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浮筒消音填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9526发布日期:2020-03-24 14:23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冷却塔浮筒消音填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塔浮筒消音填料。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现有的冷却塔填料有时会因为水位的波动,导致冷却塔雨区的淋水在消音填料降噪后还产生二次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情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却塔浮筒消音填料,包括消音填料、格栅和浮筒,所述消音填料固定设置于格栅上表面,所述浮筒固定连接于格栅的底部。浮筒使消音填料可以根据水位的波动上下浮动,从而避免因消音填料距水面较远而产生二次淋水噪音。格栅一方面便于消音填料和浮筒的连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保证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消音填料包括若干填料单片和若干夹片,所述若干填料单片并列设置,每两片填料单片之间设有一片夹片。通过两者结合,形成一个个正方形截面的通道,保证填料的使用性能。

优选地,所述填料单片在长度方向为方波状折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填料单片包括单片直段和位于所述单片直段下部的单片弧形段。通过直段和弧形段的设置,可以引导水流,避免水滴直接下落至水面,消除噪音。另外,通道流畅,防止堵塞。

优选地,所述消音填料的底边通过胶粘层固定连接于所述格栅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浮筒通过抱箍固定连接在所述格栅上的格栅孔之间部位,或者通过抱箍固定连接在所述格栅底部加强筋上设置的穿孔内。

优选地,所述浮筒的顶端通过胶粘层固定连接于所述格栅的底部表面,或者通过胶粘层固定连接于所述格栅底部加强筋上。

在采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塔浮筒消音填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消音的填料下面设置了浮筒结构,可以将消音填料固定在浮筒上,浮筒直接放在水面上,根据水位的变化整个消音填料会因为水的浮力作用在上下浮动,这样可以避免二次淋水噪音的产生。

2)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安装方便,消音效果好;通道流畅,有效防堵,浮筒的设计,能有效的避免二次淋水噪声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冷却塔浮筒消音填料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的填料单片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的格栅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同时,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冷却塔浮筒消音填料,包括消音填料1、格栅2和浮筒3,所述消音填料1固定设置于格栅2上表面,所述浮筒3固定连接于格栅2的底部。浮筒3使消音填料1可以根据水位的波动上下浮动,从而避免因消音填料1距水面较远而产生二次淋水噪音。格栅2一方面便于消音填料1和浮筒3的连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保证稳定性。

所述消音填料1包括若干填料单片11和若干夹片12,所述若干填料单片11并列设置,每两片填料单片11之间设有一片夹片12。通过两者结合,形成一个个正方形截面的通道,保证填料的使用性能。

所述填料单片11在长度方向为方波状折形结构。

所述填料单片11包括单片直段111和位于所述单片直段111下部的单片弧形段112。通过直段和弧形段的设置,可以引导水流,避免水滴直接下落至水面,消除噪音。另外,通道流畅,防止堵塞。

作为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案,所述消音填料1的底边通过胶粘层固定连接于所述格栅2的上表面。

作为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案,所述浮筒3通过抱箍30固定连接在所述格栅2上的格栅孔之间部位,或者通过抱箍30固定连接在所述格栅2底部加强筋20上设置的穿孔内。

作为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案,所述浮筒3的顶端通过胶粘层固定连接于所述格栅2的底部表面,或者通过胶粘层固定连接于所述格栅2底部加强筋20上。

根据本申请的冷却塔浮筒消音填料,在消音的填料下面设置了浮筒结构,可以将消音填料固定在浮筒上,浮筒直接放在水面上,根据水位的变化整个消音填料会因为水的浮力作用在上下浮动,这样可以避免二次淋水噪音的产生。

根据本申请的冷却塔浮筒消音填料,在消音填料的下面加装了浮筒的结构,浮筒通过格栅与消音填料连接。消音填料是由正方形截面的直段和下面的弧形段构成,然后相邻填料单片和中间的夹片粘接而成。格栅是连接在消音填料和浮筒之间的装置,有了格栅的支撑,整体填料结构强度提高了。

根据本申请的冷却塔浮筒消音填料,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安装方便,消音效果好;通道流畅,有效防堵,浮筒的设计,能有效的避免二次淋水噪声的产生。

本申请所述的“上”、“下”或者“上方”、“下方”或类似用语是以正常使用的放置状态而言的相对关系,亦即本申请附图所大致展示的位置关系。在放置状态发生变化时,例如翻转时,相应的位置关系也应随之转换以理解或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