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吸式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1111发布日期:2020-06-05 20:0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吸式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油烟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吸式油烟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其大致可分为两种:直吸式吸油烟机和侧吸式吸油烟机。其中,侧吸式吸油烟机以其美观的外形、较好的吸油烟效果及油烟分离性能而受到用户青睐。

现有一种侧吸式吸油烟机包括风箱、位于风箱底部的机壳及活动安装在机壳前方的导烟板,导烟板能相对机壳运动以在打开、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当导烟板在打开状态时,油烟能进入机壳上的进烟口,而导烟板在闭合状态时,油烟不能进入机壳上的进烟口。如上所述侧吸式油烟机一般设置有一个进烟口,导致在产生较大油烟量时,吸烟效率低。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吸式油烟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吸式油烟机吸烟效率低的问题,提高油烟机吸烟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侧吸式油烟机,包括风箱和位于所述风箱底部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吸风面上开设第一进烟口,所述侧吸式油烟机还包括:导烟板,其相对于所述机壳可翻转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烟口;升降油腔,其前侧面上开设第二进烟口,所述升降油腔设置成可升降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进烟口。

为了实现导烟板的翻转以及升降油腔的升降,如上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所述导烟板具有第一翻转位置和第二翻转位置,所述升降油腔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导烟板上;在所述升降油腔下降到位且所述导烟板处于所述第一翻转位置时,所述第一进烟口和第二进烟口同时完全打开;在所述升降油腔上升到位且所述导烟板处于所述第二翻转位置时,所述第一进烟口和第二进烟口同时完全关闭。

为了实现对升降油腔的升降驱动,如上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还包括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油腔升降。

如上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作为升降油腔的驱动部件的一种实施例,所述驱动部件为伸缩电机或电动推杆,所述伸缩电机或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油腔的外壁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为了实现导烟板相对机壳可翻转,所述机壳的相对两侧设置有对称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导烟板的相对两侧设置有对称的左挡边和右挡边,所述左挡边和右挡边中每个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在所述导烟板相对于所述机壳翻转时,所述第一导向柱沿所述第一导向槽导向且所述第二导向柱沿所述第二导向槽导向。

如上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为了实现升降油腔和导烟板的联动,即在升降油腔升降时带动导烟板可翻转,所述左挡边和右挡边中每个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三导向柱,且每个挡边均开设有第三导向槽;所述升降油腔的相对两侧挡边上开设有第四导向槽,且每个侧挡边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四导向柱;在所述升降油腔升降时,所述第三导向柱沿所述第四导向槽导向且所述第四导向柱沿所述第三导向槽导向,且同时所述第一导向柱沿所述第一导向槽导向且所述第二导向柱沿所述第二导向槽导向。

如上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为了实现油烟机在非使用状态时的整洁性以及美观性,所述机壳的吸风面包括第一平面部、从所述第一平面部的一端朝向所述机壳内部远离所述第一平面部延伸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对接的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一进烟口靠近所述第二平面部与所述连接部对接的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平面部上;所述导烟板翻转至所述第二翻转位置时,所述导烟板的前侧面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平面部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如上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为了提高油烟机在非使用状态时的美观性,所述吸风面的第一平面部上设置有玻璃面板,且所述导烟板的前侧面的外表面上也设置有玻璃面板。

如上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作为提高油烟机在非使用状态时的美观性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玻璃面板的一端与所述导烟板的前侧面的靠近第一玻璃面板的一端对齐。

如上所述的侧吸式油烟机,为了实现对油烟中的油过滤收集,在所述第一进烟口和第二进烟口处均设置滤油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机壳的吸风面上开设有第一进烟口且升降油腔的前侧面上开设有第二进烟口,在油烟机处于非使用状态时,第一进烟口和第二进烟口均关闭,而在油烟机处于使用状态时,导烟板翻转,打开第一进烟口,且升降油腔下降到位,打开第二进烟口,第一进烟口和第二进烟口同时吸烟,提高吸烟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吸式油烟机一个实施例处于非使用状态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侧吸式油烟机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侧吸式油烟机实施例处于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侧吸式油烟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去掉了机壳右侧的盖板;

图5为图4所示的侧吸式油烟机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侧吸式油烟机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图7为图4所示的侧吸式油烟机实施例开启过程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位于机壳内的伸缩电机;

图8为图4所示的侧吸式油烟机实施例关闭过程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位于机壳内的伸缩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为了提升侧吸式油烟机的吸烟效率,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吸式油烟机100,请参考图1至图6,油烟机100包括风箱10、位于风箱10底部的机壳20、导烟板30和升降油腔40;机壳20的吸风面22上开设第一进烟口a,导烟板30相对于机壳20可翻转以打开或关闭第一进烟口a,升降油腔40的前侧面43开设第二进烟口b,该升降油腔40设置成可升降以打开或关闭第二进烟口b。

在本实施例中,风箱1内包括风机(未示出),用于抽取烹饪产生的油烟中的烟并通过风道排出去,在此不做过多描述,本文主要描述在油烟机100使用或非使用状态下时导烟板30的开启和关闭状态以及升降油腔40的升降状态。

本实施例的侧吸式油烟机100除了在机壳20的吸风面22上开设第一进烟口a外,还在升降油腔40的前侧面43上开设有第二进烟口b,请参考图1和图2,在油烟机100处于非使用状态时,第一进烟口a和第二进烟口b均关闭,而参考图3和图4,在油烟机100处于使用状态时,导烟板30翻转,打开第一进烟口a,且升降油腔40下降到位,打开第二进烟口b,第一进烟口a和第二进烟口b同时吸烟,提高吸烟效率。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6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导烟板30相对于机壳20翻转时,具有第一翻转位置和第二翻转位置,在使用状态(即开启)下时,导烟板30相对于机壳20朝向机壳20内设的收纳空腔翻转,打开第一进烟口a,此时处于第二翻转位置,且在该第二翻转位置处,升降油腔40下降到位,同时打开第二进烟口b,而在非使用状态(即关闭)下时,导烟板30相对于机壳20向外翻转,关闭第一进烟口a,此时处于第一翻转位置,且在该第一翻转位置处,升降油腔40上升到位,关闭第二进烟口b。

具体地,导烟板30相对机壳20可翻转的设置介绍如下。

请参考图3和图6,机壳20包括相对设置的对称的左侧面(未示出)和右侧面21、和吸风面22,在该吸风面22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a,具体地,吸风面22呈“z”字形,分为第一平面部221、从第一平面部221的一端朝向机壳20内部远离该第一平面部221延伸的连接部223、和与连接部223的自由端对接的第二平面部222,使得第一平面部221和第二平面部222之间形成台阶部,在第二平面部222的靠近第二平面部222与连接部223对接的端部开设有该第一进烟口a。导烟板30包括相对设置的对称的左挡边(未示出)和右挡边31、以及前侧面32;再参考图6,升降油腔40包括由相对两侧的左侧挡边(未示出)和右侧挡边41、前侧面43、后侧面和油杯42,相对两侧的升降油腔40的左侧挡边和右侧挡边41、前侧面43和后侧面围成升降油腔40的油腔框架,且油杯42例如可拆卸(例如卡扣或螺纹连接等)地安装在该油腔框架的底部,用于收集油烟中的油。

由于机壳2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21的结构均相同、导烟板30的左挡边和右挡边31的结构也均相同、以及升降油腔40的左侧挡边和右侧挡边41的结构也相同,因此出于简要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仅描述机壳20的右侧面21、导烟板30的右挡边31和升降油腔40的右侧挡边41的结构。

再参考图6,机壳20的右侧面21上开设第一导向槽211和第二导向槽212,且对应地,导烟板30的右挡边3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柱311和第二导向柱312,两者之间的运动关系参考图7和图8进行说明,具体地,参考图7,在油烟机100打开时,导烟板30顺时针翻转,使得第一导向柱311沿第一导向槽211向第一导向槽211的底部导向且第二导向柱312沿第二导向槽212向导向槽212的底部导向,在翻转到位(即到达第二翻转位置时)后,此时打开第一进烟口a,同理地,参考图8,在油烟机100关闭时,导烟板30逆时针翻转,使得第一导向柱311沿第一导向槽211向第一导向槽211的顶部导向且第二导向柱312沿第二导向槽212向导向槽212的顶部导向,在翻转到位(即到达第一翻转位置时)后,此时关闭第一进烟口a。

请参考图7至图8,升降油腔40可以由用于驱动其升降的驱动机构驱动,例如该驱动机构可以为伸缩电机50或电动推杆等,其输出端与升降油腔40固定相连,优选地,驱动机构设置在升降油腔40的长度方向(即图1中示出的左右方向上)上的中间位置。该驱动机构可以设置在机壳20内的收纳空腔中,或其他合适的地方。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机构被设置成伸缩电机50。

在导烟板30顺时针翻转的同时升降油腔40由驱动机构驱动下降,且在导烟板30逆时针翻转的同时升降油腔40由驱动机构驱动上升,这种情况下,可以单独控制导烟板30的翻转且单独控制升降油腔40的升降,或者联动控制导烟板30的翻转和升降油腔40的升降。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请参考图5至图8,联动控制导烟板30的翻转和升降油腔40的升降,升降油腔40可升降地设置在导烟板30上。具体工作过程如下介绍。

为了实现联动控制导烟板30的翻转和升降油腔40的升降,在导烟板30的右挡边31上还开设有第三导向槽313并在其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导向柱314,且在升降油腔40的右侧挡边41上还开设有第四导向槽412并在其外表面上设置有第四导向柱411。请参考图7,在油烟机100开启时,伸缩电机50的伸缩杆沿c方向伸出以带动升降油腔40下降,第三导向柱314沿第四导向槽412从下至上导向且第四导向柱411沿第三导向槽313从上至下导向,由此带动导烟板30顺时针翻转,使得第一导向柱311沿第一导向槽211从上至下导向且第二导向柱312沿第二导向槽212从上至下导向,最终在伸缩杆伸出一定距离后升降油腔40下降到位,此时导烟板30翻转至第二翻转位置并完全打开第一进烟口a和第二进烟口b。请参考图8,在油烟机100关闭时,伸缩电机50的伸缩杆沿d方向收缩以带动升降油腔40上升,第三导向柱314沿第四导向槽412从上至下导向且第四导向柱411沿第三导向槽313从下至上导向,由此带动导烟板30逆时针翻转,使得第一导向柱311沿第一导向槽211从下至上导向且第二导向柱312沿第二导向槽212从下至上导向,最终在伸缩杆缩回一定距离后升降油腔40上升到位,此时导烟板30翻转至原始位置,即第一翻转位置,并完全关闭第一进烟口a和第二进烟口b,且此时导光板30的前侧面32的外表面与第一平面部221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提升油烟机100在非使用状态下的外观整洁性。此外,请参考图2,油烟机100在非使用状态下时,导烟板30的前侧面32的外表面与第一平面部221的外表面形成的一平面相对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α位于10°至45°之间,本实施例中优选α为23°,使得在油烟机100处于待机模式时,较小的倾斜角α使油烟机底部的高度增大,为烹饪预留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在油烟机100处于使用状态时,油烟中的烟随风箱10中的风道由风机排出户外,而油需要过滤收集,因此,请参考图3和图4,在第一进烟口a和第二进烟口b处设置有滤油网60和70,用于将进入进烟口a和b中的油过滤出来,并顺着机壳20的第二平面部222的内壁、导烟板30的前侧面32的内壁和升降油腔40的前侧面43的内壁流入至位于升降油腔40底部的油杯42。滤油网60和70可以分别螺纹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地安装在进烟口a和b处,在此不做限定。

此外,请参考图1至图4,机壳20的右侧面21从外观上可以看到第一导向槽211和第二导向槽212以及导烟板30的第一导向柱311和第二导向柱312,因此,在机壳20相对的左侧面和右侧面21的外部分别设置有左盖板(未示出)和右盖板24,其中左盖板在面积大小及形状上与左侧面相同,且右盖板24在面积大小及形状上与右侧面21相同。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油烟机100的美观性,请参考图4和图6,在第一平面部221上贴附有玻璃面板23,导烟板30的前侧面32上贴附有玻璃面板33,其中玻璃面板33的一端与导烟板30的前侧面32的靠近玻璃面板23的一端对齐,且优选地该玻璃面板33的长度与导烟板30的前侧面32的长度相同,便于在油烟机100处于如图1和图8所示的非使用状态时,两个玻璃面板23和33之间紧密接触,美观、不落尘且易清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