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4572发布日期:2020-10-02 09:5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室内环境净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学习、娱乐等活动更多的转入室内进行。有文献指出:所有疾病的50%是由不良的室内空气质量所导致的,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通常是室外空气污染程度的5-20倍。而人体生理活动、室内装修、厨房油烟、家用电器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几个主要方面。

为防止室内空气污染所产生的危险,一般的办法是开窗通风换气。在环境造影大、风雨沙尘天气、开启房间空调等情况下,均不宜开窗通风换从而导致我们的居室长时间密闭,室内污染无法被及时驱除,我们也经常处在密闭的房间内,和这些污染并存。

住宅新风系统是在为住宅室内提供新鲜空气的同时,将室内原有污浊空气排到室外、并将环境噪音挡在室外的一种换气系统。住宅装设新风系统,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驱除室内有毒有害气体的行之有效方法,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

但现有新风系统通常是将室内空气整体通过净化设备,由净化设备对进入其中的空气进行整体性的净化消毒,这一处理方式对空气的消毒较为不彻底,需要反复将室内空气通过净化设备,才能保证有效的清理,导致清理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系统净化消毒效率较低的问题的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其包括外壳,外壳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上活动板和下活动板;外壳的上部下部平行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上活动板和下活动板分别设置于通孔所在位置处并与电机输出轴连接;

上活动板和下活动板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块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外壳内的部分分隔为若干风道,上活动板和下活动板的形状与每个风道对应的通孔部分形状相配合;每个风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消毒装置,消毒装置的下方设置有高效过滤器,出风口位置处设置有过滤分解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通过设置分隔板,将外壳内的结构分隔为若干相互平行的风道,以便将进入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中的空气分隔成不同部分,保证空气与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中的消毒净化装置充分接触和反应,提高消毒净化效果,提高净化效率。

通过设置上活动板和下活动板,与密封板配合后,将在空气进入风道内后,转动上活动板和下活动板,将风道内的空间封闭,使消毒装置和高效过滤器能够和空气充分反应。充分反应后再通过转动上活动板和下活动板,将风道内净化后的空气释放,最后通过下方的过滤分解装置,从而完成空气的净化。

通过在风道内设置对应的消毒装置,保证对各风道中的空气进行充分接触和反应,以保证净化效果。通过设置高效过滤器,以实现对核辐射粒子、有毒生化试剂、微生物污染及浮尘的有效过滤去除,充分保证空气消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方案第一实施例中的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方案提供的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方案第二实施例中的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实施例中上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方案第三实施例中的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11、进风口,12、出风口,2、上风机,21、上风扇,22、通气孔,23、上活动板,24、齿条,25、齿轮,26、限位件,3、下风机,31、下活动板,32、转轴,33、下风扇,4、分隔板,41、风道,42、密封板,43、通孔,5、消毒装置,51、高效过滤器,52、过滤分解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其为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包括外壳1,如图2所示,外壳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外壳1的上部下部平行设置有密封板42,密封板42中部开设有通孔43,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分别设置于通孔43所在位置处并与电机输出轴连接。

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块分隔板4,分隔板4将外壳1内的部分分隔为若干相互平行的风道41,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的形状与每个风道41对应的通孔43部分形状相配合;每个风道41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消毒装置5,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消毒装置5的下方设置有高效过滤器51,以过滤空气中的核辐射粒子、有毒生化试剂、微生物污染及浮尘。

出风口12位置处设置有过滤分解装置52,以与消毒装置5配合,对消毒后产生的,残渣进行进一步过滤,通过过滤分解装置52和高效过滤器51配合,共同实现对空气的充分过滤,保证过滤效果。过滤分解装置52位于下风扇31下方位置处。

优选的,过滤分解装置52为与消毒装置5相配合的结构,以保证过滤效果。例如,消毒装置5为臭氧发生器,则过滤分解装置52为臭氧分解装置;消毒装置5为紫外线消毒装置时,过滤分解装置52为涂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多孔板。若要对空气中的有毒化学分子进行分解去除,过滤分解装置52则为有毒气体分解装置,如活性炭板;当需要对空气中的具有辐射的粒子进行清除时,消毒装置5为等离子体发生器。

通过设置分隔板4,将外壳1内的结构分隔为若干相互平行的风道41,以便将进入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中的空气分隔成不同部分,并通过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的转动,将风道41短暂密封,使每一部分的空气与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中的消毒装置5、高效过滤器51能够充分接触和反应,从而保证消毒净化效果,提高净化效率。

优选的,新风系统空气消毒机包括无线终端,外壳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控制器和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与无线终端通讯连接。其中,控制器与电机、消毒装置5、过滤分解装置52电连接,控制器为单片机,无线终端为智能手机app。

在本方案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其与前述方案的区别在于,风机包括上风机2,当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为转板,且上活动板23的转轴32与风道41相平行时,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分别通过转轴32与上风机2输出轴连接;上风机2架设于进风口11中部。

上风机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上风扇21,上风扇21位于上活动板23上侧,上风扇21为垂直于转轴32的若干平板状结构。上风扇21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22。

风机还包括下风机3,下风机3位于出风口12上侧,下风机3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下风扇33,下风扇33为涡轮形叶片。

优选的,如图3所示,当分隔板4的只有一个时,风道41被分隔板4分为两个,此时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均为与通孔43直径相同的半圆形,且上下位置相对,以在转轴32带动下,能够与单个风道41对应的通孔43部分的形状相配合,使上活动板23、下活动板31、分隔板4、密封板42和外壳1配合,短暂将风道41密封,以起到使风道41内的空气与消毒装置5和高效过滤器51充分反应的效果。

通过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转动,周期性密封单个风道41,从而实现对空气的充分净化。

可选的,当分隔板4有两个且相互垂直时,风道41被分隔板4分为四个,此时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为与通孔43直径相同的1/4圆形或对称的两个1/4圆形,且上下位置相对,其工作原理与双风道41时相同。此时,通过增加风道41,并增加相应的消毒装置5和高效过滤器51,以提高空气净化效果。

通过设置上风扇21和下风扇31,并将上风扇21和下风扇31设置为不同形状的结构,以起到不同的效果。通过上风扇21带动空气充分运动,保证进入不同风道的空气进量相同,以保证消毒装置5、高效过滤器51对各风道中气体的净化消毒效果;通过在上风扇21上开设通气孔22,避免在上风扇21高速转动时,将上风扇21附近的空气推至外壳1边缘,即减小上风扇21的推动效果,同时保证其带动空气运动的效果,以避免影响空气净化效率。

通过将下风扇31设置为涡轮结构,以提供将外壳中的空气吸入出风口的动力,从而推动空气在外壳中的运动,进而提高空气净化消毒的效率。

在本方案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其与前述方案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风机包括上风机2和下风机3,当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为转板,且上活动板23的转轴32与风道41相垂直时,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分别与上风机2和下风机3的输出轴连接。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均为垂直于转轴32的若干平板状结构。

优选的,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均为横截面呈十字形结构或米字形的结构,以保证相对的两个平板能够与通孔43配合,封闭风道41。

如图5所示,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各有若干个,且每个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均与一个风道41相对应。上风机2和下风机3均设置于外壳1侧壁上。

优选的,同一风道41上的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的转角相同,以便相配合封闭风道41;位于同一电机输出轴且位于不同风道41上的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的转角不同,以便在单个风道41封闭时,另外的风道41处于开启状态,实现循环封闭,并保证气流的流通。

优选的,当分隔板4只有一个时,风道41有两个,所述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也各有两个,上风机2和下风机3各有一个,以保证相互对应。

可选的,当分隔板4有两个且相互垂直时,风道41被分为四个,此时上风机2和下风机3各有两个,且各上风机2、下风机3的输出轴相互平行。

通过分别设置与各风道41一一对应的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既能起到第一实施例中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对风道41的密封效果,且由于其转动方向与风道41相垂直,因此能够对每个风道41中的空气的推动作用,因而不需要再额外设置风扇。

通过将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设置于转轴与风道41相垂直的结构,当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转动时,既能起到周期性密封风道41的作用,以保证过滤净化效果,又能起到推动空气沿风道41向出风口12运动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空气净化效果。

在本方案提供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其与前述方案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风机包括上风机2和下风机3,当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均为非转板时,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齿条24,所述上风机2的末端通过齿轮25与上活动板31上的齿条24啮合连接,下风机3的末端通过齿轮25与下活动板31上的齿条24啮合连接。上风机2和下风机3相互平行且设置于外壳1侧壁上。

优选的,上风机2位于上活动板23上侧,下风机3位于下活动板31下侧,以便上活动板23、下活动板31与分隔板4间能够形成密封空间。

外壳1内与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相邻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限位件26,限位件26分别与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未设置齿条24的端面抵接。

可选的,限位件26为分别与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上下端面相配合的滑槽。

通过上风机2和下风机3带动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水平滑动,当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移动到一侧风道41正上方时,使该风道41封闭消毒,另一侧风道41的消毒过滤后的空气流通;然后上活动板23和下活动板31在上风机2和下风机3反转作用下,运动到另一风道41上,使该风道41内进行密闭消毒,其他风道41中消毒过滤后的空气流通。

上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