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切换装置及循环增压热水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0788发布日期:2020-10-17 02:02阅读:78来源:国知局
翻转切换装置及循环增压热水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翻转切换装置及循环增压热水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循环增压热水器在使用时有两个缺点。一个是当热水器进行循环时,除了循环管路中的水会循环流动,冷水进水也会一起进入,进入造成能量损失。另一个是若前期热水器中的循环增压泵开始增压时,不能及时切断循环管路,循环管路的热水也会进入加热,造成水流混乱,增压效果不明显,温度调节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循环时冷水会进入导致热量损伤,增压时循环水也会进入造成水流紊乱,增压效果差的缺陷,提供一种翻转切换装置及循环增压热水器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翻转切换装置,用于循环增压热水器系统,其特点在于,所述翻转切换装置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开设有回水孔、进水孔以及出水孔;

内套,所述内套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具有回水口、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其中,所述回水口与所述回水口相对设置,所述进水口于所述进水孔相对设置,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孔相对设置;

翻板,所述翻板转动设置于所述内套内,且所述翻板在所述回水口以及所述进水口之间翻转,并分别封堵所述回水口以及所述进水口。

通常容纳腔内部的回水孔以及进水孔的设置不利于翻板的旋转覆盖。通过内套可以设置成合适的回水口以及进水口的位置,由此适合翻板在旋转状态下封堵回水口以及进水口。同时和内套连接在一起的翻板在进行更换时只需要将内套整个更换,有利于安装和替换。

本方案的翻转切换装置运用在循环增压热水器系统中,分别与循环管路的回水管,出水管以及进水管连通。出水管连通的增压泵启动后,进水管中的水会流向进水口从而将翻板顶到回水口一端,将循环管路封堵,循环管路不可用。当循环功能启动,循环管路中的水流向翻板,将翻板顶到进水口,从而封闭进水管的连通。

由此,本方案的翻转切换装置通过纯机械结构的方式实现了循环增压热水器系统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切换。其中,在增压模式避免了循环水流向热水器所造成的水流紊乱,热水循环加热造成的增压效率降低的问题。在循环模式则避免冷水流入导致热量损失的问题。

较佳地,所述翻板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覆盖至所述翻板的两侧,其中,所述翻板通过所述密封垫分别封堵所述回水口或者所述进水口。密封垫能够贴合回水口或者进水口,从而增加封堵效果。密封垫可以为一体,也可以为两个或者多个,分别设置在翻板的两侧。

较佳地,所述密封垫自所述翻板的一侧表面延伸至所述翻板的端部,并越过所述翻板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翻板的另一侧表面。由此,密封垫为一体的形式连接在翻板上,提高了密封垫的安装便利性。同时密封垫将翻板的端部包裹,从而对翻板的端部进行了缓冲保护,减少翻板端部在翻转过程中撞击内套导致损坏的风险。

较佳地,所述翻板的表面上形成有限位凹槽,所述密封垫的内侧形成有凸起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嵌入于所述限位凹槽内。限位凹槽和限位凸台卡合后限制了密封垫与翻板的脱离,提高连接的稳固性。

较佳地,所述密封垫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槽齿表面,所述槽齿表面与所述内套的表面贴靠。槽齿表面具有起伏的结构,与内套的表面贴合时,只有槽齿表面的凸起部分贴靠,减少了与内套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防止密封垫粘连在内套上导致水流无法推动翻板。此外,虽然减少了与内套的接触面积,但是槽齿表面的多重凸起仍然可以起到多重密封的作用,确保密封效果。

较佳地,所述密封垫内嵌设有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与所述内套之间具有磁吸力,所述磁性元件用于将所述翻板吸合在所述回水口或者所述进水口。内套采用不锈钢等磁性材料与磁性元件进行吸引。由此可以保证翻板在封堵时能够通过磁吸力保持与内套的固定。

较佳地,所述磁性元件位于所述密封垫的朝向所述回水口一侧以及所述密封垫的位于所述翻板的端部的一侧之间的位置。在常规布置时,通常进水口一侧位于回水口的下方,因此,靠近回水口一侧的磁性元件可以提供更多的磁吸力来抵抗翻板自身重力导致的向进水口一侧旋转的趋势。翻板在进水口一侧有重力的作用下可以通过更少的磁吸力与内套连接。

较佳地,所述内套包括一回水侧壁以及一进水侧壁,所述回水口设置于所述回水侧壁,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进水侧壁,其中,所述回水侧壁以及所述进水侧壁均为平板。平板状态的进水侧壁以及回水侧壁可以提供平整的表面,由此翻板在进行回水口以及进水口密封的时候可以实现贴合密封,避免因回水孔以及进水孔曲率导致的密封困难。

较佳地,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为圆柱壁面,所述回水侧壁与所述回水孔之间存在一回水空腔,所述进水侧壁与所述进水孔之间存在一进水空腔,所述回水空腔以及所述进水空腔互相隔离。圆柱壁面的容纳腔有利于加工。同时圆柱壁面的容纳腔导致回水孔以及进水孔具有曲率,不利于直接密封。本方案通过回水侧壁以及进水侧壁的设置可以避开回水孔以及进水孔,通过两者平整的表面实现了回水口以及进水口的密封。

较佳地,所述回水孔以及所述回水口位于所述回水空腔的两侧,且所述回水孔大于所述回水口,和/或所述进水孔以及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进水空腔的两侧,且所述进水孔大于所述进水口。回水空腔配合尺寸较小的回水口可以起到对回水孔产生的水流的整流的作用,使得水流具有足够的冲击力顶开翻板。进水空腔配合尺寸较小的进水口可以起到对进水孔产生的水流的整流的作用,使得水流具有足够的冲击力顶开翻板。

较佳地,所述内套包括一出水侧壁,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回水侧壁,所述进水侧壁、所述回水侧壁以及所述出水侧壁之间通过若干圆柱端部连接为整体,其中,所述圆柱端部的表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贴合。圆柱端部的表面与容纳腔的内壁贴合从而确保内套的至少从三个方向抵住容纳腔,避免内套在容纳腔内部的跳动。圆柱端部具有圆滑的表面,在容纳腔的内壁的接触情况下可以减少磨损。

较佳地,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开设有所述回水孔、所述进水孔以及所述出水孔,所述容纳腔的底面封闭设置,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的相对一侧向外敞开,并通过一密封盖封闭。容纳腔的一侧敞开以便于放置内套,同时配合密封盖的设置可以方便对内部的内套的安装和更换。

较佳地,所述内套的相对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的一侧具有敞口,其中,所述敞口通过所述密封盖封闭。内套的一侧的敞口便于翻板的安装。同时内套的敞口与与容纳腔的敞开的位置对应,可以同时通过密封盖实现密封。

较佳地,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一密封端台,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密封端台连接固定。密封端台可以提供平整的连接处,便于密封盖的密封。

较佳地,所述内套的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的一侧通过定位销与所述容纳腔的底面连接,从而限制所述内套相对于所述容纳腔的移动。定位销可以实现内套与容纳腔的定位,避免内套上的各个开口与容纳腔的开孔之间的位置不对应,配合圆柱端部可以避免内套在容纳腔内跳动的同时,也限制了内套相对于容纳腔的转动,实现了内套的稳固连接。

较佳地,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回水接头、进水接头以及出水接头,所述回水接头与所述回水孔连通,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进水孔连通。

较佳地,所述翻板上设有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与所述内套之间具有磁吸力,所述磁性元件用于将所述翻板吸合在所述回水口或者所述进水口。

一种循环增压热水器系统,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循环管路、进水管路、热水器以及所述翻转切换装置,所述回水孔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进水管路连通,所述出水孔与所述热水器连通。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方案的翻转切换装置通过纯机械结构的方式实现了循环增压热水器系统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切换。其中,在增压模式避免了循环水流向热水器所造成的水流紊乱,热水循环加热造成的增压效率降低的问题。在循环模式则避免冷水流入导致热量损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翻转切换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翻转切换装置的内部透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内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翻转切换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翻转切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循环增压热水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翻转切换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翻转切换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10,容纳腔10上开设有回水孔12、进水孔11以及出水孔1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翻转切换装置包括内套2,内套2设置在容纳腔10内,并具有回水口22、进水口21以及出水口23,其中,回水口22与回水口22相对设置,进水口21于进水孔11相对设置,出水口23与出水孔13相对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翻转切换装置包括翻板3,翻板3转动设置于内套2内,且翻板3在回水口22以及进水口21之间翻转,并分别封堵回水口22以及进水口21。

通常容纳腔10内部的回水孔12以及进水孔11的设置不利于翻板3的旋转覆盖。通过内套2可以设置成合适的回水口22以及进水口21的位置,由此适合翻板3在旋转状态下封堵回水口22以及进水口21。同时和内套2连接在一起的翻板3在进行更换时只需要将内套2整个更换,有利于安装和替换。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翻板3设置有密封垫4,密封垫4覆盖至翻板3的两侧,其中,翻板3通过密封垫4分别封堵回水口22或者进水口21。密封垫4能够贴合回水口22或者进水口21,从而增加封堵效果。密封垫4可以为一体,也可以为两个或者多个,分别设置在翻板3的两侧。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垫4自翻板3的一侧表面延伸至翻板3的端部,并越过翻板3的端部延伸至翻板3的另一侧表面。由此,密封垫4为一体的形式连接在翻板3上,提高了密封垫4的安装便利性。同时密封垫4将翻板3的端部包裹,从而对翻板3的端部进行了缓冲保护,减少翻板3端部在翻转过程中撞击内套2导致损坏的风险。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翻板3的表面上进一步形成有限位凹槽31,密封垫4的内侧形成有凸起的限位凸台41,限位凸台41嵌入于限位凹槽31内。限位凹槽31和限位凸台41卡合后限制了密封垫4与翻板3的脱离,提高连接的稳固性。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垫4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槽齿表面42,槽齿表面42与内套2的表面贴靠。槽齿表面42具有起伏的结构,与内套2的表面贴合时,只有槽齿表面42的凸起部分贴靠,减少了与内套2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防止密封垫4粘连在内套2上导致水流无法推动翻板3。此外,虽然减少了与内套2的接触面积,但是槽齿表面42的多重凸起仍然可以起到多重密封的作用,确保密封效果。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垫4内嵌设有磁性元件5,磁性元件5与内套2之间具有磁吸力,磁性元件5用于将翻板3吸合在回水口22或者进水口21。内套2采用不锈钢等磁性材料与磁性元件5进行吸引。由此可以保证翻板3在封堵时能够通过磁吸力保持与内套2的固定。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磁性元件5位于密封垫4的朝向回水口22一侧以及密封垫4的位于翻板3的端部的一侧之间的位置。在常规布置时,通常进水口21一侧位于回水口22的下方,因此,靠近回水口22一侧的磁性元件5可以提供更多的磁吸力来抵抗翻板3自身重力导致的向进水口21一侧旋转的趋势。翻板3在进水口21一侧有重力的作用下可以通过更少的磁吸力与内套2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内套2包括一回水侧壁202以及一进水侧壁201,回水口22设置于回水侧壁202,进水口21设置于进水侧壁201,其中,回水侧壁202以及进水侧壁201均为平板。平板状态的进水侧壁201以及回水侧壁202可以提供平整的表面,由此翻板3在进行回水口22以及进水口21密封的时候可以实现贴合密封,避免因回水孔12以及进水孔11曲率导致的密封困难。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容纳腔10的内壁为圆柱壁面15,回水侧壁202与回水孔12之间存在一回水空腔102,进水侧壁201与进水孔11之间存在一进水空腔101,回水空腔102以及进水空腔101互相隔离。圆柱壁面15的容纳腔10有利于加工。同时圆柱壁面15的容纳腔10导致回水孔12以及进水孔11具有曲率,不利于直接密封。本方案通过回水侧壁202以及进水侧壁201的设置可以避开回水孔12以及进水孔11,通过两者平整的表面实现了回水口22以及进水口21的密封。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回水孔12以及回水口22位于回水空腔102的两侧,且回水孔12大于回水口22,进水孔11以及进水口21位于进水空腔101的两侧,且进水孔11大于进水口21。回水空腔102配合尺寸较小的回水口22可以起到对回水孔12产生的水流的整流的作用,使得水流具有足够的冲击力顶开翻板3。进水空腔101配合尺寸较小的进水口21可以起到对进水孔11产生的水流的整流的作用,使得水流具有足够的冲击力顶开翻板3。此外,在出水侧壁203为平板的情况下,出水侧壁203以及圆柱壁面15之间也会形成出水空腔103。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内套2进一步包括一出水侧壁203,出水口23设置于回水侧壁202,进水侧壁201、回水侧壁202以及出水侧壁203之间通过若干圆柱端部204连接为整体,其中,圆柱端部204的表面与容纳腔10的内壁贴合。如图6所示,圆柱端部204的表面与容纳腔10的内壁贴合从而确保内套2的至少从三个方向抵住容纳腔10,由此如图6的三个方向上对内套2进行了定位,避免内套2在容纳腔10内部的径向方向产生跳动。圆柱端部204具有圆滑的表面,在容纳腔10的内壁的接触情况下可以减少磨损。

如图2和图3所示,容纳腔10的内壁上开设有回水孔12、进水孔11以及出水孔13,容纳腔10的底面封闭设置,容纳腔10的底面的相对一侧向外敞开,并通过一密封盖6封闭。容纳腔10的一侧敞开以便于放置内套2,同时配合密封盖6的设置可以方便对内部的内套2的安装和更换。

如图3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内套2的相对于容纳腔10的底面的一侧具有敞口,其中,敞口通过密封盖6封闭。内套2的一侧的敞口便于翻板3的安装。同时内套2的敞口与与容纳腔10的敞开的位置对应,可以同时通过密封盖6实现密封。

如图3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本体1上设置有一密封端台14,密封盖6与密封端台14连接固定。密封端台14可以提供平整的连接处,便于密封盖6的密封。

如图2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内套2的靠近容纳腔10的底面的一侧通过定位销8与容纳腔10的底面连接,从而限制内套2相对于容纳腔10的移动。定位销8可以实现内套2与容纳腔10的定位,避免内套2上的各个开口与容纳腔10的开孔之间的位置不对应,配合圆柱端部204可以避免内套2在容纳腔10内跳动的同时,也限制了内套2相对于容纳腔10的转动,实现了内套2的稳固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本体1上设置有回水接头72、进水接头71以及出水接头73,回水接头72与回水孔12连通,出水接头73与出水口23连接,进水接头71与进水孔11连通。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循环增压热水器系统,其包括循环管路92、进水管路91、热水器9以及翻转切换装置(图中本体1标示的位置),回水孔12通过回水接头72与循环管路92连通,进水孔11通过进水接头71与进水管路连通,出水孔13通过出水接头73与热水器9连通。

本实施例的翻转切换装置运用在循环增压热水器系统中,分别与循环管路92的回水管,出水管路93以及进水管路91连通。出水管路93连通的热水器9的增压泵90启动后,进水管路91中的水会流向进水口21从而将翻板3顶到回水口22一端,将循环管路92封堵,循环管路不可用。当循环功能启动,循环管路92中的水流向翻板3,将翻板3顶到进水口21,从而封闭进水管路91的连通。

由此,本方案的翻转切换装置通过纯机械结构的方式实现了循环增压热水器系统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切换。其中,在增压模式避免了循环水流向热水器所造成的水流紊乱,热水循环加热造成的增压效率降低的问题。在循环模式则避免冷水流入导致热量损失的问题。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