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远红外地暖体验站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8640发布日期:2020-11-13 12:2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远红外地暖体验站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暖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折叠远红外地暖体验站台。



背景技术:

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

公告号cn201407728y公开了一种远红外干式地暖模块,包括保温层和传热层,传热层位于保温层上方,传热层上设有管槽,在传热层的表面或者在传热层和保温层之间设有远红外发热层。

现有的销售展厅内的地暖模块通常都是水平铺设在地面上,购买者前来购买时难以快速直观的感受到地暖模块的发热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用户可以在销售展厅内快速直观的感受到地暖模块的发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折叠远红外地暖体验站台,包含架设在地面上的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相互铰接,所述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内分别设有第一地暖模块和第二地暖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来购买地暖模块的购买者可站立在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铰接处,之后通过调整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位置的方式带动第一地暖模块和第二地暖模块沿铰接处转动,直至第一地暖模块和第二地暖模块分别倾斜分布在购买者的两侧,此时从第一地暖模块和第二地暖模块上辐射出的热量会在购买者的站立处汇集,以便于购买者可以快速直观的感受到第一地暖模块和第二地暖模块的发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底部分别设有配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配重块的设置使得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重心下移,加强了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稳定性,减少了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在外力的作用下倾倒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配重块朝向地面的端面上分别设有若干万向轮,若干所述万向轮抵紧在地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推动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沿铰接处转动时,若干万向轮会在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带动下抵紧在地面上滚动,若干万向轮的设置减小了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以便于工作人员可以较为省力的调整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之间的夹角,节省人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配重块上分别穿设并螺纹连接有若干紧固螺栓,若干所述紧固螺栓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通过螺栓拆卸的方式将若干紧固螺栓卸下,继而分别将两个配重块从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上卸下,以便于工作人员可以单独对配重块进行收纳,节省收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一侧设有弧形阻挡板,所述阻挡板朝向第一固定框的端面上设有隔热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购买者可站立到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以及阻挡板之间,从第一地暖模块和第二地暖模块处向阻挡板处辐射的热量会被阻挡板上的隔热板阻挡并反射到购买者身上,从而达到了对第一地暖模块和第二地暖模块辐射出的热量进行汇聚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购买者的体验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阻挡板背离第一固定框的端面上倾斜设有若干支撑板,若干所述支撑板远离阻挡板的一端抵紧在地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的设置起到了加强阻挡板稳定性的作用,使得阻挡板不易超远离第一固定框的方向倾倒,从而减少了购买者在体验过程中阻挡板在外力作用下倾倒影响体验效果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阻挡板上开设有若干观察孔,若干所述观察孔内分别设有用于封闭观察孔的透明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观察孔和透明板的设置加强了阻挡板的透光性,使得位于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以及阻挡板之间的购买者可以透过若干观察孔处的透明板观察到外部的情况,从而减少了购买者体验时地暖模块时的幽闭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阻挡板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提拉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通过用手抓住提拉孔的方式对阻挡板的位置进行调整,减少了工作人员需要对阻挡板位置进行调整时无处着力,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设置使得购买者可以快速直观的感受到第一地暖模块和第二地暖模块的发热性能;

2.配重块的设置降低了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重心,从而加强了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的稳定性;

3.阻挡板的设置会将第一地暖模块和第二地暖模块辐射出的热量反射汇聚到购买者处,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购买者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透明隔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固定框;2、第二固定框;3、第一地暖模块;4、第二地暖模块;5、配重块;6、万向轮;7、紧固螺栓;8、阻挡板;9、隔热板;10、支撑板;11、观察孔;12、透明板;13、提拉孔;14、透明隔热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可折叠远红外地暖体验站台,如图1所示,包含沿竖直方向架设在地面上的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的大小一致,第一固定框1沿宽度方向朝向第二固定框2的端面与第二固定框2沿宽度方向朝向第一固定框1的端面相互铰接,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内分别装设有与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相互匹配的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因此,购买者可站立到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铰接处的一侧,之后工作人员可分别推动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朝购买者站立处折叠,以便于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可以分别倾斜分布在购买者的两侧,此时,从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处辐射出的热量会在购买者站立处汇聚,使得购买者可以快速感受到来自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的热量,从而达到了使得购买者可以快速直观的感受到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发热性能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被架设在地面且可沿铰接处折叠,工作人员可通过折叠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的方式调整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的位置,以便于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辐射出的热量可以在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铰接处的前方汇聚,使得站立在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夹角处的购买者可以快速直观的感受到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发热性能的效果;同时,在不需要进行展示时,工作人员可将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展开成一字型紧贴墙壁放置,节省收纳空间。

实施例2:一种可折叠远红外地暖体验站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2所示,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的底部分别通过三个紧固螺栓7连接有配重块5,两个配重块5朝向地面的端面分别与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朝向地面的端面相互齐平,两个配重块5朝向地面的端面上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还分别装设有万向轮6,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通过四个万向轮6抵紧在地面上的方式架设在地面上。因此,工作人员在对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进行折叠时,若干万向轮6会在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的带动下抵紧在地面上滚动,以便于工作人员可以较为省力对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进行折叠操作;两个配重块5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的底部,使得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的重心均下移,从而减少了工作人员将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打开之后,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在外力作用下倾倒的可能,以便于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可以稳定的进行发热。

如图2所示,工作人员可通过螺栓拆卸的方式分别将两个配重块5上的紧固螺栓7和配重块5卸下,以便于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块5;同时,需要对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进行收纳运输时,工作人员也可分别将两个配重块5卸下,继而分别对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以及两个配重块5进行收纳,减少了运输时的收纳空间,节省运输成本。

如图2所示,一种可折叠远红外地暖体验站台,还包含高度与第一固定框1一致的弧形阻挡板8,阻挡板8的内侧面上设有一层由薄铝板制成的隔热板9。因此,工作人员对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进行折叠之后,可将阻挡板8放置到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铰接处的前方,将站立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之间的购买者包围在第一固定框1、第二固定框2和阻挡板8之间,阻挡板8和第一固定框1以及第二固定框2之间均留有供购买者出入的空隙,此时,从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处辐射出的热量在购买者处汇聚后会分散辐射到阻挡板8处,阻挡板8上的隔热板9会对辐射来的热量进行反射,使得分散辐射向阻挡板8处的热量会被重新汇聚到购买者处,减少了购买者体验过程中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热量辐射的损失,以便于站立在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前方的购买者可以更加快速的感受到来自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的热量。

如图2和图3所示,阻挡板8上还均匀开设有若干同时贯穿隔热板9的方形观察孔11,若干观察孔11处还分别嵌设有用于封闭观察孔11的弧形透明板12,透明板12的内侧面上粘接有透明隔热膜14。因此,若干观察孔11的设置增加了阻挡板8的整体透光性,以便于被包围在第一固定框1、第二固定框2和阻挡板8之间的购买者可以透过若干观察孔11处的透明板12随时看到外部的环境,降低了购买者体验时的幽闭感;透明隔热膜14的设置使得辐射到阻挡板8方向的热量不易从观察孔11处散失,从而加强了阻挡板8的热量汇聚效果。

如图2所示,阻挡板8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三个同时贯穿隔热板9的提拉孔13,若干所述观察孔11分别位于三对提拉孔13之间,提拉孔13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用手抓住提拉孔13的方式快速的将阻挡板8提起继而对阻挡板8的位置进行调整,三对提拉孔13分别位于不同高度的设置使得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可根据自己的身高选择不同高度的提拉孔13,从而提升了工作人员调整阻挡板8时的舒适度。

如图2所示,阻挡板8的外侧面上沿周缘均匀固设有若干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支撑板10,若干支撑板10与阻挡板8的下底面齐平。因此,阻挡板8沿竖直方向被架设地面上时,若干支撑板10会抵紧在地面上对阻挡板8进行支撑,使得阻挡板8难以朝支撑板10所在方向倾倒,从而加强了阻挡板8的整体稳定性,减少了体验的购买者不慎触碰到阻挡板8导致阻挡板8摔倒的可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购买者站立到第一固定框1与第二固定框2之间后,工作人员可通过若干万向轮6较为省力的将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折叠至合适的位置,之后通过提拉孔13将阻挡板8移动至合适位置将购买者包围到阻挡板8、第一固定框1和第二固定框2之间,阻挡板8上的隔热板9会对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辐射出的热量进行反射,以便于站立在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前方的购买者可以更加快速的感受到来自第一地暖模块3和第二地暖模块4的热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