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雾化设备或器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气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0002]
现有技术中,空气加湿装置或加湿器通常具有一个容置液体的容器或液体箱,其雾化器或雾化片安装在上述容器或液体箱的底部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该容器或液体箱的盖子是不是能够移开,都会对操作带来不便。首先是不便于加液体(通常是水),要么需要额外的容器将液体倒入其中,要么需要将整个容器(包括雾化器)移动到有液体的位置加液体。同时,由于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在雾化器或容器内部形成液体垢或污迹。由于容器内部需要安置雾化器,故其结构复杂,导致清洁或清洗较为困难;此外,现有加湿器也有采用上加水的形式,但是其进水采用水阀控制,而水阀结构是通过弹簧结构顶开下水及拉紧封水,因弹簧有使用寿命或外在因素导致弹簧失效而失去水阀功能,以致不能正常拉紧封水,从而导致上水箱的水会一直往下流,或流入机体内造成安全隐患,或溢出机身流到台面或地板上。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加湿器的加液体操作不便、清洗较为困难、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加液体较为不便、清洗较为困难的缺陷,提供方便加液体操作、容易清洗、不会出现上加水结构因水阀失效而导致的相关安全隐患及使用弊端的一种空气加湿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液体的容器和可拆卸地放置于所述容器的顶端、将放置在所述容器中的液体雾化的雾化组件;所述容器的形状包括具有设定高度的柱状体,其底端封闭且顶端设置有开口;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与所述容器的顶端形状适配的盖体和连接在所述盖体上、由所述盖体向下突出并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放在所述容器中的液体的雾化单元;所述雾化单元将液体雾化后通过设置在所述雾化单元和盖体上的出雾通道溢出所述空气加湿装置。
[0005]
更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中设置有控制所述雾化单元工作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为所述雾化单元提供电源,所述出雾通道设置在所述雾化单元中部和所述盖体中部。
[0006]
更进一步地,所述出雾通道包括盖体出雾通道和雾化单元出雾通道,在所述雾化单元连接在所述盖体上时,所述雾化单元出雾通道进入所述盖体出雾通道,使得所述雾化单元形成的液体雾通过由于所述盖体出雾通道和雾化单元出雾通道连接而形成的所述出雾通道溢出所述空气加湿装置外。
[0007]
更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单元包括雾化外壳和设置在所述雾化外壳内部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外壳包括一个中空的、其侧面设置有进水缝隙的柱状外壳,其中空部分为所述雾化单元出雾通道,所述进水缝隙用于使水进入所述雾化单元出雾通道;所述雾化器安装在所述雾化单元出雾通道的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所述雾化外壳上部设置有用于将该雾化外
壳连接在所述盖体上的第一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用于与设置在所述盖体底部的第二卡扣结构配合,使得所述雾化单元连接在所述盖体上并为所述雾化单元提供电源。
[0008]
更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外壳上部设置有其半径大于所述出雾通道的卡扣侧壁,所述卡扣侧壁由所述出雾通道外表面向外延伸设定距离后转向上突出而形成,所述卡扣侧壁和所述出雾通道外表面之间形成的延伸平面上设置有两个顶针,所述两个顶针分别位于所述延伸平面的不同半径的位置上。
[0009]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包围所述出雾通道并向所述雾化单元所在防线突出的卡扣圆台,所述卡扣圆台的邻近所述雾化单元的顶面上设置有和所述两个顶针位置相适配的两个电源输出端,所述雾化单元连接在所述盖体上时,所述两个顶针分别与所述两个电源输出端接触,实现对所述雾化单元的电源供应。
[0010]
更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电源输出端包括两个具有不同的直径和设定的宽度的金属圆环,所述金属圆环分别连接在所述盖体内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并通过硅胶垫和压板安装在所述卡扣圆台的顶面。
[0011]
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具有设定形状的凹陷,所述卡扣圆台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具有设定形状的、突出于所述圆台外侧面的卡扣,所述雾化单元连接在所述盖体上时,通过旋转使得所述卡扣进入所述凹陷,从而固定所述雾化单元。
[0012]
更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片、安装所述雾化片的雾化片电路板、雾化片密封垫圈和雾化片安装板;所述雾化片电路板通过所述雾化片密封垫圈固定在所述雾化片安装板上,所述雾化片安装板固定在所述雾化单元出雾通道的一端。
[0013]
更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单元出雾通道的中部位置还安装有用于阻挡并整理所述雾化片形成的液体雾的聚能环。
[0014]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容器和雾化组件之间是可以拆卸的,使得在加水时只需要拆开上述容器和雾化组件,就能够将一个单纯的容器移动到供水位置进行加液体,使得加水的操作变得简便。同时,对于雾化组件来讲,又可以将其拆卸为盖体和雾化单元,这样,能够轻易地分别对上述雾化单元和容器进行清洁。同时,由于所有的结构位于机体上部,下部只是单纯作为一个水箱容器,不存在常规上加水加湿器因上部水箱容器因水阀结构弹簧失效而导致上部水箱容器内的水一直往下部机体内流而流入机体内或溢出机体外而带来安全隐患或使用弊端。因此,其方便加水操作、容易清洗、且不存在上述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实施例中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盖体和雾化单元的连接配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所述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0019]
图5是所述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0020]
图6是所述实施例中雾化单元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22]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实施例中,该空气加湿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液体的容器1和可拆卸地(包括半固定或只有定位而没有固定结构的情况,即可以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移动)放置于所述容器1的顶端、将放置在所述容器1中的液体(通常是水)雾化的雾化组件2;所述容器1的形状包括具有设定高度的柱状体,其底端封闭且顶端设置有开口;所述雾化组件2包括与所述容器1的顶端形状适配的盖体3和连接在所述盖体3上、由所述盖体3向下突出并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放在所述容器中的液体的雾化单元4;所述雾化单元4将液体雾化后使得该雾化后的水通过设置在所述雾化单元4和盖体3上的出雾通道溢出所述空气加湿装置。此处的出雾通道是一个总的称呼,具体来讲,上述雾化后的水是通过连接在一起的、分别设置在上述雾化单元4和盖体3中的通道,由盖体3的顶部中间位置溢出该装置的,即所述出雾通道设置在所述雾化单元4的中部和所述盖体3的中部并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3中设置有控制所述雾化单元4工作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以控制电路板的形式存在并安装在上述盖体3中,为所述雾化单元4提供电源。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雾化单元4和盖体3之间同样是可以拆卸的,其工作时二者是连接在一起的,当其连接在一起时,需要将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上述雾化单元4上,使其能够取得电源进而进行工作。
[0023]
请参阅图2-图6,这些图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示了上述出雾通道或出雾通道的一部分的结构、位置及其连接关系。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出雾通道包括盖体出雾通道32和雾化单元出雾通道42,在所述雾化单元4连接在所述盖体3上时,所述雾化单元出雾通道42接触所述盖体出雾通道32,即雾化单元出雾通道42的顶端和盖体出雾通道32的底端接触(请参见图4)形成一个贯通的通道,使得所述雾化单元4形成的水雾通过由于所述盖体出雾通道32和雾化单元出雾通道42连接而形成的所述出雾通道溢出所述空气加湿装置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雾化单元出雾通道42由于储物单元4的形状,是一个直线形状的通道,但是盖体出雾通道32则不是一个直线形的通道,由于其所在构件的形状的关系和需要对水雾进行缓冲等要求,上述盖体出雾通道32虽然是贯通的,但是其形状是曲折或者说是折叠的,并不是直线形的。
[0024]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单元4包括雾化外壳41和设置在所述雾化外壳内部的雾化器47,所述雾化外壳41包括一个中空的、侧面设置有进水缝隙40的柱状外壳,其贯穿的中空部分为所述雾化单元出雾通道42,所述雾化器47安装在所述雾化单元出雾通道42的远离所述盖体3的一端;所述雾化外壳41上部设置有用于将该雾化外壳41连接在所述盖体3上的第一卡扣结构(即图2和图3中雾化单元4中上部半径较大部分),所述第一卡扣结构用于与设置在所述盖体3底部的第二卡扣结构(即图3中盖体3中位于其中间的凹陷中央的圆台部分)配合,使得所述盖体3连接在所述雾化单元4上并为所述雾化单元4提供电源。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雾化器47设置在雾化单元出雾通道42的底部,并且其雾化部件处于上述雾化单元出雾通道42中间,而雾化部件(通常是超声波雾化片)需要被水淹没,因此在上述雾化外壳41的侧面设置上述进水缝隙40,使得容器1中的水能够进入到上述雾化单元出雾通道42中,并在所述雾化部件的作用下形成水雾。
[0025]
请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外壳41上部设置有其半径大于所述出
雾通道的外表面的卡扣侧壁43,所述卡扣侧壁43由所述出雾通道的外表面向外延伸设定距离后转向上突出而形成,所述卡扣侧壁43和所述出雾通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的延伸平面44上设置有两个顶针48,所述两个顶针48分别位于所述延伸平面44的不同半径的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顶针48分别通过线缆连接在上述雾化器47上,为所述雾化器47提供电源。
[0026]
请参见图3,图3中盖体3是翻转的,即图3中显示了盖体3的底面结构。在所述盖体3的底面上,设置有一个凹陷区域31,所述盖体出雾通道32设置在上述凹陷区域31的中心位置,围绕上述盖体出雾通道32的结构就是第二卡扣结构。即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包围所述盖体出雾通道32并向所述雾化单元4所在方向(即按照图3中盖体3的放置位置是向上,而按照图2中的盖体3的放置位置是向下)突出的卡扣圆台33,所述卡扣圆台33的邻近所述雾化单元4的顶面上设置有和所述两个顶针48位置相适配的两个电源输出端(在图3中分别标记为35和36),所述雾化单元4连接在所述盖体3上时,所述两个顶针48分别与所述两个电源输出端接触,实现对所述雾化单元4的电源供应。具体来讲,所述两个电源输出端包括两个具有不同的直径和设定的宽度的金属圆环,所述金属圆环分别连接在所述盖体1内的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并通过硅胶垫和压板安装在所述卡扣圆台33的顶面。
[0027]
同时,雾化单元4中的所述卡扣侧壁4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具有设定形状的凹陷45,盖体3中的所述卡扣圆台33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具有设定形状的、突出于所述卡扣圆台33的外侧面的卡扣34,所述雾化单元4连接在所述盖体3上时,通过旋转(雾化单元4)使得所述卡扣34进入所述凹陷45并被卡紧,从而将所述雾化单元4固定在所述盖体3上。
[0028]
图6是表示雾化单元4的组成部件及其装配位置的爆炸图,由图6中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所述雾化器47包括雾化片471、安装所述雾化片471的雾化片电路板472、雾化片密封垫圈473和雾化片安装板474;所述雾化片电路板472通过所述雾化片密封垫圈473固定在所述雾化片安装板474上,所述雾化片安装板474密封地固定连接(例如,粘接或压接)在所述雾化单元出雾通道42的一端(远离所述盖体3的一端),使得上述雾化片471实际上处于所述雾化单元出雾通道42的内部。
[0029]
为了阻止雾化时形成的水雾直接冲入所述雾化单元出雾通道42的上端,控制出雾量,并使得雾化颗粒较为均匀、细小,所述雾化单元出雾通道42的中部位置还安装有用于阻挡并整理所述雾化器47形成的水雾的聚能环46。该聚能环46通过调节其中通孔的直径来控制通过的水雾的流量,同时使得通过该聚能环46的水雾具有较大的动能。
[003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