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9332发布日期:2020-04-14 20:5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湿器,具体是一种新型的加湿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0920194005.7公开一种空气加湿器,包括水箱和用于安放所述水箱的底座,所述水箱包括出气通道、设置在水箱底部的出水阀,所述底座包括雾化水槽、与所述出水阀对应的注水槽,所述雾化水槽中设置有雾化装置和吹风装置,关键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对流入底座内的水进行磁化的磁化装置。

这类加湿器为下加水加湿器,加水口与出水阀共同设置在水箱的底部,用户加水时,无需挪动底座(即主机),但是必须把水箱提起、翻转并旋开出水阀,加水操作非常麻烦,另外,这类下加水加湿器的水箱内设有用于出雾的风道管该风道管无法拆卸,不便于用户对其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加湿器,其加水操作简便,水箱与风道管可拆卸,便于清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新型的加湿器,包括设有工作腔的主机和可拆卸安装在工作腔上的水箱,水箱内部设有风道管、顶部设有盖体;所述风道管可拆卸安装在水箱的内底上,两者安装后,风道管外部与水箱共同形成容水腔,风道管内部形成出雾腔,所述出雾腔下端用于与工作腔连通;盖体设有出雾组件以及进水口,所述出雾腔的上端与出雾组件连通,进水口与容水腔连通。

所述水箱的内底设有雾化管口,风道管的下端密封插入雾化管口内,雾化管口周向设有若干雾化管口旋扣或雾化管口旋槽,所述风道管的下端周向设有若干出雾腔旋槽或出雾腔旋扣,雾化管口旋扣或雾化管口旋槽与出雾腔旋槽或出雾腔旋扣相互旋合使风道管的下端插接固定在雾化管口内,所述雾化管口与风道管的下端之间通过若干密封圈密封。

所述雾化管口旋槽或出雾腔旋槽上设有若干凸起的固定块。

所述风道管的上端设有提手部,提手部外缘形成若干把持位。

所述风道管的上端开口与出雾组件之间设有隔水罩,隔水罩设有锥形凸起面,该凸起面上布设有若干通雾孔,提手部表面布设有若干漏水孔。

所述水箱内底上设有水改性盒,其包括可拆装的上盒和下盒,它们表面均布满过水孔、中部均设有通孔,内部设有水改性材料层,风道管的下端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插入通孔内,风道管的下端与雾化管口插接固定后,限位台阶压住两通孔,使水改性盒固定在水箱内底之中。

所述下盒设有环形边框,上盒的外缘盖接在环形边框上,上盒和下盒的通孔相互盖接,所述环形边框至下盒的通孔之间设有向上突起的凸面。

所述盖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中心设有锥形凸部,外缘设有环形凸环,锥形凸部与环形凸环之间形成顶部敞开的导流槽,所述进水口开设在导流槽和/或锥形凸部的底面上,并且进水口开设的位置位于风道管外部,上盖中心设有出雾筒,出雾筒通过第一卡扣扣接在锥形凸部内,所述出雾组件设置在出雾筒内,出雾组件与进水口相互隔开。

所述出雾组件包括转嘴、转嘴支架以及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通过第二卡扣固定安装在出雾筒的下端,固定支架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转动头,所述转嘴呈球面,中心设有出雾嘴,底部外缘设有第三卡扣,所述转嘴支架呈板状,第三卡扣扣装在转嘴支架的外围,转嘴支架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转动头,第一转动头与第二转动头相互抵靠,转嘴表面与出雾筒的上端相互抵靠,并且出雾嘴外露于出雾筒的上端,所述转嘴、转嘴支架以及固定支架上设有若干用于连通风道管、出雾嘴的出雾孔。

所述工作腔内对应雾化管口的位置设有超声波雾化器,以及设有用于与雾化管口连通的风机组件。

所述水箱的内底上设有与容水腔连通的弹性出水阀,所述工作腔内设有翘板加水器,所述翘板加水器弹性转动设置在容水腔内,其一端设有气囊,另外一端设有顶杆,所述水箱与容水腔安装时,顶杆与弹性出水阀抵靠,所述容水腔缺水时,顶杆在翘板加水器的弹性作用下上移,此时,顶杆顶开弹性出水阀,容水腔满水时,气囊浮起使顶杆下沉,此时,弹性出水阀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关闭。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的技术改进,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加水时,直接在盖体上加水即可,水从盖体的进水口直接流入容水腔内,或者打开盖体,直接向容水腔加水即可,加水操作简便,水箱可从主机上拆下、风道管可从水箱内拆下,便于两者的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配剖视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配剖视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盖体打开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盖体的分解图1。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盖体的分解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7,本新型的加湿器,包括设有工作腔10(用于产生雾化气流)的主机1和可拆卸安装在工作腔10上的水箱2(用于向工作腔10内不停补水),水箱2内部设有风道管21、顶部设有可拆卸的盖体(盖体由下文的上盖31、下盖32以及出雾组件共同构成);所述风道管21可拆卸安装在水箱2的内底上,两者安装后,风道管21外部与水箱2内部共同形成容水腔20,风道管21内部形成出雾腔210,所述出雾腔210下端用于与工作腔10连通;盖体的中部设有出雾组件,出雾组件外围布设有进水口30,所述出雾腔210的上端与出雾组件连通,进水口30与容水腔20连通。加湿器工作时,工作腔10产生的雾化气流依次流经出雾腔210以及出雾组件,通过出雾组件喷出加湿器以外的空间,为加湿器所处的空间加湿。加水时,直接在盖体上加水即可,水从盖体的进水口30直接流入容水腔20内,或者打开盖体,直接向容水腔20加水即可,加水操作简便,无需再提起水箱2、也无需翻转水箱、打开水箱上的出水阀;水箱2可从主机1上拆下,盖体、风道管21可分别从水箱2上拆下,便于它们的清洗,保证盖体、水箱2以及风道管21的干净。另外,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水箱2可以采用整体注塑制成,做成一体式,与常规分体式水箱相比(水箱本体与水箱底盖焊接),其无需再通过超声波焊接的工艺,制造更加简单,而且无漏水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2的内底设有雾化管口22,风道管21的下端密封插入雾化管口22内,雾化管口22周向设有若干雾化管口旋扣或雾化管口旋槽221(本实施例采用后一技术方案),所述风道管21的下端周向设有若干出雾腔旋槽或出雾腔旋扣211(本实施例采用后一技术方案),雾化管口旋扣或雾化管口旋槽221与出雾腔旋槽或出雾腔旋扣211相互旋合(本实施例雾化管口旋槽221与出雾腔旋扣211相互旋合)使风道管21的下端插接固定在雾化管口22内,该技术方案便于雾化管口22的使其与风道管21的安装接触面积增大,风道管21安装更加稳固,能够承受更大水压,所述雾化管口22与风道管21的下端之间通过若干密封圈(图中未画出)密封,保证不会发生渗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能理解。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管口旋槽221或出雾腔旋槽上设有若干凸起的固定块200,本实施例在雾化管口旋槽221上设置固定块200,固定块200可增大雾化管口旋槽221与出雾腔旋扣211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管21的上端设有向外伸出的提手部213(本实施采用悬浮设置在风道管21的上端的结构方式,也可采用常规的转轴提手部213的结构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用户手持提手部213可便于风道管21拆下,或者提起水箱2,提手部213外缘形成若干内凹设计的把持位,便于容纳用户的手指,增大摩擦力。所述风道管21的上端开口与出雾组件之间设有隔水罩24,防止用户错误操作,把水往风道管内灌水,隔水罩24设有锥形凸起面,起到自上而下向四周泻水的效果,该凸起面上布设有若干通雾孔241,用于风道管21的出雾,提手部213表面布设有若干漏水孔2131,泻水时,水可以从漏水孔2131回流至容水腔20。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2内底上设有水改性盒,其包括可拆装的上盒41和下盒42,它们表面均布满过水孔43、中部均设有通孔44,内部形成容纳腔,并容纳有水改性材料层(水改性材料可优选麦饭石、活性炭,根据水改性材料的不同,可起到活化水质、净化水质的作用),风道管21的下端设有限位台阶212,所述限位台阶212插入通孔44内,风道管21的下端与雾化管口22插接固定后,限位台阶212压住两通孔44,使水改性盒固定在水箱2内底之中,风道管21安装后可同时固定住水改性盒,装配更加简便。

进一步地,所述下盒42设有环形边框421,上盒41的外缘盖接在环形边框421上,上盒41和下盒42的通孔44相互盖接,所述环形边框421至下盒42的通孔44之间设有向上突起的凸面422,补水时,容水腔20形成自上而下的水流,水流通过凸面422结构、通孔44结构更好地与水改性材料浸润以改性。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包括上盖31和下盖32,所述下盖32中心设有锥形凸部321,外缘设有环形凸环322,锥形凸部321与环形凸环322之间形成顶部敞开的导流槽323,所述进水口30开设在导流槽323和/或锥形凸部321的底面上,并且进水口30开设的位置位于风道管21外部,确保只与容水腔10连通,上盖31中心设有出雾筒311,出雾筒311通过第一卡扣312扣接在锥形凸部321内,所述设置在出雾筒311内,另外,锥形凸部321还起隔离作用,使进水口30、出雾组件相互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出雾组件包括转嘴33、转嘴支架34以及固定支架35,所述固定支架35通过第二卡扣351固定安装在出雾筒311的下端,固定支架35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转动头352,所述转嘴33呈球面,中心设有出雾嘴331,底部外缘设有第三卡扣332,所述转嘴支架34呈板状,第三卡扣332扣装在转嘴支架34的外围,转嘴支架34中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转动头341,第一转动头352与第二转动头341相互抵靠,转嘴33表面与出雾筒311的上端相互抵靠,并且出雾嘴331外露于出雾筒311的上端,所述转嘴33、转嘴支架34以及固定支架35上设有若干用于连通风道管21、出雾嘴331的出雾孔36,实现出雾气流流通的作用,另外,第一转动头352可相对第二转动头341转动,使转嘴33转动,从而改变出雾嘴331的朝向,实现加湿器可360改变角度加湿,改变加湿角度时无需再挪动主机1,操作更加简便。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腔10内对应雾化管口22的位置设有超声波雾化器11,实现把水雾化的功能,以及设有用于与雾化管口22连通的风机组件12,实现把雾化气流吹出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2的内底上设有与容水腔20连通的弹性出水阀23,所述工作腔10内设有翘板加水器13,所述翘板加水器13弹性转动设置在容水腔20内,其一端设有气囊,另外一端设有顶杆,所述水箱2与容水腔20安装时,顶杆与弹性出水阀23抵靠,所述容水腔20缺水时,顶杆在翘板加水器13的弹性作用下上移,此时,顶杆顶开弹性出水阀23,容水腔20满水时,气囊浮起使顶杆下沉,此时,弹性出水阀23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关闭,从而实现水箱2持续地向工作腔10加水,同时有效避免工作腔10的水位过高,确保超声波发生器11的雾化效果保持最佳,也能够防止水过满而浸入风机组件1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另外,工作腔10内还设有水位检测机构14,其与超声波加湿器11的电路连通,当水位检测机构14检测到工作腔10内的水位过低时,自动关闭超声波加湿器11,避免其出现干烧现象。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