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3747发布日期:2020-12-18 13:08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线生产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电磁线(magnetwire)是用以制造电工产品中的线圈或绕组的绝缘电线。又称绕组线。电磁线必须满足多种使用和制造工艺上的要求。前者包括其形状、规格、能短时和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以及承受某些场合中的强烈振动和高速下的离心力,高电压下的耐受电晕和击穿,特殊气氛下的耐化学腐蚀等;后者包括绕制和嵌线时经受拉伸、弯曲和磨损的要求,以及浸渍和烘干过程中的溶胀、侵蚀作用等。电磁线主要分为漆包线和绕包线,绕包线在制备时要经过校直、抛光、高频烧结和烘干等工序。目前的烘干设备存在着烘干速度慢,加热不均匀,废气容易泄漏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移动方便,烘干快速,均匀和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包括外壳、烘干筒、电热管、底座、吸附过滤层、抽气机、集气管;所述外壳为圆柱体,所述烘干桶轴向穿设于所述外壳的中下部,所述烘干筒的轴线与所述外壳的轴线平行;所述烘干筒的内壁上均匀分布着若干电热管;所述电热管与所述烘干筒的轴线平行;所述烘干筒的内壁上还设有通气孔,废气通过所述通气孔扩散入所述外壳包围的空间中;所述吸附过滤层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且位于所述烘干筒的上方;所述抽气机位于所述外壳的顶部的外部;所述集气管位于所述外壳的顶部的内部,并与所述抽气机密闭连接;所述集气管位于所述吸附过滤层上方,所述集气管为倒置的漏斗形状。工作时,将待干燥的电磁线不断的穿过所述外壳中的烘干筒中,注意保持电磁线在烘干筒的中央,不要与烘干筒的筒壁接触;经过抽气机的抽气,烘干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废气,通过烘干筒内壁上的通气孔向上运动;经过烘干筒上方的吸附过滤层大部分去除,最后比较洁净的空气通过抽气机排出。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所述烘干筒的内壁还设有若干温度探头。设置探头,可以实时测得烘干设备内部的真实温度,方便随时进行温度的调节。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万向轮。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所述吸附过滤层中填充有活性炭。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所述抽气机通过管道连接有小型废气过滤装置,所述小型废气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顶部。小型废气过滤装置设置在外壳上,紧凑,节省面积,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所述小型废气过滤装置中设置有大孔树脂过滤网和活性炭纤维吸附网。

进一步的,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所述小型废气过滤装置中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大孔树脂过滤网靠近所述进气口,所述活性炭纤维吸附网靠近所述出气口。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得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烘干快速,均匀;进一步的,本烘干设备设置有小型的废气过滤装置,能够尽量减少废气的排放,营造绿色环保的生产环境;更进一步的,本烘干设备还可以设置万向轮,方便移动,进一步方便生产的布置。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的正面示意图;

附图2为实施例1中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3为实施例2中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的正面示意图;

附图4为实施例2中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的烘干筒的示意图;

附图5为实施例2中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的小型废气过滤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00外壳、200烘干筒、201温度探头、210电热管、300底座、301万向轮、400吸附过滤层、500抽气机、510集气管、520过滤装置、521大孔树脂过滤网、522活性炭纤维吸附网、523进气口、524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和2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包括外壳100、烘干筒200、电热管210、底座300、吸附过滤层400、抽气机500、集气管510;所述外壳100为圆柱体,所述烘干桶200轴向穿设于所述外壳100的中下部,所述烘干筒200的轴线与所述外壳100的轴线平行;所述烘干筒200的内壁上均匀分布着若干电热管210;所述电热管210与所述烘干筒200的轴线平行;所述烘干筒200的内壁上还设有通气孔,废气可以通过所述通气孔扩散入所述外壳100包围的空间中;所述吸附过滤层400设置于所述外壳100内,并且位于所述烘干筒200的上方;所述抽气机500位于所述外壳100的顶部的外部;所述集气管510位于所述外壳100的顶部的内部,并与所述抽气机500密闭连接;所述集气管510位于所述吸附过滤层400上方,所述集气管510为倒置的漏斗形状。

工作时:将待干燥的电磁线不断的穿过所述外壳100中的烘干筒200中,注意保持电磁线在烘干筒200的中央,不要与烘干筒200的筒壁接触;经过抽气机500的抽气,烘干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废气,通过烘干筒200内壁上的通气孔(图中未示出)向上运动;经过烘干筒200上方的吸附过滤层400大部分去除,最后比较洁净的空气通过抽气机500排出。

实施例2

如图3-5所示的一种电磁线生产中的高效烘干设备,包括外壳100、烘干筒200、电热管210、底座300、吸附过滤层400、抽气机500、集气管510;所述外壳100为圆柱体,所述烘干桶200轴向穿设于所述外壳100的中下部,所述烘干筒200的轴线与所述外壳100的轴线平行;所述烘干筒200的内壁上均匀分布着若干电热管210;所述电热管210与所述烘干筒200的轴线平行;所述烘干筒200的内壁上还设有通气孔,废气可以通过所述通气孔扩散入所述外壳100包围的空间中;所述吸附过滤层400设置于所述外壳100内,并且位于所述烘干筒200的上方;所述抽气机500位于所述外壳100的顶部的外部;所述集气管510位于所述外壳100的顶部的内部,并与所述抽气机500密闭连接;所述集气管510位于所述吸附过滤层400上方,所述集气管510为倒置的漏斗形状;进一步的,所述烘干筒200的内壁还设有若干温度探头201;优选的,所述底座300下方设置有万向轮301;特别的,所述吸附过滤层400中填充有活性炭;特别的,所述抽气机500通过管道连接有小型废气过滤装置520,所述小型废气过滤装置520设置于所述外壳100顶部;进一步的,所述小型废气过滤装置520中设置有大孔树脂过滤网521和活性炭纤维吸附网522;特别的,所述小型废气过滤装置520中设置有进气口523和出气口524,所述大孔树脂过滤网521靠近所述进气口523,所述活性炭纤维吸附网522靠近所述出气口524。

工作时:将待干燥的电磁线不断的穿过所述外壳100中的烘干筒200中,注意保持电磁线在烘干筒200的中央,不要与烘干筒200的筒壁接触;经过抽气机500的抽气,烘干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废气,通过烘干筒200内壁上的通气孔(图中未示出)向上运动;经过烘干筒200上方的吸附过滤层400大部分去除,最后比较洁净的空气通过抽气机500再进入小型废气过滤装置520中进行进一步的过滤,首先通过大孔树脂过滤网521过滤掉一些粉尘,其次再通过活性炭纤维吸附网522进一步吸附有机物,最后通过出气口524排出洁净空气。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内容所做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