灶本体之间,三通烟管的第三烟道口与另一个三通烟管的第二烟道口连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相邻两个节能灶本体之间,两个灶底座之间通过卡槽和卡板连接。
本专利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提供的节能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能够实现流水线作业,从而提高工厂制造效率;
2、方便运输,一个节能灶包括了炒锅、框架盖板、炉膛外框架、炉膛本体、灶底座和装渣抽屉,以及排烟管几个大部件,可以分开包装,避免了整台节能灶的体积过大不方便搬运和运输;
3、本专利提供的节能灶,组装比较方便,当节能灶其中某一个部件损坏时,可以随时更换,不需要请专业的维修工进行修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纵向展开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灶底座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炉膛本体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炉膛外框架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灶底座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中:炒锅1、框架盖板2、灶口201、托板202、第三定位孔203、炉膛外框架3、第三固定桩301、进料管槽302、炉膛本体4、炉芯401、三通烟管402、进料管403、进料门404、炉膛底板405、第一定位孔406、灶底座5、第一固定桩501、第二固定桩502、漏渣口503、装渣抽屉6、排烟管7、烟管封盖8、节能灶群组9、卡槽10、卡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优选的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适合工厂化制造的模块化节能灶,包括炉膛本体4,炉膛本体4放置在灶底座5上表面中部,炉膛本体4外部设有炉膛外框架3,炉膛外框架3放置在灶底座5上,炉膛外框架3上放置有框架盖板2,框架盖板2中间设有灶口201,灶口201用于放置炒锅1;炉膛本体4外部设有三通烟管402,所述的三通烟管402的第一烟道口连通炉膛本体4,三通烟管402的第二烟道口和第三烟道口贯穿炉膛外框架3设置;三通烟管402的第二烟道口与排烟管7承插连接。
进一步地,炉膛本体4内设有炉芯401,炉芯401与进料管403连通,进料管403贯穿炉膛本体4外壁设置,且进料管403外端设有进料门404;炉膛本体4底部设有炉膛底板405,炉膛底板405中部设有漏渣格栅;灶底座5上表面设有第一固定桩501,炉膛底板405上设有第一定位孔406,所述的第一定位孔406用于套接第一固定桩501上,从而实现炉膛本体4与灶底座5的连接;
炉芯401用于放置煤球、煤炭或木材,煤球、煤炭或木材燃烧产生的渣灰会通过漏渣格栅下漏,所述的漏渣格栅为圆形结构;炉膛本体4的外壳和炉芯401均为圆筒形状,炉膛本体4的外壳与炉芯401之间存在空隙。
进一步地,炉膛外框架3的下边缘设有第二定位孔,灶底座5上表面边缘设有第二固定桩502;所述的第二定位孔用于套接在第二固定桩502上,从而实现炉膛外框架3与灶底座5的连接;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说明书附图4中显示的炉膛外框架3结构,由于视角是俯视向下,第二定位孔未显示。
进一步地,炉膛外框架3外壁设有进料管槽302,进料管槽302与进料管403相配合;当炉膛外框架3框架放置在灶底座5上时,进料管403刚好位于进料管槽302内,所述的进料管槽302为方槽结构,进料管403为方管结构。
进一步地,框架盖板2下边缘设有第三定位孔203,炉膛外框架3上边缘设有第三固定桩301,所述的第三定位孔203用于套接在第三固定桩301上,从而实现框架盖板2与炉膛外框架3的连接。
进一步地,灶口201内壁上设有多个托板202,所述的托板202数量为四个且环形分布在灶口201内壁上,托板202与灶口201内壁焊接固定;灶口201口径与炒锅1口径相等,炒锅1放置在灶口201处,所述的托板202将炒锅1外边缘托起。
进一步地,灶底座5上表面中部设有漏渣口503,所述的漏渣口503位于漏渣格栅下方;漏渣口503下方设有装渣抽屉6;所述的装渣抽屉6与灶底座5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的灶底座5为方体结构,灶底座5底部设有支腿,灶底座5内部设有横向和纵向的钢管,灶底座5外部设有钢板,灶底座5侧壁的钢板处开设有装渣抽屉6的进出口;灶底座5上表面设有两个横向和两个纵向的钢管,中部形成了漏渣口503,漏渣口503下部设有挡板,用于引导渣灰进入到装渣抽屉6。
进一步地,三通烟管402的第三烟道口设有烟管封盖8,本实施例中节能灶本体的数量为一个,烟管封盖8将三通烟管402的第三烟道口封堵,避免烟气外露。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以更优的技术方案介绍如下:
优选的方案如图5和图6所示,炒锅1、框架盖板2、炉膛外框架3、炉膛本体4、灶底座5和装渣抽屉6构成了一个节能灶本体,多个节能灶本体并排连接组成了节能灶群组9,所述的节能灶群组9共用一个排烟管7;相邻两个节能灶本体之间,三通烟管402的第三烟道口与另一个三通烟管402的第二烟道口连通。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节能灶本体之间,两个灶底座5之间通过卡槽10和卡板11连接;每一个灶底座5的左侧安装卡板11,右侧安装卡槽10;安装时先将两个灶底座5进行固定,其安装方式为先将一个灶底座5放置在地上,再将另一个灶底座5搬起来,将所述的卡板11滑入至所述的卡槽10内。
整个装置的安装步骤如下:
1、先将灶底座5放置在地上;
2、再将炉膛本体4放置在灶底座5上表面中部,放置过程中第一定位孔406对准第一固定桩501下放;
3、接着再把炉膛外框架3放置在灶底座5上,放置过程中第二定位孔对准第二固定桩502下放;
4、接着再把框架盖板2放置在炉膛外框架3上,放置过程中第三定位孔203对准第三固定桩301下放;
5、所述的第一定位孔406和第一固定桩501的数量分别为三个;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固定桩502的数量分别为三个;第三定位孔203和第三固定桩301的数量分别为三个,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每个部件安装时,方向不容易出错;
6、接着再把炒锅1放置在灶口201上;
7、最后再把排烟管7与三通烟管402的第二烟道口对接,炉膛本体4产生的烟气可以由排烟管7输出,排烟管7内烟气的余热可以通入其他设备使用;
8、如果同时需要安装多台节能灶本体,将另一个灶底座5搬起来,将所述的卡板11滑入至所述的卡槽10内,然后再对接两个三通烟管402,安装时两个三通烟管402先对接,然后再将三通烟管402第一烟道口插入至炉膛本体4的外壳处;后面的安装步骤与上述步骤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