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机底座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1441发布日期:2020-07-07 14:2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机底座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机底座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空调已成为人们办公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空调器的室内机一般设置在用户的室内环境中,如卧室、客厅,在夏季高温高湿天气运行制冷或除湿时,室内换热器的温度较低,将流经其的室内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冷凝水会沿室内换热器的表面流动,并滴落至排水管中排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空调在降温的同时,会不停地将室内的水分带走,使得室内的空气很是干燥,长时间吹空调会使用户出现喉咙干、口渴等不适现象;

2)空调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会通过排水管排向室外,由于安装人员没有对排水管进行处理,在楼下路过的人经常会被排出的水淋到,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空调器运行时容易引起室内干燥的现象,及空调器的排水管处产生滴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机底座,所述室内机底座的集水槽上设置有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雾化装置和冷凝水导向装置,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将集水槽中的水导向至雾化装置处,所述雾化装置用于将水雾化。

本申请通过在室内机底座上设置加湿装置,通过冷凝水导向装置,将集水槽中的冷凝水导向至雾化装置处雾化,消除了室内机底座上容易残留冷凝水的现象,提高了室内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利用了空调运行时产生的冷凝水,能够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处理,实现了废水再利用,解决了现有空调开机后的滴水现象,也使室内空气保持在一定的湿度。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的一端设置有排水口,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设置在集水槽上远离排水口的另一端。

在集水槽上设置排水口,室内机底座上的冷凝水,既能够通过集水槽上的排水口流出室内机外部,也可以通过雾化装置进行雾化加湿处理;将冷凝水导向装置和排水口分别设置在集水槽的两端,冷凝水导向装置能够将附着在集水槽侧壁上的水珠全部吹至排水口处,解决了冷凝水在集水槽中残留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喷雾头,所述集水槽上设置有多个雾化装置。

在集水槽上设置多个雾化装置,产生的水雾能够沿上、中、下不同的方向喷出,能够实现室内环境湿度均衡、舒适。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装置与室内机底座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和/或,所述喷雾头与雾化装置之间设置转动机构,所述喷雾头能够在室内机底座上转动。

所述喷雾头产生的锥形水雾,主要分布在出风口的一侧,经过调节转动后,喷雾头的水雾能够覆盖出风口的大部分区域。所述喷雾头的转动能够设置为人工调节,也可以设置为电动控制,用户能够通过遥控装置来实现不同喷雾头的朝向,实现所需方向的水雾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上设置有滑动装置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在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能够沿滑动装置在集水槽上移动。

冷凝水导向装置在集水槽上滑动时,提高了对集水槽侧壁上的冷凝水的吹落效果,使集水槽上的冷凝水能够全部吹至雾化装置中进行雾化,或从排水口处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上设置有螺纹杆,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上设置有与螺纹杆相配合的螺纹。

在集水槽上设置螺纹杆,通过转动螺纹杆,在螺纹啮合的作用下,即可实现冷凝水导向装置在集水槽中的横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装置为超声波雾化器,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为风扇或气泵。

利用超声波雾化器,将冷凝水雾化为超微粒子,从而达到雾化的目的;利用风扇或气泵,占用空间小,且能够达到吹落冷凝水的效果。

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室内机底座。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器,在室内机吹出的制冷气流的同时,在出风口处产生雾化水汽,形成一定湿度的冷空气,有利于快速降低室内温度,另外产生的蒸汽通过空调的吹风口吹向房间,不需要单独的风机,实现了空调系统既能制冷又能加湿的功能,且充分利用制冷组件内的冷凝水,在加湿时不需要人工另外加水,这样又解决了空调排水管处理不当问题,实现了废水再利用,解决了现有空调开机后的滴水现象,也使室内空气保持在一定的湿度。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机底座上设置有容纳腔,所述集水槽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两侧。

在室内机底座上设置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放置空调器的蒸发器和贯流风扇等通风组件,蒸发器上附着的冷凝水能够汇聚在容纳腔两侧的集水槽中,避免冷凝水渗出空调器的室内机。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通风组件,雾化装置的喷雾头朝向通风组件的出风口设置。

所述通风部组件包括贯流风扇,喷雾头产生的水雾覆盖了空调出风口处,经贯流风扇吹至室内,能够实现室内环境湿度的均衡、舒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内机底座及空调器具有以下优势:

1)室内机底座上的冷凝水排至排水口处或雾化装置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凝水在集水槽中残留的现象;

2)空调器既能制冷又能加湿,充分利用制冷组件内的冷凝水,在加湿时不需要人工另外加水,这样又解决了空调排水管处理不当问题,实现了废水再利用,解决了现有空调开机后的滴水现象,也使室内空气保持在一定的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拆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集水槽中冷凝水导向装置与滑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集水槽中冷凝水导向装置与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雾化水覆盖范围调整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室内机底座,10-集水槽,101-第一集水槽,102-第二集水槽,103-第三集水槽,11-排水口,12-滑动装置,13-螺纹杆,14-容纳腔,2-雾化装置,3-冷凝水导向装置,4-活塞,5-前面板,6-端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室内机底座,所述室内机底座1的集水槽10上设置有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雾化装置2和冷凝水导向装置3,所处冷凝水导向装置3将集水槽10中的水导向至雾化装置2处,通过雾化装置将水雾化。

空调器运行时,尤其是在制冷状态下,在蒸发器上易产生凝露现象,当冷凝水过多时,汇聚在集水槽10中的冷凝水易对室内机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本申请通过在集水槽10上设置加湿装置,通过雾化装置2将集水槽10中的冷凝水雾化后,水雾随空调器的出风口吹至室内,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在冷凝水导向装置3的吹动下,避免冷凝水残留在集水槽10的侧壁上。

本申请通过在室内机底座1上设置加湿装置,消除了室内机底座1上容易残留冷凝水的现象,提高了室内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利用了空调运行时产生的冷凝水,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处理。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10的一端设置有排水口11,所述室内机底座1或空调的蒸发器上的冷凝水从集水槽10汇集至排水口11处,从排水管中排出室内机外。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3设置在集水槽10上远离排水口11的另一端,

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3将集水槽10中的冷凝水移至雾化装置2处,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3可以为风扇或气泵,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3的出风口对应集水槽10,将集水槽10侧壁上的冷凝水导向至雾化装置2处进行雾化。本申请在集水槽10的一端设置冷凝水导向装置3,另一端设置雾化装置2,将室内机底座1上残留的冷凝水全部排出室内机外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机底座1上设置有容纳腔14,所述集水槽10设置在容纳腔14的两侧,所述集水槽10包括第一集水槽101和第二集水槽102,在集水槽10的端部设置有第三集水槽103。其中第一集水槽101和第二集水槽102用于收集室内机底座1上的冷凝水,所述第三集水槽103用于将第一集水槽101和第二集水槽102相连通。所述第一集水槽101和/或第二集水槽102的端部设置有排水口11,所述排水口11与排水管相连接,将集水槽10中的冷凝水排出室内机外。

优选的,所述雾化装置2包括至少一个喷雾头,在集水槽10上设置有多个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2产生的水雾,通过喷雾头从室内机底座1上的出风口处吹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集水槽101和第二集水槽102上设置了多个雾化装置2,所述雾化装置2产生的水雾,沿上、中、下方向,从出风口处喷出。

优选的,在室内机底座1上设置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多个雾化装置2相连接,通过控制模块分别控制不同位置的雾化装置2的喷雾头的启停,实现出风口处,上中下多方向的喷雾有选择的产生。所述喷雾头产生的水雾覆盖了空调出风口处,经贯流风扇吹至室内,用户能够通过遥控装置,控制空调器打开不同位置的雾化装置2,以实现有针对方向的送湿,以实现室内环境湿度均衡、舒适。

所述雾化装置2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超声波雾化器。所述雾化装置2包括内部的雾化片,工作时,雾化片产生高频振荡,将水抛离水面,并将冷凝水物化为超微粒子,从而达到雾化的目的。

实施例2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如图2所示,所述室内机包括前面板5和端盖板6,在所述室内机中,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的室内机底座,在室内机底座1上设置有容纳腔14,所述容纳腔14中设置有通风组件,所述雾化装置2的喷雾头,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贯流风扇,所述雾化装置2的喷雾头,朝向通风组件的出风口设置。将雾化装置2设置在室内机的出风口处,能够加强空气流动,产生的水雾能够及时从出风口的气流中带至室内。

优选的,在排水口11处设置止挡片,所述止挡片能够控制集水槽10中的冷凝水的流通情况。空调器需要加湿时,控制止挡片封堵排水口11,此时集水槽10中的冷凝水能够全部流至雾化装置2进行雾化处理。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器,将加湿器功能整合在空调器中,利用集水槽10的冷凝水经过雾化装置2变成水雾状,通过喷雾头和贯流风扇将水雾均匀的吹向室内空间,从面达到增加室内环境湿度的目的。

空调器停止运行时,所述雾化装置2和冷凝水导向装置3继续运行,将集水槽10中残留的冷凝水全部雾化吹入室内后,空调器再自行关闭。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器,在室内机吹出的制冷气流的同时,在出风口处产生雾化水汽,形成一定湿度的冷空气,有利于快速降低室内温度,另外产生的蒸汽通过空调的吹风口吹向房间,不需要单独的风机,实现了空调系统既能制冷又能加湿的功能,且充分利用制冷组件内的冷凝水,在加湿时不需要人工另外加水,这样又解决了空调排水管处理不当问题,实现了废水再利用,解决了现有空调开机后的滴水现象,也使室内空气保持在一定的湿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室内机底座1上的加湿装置做进一步的改进。

在实施例1中,通过在集水槽10上设置多个雾化装置2,通过控制不同位置的雾化装置2的喷雾头的开闭,实现不同朝向的加湿处理。

本实施例中在室内机底座1与喷雾头之间设置转动机构,和/或在喷雾头与雾化装置2之间设置转动机构,所述雾化头能够在室内机底座1上调节转动。

如图5所示,所述喷雾头产生的锥形水雾,主要分布在出风口的一侧,经过调节转动后,喷雾头的水雾能够覆盖出风口的大部分区域。所述喷雾头的转动能够设置为人工调节,也可以设置为电动控制,与空调系统的电控盒相连接,用户能够通过遥控装置来实现不同喷雾头的朝向,实现所需方向的水雾调节。

优选的,所述喷雾头既能够沿风道组件方向横向调节转动,也能够沿吹风方向调整,便于对室内不同方向的加湿情况精确控制,使雾化后的水在房间内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提高冷凝水产生的水雾的覆盖范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在集水槽10上设置有滑动装置12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3在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能够沿滑动装置12在集水槽10上移动。

如图3-4所示,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3设置在集水槽10的右端。为了提高冷凝水导向装置3对集水槽10侧壁上附着冷凝水的处理,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3能够沿滑动装置12在集水槽10上横向滑动,在滑动过程中,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3能够对集水槽10上的冷凝水珠进行吹落,沿集水槽10上的冷凝水全部吹至雾化装置2中进行雾化。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滑动装置12为滑杆或滑轨,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3沿滑动装置12在集水槽10上横向移动。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3与空调器的电控结构相配合,用户能够通过遥控装置实现冷凝水导向装置3的移动。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集水槽10上也可以设置螺纹杆13,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3上设置有与螺纹杆13相配合的螺纹,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3与螺纹杆13螺纹连接。当螺纹杆13转动时,带动冷凝水导向装置3横向移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水导向装置3为活塞,所述活塞上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活塞能够在集水槽10中移动,从集水槽10的一端运动至另一端。将集水槽10侧壁上附着的冷凝水排至雾化装置2处进行雾化,或排至排水口11处从室内机中排出。

所述活塞在集水槽10中的运动与实施例4中的结构相同,采用滑动装置12,如滑杆或滑轨结构实现活塞在集水槽10中的横向运动,在此不做详细描述。不限定的,所有能够实现活塞在集水槽10中运动的结构均可应用在本申请的室内机底座或空调器中。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槽10可分离的设置在室内机底座1上,所述集水槽10与室内机底座1之间,在远离排水口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集水槽10能够在第二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其中一端抬起一定角度,使集水槽10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集水槽10壁上附着的冷凝水能够自动流向排水口11处。配合排水口10处设置的雾化装置2,冷凝水既可以选择通过雾化装置2随贯流风扇吹至室内,也可以经排水口10处排出室外。

空调器正常运行时,所述集水槽10水平设置,冷凝水均匀附着在室内机底座1及集水槽10中,空调器在加湿模式下,所述雾化装置2均匀产生水雾,对室内进行加湿;空调器停止运行时,所述集水槽10在第二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抬起,与水平面之间产生倾斜角,将集水槽10上的冷凝水排至排水口11处。

所述集水槽10上也可以设置如实施例1中的吹气装置3,以进一步提高冷凝水的流动性。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10上也可以设置如实施例5中的滑动结构,以实现吹气装置3的在集水槽10上的运动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