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燃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生物质颗粒气化燃烧炉。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能源燃料逐渐减少,人们开始寻找可再生能源进行替换,生物质燃料是一种用于替代传统能源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包括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为食物的动物及其生产的废弃物,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如农作物、农作物废弃物、木材、木材废弃物和动物粪便,生物质燃料主要以植物根茎叶为主,将其制备成细小颗粒,进行燃烧,此时便需要燃烧炉具为生物质燃料燃烧提供场所,但是现有的生物质颗粒气化燃烧炉在对于生物质的燃烧不充分,对于生物质燃料消耗非常大,且无法对于产生的热能进行有效利用,能源损耗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生物质颗粒气化燃烧炉,其具有节能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面设置有碳化模块,所述碳化模块一侧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碳化模块提供物料的送料装置,所述碳化模块上端设置有燃烧模块,所述碳化模块与所述燃烧模块相连通,所述燃烧模块上端面设置有循环腔体,所述燃烧模块与所述循环腔体相连通,所述燃烧模块的外侧设置有暖气区间,所述循环腔体上端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的端面开设有输出口,所述输出口与所述燃烧模块相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送料装置将物料输送至碳化模块内,经过一次碳化,二次碳化,将物料进行充分碳化,使物料通过碳化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进入至燃烧模块,燃烧模块对于可燃气体进行充分燃烧,通过燃烧可燃气体产生大量热量,热量传递至循环腔体与暖气区间内,可用于供使用者进行取暖,燃烧腔体内燃烧的火焰可通过面板上开设的输出口向外延伸,使用者可在输出口处放置待加热物品进行加热,该生物质颗粒气化燃烧炉通过碳化模块与燃烧模块将物料充分燃烧,能够最大程度的提供热能,又将产生的热能合理使用,对于能源充分利用,达到了能源节约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碳化模块包括碳化箱、碳化料斗、电加热管,所述碳化箱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碳化料斗设置于碳化箱内,所述碳化料斗将所述碳化箱与所述燃烧模块相连通,所述碳化料斗下端设置有用于封堵碳化料斗下端的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与碳化箱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电加热管一端设置于碳化料斗内,所述电加热管另一端与所述碳化箱固定连接,所述碳化箱的侧壁开设有排料口,所述碳化箱内设置有下灰铲且与排料口滑移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物料输送至碳化料斗时,物料会因为挡料板被封堵于碳化料斗内,电加热管对于碳化料斗内的物料进行充分碳化,使物料能够最大限度的产生可燃气体,且可燃气体可通过碳化料斗进入燃烧模块中后,进行充分燃烧,达到对物料充分利用的效果,当物料多次碳化之后,可通过移动挡料板将废渣排放至碳化箱内,将下灰铲经由排料口取出,同时下灰铲上的废渣也从碳化箱内取出。
优选的,所述燃烧模块包括气化腔体与聚火燃烧腔体,所述气化腔体设置于所述碳化箱上端面,所述聚火燃烧腔体设置于气化腔体内,所述气化腔体将所述循环腔体与所述碳化料斗相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物料在碳化料斗内通过碳化产生可燃气体后,可燃气体可进入气化腔体内储存,再通过聚火燃烧腔体对气化腔体内的可燃气体进行充分燃烧,燃烧效果稳定,且燃烧产生废气较少,更加环保。
优选的,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机箱与料箱,所述机箱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端面,所述机箱表面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机箱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外同轴设置有送料管,所述送料管与所述气化腔体相连通且贴近所述碳化料斗,且所述送料管与所述料箱相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输出端带动螺杆进行转动,螺杆推送由料箱进入送料管内的物料至气化腔体内,再落入碳化料斗内,由电加热管对物料进行碳化,控制装置可对于电机进行控制,控制了送料的量。
优选的,所述碳化箱侧壁设置有风机,所述碳化箱侧壁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对准所述进风口,所述碳化料斗外侧设置有罩封腔体,所述气化腔体的下端面开设有若干个风孔,所述风孔将所述罩封腔体与所述气化腔体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风机将风经由碳化箱侧壁的进风口吹送至罩封腔体内,再由风孔吹送至气化腔体内,使可燃气体呈向上运动的状态,通过风机可加快燃烧,且对于火力大小可以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循环腔体上端面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面与所述面板下端面相贴靠。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对面板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同时也将面板的高度进行了拔高,使火焰的穿过面板输出口的量减少,防止火焰过度输出,出现安全隐患。
优选的,所述循环腔体下端面开设有通孔一,所述循环腔体上端面开设有通孔二,所述通孔一与所述通孔二同轴设置且所述通孔一的直径小于所述通孔二的直径,所述循环腔体内设置有回风挡条,所述回风挡条与将所述通孔一与所述通孔二相连通,所述回风挡条围合并形成有缺口,所述通孔一处同轴设置有挡盖,所述通孔二处同轴设置有回风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回风挡板在循环腔体内围合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对燃烧腔体产生的火焰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使火焰更加的集中,热量更加集中,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热能,通孔二处的回风圈可以防止热空气从通孔二与回风挡板的缝隙中排出,使火力更加集中,热量不会分散,同时通过燃烧产生的暖气可通过回风挡板的缺口输送至循环腔体内,在循环腔体内形成了暖气回路,使热量能够在循环腔体内储存,通孔一处的挡盖对火焰起到一个导向集中的效果,热量更加集中,加热效果更加明显,通过防止火焰过大,出现安全隐患。
优选的,所述循环腔体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环形圈,所述环形圈将所述输出口与所述循环腔体相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圈可对于燃烧腔体产生的火焰产生一个导向作用,火焰更加集中不容易分散,加热的效果更加好。
优选的,所述循环腔体远离缺口一侧延伸形成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端面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上设置有烟囱管,所述排气通道的端口处设置有上灰铲,所述上灰铲与所述排气通道可拆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废气可通过排气通道排除,同时排气通道设置于远离缺口的一侧,能使气体在循环腔体尽可能长时间的停留,为暖气区间提供的热能更加充分,废气通过排气口从烟囱管内排出,当气体流通使排气通道内产生废渣时,可通过上灰铲将废渣取出。
优选的,所述循环腔体与所述碳化箱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设置有不锈钢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热量在循环腔体与碳化箱之间进行传递,传输至支撑杆,使暖气区间产生的热量更加持久,在支撑杆外设置不锈钢网,使暖气区间封闭,使暖气区间产生的热量更持久,取暖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能源利用更加充分,节约能源;
2.气体燃烧更加环保,废气排放少;
3.生物质燃料燃烧更加充分
4.燃烧效果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碳化模块;21、碳化箱;22、碳化料斗;23、电加热管;24、挡料板;25、排料口;26、下灰铲;3、送料装置;31、机箱;32、料箱;33、控制装置;34、电机;35、螺杆;36、送料管;37、电机支架;4、燃烧模块;41、气化腔体;42、聚火燃烧腔体;5、循环腔体;6、暖气区间;7、面板;8、输出口;9、风机;10、进风口;11、罩封腔体;12、风孔;13、支撑架;14、通孔一;15、通孔二;16、回风挡条;17、缺口;18、挡盖;19、回风圈;50、环形圈;51、排气通道;52、上灰铲;53、支撑杆;54、不锈钢网;55、排气口;56、烟囱管;57、循环腔本体;58、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生物质颗粒气化燃烧炉,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端面设置有碳化模块2,碳化模块2包括碳化箱21、碳化料斗22、电加热管23,碳化箱21的下端面与底座1通过六个螺栓固定连接,碳化箱21的侧壁开设有排料口25,碳化箱21内设置有下灰铲26且与排料口25滑移连接,碳化料斗22设置于碳化箱21内,碳化料斗22下端设置有用于封堵碳化料斗22下端的挡料板24,挡料板24与碳化箱21的侧壁活动连接,电加热管23一端设置于碳化料斗22内,电加热管23另一端与碳化箱2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碳化模块2上端设置有燃烧模块4,燃烧模块4通过碳化料斗22与碳化模块2相连通,燃烧模块4包括气化腔体41与聚火燃烧腔体42,气化腔体41将循环腔体5与碳化料斗22相连通,气化腔体41设置于碳化箱21上端面,聚火燃烧腔体42设置于气化腔体41内,燃烧模块4的外侧设置有暖气区间6。
碳化箱21侧壁设置有风机9,碳化箱21侧壁设置有进风口10,风机9的出风口对准进风口10,碳化料斗22外侧设置有罩封腔体11,罩封腔体11朝向进风口10的端面开设了若干个风孔12,气化腔体41的下端面开设有若干个风孔12,风孔12将罩封腔体11与气化腔体41连通。
碳化模块2一侧设置有用于为碳化模块2提供物料的送料装置3,送料装置3包括机箱31与料箱32,机箱31设置于底座1的端面,机箱31表面设置有控制装置33,控制装置33包括电脑控制系统,电脑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去实现控制提供物料的量,且电脑控制系统可对于风机9输出风力的大小进行控制,机箱31内设置有电机,电机固定设置于电机支架37上,电机输出轴连接有螺杆35,螺杆35包括螺杆35外同轴设置有送料管36,优选的,通过电机带动螺杆35转动,实现对于送料管36内的生物质物料进行输送,也可通过气缸控制圆形柱沿送料管36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送料管36与气化腔体41相连通且贴近碳化料斗22,送料管36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料箱32的出料口连接送料管36侧壁上的进料口,实现送料管36与料箱32相连通。
燃烧模块4上端面设置有循环腔体5,循环腔体5包括循环腔本体57与盖板,盖板设置在循环腔本体57上端面,燃烧模块4与循环腔体5相连通,循环腔体5下端面开设有通孔一14,循环腔体5上端面开设有通孔二15,通孔一14与通孔二15同轴设置且通孔一14的直径小于通孔二15的直径,循环腔体5内设置有回风挡条16,回风挡条16与将通孔一14与通孔二15相连通,回风挡条16围合并形成有缺口,循环腔体5远离缺口一侧延伸形成有排气通道51,排气通道51的端面设置有排气口55,排气口55上设置有烟囱管56,排气通道51的端口处设置有上灰铲52,上灰铲52与排气通道51可拆卸连接,通孔一14处同轴设置有挡盖18,挡盖18的下端面与聚火燃烧腔体42的上端面相贴靠,通孔二15处同轴设置有回风圈19,回风圈19与循环腔体5的上端面相贴靠,循环腔体5上端设置有面板7,循环腔体5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环形圈50,环形圈50与面板7的下端面相贴靠,循环腔体5上端面还设置有支撑架13,支撑架13通过若干个固定片配合螺栓与循环腔体5固定连接,支撑架13上端面与面板7下端面相贴靠,面板7的端面开设有输出口8,输出口8与燃烧模块4相连通,输出口8用于火焰输出,且输出口8与循环腔体5通过环形圈50相连通。
循环腔体5与碳化箱21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支撑杆53,支撑杆53外设置有不锈钢网54,不锈钢网54与支撑杆53固定连接,聚火燃烧腔体42燃烧产生的热量向外通过气化腔体41、碳化箱21、循环腔体5传递,碳化箱21与循环腔体5又可将热量传递至支撑杆53处,支撑杆53可将热量传递至不锈钢网54,由此,不锈钢网54、碳化箱21、循环腔体5、支撑杆53之间配合形成了供热量储存的空间,该空间便是暖气空间。
生物质颗粒气化燃烧炉的工作方式:
首先启动电机,通过电机输出端转动带动螺杆35旋转,螺杆35对于从料箱32落入至送料管36中的物料进行推动传送,将物料推送至气化腔体41内,再落入碳化料斗22内,通过电加热管23对于碳化料斗22内的物料进行碳化,经过多次碳化产生可燃气体,此时风机9通过进风口10向内吹送风,风通过风孔12作用于气化腔体41与碳化料斗22内,使可燃气向聚火燃烧腔体42处运动,可燃气体再输送至气化腔体41内,且在聚火燃烧腔体42处发生燃烧,燃烧的火焰通过回风挡条16与环形圈50的导向作用竖直向上通过面板7上的输出口8进行输出,同时,在聚火燃烧腔体42处发生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气化腔体41与循环腔体5处,再传递至支撑杆53处,气化腔体41、循环腔体5、支撑杆53、碳化箱21之间配合形成了暖气区间6,再通过不锈钢网54对暖气区间6内的热量进行一个封闭,使热量更加持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