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循环溶液泵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22575发布日期:2020-12-01 11:1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循环溶液泵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冷热量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循环溶液泵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制药、电子、纺织等诸多行业的生产制造都对温湿度及空气洁净度控制有严格要求,一年四季都要求具备恒温的大新风比的工艺性空调环境。传统的工艺性空气处理机组一般为全送全排空气处理系统,夏季室外空气经空气处理机组过滤、降温除湿后送入室内,室内空气再经排风机组直接排入大气;冬季新风经空气处理机组过滤、加热加湿后送入室内,室内空气再经排风机组直接排入大气。但室内排出空气中携带有大量的冷量或热量,直接排放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同时空气处理机组处理室外空气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目前大部分空气热回收机组主要为转轮热回收系统、交叉板式热回收系统及乙二醇热回收系统。转轮热回收系统和交叉板式热回收系统需要将室内排风通过风道引至新风处,与新风进行热交换,现场施工较为复杂,并且排风与新风有交叉污染的风险。转轮式热回收系统中,转轮与室内排风接触后携带排风中的一部分热量或冷量,再转至新风侧与新风接触,将热量或冷量传递至新风,完成排风中的余热回收,但是转轮会携带一部分排风中的物质污染新风;交叉板式热回收系统是将新风与排风引至同一交叉板式换热器,新风与排风交叉换热,冬季室内排风湿度较大与0℃以下的新风交叉换热后会结冰,情况严重的会冻破交叉板式换热器;乙二醇热回收系统是依靠系统内流动的乙二醇做载冷剂分别与新风、排风换热,实现对排风的冷热量回收,由于新风排风温差较小,乙二醇所能携带的显热也较少,导致乙二醇热回收系统热回收效率极低。

综上所述的转轮热回收系统、交叉板式热回收系统和乙二醇热回收系统存在现场施工复杂、新风排风存在交叉污染和热回收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寻求一种双循环溶液泵热回收装置,机组仅用两根铜管连接放置在新风机组和排风机组内的两个换热器,不需要将排风利用风道引至新风处,避免新风排风交叉污染的风险,利用热管冷热量回收技术,解决了现有空气热回收装置现场施工复杂、新风排风存在交叉污染和热回收效率低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一种新型的、效率高的、自动切换冷热量回收的、安全无交叉污染的、现场施工简便的双循环溶液泵热回收装置。

为实现上诉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双循环溶液泵热回收装置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按功能分为两相流热管冷热量回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三个子系统;其中两相流热管冷热量回收子系统,包括有夏季模式与冬季模式两个模式,夏季模式从室内排出的空气中回收冷量预冷从室外吸入的空气,冬季模式从室内排出的空气中回收热量预热从室外吸入的空气,夏季模式循环溶液泵与冬季模式循环溶液泵控制热管系统中两相流工质的流动方向,实现热管系统的冷量、热量回收的自动切换;

具体结构如下:新风机组箱体内设置有新风侧换热器,在新风侧换热器的左侧即靠近新风机组箱体进风口一端设置有新风前温度传感器,用以测量室外新风的温度,在新风侧换热器的右侧设置有新风后温度传感器,新风机组风机设置于新风机组箱体的出风口处,新风侧换热器的左侧通过新风侧换热器等长度均液管与新风侧换热器分液器的一端连接,新风侧换热器分液器的另一端设置有两条支路,一条通过新风侧换热器液体工质输送管连接有夏季模式电磁阀,再经夏季模式电磁阀供液管连接有液体工质输送母管,另一支路依次管路连接有冬季模式储液器和冬季模式循环溶液泵,同时冬季模式循环溶液泵与液体工质输送母管管路连接;

排风机组箱体的左端即靠近室内一端设置有排风侧换热器,在排风侧换热器的左侧即靠近设置有排风前温度传感器,用以测量室内排风的温度,在排风侧换热器的右侧设置有排风后温度传感器,排风机组风机位于排风机组箱体的右端出风口处,从该处排出排风机组排风;排风侧换热器的上端通过两相流工质输送母管与新风侧换热器管路连接,在新风侧换热器的右端通过排风侧换热器等长度均液管与排风侧换热器分液器的一端连接,在排风侧换热器分液器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两条分支管路,一条通过排风侧换热器液体工质输送管顺序连接有冬季模式电磁阀和冬季模式电磁阀供液管,冬季模式电磁阀供液管的另一端与液体工质输送母管管路连接,另一条分支管路依次连接有夏季模式储液器和夏季模式循环溶液泵,夏季模式循环溶液泵的另一端与液体工质输送母管管路连接;

其中夏季模式电磁阀、冬季模式电磁阀、新风前温度传感器、新风后温度传感器、排风前温度传感器、排风后温度传感器、冬季模式循环溶液泵、夏季模式循环溶液泵分与plc控制柜电连接,通过plc控制柜控制上述部件的起停,通过控制不同部件起停来实现夏季和冬季不同工况的使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两相流工质输送母管上还设置有用以观测管内工质的两相流工质视液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具体操作方式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夏季模式排风侧换热器回收从室内排出空气中的冷量,使从热管系统两相流工质母管进入排风侧换热器的气液两相流工质全部冷凝为液体,这些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经排风侧换热器液体工质输送管进入夏季模式热管系统循环溶液泵,提升压力后由液体工质输送母管经夏季模式电磁阀送到新风侧换热器分液器,均匀分液后由新风侧换热器等长度均液管送入新风侧换热器,在此吸收从室外吸入空气中的热量,转化为气液两相流工质后,经两相流工质输送母管再次将两相流工质送入排风侧换热器,如此形成循环,连续不断从排出空气中回收冷量,预冷从室外吸入的空气;

冬季模式排风侧换热器回收从室内排出空气中的热量,使从排风侧换热器等长度均液管进入排风侧换热器的液体工质蒸发转化为气液两相流工质,这些气液两相流工质经两相流工质输送母管,将两相流工质送入新风侧换热器,在此吸收从室外吸入空气中的冷量,使气液两相流工质全部冷凝为液体,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经新风侧换热器液体工质输送管进入冬季模式循环溶液泵,提升压力后由液体工质输送母管经冬季模式电磁阀送入排风侧换热器分液器,均匀分液后由热管系统排风侧等长度均液管进入排风侧换热器,如此形成循环,连续不断的从室内排出的空气中回收热量,预热从室外吸入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中央控制子系统,由布置在风道中的新风前温度传感器、新风前温度信号线、排风前温度传感器和排风前温度信号传输线获得新风前温度、排风前温度,中央控制器通过对夏季模式循环溶液泵、夏季模式电磁阀、冬季模式循环溶液泵和冬季模式电磁阀的控制改变热管系统内两相流工质的流动方向,实现回收冷量或者热量的自动切换;再通过布置在风道的新风后温度传感器、新风后温度信号传输线、排风后温度传感器和排风后温度信号传输线获得新风后温度、排风后温度,中央控制器通过对夏季模式循环溶液泵或者冬季模式循环溶液泵工作频率的控制,实现热管系统内两相流工质的循环量及冷热量回收量的自动调节;中央控制子系统的功效是:实现回收冷量或者热量的自由切换及冷热量回收量的自动调节。

本实用新型实现空气冷量、热量回收的启动与运行过程是:先将两相流热管子系统抽空、充注适量工质,启动新风机组风机、排风机组风机,约分钟后启动热管冷热量回收子系统,再待分钟后,系统能达到稳定回收冷热量的工作阶段,如此便可连续不断、高效的回收排风中的冷量或者热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机组仅用两根铜管连接放置在新风机组和排风机组内的两个换热器,系统结构简单,不需要将排风利用风道引至新风处,受现场施工条件影响较小,同时避免新风排风交叉污染的风险;利用热管冷热量回收技术,大幅提高空气冷热回收的效率;其主体结构简单,设计构思巧妙,设计使用、维护方便,应用环境友好,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新风侧换热器液体工质输送管1、夏季模式电磁阀2、夏季模式电磁阀供液管3、液体工质输送母管4、新风侧换热器分液器5、冬季模式电磁阀供液管6、冬季模式电磁阀7、排风侧换热器液体工质输送管8、室外新风9、新风侧换热器等长度均液管10、机组送风11、室内排风12、排风侧换热器等长度均液管13、排风机组排风14、新风机组箱体15、新风前温度传感器16、新风侧换热器17、新风后温度传感器18、新风机组风机19、plc控制柜20、排风前温度传感器21、排风侧换热器22、排风后温度传感器23、排风机组风机24、排风机组箱体25、冬季模式储液器26、冬季模式循环溶液泵27、两相流工质输送母管28、夏季模式循环溶液泵29、夏季模式储液器30、两相流工质视液镜31、排风侧换热器分液器32、夏季模式电磁阀控制线33、新风前温度信号传输线34、新风后温度信号传输线35、冬季模式循环溶液泵控制线36、夏季模式循环溶液泵控制线37、排风前温度信号传输线38、排风后温度信号传输线39、冬季模式电磁阀控制线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双循环溶液泵热回收装置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施例按功能分为两相流热管冷热量回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三个子系统;其中两相流热管冷热量回收子系统,包括有夏季模式与冬季模式两个模式,夏季模式从室内排出的空气中回收冷量预冷从室外吸入的空气,冬季模式从室内排出的空气中回收热量预热从室外吸入的空气,夏季模式循环溶液泵与冬季模式循环溶液泵控制热管系统中两相流工质的流动方向,实现热管系统的冷量、热量回收的自动切换;

具体结构如下:新风机组箱体15内设置有新风侧换热器17,在新风侧换热器17的左侧即靠近新风机组箱体15进风口一端设置有新风前温度传感器16,用以测量室外新风9的温度,在新风侧换热器17的右侧设置有新风后温度传感器18,新风机组风机19设置于新风机组箱体15的出风口处,新风侧换热器17的左侧通过新风侧换热器等长度均液管10与新风侧换热器分液器5的一端连接,新风侧换热器分液器5的另一端设置有两条支路,一条通过新风侧换热器液体工质输送管1连接有夏季模式电磁阀2,再经夏季模式电磁阀供液管3连接有液体工质输送母管4,另一支路依次管路连接有冬季模式储液器26和冬季模式循环溶液泵27,同时冬季模式循环溶液泵27与液体工质输送母管4管路连接;

排风机组箱体25的左端即靠近室内一端设置有排风侧换热器22,在排风侧换热器22的左侧即靠近设置有排风前温度传感器21,用以测量室内排风12的温度,在排风侧换热器22的右侧设置有排风后温度传感器23,排风机组风机24位于排风机组箱体25的右端出风口处,从该处排出排风机组排风14;排风侧换热器22的上端通过两相流工质输送母管28与新风侧换热器17管路连接,在新风侧换热器17的右端通过排风侧换热器等长度均液管13与排风侧换热器分液器32的一端连接,在排风侧换热器分液器32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两条分支管路,一条通过排风侧换热器液体工质输送管8顺序连接有冬季模式电磁阀7和冬季模式电磁阀供液管6,冬季模式电磁阀供液管6的另一端与液体工质输送母管4管路连接,另一条分支管路依次连接有夏季模式储液器30和夏季模式循环溶液泵29,夏季模式循环溶液泵29的另一端与液体工质输送母管4管路连接;

其中夏季模式电磁阀2、冬季模式电磁阀7、新风前温度传感器16、新风后温度传感器18、排风前温度传感器21、排风后温度传感器23、冬季模式循环溶液泵27、夏季模式循环溶液泵29分与plc控制柜20电连接,通过plc控制柜20控制上述部件的起停,通过控制不同部件起停来实现夏季和冬季不同工况的使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两相流工质输送母管28上还设置有用以观测管内工质的两相流工质视液镜31。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具体操作方式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夏季模式排风侧换热器22回收从室内排出空气中的冷量,使从热管系统两相流工质母管28进入排风侧换热器22的气液两相流工质全部冷凝为液体,这些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经排风侧换热器液体工质输送管8进入夏季模式热管系统循环溶液泵29,提升压力后由液体工质输送母管4经夏季模式电磁阀2送到新风侧换热器分液器5,均匀分液后由新风侧换热器等长度均液管10送入新风侧换热器17,在此吸收从室外吸入空气中的热量,转化为气液两相流工质后,经两相流工质输送母管28再次将两相流工质送入排风侧换热器22,如此形成循环,连续不断从排出空气中回收冷量,预冷从室外吸入的空气;

冬季模式排风侧换热器22回收从室内排出空气中的热量,使从排风侧换热器等长度均液管13进入排风侧换热器22的液体工质蒸发转化为气液两相流工质,这些气液两相流工质经两相流工质输送母管28,将两相流工质送入新风侧换热器17,在此吸收从室外吸入空气中的冷量,使气液两相流工质全部冷凝为液体,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经新风侧换热器液体工质输送管1进入冬季模式循环溶液泵27,提升压力后由液体工质输送母管4经冬季模式电磁阀7送入排风侧换热器分液器32,均匀分液后由热管系统排风侧等长度均液管13进入排风侧换热器22,如此形成循环,连续不断的从室内排出的空气中回收热量,预热从室外吸入的空气。

本实施例涉及的中央控制子系统,由布置在风道中的新风前温度传感器16、新风前温度信号线34、排风前温度传感器21和排风前温度信号传输线38获得新风前温度、排风前温度,中央控制器通过对夏季模式循环溶液泵29、夏季模式电磁阀2、冬季模式循环溶液泵27和冬季模式电磁阀7的控制改变热管系统内两相流工质的流动方向,实现回收冷量或者热量的自动切换;再通过布置在风道的新风后温度传感器18、新风后温度信号传输线35、排风后温度传感器23和排风后温度信号传输线39获得新风后温度、排风后温度,中央控制器通过对夏季模式循环溶液泵29或者冬季模式循环溶液泵27工作频率的控制,实现热管系统内两相流工质的循环量及冷热量回收量的自动调节;中央控制子系统的功效是:实现回收冷量或者热量的自由切换及冷热量回收量的自动调节。

本实施例实现空气冷量、热量回收的启动与运行过程是:先将两相流热管子系统抽空、充注适量工质,启动新风机组风机19、排风机组风机22,约10分钟后启动热管冷热量回收子系统,再待10分钟后,系统能达到稳定回收冷热量的工作阶段,如此便可连续不断、高效的回收排风中的冷量或者热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