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水盘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8385发布日期:2019-12-24 21:0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接水盘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水盘及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普及和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

空调器内机座吊机一般包括坐装以及吊装两种安装方式。然而,当空调器内机座吊机通过吊装安装时,容易出现偏差,进而会导致用于接水的接水盘在使用时,接水盘的排水不舒畅,接水盘内积水严重致使空调内机产生的凝露较多,影响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传统的空调器内机座吊机在吊装时,容易出现安装误差,导致接水盘排水不舒畅,接水盘内积水严重,内机凝露较多,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接水盘及空调;该接水盘及空调能够在存在安装偏差的情况下,实现排水顺畅,提升接水盘的排水可靠性。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包括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容纳槽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包括用于将水从所述第一侧壁至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接引的弯曲部,所述第三侧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沿所述第一通孔高度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弯曲部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或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沿所述第一通孔高度方向的投影与所述弯曲部重合或部分重合,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

上述接水盘在使用时,当所述接水盘安装存在误差时,水容易在弯曲部处或者弯曲部的附近积留,通过在所述第三侧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上开设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沿所述第一通孔高度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弯曲部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或与所述弯曲部重合或部分重合,此时,积水可以沿第一通孔排出,当所述接水盘安装存在误差较小或者接水盘安装不存在误差时,水可以经过弯曲部的导流接引至第二通孔,并由第二通孔排出;进一步,当积水过多时,第二通孔可以加速积水的排出,实现排水顺畅,提升接水盘的排水可靠性。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三侧壁或所述第四侧壁上的高度为h,其中,h为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的所述第三侧壁的纵向高度,或h为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的所述第四侧壁的纵向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包括第一段底壁和第二段底壁,所述第一段底壁与所述第二段底壁连接,且所述第一段底壁和第二段底壁呈夹角设置形成所述弯曲部,所述第一侧壁设置于所述第一段底壁,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于所述第二段底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底壁的长度为l,所述第一通孔至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为l,所述第一段底壁的长度为l1,其中l1<l≤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底壁的长度为l,所述第一通孔至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为l,所述第一段底壁的长度为l1,其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底壁和第二段底壁通过圆弧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开设有引流凹槽,所述引流凹槽沿所述第二侧壁至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抬高凸起,所述抬高凸起设置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抬高凸起的承压面,且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抬高凸起的承压面呈夹角设置形成安装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抬高凸起连接,另一端设有弧形抵接面。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空调,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接水盘。

上述空调在使用时,当所述接水盘安装存在误差时,水容易在弯曲部处或者弯曲部的附近积留,通过在所述第三侧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上开设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沿所述第一通孔高度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弯曲部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或与所述弯曲部重合或部分重合,此时,积水可以沿第一通孔排出,当所述接水盘安装存在误差较小或者接水盘安装不存在误差时,水可以经过弯曲部的导流接引至第二通孔,并由第二通孔排出;进一步,当积水过多时,第二通孔可以加速积水的排出,实现排水顺畅,提升接水盘的排水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接水盘本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抬高凸起和定位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第一通孔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接水盘,102、第一侧壁,1022、第二通孔,104、第二侧壁,106、第三侧壁,1062、第一通孔,108、第四侧壁,110、第一段底壁,112、第二段底壁,120、引流凹槽,130、抬高凸起,140、定位件,142、弧形抵接面,150、安装结构,160、弯曲部,200、连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时,两个元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接水盘10,接水盘10包括容纳槽,容纳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4,容纳槽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06和第四侧壁108,第三侧壁106和第四侧壁108设置于第一侧壁102和第二侧壁104之间,容纳槽的底部包括用于将水从第一侧壁102至第二侧壁104的方向接引的弯曲部160,第三侧壁106和/或第四侧壁108开设有第一通孔1062,第一通孔1062的边缘沿第一通孔1062高度方向的投影位于弯曲部160和第二侧壁104之间;或第一通孔1062的边缘沿第一通孔1062高度方向的投影与弯曲部160重合或部分重合,第一侧壁102开设有第二通孔1022。

上述接水盘10在使用时,当接水盘10安装存在误差时,水容易在弯曲部160处或者弯曲部160的附近积留,通过在第三侧壁106和/或第三侧壁108上开设第一通孔1062,第一通孔1062的边缘沿第一通孔1062高度方向的投影位于弯曲部160和第二侧壁104之间,或与弯曲部160重合或部分重合,此时,积水可以沿第一通孔1062排出,当接水盘10安装存在误差较小或者接水盘10安装不存在误差时,水可以沿弯曲部160导流接引至第二通孔1022,并由第二通孔1022排出;进一步,当积水过多时,第二通孔1022可以加速积水的排出,实现排水顺畅,提升接水盘10的排水可靠性。有必要指出的是,第一通孔1062的边缘沿第一通孔1062高度方向的投影与弯曲部160重合或部分重合可以是第一通孔1062的边缘沿第一通孔1062高度方向的投影直接落在弯曲部160的外壁或落在弯曲部160的外边缘。

有必要指出的是,第一通孔1062的边缘沿第一通孔1062高度方向的投影位于弯曲部160和第二侧壁104之间,或与弯曲部160重合或部分重合,说明此时第一通孔1062靠近弯曲部160设置,如此,当接水盘10在安装时出现偏差,积水可以沿第一通孔1062排出,进而降低水在弯曲部160处出现积留的风险。第一通孔1062的边缘沿第一通孔1062高度方向的投影位于与弯曲部160重合或部分重合,指的是第一通孔1062的边缘完全落入弯曲部160处并与弯曲部160重合,或者是第一通孔1062的边缘沿第一通孔1062高度方向的投影只有部分落在弯曲部160,此时第一通孔1062的边缘沿第一通孔1062高度方向的投影与弯曲部160部分重合。第一通孔1062高度方向指的是:第一通孔1062相对容纳槽的底壁的高度方向。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通孔1062在第三侧壁106或第三侧壁108上的高度h,其中,h为位于第一通孔1062处的第三侧壁106的纵向高度,或h为位于第一通孔1062处的第三侧壁108的纵向高度。此时,第一通孔1062靠近容纳槽的底壁设置,可以提升第一通孔1062的排水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容纳槽的底壁包括第一段底壁110和第二段底壁112,第一段底壁1110与第二段底壁112连接,且第一段底壁110和第二段底壁112呈夹角设置形成弯曲部160,第一侧壁102设置于第一段底壁110,第二侧壁104设置于第二段底壁112。如此,通过第一段底壁110和第二段底壁112呈夹角设置形成弯曲部160;有必要指出的是,第一段底壁110和第二段底壁112可以一体成型,可以通过相应的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如焊接,铆接等。

如图4所示,进一步,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容纳槽的底壁的长度为l,第一通孔1062至第一侧壁102的长度为l,第一段底壁110的长度为l1,其中l1<l≤l。如此,当接水盘10安装存在误差时,并向第二段底壁112倾斜时,此时第一通孔1062设置于第二段底壁112,积水可以沿第一通孔1062排出,保证积水排出的顺畅性。当然了,在别的实施例中,0<l≤l1,此时第一通孔1062靠近第一段底壁110设置,当接水盘10朝向第一段底壁110倾斜设置时,通过第一通孔1062和第二通孔1022同时排出积水,保证积水排出的顺畅性。

如图4所示,进一步,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容纳槽的底壁的长度为l,第一通孔1062至第一侧壁102的长度为l,第一段底壁110的长度为l1,其中如此,第一通孔1062靠近弯曲部160设置,进一步,保证积水排出的顺畅性,在本次实施例中,当接水盘10向第二段底壁112倾斜安装时,此时,由于第一通孔1062靠近容纳槽的底壁设置,此时,可以最大化的保证在弯曲部160处的积水可以顺畅的排出。

如图4所示,在本次实施例中,非平行状态下,凝露水集中于接水盘10中部,导致蒸发器管温下降,凝露严重,在使用时,第二段底壁112在第一段底壁110的端点出的切线与第一段底壁110的角度为30°,此时,连接第一通孔1062的连接管道200与第一段底壁110的角度也为30°,如此,可以提升排水的顺畅性;第三侧壁106在第一通孔1062处的顶端与第一通孔1062的最优距离为200mm,如此,既保证第一通孔1062处结构强度,还保证出水及时,排水顺畅;第一通孔1062与第二侧壁104的最优距离为800mm,且第一通孔1062位于接水盘10的底壁长度的处,即处。

如图4所示,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第一段底壁110和第二段底壁112通过圆弧过渡。如此,提升接水盘10的美感,同时第一段底壁110和第二段底壁112通过圆弧过渡可以避免应力集中,提升接水盘10的强度。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容纳槽的底壁开设有引流凹槽120,引流凹槽120沿第二侧壁104至第一侧壁102的方向延伸。如此,通过引流凹槽120的引流作用,可以将第二侧壁104的水引流至第一侧壁102,并通过第二通孔1022排出,进而,提升接水盘10排水的顺畅性。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接水盘10还包括抬高凸起130,抬高凸起130设置于容纳槽的底壁。如此,通过设置抬高凸起130,使内机蒸发器离开接水盘10中的积水液面,避免内机蒸发器换热不均,蒸发器温度降低。

如图3所示,进一步,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件140,定位件140设置于抬高凸起130的承压面,且定位件140与抬高凸起130的承压面呈夹角设置形成安装结构150。如此,通过安装结构150可以实现内机的定位安装。在本次实施例的基础上,定位件140的一端与抬高凸起130连接,另一端设有弧形抵接面142。如此,弧形抵接面142在安装时,不会伤及翅片。

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空调,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接水盘10。

上述空调在使用时,当接水盘10安装存在误差时,水容易在弯曲部160处或者弯曲部160的附近积留,通过在第三侧壁106和/或第三侧壁108上开设第一通孔1062,且第一通孔1062的边缘沿第一通孔1062高度方向的投影位于弯曲部160和第二侧壁104之间,或与弯曲部160重合或部分重合,此时,积水可以沿第一通孔1062排出,当接水盘10安装存在误差较小或者接水盘10安装不存在误差时,水可以沿第二通孔1022排出;进一步,当积水过多时,第二通孔1022可以加速积水的排出,实现排水顺畅,提升接水盘10的排水可靠性。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