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2313发布日期:2020-04-24 21:50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用户对于空调的要求不再仅满足于快速地制冷和制热。而是越来越关注空调的舒适性能。

然而,为了实现更加快速地制冷和制热,难免需要进行大风量送风。但是,当风速过大的冷风或热风直吹人体时,会引起人体的不适。人体长期被冷风直吹还会引发空调病。

因此,如何实现空调的舒适送风成为空调行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实现空调舒适送风的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其包括:

导风板本体,用于可转动地安装在空调的出风口处;和

至少一个扰流板,每个扰流板与导风板本体的一侧表面间隔地固定于导风板本体,以对气流进行扰流;且

扰流板的至少一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引流沟槽,用于将扰流板表面附近的气流朝多个方向引导。

可选地,位于扰流板同一表面的全部引流沟槽沿平行于导风板本体的转动轴线方向排列。

可选地,每个引流沟槽贯穿扰流板的平行于导风板本体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两端。

可选地,位于扰流板同一表面的全部引流沟槽关于一垂直于导风板本体转动轴线的中央对称面对称;且每个引流沟槽均将气流沿与中央对称面呈锐角且逐渐远离中央对称面的方向引导。

可选地,导风板本体在关闭出风口时面向出风口内部的表面为内表面;至少一个扰流板的数量为一个,且固定于导风板本体的内表面。

可选地,扰流板的仅背离导风板本体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引流沟槽。

可选地,每个扰流板为直边平行于导风板本体的转动轴线,且凸面朝向导风板本体的弧形板。

可选地,导风板本体在导风时朝向出风口内侧的一端为迎风端,朝向出风口外侧的一端为出风端;扰流板布置在靠近导风板本体的出风端的区域内。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其包括:

壳体,其限定有一出风口;和根据以上任一项的导风板,其中导风板本体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处。

可选地,空调还包括:电机,用于驱动导风板本体转动;人感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人体进入室内预设区域;和控制器,配置成在有人体进入室内预设区域时,控制电机驱动导风板本体转动至使风避开人体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包括导风板本体以及与导风板本体的一侧表面间隔设置的扰流板。扰流板起到拆分、干扰空调出风口气流的作用,使气流以更加分散、柔和的方式吹向室内,使风感更加接近自然风,达到舒适送风效果。同时,空调制冷运行时,导风板的双层导风结构也能避免出风口处的凝露现象。并且,扰流板表面的多个引流沟槽能够进一步将扰流板表面附近的气流朝多个方向引导,可更加充分地扰乱气流的走向,使气流更加分散。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将扰流板安装于导风板本体内表面,当空调制冷使导风板本体上扬吹风时,由于扰流板的存在,无需将导风板本体转动至过于竖直的状态(即接近关闭出风口的状态),以避免严重影响出风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中,扰流板布置在靠近导风板本体出风端的区域内,以便既能增强实现扰流板的导风功能,利于将气流引导至预设的方向,又能避免扰流板过宽而加大出风阻力。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通过设置人感传感器实现防直吹功能。当有人体进入室内预设区域时,控制导风板转动以避免风直吹人体,达到防直吹的效果,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体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导风板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风板5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导风板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示意性剖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导风板50一般性地可包括导风板本体51和至少一个扰流板52。导风板本体51用于可转动地安装在空调的出风口12处,其转动轴线为图中标示的x轴。导风板本体51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2,且在打开出风口12时,通过转动至不同角度来改变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使风吹向室内不同区域。每个扰流板52固定于导风板本体51,且与导风板本体51的一侧表面间隔设置,以对气流进行扰流。气流流经导风板本体51表面时,将受到扰流板52的拆分和干扰,一部分气流沿扰流板52外侧流出,一部分气流从扰流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之间的空隙501流出,即气流被拆分。气流被扰流板52打散后,不会集中吹向室内,吹拂力度也减弱,变得更加柔和,风感更加接近自然风,达到舒适送风的效果。导风板50的双层的导风结构在空调制冷运行时,也可避免出风口12处的凝露现象。

如图1所示,扰流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之间采用多个肋板54固定相接。可使扰流板52、多个肋板54与导风板本体51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件。肋板54可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延伸,以避免肋板54过多干扰气流。

如图1所示,为进一步增强扰流板52的扰流功能,可使扰流板52的至少一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引流沟槽520,用于将扰流板52表面附近的气流朝多个方向引导,以更充分地扰乱气流的走向,使气流更加分散和杂乱。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多个方向指的是至少两个方向。可以使每个引流沟槽520的引导方向各不相同,也可使部分引流沟槽520的引导方向是相同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可使位于扰流板52同一表面的全部引流沟槽520沿平行于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x轴)的方向排列。还可使每个引流沟槽520贯穿扰流板52的平行于导风板本体51转动轴线(x轴)方向延伸的两端,即c端和d端。这样一方面使引流沟槽520的长度更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加工。

如图1和图2所示,导风板本体51具有一垂直于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x轴)的中央对称面(m面),导风板本体51关于中央对称面对称。可使位于扰流板52同一表面的全部引流沟槽520关于中央对称面(m面)对称。并且,使使每个引流沟槽520均将气流沿与中央对称面(m面)呈锐角且逐渐远离中央对称面(m面)的方向引导。换言之,参考图2,m面左右两侧的引流沟槽520关于m面对称,且m面左侧的引流沟槽520对气流的引导方向逐渐靠左偏斜,且引导方向与m面呈锐角。m面右侧的引流沟槽520对气流的引导方向逐渐靠右偏斜,且引导方向与m面呈锐角。引导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这样设置能够将气流朝向两个方向引导且使两部分气流逐渐远离,达到分散气流的目的。

如图1至图3所示,设定导风板本体51在关闭出风口12时面向出风口12内部的表面511为内表面,朝向室内的表面512为外表面。为了不影响导风板本体51的外观,可不在导风板本体51的外表面设置扰流板。即,优选使前述至少一个扰流板52的数量为一个,且使该扰流板52安装于导风板本体51的内表面。优选仅使扰流板52背离导风板本体51的表面开设有前述的多个引流沟槽520,而使面对导风板本体51的表面则为平整表面。由于导风板本体51与扰流板52之间的间隙比较局促,将扰流板52面对导风板本体51的表面加工成平整表面有利于该间隙处的气流快速吹出,避免气流在此处过度受阻引发风量偏小和噪声偏大的问题。

当然,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也可在导风板本体51内表面设置多个扰流板,使多个扰流板沿导风板本体5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布置。或者,也可在导风板本体51的外表面也设置多个扰流板。本文不再对这些实施例进行赘述。

为了提升送风舒适性,现有技术在空调制冷时,希望导风板引导冷风尽量竖直向上地吹出。但是,在导风板接近上吹的极限导风角度时,导风板与出风口所在平面的夹角太小,即开度很小,导风板将严重遮挡出风口,风量变得很小。这就限制了导风板的导风角度范围。特别是在竖向导风时,难以兼顾导风角度和风量。

而本实施例中,在导风板向上导风时,由于设置在导风板本体51内表面的扰流板52位置相对比较靠上,利于将风上扬吹出。空调制冷运行时,无需将导风板本体51转动至过于接近竖直的状态,这样保证导风板有足够大的开度,避免风量受到影响。即本实施例兼顾了送风角度和风量。

如图1所示,优选使扰流板52为直边(c端边缘和d端边缘)平行于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x轴,且凸面朝向导风板本体51的弧形板,以利于在制冷时将风以更接近竖直向上地引导。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导风板50导风时,空调内部气流先经过导风板本体51朝向出风口12内侧的一端(b端),经导风板本体51引导后,经朝向出风口12外侧的一端(a端)吹向室内。由此,定义b端为迎风端,a端为出风端。可将扰流板52布置在靠近导风板本体51的出风端的区域内,使气流在受到导风板本体51的靠近迎风端的部分引导后,再吹向扰流板52。也就是使扰流板52在导风板本体51的导风周期的末期进行扰流,能够使扰流后的气流更快地吹向室内。同时,优选使扰流板52的宽度与导风板本体51的宽度之比在1/4至1/3之间,以便既能增强实现扰流板52的导风功能,利于将气流引导至预设的方向,又能避免扰流板52的宽度过宽加大出风阻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空调可为壁挂机、柜机或者中央空调的各种末端机型。下面以壁挂机为例进行介绍。如图3所示,空调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设置有进风口11、出风口12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导风板50。导风板50的导风板本体51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2处,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介绍的各种功能和效果。

如图3所示,空调还包括蒸发器20、风机30、风道40、摆叶60。蒸发器20用于与从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形成热交换风(具体地,制冷时为冷风,制热时为热风)。风道40的进口面向蒸发器20,出口连通出风口12。风机30可为贯流风机,其设置在风道40的进口处,以促使空气从蒸发器20处流至出风口12处。壳体10在出风口12处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臂70,导风板本体51上设置有与多个第一安装臂70匹配的多个第二安装臂515,第二安装臂515可转动地安装于对应的第一安装臂70上。摆叶60用于进行左右摆风。

如图3所示,可使出风口12位于壳体10前侧下部,并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矩形。使导风板本体51为与出风口12匹配的长条矩形状。且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x轴)平行于导风板本体51的长度方向。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示意性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空调可包括电机53、人感传感器80以及控制器90。

其中,电机53用于驱动导风板本体51绕其转动轴线转动。人感传感器80安装于壳体10上,用于检测是否有人体进入室内预设区域。该区域可为人体能够进入的室内部分区域,如床及其附近,也可为室内全部区域。人感传感器80可为红外传感器。人感传感器80检测到有人进入该预设区域后,形成人体感应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控制器90。

用户可选择空调是否进入防直吹模式。当空调处于防直吹模式时,控制器90接收到人感传感器80传递的人体感应信号后,控制电机53带动导风板本体51转动至使风避开人体的位置(例如上吹位置或下吹位置)。还可使控制器90控制摆叶60的角度,使风避开人体。这样能够达到防直吹的效果,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体验。

当空调并不处于防直吹模式时,控制器90根据用户通过遥控器或其他通信终端发来的其他控制信号,或者根据空调的预设运行模式,控制导风板的转动。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