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组件和制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23139发布日期:2021-01-12 10:3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管组件和制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热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组件和制热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热水器设置有排烟管,排烟管需连接至室外,使得燃气热水器产生的烟气可经由排烟管排放至室外环境中。

在相关技术中,由于排烟管的排烟孔设置在室外,所以在雨天时,风会将雨水带入到排烟管内,雨水会沿排烟管进入到燃气热水器内部。进入到燃气热水器内部的雨水会腐蚀燃气热水器内部的元件,导致燃气热水器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管组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制热设备。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组件,包括排烟管、排烟孔和第一遮挡部件;排烟孔设置于排烟管上;第一遮挡部件环绕于排烟孔的外侧。

本发明所提供的管组件,排烟管上设置有排烟孔,排烟管内的烟气可经排烟孔排放至室外环境中。第一遮挡部件环绕于排烟孔的外侧,即第一遮挡部件套设于排烟管的外侧,并设置于排烟孔处,使得排烟孔不会直接暴露在室外环境中,进而避免雨水由排烟孔进入到排烟管内。

由于第一遮挡部件可防止雨水进入到排烟管内,所以可防止制热设备内部的元件被雨水腐蚀,确保制热设备的正常工作。尤其对于制热设备的电器元件和线路,第一遮挡部件可防止雨水腐蚀电器元件和线路,避免电器元件或线路的绝缘结构损坏,在避免电器元件或线路短路的同时,还可防止电器元件或线路漏电,进而提升用户在使用制热设备时的安全性。

在用户使用制热设备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遮挡部件可防止雨水进入到排烟管内,还可防止雨水进入到制热设备的燃烧室内,进而防止雨水对燃烧室内的火焰产生影响,防止火焰因雨水而熄灭,确保了燃烧室内火焰的正常燃烧。

管组件还包括进气管和第二间隙;进气管套设于排烟管的外侧;第二间隙设置于进气管和排烟管之间。

进气管套设于排烟管的外侧,进气管和排烟管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室外空气可通过第二间隙进入到制热设备内,避免因制热设备燃烧而消耗室内的氧气,减小制热设备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将进气管套设于排烟管的外侧,使得管组件同时具备进气和排烟的功能,减少管组件对空间的占用。并且由于管组件同时具备进气和排烟的功能,在安装管组件时,只需在墙壁上开设一个安装孔即可,减少对墙壁的破坏,使得管组件的安装更加便捷。

管组件还包括第二遮挡部件,第二遮挡部件与排烟管相连接,盖设于第一遮挡部件上方。

第二遮挡部件设置于第一遮挡部件的上方,以遮挡由上方下落的雨水进入到排烟管与第一遮挡部件之间的第一间隙内,进一步提升排烟孔处的防雨效果。并且第一遮挡部件还可避免第一间隙的上方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减小室外空气在风力的带动下对第一间隙内烟气的冲击,确保烟气的流动速度可抵消室外空气的流动速度,进一步提升排烟孔处的防风效率,进一步减小倒灌空气对燃烧室内的火焰产生影响,提升燃烧器工作的稳定性。并且第一遮挡部件还可避免杂物进入到第一间隙内,进而防止排烟孔堵塞,确保排烟的顺畅。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管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管组件还包括第一间隙,第一间隙设置于第一遮挡部件和排烟管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排烟管和第一遮挡部件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排烟管内的烟气经排烟孔排放至第一间隙内,再由第一间隙排放至室外环境中。在烟气排放的过程中,确保第一遮挡部件的挡雨效果的同时,使得排烟管内的烟气可顺利地排放至第一环境中。并且在第一烟气进入到第一间隙后,烟气在第一间隙内具备一定的流动速度,在该流动速度的冲击下,可避免室外空气在风力的作用下倒灌进入到排烟管内,提升热水器背压的稳定性。

由于第一遮挡部件与排烟管相配合形成的第一间隙,可在排烟的同时防止室外空气倒灌进入到排烟管道中,进而减小倒灌空气对燃烧室内的火焰产生影响,防止倒灌空气吹灭火焰,提升燃烧器工作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遮挡部件与排烟管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遮挡部件与排烟管相连接,实现对第一遮挡部件的安装和固定。第一遮挡部件与排烟管相连接,还可确保第一间隙的不会因为排烟管或第二遮挡部件的变型而发生改变,使得第一间隙在排烟孔的周向上更加均匀,进而使得排烟孔处的压力更加均匀,使得烟管组件排烟更加顺畅。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管组件还包括支架,支架设置于排烟管和第一遮挡部件之间,支架的一端与排烟管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遮挡部件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架用于支撑第一遮挡部件,确保第一遮挡部件的稳定性。

进气管和排气管之间也设置有该支架,以实现对进气管的支撑。

第一遮挡部件和排烟管之间设置有三个支架,三个支架沿排烟管的周向均匀分布,进而使得第一遮挡部件受力更加均匀。

进气管和排烟管之间设置有三个支架,三个支架沿排烟管的周向均匀分布,进而使得进气管受力更加均匀。

支架呈v型,并具备一定的弹性,以使的管组件能承受更大风力的冲击。

支架上设置有三个焊点,其中两个焊点位于支架的同一侧,与排烟管相焊接,第三个焊点设置于支架的另一侧,与第一遮挡部件或进气管相焊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遮挡部件与第二遮挡部件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遮挡部件通过第二遮挡部件固定于排烟管上,使得第一遮挡部件的安装结构更加简单,进而简化烟管组件的加工工艺,降低烟管组件的装配难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遮挡部件与排烟管的侧壁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遮挡部件均设置于排烟管的侧方,降低了烟管组件的整体高度的同时,也降低了第二遮挡部件的重心,进而降低了烟管组件的重心,减小风力对烟管组件的影响,提升烟管组件的抗风能力,使得烟管组件更加稳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遮挡部件粘接于排烟管上;或第二遮挡部件焊接于排烟管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遮挡部件粘接于排烟管上,简化了第二遮挡部件的安装工艺,并且避免高温使得排烟管发生变形。第二遮挡部件焊接于排烟管上,使得第二遮挡部件的安装更加牢固,延长烟管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遮挡部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延伸部;第一本体与排烟管相连接;第一延伸部沿第一本体的周向设置于,与第一本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本体安装于排烟管上,并覆盖在第一遮挡部件的上方,实现对第一间隙的覆盖,第一延伸部沿第一本体的周向设置,并向第一本体的下方延伸,进一步提升了对第一间隙的防护效果,防止雨水和室外空气灌入排气孔内,进而确保制热设备的稳定工作。

第一本体焊接于排烟管上,确保第一本体的稳定性,在第一本体和排烟管的连接处涂覆有密封胶,以防止雨水由第一本体和排烟管之间的缝隙流入到第一间隙内。

排烟孔设置于排烟管的侧壁上,使得第一本体可直接与排烟管的侧壁相焊接,无需设置额外的支撑结构来支撑第二遮挡部件,进而提升第二遮挡部件的稳定性。

排烟孔的数量为多个,沿排烟管的周向分布。多个排烟孔的排烟面积大于排烟管的截面积,以确保排烟管可更加顺畅地将制热设备内的烟气排放至室外环境中。

具体地,排烟孔的数量为50个,50个排烟孔分为10排设置于排烟管的侧壁上。每排烟孔包括5个排烟孔,沿排烟管的轴向设置。10排烟孔沿排烟管的周向并列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本体由中心向边缘倾斜向下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本体与排烟管相连接的位置高于第一本体的边缘位置,使得雨水落在第一本体上时,会沿着第一本体的顶壁滑落,避免雨水在第二遮挡部件上积聚,进而防止雨水腐蚀排烟管和第二遮挡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部分第一遮挡部件设置于第一延伸部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遮挡部件的一端伸入到第一延伸部内,即部分第一延伸部套设于第一遮挡部件的外侧,以实现在排烟管的轴线方向上,第一延伸部与第一遮挡部件部分重合。

由于第一延伸部与第一遮挡部件部分重合,进而在排烟孔的外部再次形成一个通道,并且使得这个通道两端的开口均朝下。即通道一端的开口是第一遮挡部件下边缘与排烟管之间的开口,另一端的开口是第一延伸部下边缘与第一遮挡部件之间的开口,这两个开口均朝向下方,所以雨水不会由这两个开口进入到第一间隙内。

即使有空气在风力的作用下由这两个开口进入到第一间隙内,该部分空气的速度也被通道削弱,由第一排烟孔排出的烟气的速度可与该部分空气的速度相抵消,进而防止室外空气倒灌进入到排烟管内。

具体地,进气管直径φ125毫米,排烟管直径φ80毫米,进气管与排烟管同轴,第二间隙单边宽度22.5毫米。

排烟管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设置于进气管的内部,第二管与第一管相铆接,设置于进气管的外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管组件还包括第三遮挡部件,第三遮挡部件盖设于进气管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遮挡部件设置于进气管的上方,以遮挡由上方下落的雨水进入到排烟管与进气管之间的第二间隙内,提升进气管的防雨效果。并且第三遮挡部件还可避免第二间隙的上方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减小室外空气在风力的带动下对第二间隙内空气的冲击,进而减小对制热设备内的风机的影响,提升风机运行的稳定性。

由于第三遮挡部件可防止雨水进入到第二间隙内,所以可防止雨水由第二间隙流入至制热设备内,进而防止制热设备内部的元件被雨水腐蚀,确保制热设备的正常工作。尤其对于制热设备的电器元件和线路,第三遮挡部件可防止雨水腐蚀电器元件和线路,避免电器元件或线路的绝缘结构损坏,在避免电器元件或线路短路的同时,还可防止电器元件或线路漏电,进而提升用户在使用制热设备时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三遮挡部件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延伸部。第二本体与排烟管相连接;第二延伸部沿第二本体的周向设置于,与第二本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本体安装于排烟管上,并覆盖在进气管的上方,实现对第二间隙的覆盖,第二延伸部沿第二本体的周向设置,并向第二本体的下方延伸,进一步提升了对第二间隙的防护效果,防止雨水和室外空气灌入第二间隙内,进而确保制热设备的稳定工作。

第二本体焊接于排烟管上,确保第二本体的稳定性,在第二本体和排烟管的连接处涂覆有密封胶,以防止雨水由第二本体和排烟管之间的缝隙流入到第二间隙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本体由中心向边缘倾斜向下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本体与排烟管相连接的位置高于第二本体的边缘位置,使得雨水落在第二本体上时,会沿着第二本体的顶壁滑落,避免雨水在第三遮挡部件上积聚,进而防止雨水腐蚀排烟管和第三遮挡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部分进气管设置于第二延伸部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气管的一端伸入到第二延伸部内,即部分第二延伸部套设于进气管的外侧,以实现在排烟管的轴线方向上,第二延伸部与进气管部分重合。

由于第二延伸部与进气管部分重合,进而在第二间隙的外部再次形成一个通道,并且使得这个通道的开口均朝下。即第二延伸部下边缘与进气管之间的开口朝向下方,所以雨水不会由这个开口进入到第二间隙内。

即使有空气在风力的作用下由这个开口进入到第二间隙内,也会因这个开口朝向,空气需要向上运动一端距离并转变运动方向后,才会进入到第二间隙内,进而可减缓空气的运动速度,避免影响制热设备内的风机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热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管组件,因此该制热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管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制热设备为燃气热水器、燃气壁挂炉、采暖炉或燃气热水中心。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制热设备还包括壳体、燃烧器、换热器、烟罩和风机。进气管与壳体相连接;燃烧器设置于壳体内;换热器设置于燃烧器的上方;烟罩设置于换热器的上方,排烟管与烟罩相连接;风机设置于壳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燃烧器上方为燃烧室,燃烧器所产生的火焰可在燃烧室内燃烧,燃烧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与换热器内冷水进行热交换,使得冷水由换热器的一端流入换热器,热水由换热器的另一端流出换热器。燃烧器燃烧所产生的烟气被设置在换热器上方的烟罩收集,并经排烟管排出至室外空气中。进气管与壳体相连接,风机用于向燃烧器提供空气,风机工作时,壳体内产生负压,室外空气由进风管中进入到壳体内,在由风机送入燃烧室内。

烟罩上设置有排烟口,排烟管安装于排烟口上。

壳体上设置有定位环,进气管安装于定位环上。

排烟管可设置于屋顶,沿竖直方向设置,进风管和排烟管的背压更加稳定,不容易受周围建筑的影响,这使得整机的流道阻力固定,燃烧更稳定,烟气排放更稳定。并且从屋顶进风,从屋顶排烟,排除的有害废气不容易影响周围房子和人群,使用更安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组件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组件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组件在排烟孔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组件在排烟孔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组件的仰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组件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组件在进气管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组件在进气管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组件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组件的仰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的左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的主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排烟罩的主视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排烟罩的右视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排烟罩的俯视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定位环的主视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定位环的俯视图。

其中,图1至图1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管组件,110排烟管,120排烟孔,130第一遮挡部件,140第一间隙,150第二遮挡部件,152第一本体,154第一延伸部,160进气管,170第二间隙,180第三遮挡部,182第二本体,184第二延伸部,192支架,1922第一焊点,1924第二焊点,1926第三焊点,194挡板,200壳体,300燃烧室,400换热器,500烟罩,502排烟口,600风机,700定位环,800燃气比例阀,9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9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管组件100和制热设备。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组件100,包括排烟管110、排烟孔120和第一遮挡部件130;排烟孔120设置于排烟管110上;第一遮挡部件130环绕于排烟孔120的外侧。

在该实施例中,排烟管110上设置有排烟孔120,排烟管110内的烟气可经排烟孔120排放至室外环境中。第一遮挡部件130环绕于排烟孔120的外侧,即第一遮挡部件130套设于排烟管110的外侧,并设置于排烟孔120处,使得排烟孔120不会直接暴露在室外环境中,进而避免雨水由排烟孔120进入到排烟管110内。

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第一遮挡部件130可防止雨水进入到排烟管110内,所以可防止制热设备内部的元件被雨水腐蚀,确保制热设备的正常工作。尤其对于制热设备的电器元件和线路,第一遮挡部件130可防止雨水腐蚀电器元件和线路,避免电器元件或线路的绝缘结构损坏,在避免电器元件或线路短路的同时,还可防止电器元件或线路漏电,进而提升用户在使用制热设备时的安全性。

在用户使用制热设备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遮挡部件130可防止雨水进入到排烟管110内,还可防止雨水进入到制热设备的燃烧室300内,进而防止雨水对燃烧室300内的火焰产生影响,防止火焰因雨水而熄灭,确保了燃烧室300内火焰的正常燃烧。

如图1和图2所示,管组件100还包括进气管160和第二间隙170;进气管160套设于排烟管110的外侧;第二间隙170设置于进气管160和排烟管11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进气管160套设于排烟管110的外侧,进气管160和排烟管110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70,室外空气可通过第二间隙170进入到制热设备内,避免因制热设备燃烧而消耗室内的氧气,减小制热设备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将进气管160套设于排烟管110的外侧,使得管组件100同时具备进气和排烟的功能,减少管组件100对空间的占用。并且由于管组件100同时具备进气和排烟的功能,在安装管组件100时,只需在墙壁上开设一个安装孔即可,减少对墙壁的破坏,使得管组件100的安装更加便捷。

具体地,进气管160直径φ125毫米,排烟管110直径φ80毫米,进气管160与排烟管110同轴,第二间隙170单边宽度22.5毫米。

排烟管110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设置于进气管160的内部,第二管与第一管相铆接,设置于进气管160的外部。

进气管160顶端的高度低于排烟孔120的高度。

进气孔可为设置于进气管160顶部的开口,也可为设置于进气管160侧壁上的通孔,第二间隙170通过进气孔与室外环境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管组件100还包括第二遮挡部件150,第二遮挡部件150与排烟管110相连接,盖设于第一遮挡部件130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遮挡部件150设置于第一遮挡部件130的上方,以遮挡由上方下落的雨水进入到排烟管110与第一遮挡部件130之间的第一间隙140内,进一步提升排烟孔120处的防雨效果。并且第一遮挡部件130还可避免第一间隙140的上方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减小室外空气在风力的带动下对第一间隙140内烟气的冲击,确保烟气的流动速度可抵消室外空气的流动速度,进一步提升排烟孔120处的防风效率,进一步减小倒灌空气对燃烧室300内的火焰产生影响,提升燃烧器工作的稳定性。并且第一遮挡部件130还可避免杂物进入到第一间隙140内,进而防止排烟孔120堵塞,确保排烟的顺畅。

排烟管110顶部设置有呈伞状的挡板194,挡板194与排烟管110相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5和图6所示,管组件100还包括第一间隙140,第一间隙140设置于第一遮挡部件130和排烟管11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在排烟管110和第一遮挡部件130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140,排烟管110内的烟气经排烟孔120排放至第一间隙140内,再由第一间隙140排放至室外环境中。在烟气排放的过程中,确保第一遮挡部件130的挡雨效果的同时,使得排烟管110内的烟气可顺利地排放至第一环境中。并且在第一烟气进入到第一间隙140后,烟气在第一间隙140内具备一定的流动速度,在该流动速度的冲击下,可避免室外空气在风力的作用下倒灌进入到排烟管110内,提升热水器背压的稳定性。

由于第一遮挡部件130与排烟管110相配合形成的第一间隙140,可在排烟的同时防止室外空气倒灌进入到排烟管110道中,进而减小倒灌空气对燃烧室300内的火焰产生影响,防止倒灌空气吹灭火焰,提升燃烧器工作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所示,第一遮挡部件130与排烟管110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件130与排烟管110相连接,实现对第一遮挡部件130的安装和固定。第一遮挡部件130与排烟管110相连接,还可确保第一间隙140的不会因为排烟管110或第二遮挡部件150的变型而发生改变,使得第一间隙140在排烟孔120的周向上更加均匀,进而使得排烟孔120处的压力更加均匀,使得烟管组件100排烟更加顺畅。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5所示,管组件100还包括支架192,支架192设置于排烟管110和第一遮挡部件130之间,支架192的一端与排烟管110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遮挡部件130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支架192用于支撑第一遮挡部件130,确保第一遮挡部件130的稳定性。

进气管160和排气管之间也设置有该支架192,以实现对进气管160的支撑。

第一遮挡部件130和排烟管110之间设置有三个支架192,三个支架192沿排烟管110的周向均匀分布,进而使得第一遮挡部件130受力更加均匀。

如图10所示,进气管160和排烟管110之间设置有三个支架192,三个支架192沿排烟管110的周向均匀分布,进而使得进气管160受力更加均匀。

如图11和图12所示,支架192呈v型,并具备一定的弹性,以使的管组件100能承受更大风力的冲击。

如图13所示,支架192上设置有三个焊点,分别为第一焊点1922、第二焊点1924和第三焊点1926,其中第一焊点1922和第二焊点1924位于支架192的同一侧,与排烟管110相焊接,第三焊点1926设置于支架192的另一侧,与第一遮挡部件130或进气管160相焊接。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遮挡部件130与第二遮挡部件150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件130通过第二遮挡部件150固定于排烟管110上,使得第一遮挡部件130的安装结构更加简单,进而简化烟管组件100的加工工艺,降低烟管组件100的装配难度。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所示,第二遮挡部件150与排烟管110的侧壁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遮挡部件150均设置于排烟管110的侧方,降低了烟管组件100的整体高度的同时,也降低了第二遮挡部件150的重心,进而降低了烟管组件100的重心,减小风力对烟管组件100的影响,提升烟管组件100的抗风能力,使得烟管组件100更加稳定。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二遮挡部件150粘接于排烟管110上;或第二遮挡部件150焊接于排烟管110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遮挡部件150粘接于排烟管110上,简化了第二遮挡部件150的安装工艺,并且避免高温使得排烟管110发生变形。第二遮挡部件150焊接于排烟管110上,使得第二遮挡部件150的安装更加牢固,延长烟管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遮挡部件150包括第一本体152和第一延伸部154;第一本体152与排烟管110相连接;第一延伸部154沿第一本体152的周向设置于,与第一本体15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52安装于排烟管110上,并覆盖在第一遮挡部件130的上方,实现对第一间隙140的覆盖,第一延伸部154沿第一本体152的周向设置,并向第一本体152的下方延伸,进一步提升了对第一间隙140的防护效果,防止雨水和室外空气灌入排气孔内,进而确保制热设备的稳定工作。

第一本体152焊接于排烟管110上,确保第一本体152的稳定性,在第一本体152和排烟管110的连接处涂覆有密封胶,以防止雨水由第一本体152和排烟管110之间的缝隙流入到第一间隙140内。

排烟孔120设置于排烟管110的侧壁上,使得第一本体152可直接与排烟管110的侧壁相焊接,无需设置额外的支撑结构来支撑第二遮挡部件150,进而提升第二遮挡部件150的稳定性。

排烟孔120的数量为一个,排烟管110的顶部出口为排烟孔120。

排烟孔120的数量为多个,沿排烟管110的周向分布。多个排烟孔120的排烟面积大于排烟管110的截面积,以确保排烟管110可更加顺畅地将制热设备内的烟气排放至室外环境中。

具体地,排烟孔120的数量为50个,50个排烟孔120分为10排设置于排烟管110的侧壁上。每排烟孔120包括5个排烟孔120,沿排烟管110的轴向设置。10排烟孔120沿排烟管110的周向并列分布。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本体152由中心向边缘倾斜向下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52与排烟管110相连接的位置高于第一本体152的边缘位置,使得雨水落在第一本体152上时,会沿着第一本体152的顶壁滑落,避免雨水在第二遮挡部件150上积聚,进而防止雨水腐蚀排烟管110和第二遮挡部件150。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部分第一遮挡部件130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54内。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件130的一端伸入到第一延伸部154内,即部分第一延伸部154套设于第一遮挡部件130的外侧,以实现在排烟管110的轴线方向上,第一延伸部154与第一遮挡部件130部分重合。

由于第一延伸部154与第一遮挡部件130部分重合,进而在排烟孔120的外部再次形成一个通道,并且使得这个通道两端的开口均朝下。即通道一端的开口是第一遮挡部件130下边缘与排烟管110之间的开口,另一端的开口是第一延伸部154下边缘与第一遮挡部件130之间的开口,这两个开口均朝向下方,所以雨水不会由这两个开口进入到第一间隙140内。

即使有空气在风力的作用下由这两个开口进入到第一间隙140内,该部分空气的速度也被通道削弱,由第一排烟孔120排出的烟气的速度可与该部分空气的速度相抵消,进而防止室外空气倒灌进入到排烟管110内。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7和图8所示,管组件100还包括第三遮挡部件180,第三遮挡部件180盖设于进气管160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遮挡部件180设置于进气管160的上方,以遮挡由上方下落的雨水进入到排烟管110与进气管160之间的第二间隙170内,提升进气管160的防雨效果。并且第三遮挡部件180还可避免第二间隙170的上方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减小室外空气在风力的带动下对第二间隙170内空气的冲击,进而减小对制热设备内的风机600的影响,提升风机600运行的稳定性。

由于第三遮挡部件180可防止雨水进入到第二间隙170内,所以可防止雨水由第二间隙170流入至制热设备内,进而防止制热设备内部的元件被雨水腐蚀,确保制热设备的正常工作。尤其对于制热设备的电器元件和线路,第三遮挡部件180可防止雨水腐蚀电器元件和线路,避免电器元件或线路的绝缘结构损坏,在避免电器元件或线路短路的同时,还可防止电器元件或线路漏电,进而提升用户在使用制热设备时的安全性。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三遮挡部件180包括第二本体182和第二延伸部184。第二本体182与排烟管110相连接;第二延伸部184沿第二本体182的周向设置于,与第二本体18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本体182安装于排烟管110上,并覆盖在进气管160的上方,实现对第二间隙170的覆盖,第二延伸部184沿第二本体182的周向设置,并向第二本体182的下方延伸,进一步提升了对第二间隙170的防护效果,防止雨水和室外空气灌入第二间隙170内,进而确保制热设备的稳定工作。

第二本体182焊接于排烟管110上,确保第二本体182的稳定性,在第二本体182和排烟管110的连接处涂覆有密封胶,以防止雨水由第二本体182和排烟管110之间的缝隙流入到第二间隙170内。

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本体182由中心向边缘倾斜向下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本体182与排烟管110相连接的位置高于第二本体182的边缘位置,使得雨水落在第二本体182上时,会沿着第二本体182的顶壁滑落,避免雨水在第三遮挡部件180上积聚,进而防止雨水腐蚀排烟管110和第三遮挡部件180。

实施例十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组件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部分进气管160设置于第二延伸部184内。

在该实施例中,进气管160的一端伸入到第二延伸部184内,即部分第二延伸部184套设于进气管160的外侧,以实现在排烟管110的轴线方向上,第二延伸部184与进气管160部分重合。

由于第二延伸部184与进气管160部分重合,进而在第二间隙170的外部再次形成一个通道,并且使得这个通道的开口均朝下。即第二延伸部184下边缘与进气管160之间的开口朝向下方,所以雨水不会由这个开口进入到第二间隙170内。

即使有空气在风力的作用下由这个开口进入到第二间隙170内,也会因这个开口朝向,空气需要向上运动一端距离并转变运动方向后,才会进入到第二间隙170内,进而可减缓空气的运动速度,避免影响制热设备内的风机600的正常工作。

实施例十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热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管组件100,因此该制热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管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

制热设备为燃气热水器、燃气壁挂炉、采暖炉或燃气热水中心。

实施例十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热设备,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4所示,制热设备还包括壳体200、燃烧器、换热器400、烟罩500和风机600。进气管160与壳体200相连接;燃烧器设置于壳体200内;换热器400设置于燃烧器的上方;烟罩500设置于换热器400的上方,排烟管110与烟罩500相连接;风机600设置于壳体200内。

在该实施例中,燃烧器上方为燃烧室300,燃烧器所产生的火焰可在燃烧室300内燃烧,燃烧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与换热器400内冷水进行热交换,使得冷水由换热器400的一端流入换热器400,热水由换热器400的另一端流出换热器400。燃烧器燃烧所产生的烟气被设置在换热器400上方的烟罩500收集,并经排烟管110排出至室外空气中。进气管160与壳体200相连接,风机600用于向燃烧器提供空气,风机600工作时,壳体200内产生负压,室外空气由进风管中进入到壳体200内,在由风机600送入燃烧室300内。

如图15、图16和图17所示,烟罩500上设置有排烟口502,排烟管110安装于排烟口502上。

如图18和图19所示,壳体200上设置有定位环700,进气管160安装于定位环700上。

排烟管110可设置于屋顶,沿竖直方向设置,进风管和排烟管110的背压更加稳定,不容易受周围建筑的影响,这使得整机的流道阻力固定,燃烧更稳定,烟气排放更稳定。并且从屋顶进风,从屋顶排烟,排除的有害废气不容易影响周围房子和人群,使用更安全。

制热设备还包括燃气比例阀800和控制器900,燃气比例阀800与燃烧器的燃气喷嘴相连接,以为燃烧器提供燃气,控制器900用于控制风机600和燃气比例阀80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