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铝板干式电地暖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8638发布日期:2020-11-13 12:2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全铝板干式电地暖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暖模块,尤其是涉及一种全铝板干式电地暖模块。



背景技术:

干式地暖又名超薄地暖,因相对于普通地暖安装方式无需地暖回填,故取名干式地暖.又因地板与地暖模块之间无需回填层,相对于普通地暖减少占用层高故又名超薄地暖。

授权公告号为cn2069298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干式地暖模块及其应用的地暖,干式地暖模块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具有面板和底板,所述面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埋设有发热管件,所述发热管件具有可相互适配的至少一个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入口端和所述出口端分别位于所述板体的不同侧面,所述板体具有所述入口端和所述出口端的侧面上分别设有连接件;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拼接式安装,若其中一块板体内发热部件发生故障,只需更换该板体即可,安装维护方便,板体可一次安装完成投入,成本低,方便安装、施工和维修,施工周期短。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地暖模块在铺设时,将若干个板体依次放置在一起,再将导线放置在布线槽内,再铺设地板,从而完成地暖模块的铺设,但是该模块在使用工程中,由于布线槽呈现s形,导致布线槽并没有铺满地板,在地暖使用过程中,地暖模块之间很容易产生缝隙,导线产生的热量很容易通过缝隙向地底散失,导致地暖模块加热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铝板干式电地暖模块,其优势在于地暖模块之间不容易出现缝隙,从而降低加热电缆在加热过程中热量通过缝隙散失的可能性,减少地暖模块加热效率降低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全铝板干式电地暖模块,包括若干个铺设在地表的地暖板、设置在地暖板远离地表一侧的布线槽、铺设在布线槽内的加热电缆以及设置在地暖板远离地表一侧的集热件,所述若干个所述地暖板通过连接件依次拼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铺设地暖模块时,通过连接件将若干个地暖模块依次拼接,在铺设在地表,再将加热电缆铺设在布线槽内,在铺设好集热件,在地暖模块使用过程中,加热电缆在通电后产生热量,热量传递至集热件,再传递至地板,从而提高室内温度;连接件增加地暖模块之间的连接紧凑性,降低地暖模块之间产生缝隙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加热电缆的热量通过缝隙散失的可能性,有利于降低地暖模块加热效率降低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地暖板侧面上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长边与所述地暖板的侧面相连接,所述连接条远离所述地暖板的一侧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沿所述地暖板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地暖板远离所述燕尾槽的一侧设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与所述连接条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条的顶壁上设有插入燕尾槽的燕尾块,连接条的底壁与固定条的顶壁相抵触;

所述连接条的侧面上设有第一t形槽,所述固定条的侧面上设有第二t形槽,所述第一t形槽的竖槽与所述第二t形槽的竖槽相连通,所述第一t形槽内插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第一t形槽的一侧伸出第一t形槽并插入第二t形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暖模块铺设过程中,燕尾槽插入燕尾块内,将地暖模块依次拼接,再将连接孔插入第一t形槽和第二t形槽内,以此将若干个地暖模块连接,降低地暖模块之间产生缝隙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热件包括设置在地暖板远离地表一侧的集热铝板,所述地暖板表面远离地表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集热铝板靠近所述地暖板的一侧设有插入安装槽的安装条,所述集热铝板远离所述集热铝板的一侧设有蓄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暖模块铺设时,在完成加热电缆的铺设后,将集热铝板铺设在地暖模块上,再将蓄热层铺设在集热铝板上,在地暖模块使用过程中,加热电缆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集热铝板,再传递至蓄热层中,再蓄热层温度不断升高,在将热量传递至地板,在热量传递过程中,集热铝板与蓄热层内的热量在内部分布均匀,再传递至地板,有利于减少地板局部受热导致地板损坏的可能性;当加热电缆断电后,蓄热层内的热量能继续向地板传递,降低加热电缆断电后,室内温度迅速下降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热层靠近所述集热铝板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集热铝板上设有插入凹槽内的凸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暖模块使用过程中,凸楞与凹槽想配合,增加蓄热层与集热铝板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集热铝板的热量顺利向蓄热层传递。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热铝板靠近所述地暖板的一侧设有供加热电缆插入的集热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暖模块铺设时,加热电缆插入集热槽内,增加加热电缆与集热铝板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加热电缆的热量顺利向集热铝板传递。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热槽内设有绝缘集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暖模块使用过程中,绝缘集热层方便加热电缆内的热量向集热铝板内传递,当加热电缆发生破损,也有利于降低加热电缆的电量向集热铝板传递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地暖板与地表之间设有挤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铺设地暖模块时,先将挤塑板铺设在地面,在地暖模块使用过程中,加热电缆的热量向地暖模块传递,挤塑板减少地暖模块的热量向地面传递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热电缆与所述布线槽之间设有保温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铺设加热电缆前,先将保温层铺设在布线槽内,在地暖模块使用过程中,减少加热电缆的热量向地暖模块传递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铺设地暖时,通过连接件将地暖模块依次拼接在一起,再铺设在地表,再将加热电缆铺设在布线槽内,集热件铺设在地暖模块上,在设置好地板,在地暖模块使用过程中,加热电缆通电后产生热量,热量在通过集热件传递至地板,从而升高室内的温度;连接件增加地暖模块的紧凑性,减少地暖模块之间产生缝隙的可能性,有利于减少地暖模块加热效率降低的可能性;

2.在地暖模块使用时,凸楞与凹槽的配合,增加蓄热层与集热铝板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集热铝板的热量顺利传递至蓄热层内;

3.在地暖模块使用时,保温层减少加热电缆产生的热量向地暖模块传递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地暖板、加热电缆以及布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向剖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表;2、地暖板;21、布线槽;211、保温层;22、加热电缆;23、安装槽;3、连接件;31、连接条;311、燕尾槽;312、第一t形槽;32、固定条;321、燕尾块;322、第二t形槽;33、连接块;4、集热件;41、集热铝板;411、安装条;412凸楞;413、集热槽;414、绝缘集热层;42、蓄热层;421、凹槽;5、地板;6、挤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全铝板干式电地暖模块,包括若干个地暖板2、加热电缆22以及集热件4,若干个地暖板2通过连接件3依次拼接,连接件3位于电暖板2的侧面,地暖板2远离地面的一侧设有布线槽21。

参照图1和图2,加热电缆22设置在布线槽21内,布线槽21与加热电缆22之间设有保温层211,集热件4设置在地暖板2远离地表1的一侧,地暖板2与地表1之间设有挤塑板6;在铺设地暖时,挤塑板6铺设在地表1,通过连接件3,若干个地暖板2依次拼接后,铺设在地表1,保温层211铺设在布线槽21内,加热电缆22铺设在布线槽21内,设置好集热件4;在地暖模块使用时,加热电缆22通电后产生热量,热量向集热件4传递,集热件4的热量再向地板5传递,从而提高室内的温度;以此降低地暖板2之间产生缝隙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加热电缆22的热量通过缝隙向地表1传递的可能性,有利于减少地暖模块加热效率降低的可能性;保温层211降低加热电缆22的热量向地暖板2传递的可能性;挤塑板6具有良好的隔热性,从而减少地暖板2的热量向地表1传递的可能性,有利于减少地暖模块加热效率降低的可能性。

参照图3,连接件3包括连接条31和固定条32,连接条31设置在地暖板2的侧面上,连接条31的长边与地暖板2的侧面固定连接,连接条31的顶壁与地暖板2的顶壁位于同一平面,固定条32设置在地暖板2远离连接条31的一侧,固定条32与连接条31相对设置,固定条32的底壁与地暖板2的顶壁位于同一平面,连接条31远离地暖板2的一侧设有燕尾槽311,燕尾槽311沿连接条31的高度方向贯穿,固定板的顶壁上设有插入燕尾槽311的燕尾块321,连接条31的底壁与固定条32的顶壁相抵触。

参照图3,连接条31的侧面上设有第一t形槽312,第一t形槽312内插设有连接块33,连接块33优选为工字形的连接块33,连接块33一侧伸出第一t形槽312,固定块的侧面上设有第二t形槽322,第二t形槽322的竖槽与第一t形槽312的竖槽相连通,连接块33伸出第一t形槽312的一侧插入第二t形槽322内;在铺设地暖模块是,燕尾块321插入燕尾槽311内,连接块33插入第一t形槽312和第二t形槽322内,从而将若干个地暖板2依次拼接在一起,以此降低地暖板2之间产生缝隙的可能性,同时当时地暖板2产生损坏时,方便电暖版拆卸,从而方便地暖板2的更换。

参照图3和图4,集热件4包括集热铝板41和蓄热层42,地暖板2远离地表1的一侧设有安装槽23,安装槽23沿连接条31的长度方向设置,集热铝板41的侧面上设有插入安装槽23的安装条411,集热铝板41靠近地暖板2的一侧设有供加热电缆22插入的集热槽413,集热槽413与加热电缆22之间设有绝缘集热层414,绝缘集热层414优选为玻璃棉制成的绝缘集热层414,蓄热层42设置在集热铝板41远离地暖板2的一侧,蓄热层42优选为远红外地暖发射布制成的蓄热层42,蓄热层42靠近集热铝板41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凹槽421,凹槽421沿连接条31的长度方向设置,集热铝板41靠近蓄热层42的一侧设有插入凹槽421的凸楞412;在铺设地暖模块时,在铺设好加热电缆22后,设置在绝缘集热层414,集热铝板41铺设在地暖板2上,安装条411插入安装槽23内,蓄热层42铺设在集热铝板41上,凸楞412插入凹槽421内。

参照图3和图4,在使用地暖时,加热电缆22通电后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集热铝板41内,集热铝板41内的热量传递至蓄热层42内,蓄热层42在积蓄一定的热量后,再将热量传递至地板5上,从而提高室内的温度;集热铝板41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有利于加热电缆22产生的热量顺利向集热铝板41传递;集热槽413增加加热电缆22与集热铝板41之间的接触面积,绝缘集热层414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有利于加热电缆22内的热量顺利向集热铝板41内传递,绝缘集热层414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当加热电缆22发生破损,减少加热电缆22的电量向集热铝板41传递导致人员触电的可能性;蓄热层42的具有较好保温性能,能积蓄较多热量,当加热电缆22断电后,蓄热层42内积蓄的热量积蓄向地板5传递,降低室内温度迅速下降的可能性;凸楞412与凹槽421配合增加了集热铝板41与蓄热层42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集热铝板41的热量顺利向蓄热层42传递。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铺设地暖模块时,通过连接件3将若干个地暖板2依次拼接,铺设在地表1,加热电缆22铺设在布线槽21内,集热件4铺设在地暖板2上,从而完成地暖的铺设;在地暖使用时,先向加热电缆22通电,加热电缆22通电后产生热量,热量向集热件4传递,集热件4的热量再传递至室内,从而提高室内的温度;以此减少地暖板之间产生缝隙的可能性,有利于减少加热电缆22产生的热量向地表1传递的可能性,从而减少地暖模块加热效率降低的可能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