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热交换净化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8513发布日期:2021-04-09 12:4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热交换净化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净化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通风换气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循环运动起来,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引入室内,引入室内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成为洁净舒适的空气,从而让房间里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新风机运用空气对流置换技术,通过智能引风、送风和排风,使室内空气实现充分对流活动,从而最大化的实现室内空气置换,新风机内置多功能净化装置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洁净健康。

现有的新风机主要有两种典型的结构及相应的检修方式。一种是,叉流热交换芯体(或叉流为主+逆流为辅)配合底部检修口的结构;另一种是,逆流(主)+叉流(辅)配合侧方检修口的结构;两种结构布局各有特点,但是其中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现有的新风机存在体积较大,装卸麻烦的问题,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利用率不高,对于后期的维修以及滤网的更换产生不便;同时存在输送的空气舒适健康度有待提高的问题。

两种典型结构及相应检修方式特点分析如下,叉流芯体配合底部检修口,机组体积可较大程度缩小,检修也方便,但是空气热交换效率和焓湿交换效率低,节能效果显著偏差;逆流+叉流配合侧方检修口,机组空气热交换效率和焓湿交换效率高,但是机组体积较大,需要侧方布置检修口,机组总的需占用楼面面积较大,即需用较大的安装使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全热交换净化通风装置,旨在满足机组体积较小,安装维修空间最小化的需求;将热交换效率和焓湿交换效率最大化;提高送入室内的空气的舒适度和健康度。

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包括:

一种全热交换净化通风装置,包括

一机箱壳体,机箱壳体的左侧面板设置有一新风口和一排风口,机箱壳体的右侧面板设置有一回风口和一送风口,新风口与回风口相对,排风口和送风口相对;

一全热交换芯体,全热交换芯体设置于机箱壳体内的中间位置靠近机箱壳体的后侧面板,全热交换芯体与中间隔板将机箱壳体分隔成四个空间;

一高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设置于全热交换芯体的左侧;

一第一中效过滤器,第一中效过滤器设置于高效过滤器的左侧;

一第二中效过滤器,第二中效过滤器设置于全热交换芯体的右侧;

一控制器盒,控制器盒通过螺丝固设于机箱壳体内的前侧面板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机箱壳体的前侧面板和后侧面板分别设置有两个吊装结构件,吊装结构件用于安装机箱壳体。

优选的,全热交换芯体设置有四个进出风口,进出风口设置有净化滤网。

优选的,四个空间包括:

一新风空间,新风空间连接新风口;

一排风空间,排风空间连接排风口,排风空间设置于新风空间的垂直正上方;

排风空间包括一排风风机,排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排风口。

优选的,四个空间还包括:

一回风空间,回风空间连接回风口;

一送风空间,送风空间连接送风口,送风空间设置于回风空间的垂直正上方;

送风空间包括一送风风机,送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送风口。

优选的,送风口外设置有一负氧离子发生器。

优选的,控制器盒包括一控制器盒钣金和一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电连接于全热交换芯体、排风风机和送风风机。

优选的,机箱壳体的底部面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检修盖板,检修盖板设置于全热交换芯体和控制器盒的下方。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满足机组体积较小,安装维修空间最小化的需求;将热交换效率和焓湿交换效率最大化;提高送入室内的空气的舒适度和健康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全热交换净化通风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全热交换净化通风装置的侧面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全热交换净化通风装置的下底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热交换净化通风装置,包括

一机箱壳体1,机箱壳体1的左侧面板设置有一新风口12和一排风口11,机箱壳体1的右侧面板设置有一回风口6和一送风口7,新风口12与回风口6相对,排风口11和送风口7相对;

一全热交换芯体4,全热交换芯体4设置于机箱壳体1内的中间位置靠近机箱壳体1的后侧面板,全热交换芯体4与中间隔板将机箱壳体1分隔成四个空间;

一高效过滤器3,高效过滤器3设置于全热交换芯体4的左侧;

一第一中效过滤器2,第一中效过滤器2设置于高效过滤器3的左侧;

一第二中效过滤器5,第二中效过滤器5设置于全热交换芯体4的右侧;

一控制器盒9,控制器盒9通过螺丝固设于机箱壳体1内的前侧面板的中间位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一种全热交换净化通风装置包括机箱壳体1和全热交换芯体4,该机箱壳体1可以为长方体,在机箱壳体1的左侧面板设置有一个新风口12和一个排风口11,在机箱壳体1的右侧面板设置有一个回风口6和一个送风口7,其中,新风口12与回风口6相对,排风口11和送风口7相对。设置于机箱壳体1的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上的四个风口的开孔可以为圆形或者矩形,风口从开孔处向机箱壳体1外延伸一段管道,该管道的口径从开孔处到管道口逐渐变小收窄。全热交换芯体4设置在机箱壳体1内部的后侧面板上并且距离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的距离相等,在全热交换芯体4的左侧设置有一个高效过滤器3,在高效过滤器3的左侧设置有一个第一中效过滤器2,在全热交换芯体4的右侧设置有一个第二中效过滤器5。若干个中间隔板与上述全热交换芯体4将机箱壳体1分隔成四个空间;控制器盒9通过螺丝固设于机箱壳体1内部前侧面板上并且距离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的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机箱壳体1的前侧面板和后侧面板分别设置有两个吊装结构件,吊装结构件用于安装机箱壳体1。

具体地,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吊装结构件通过螺丝对称地固设于机箱壳体1的前侧面板和后侧面板,吊装结构件用于安装机箱壳体1。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全热交换芯体4设置有四个进出风口,进出风口设置有净化滤网。

具体地,上述实施例中全热交换芯体4设置有四个进出风口,一个进出风口对应一个空间,一个空间对应一个风口。每个进出风口均设置有净化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四个空间包括:

一新风空间a,新风空间a连接新风口12;

一排风空间b,排风空间b连接排风口11,排风空间b设置于新风空间a的垂直正上方;

排风空间b包括一排风风机10,排风风机10的出风口连接排风口11。

一回风空间d,回风空间d连接回风口6;

一送风空间c,送风空间c连接送风口7,送风空间c设置于回风空间d的垂直正上方;

送风空间c包括一送风风机8,送风风机8的出风口连接送风口7。

具体地,如图2所示,若干个中间隔板与上述全热交换芯体4将机箱壳体1分隔成四个空间,其中包括:新风空间a,新风空间a连接新风口12;排风空间b,排风空间b连接排风口11,排风空间b设置于新风空间a的垂直正上方;回风空间d,回风空间d连接回风口6;送风空间c,送风空间c连接送风口7,送风空间c设置于回风空间d的垂直正上方。

进一步地,排风空间b包括排风风机10,排风风机10的出风口连接排风口11。送风空间c包括送风风机8,送风风机8的出风口连接送风口7。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送风口7外设置有一负氧离子发生器15。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控制器盒9包括一控制器盒9钣金和一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电连接于全热交换芯体4、排风风机10和送风风机8。

具体地,上述实施例中,控制器盒9包括一个控制器盒9钣金和和一个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设置于控制盒和钣金中并电连接于全热交换芯体4、排风风机10和送风风机8,用于控制排风风机10和新风风机,同时采集空气的相关参数。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机箱壳体1的底部面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检修盖板14,检修盖板14设置于全热交换芯体4和控制器盒9的下方。

具体地,上述实施例中,检修盖板14设置于机箱壳体1的底部面板的中间位置,通过两个盖板合页13与机箱壳体1的底部面板连接,检修盖板14设置于全热交换芯体4和控制器盒9的下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