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蓄热熔铝炉的换气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2799发布日期:2021-05-28 10:5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用于蓄热熔铝炉的换气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蓄热熔铝炉的换气机构。



背景技术:

燃气熔铝炉是使用天然气等燃气为燃料的加热炉,能够利用清洁的燃烧方式,实现燃气炉的高效工作。

目前在压铸行业里常用的燃气熔铝炉主要由坩埚、炉体、烧嘴和排气烟道组成,烧嘴将燃气和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燃烧,并将燃烧气体产生的热量送入炉体内对坩埚加热,燃烧的尾气通过排气烟道被排放到大气中,但是燃气熔铝炉产生尾气的热量较高,直接排放会导致较多热量的损失,为此,部分熔铝炉会设置蓄热结构来吸收尾气中的热量,再通过排气烟道将尾气排出。然而,虽然能通过蓄热结构进行蓄热,但现有的熔铝炉并不具备能较好地让蓄热后的蓄热结构放热的机构,造成较大的能源损耗。为此,有必要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蓄热熔铝炉的换气机构,所述换气机构在排放尾气的同时,能有效地配合蓄热结构蓄热与放热,起到节能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蓄热熔铝炉的换气机构,安装于基座上,所述基座内相对设有两个蓄热腔,每一蓄热腔内设有一蓄热组件,用以蓄热;所述换气机构包括气道切换阀、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切换气缸及两根输气管,所述气道切换阀为四通阀门,所述气道切换阀设有两两相对设置的四个阀门口,相对设置的两个阀门口分别与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连接,所述第一风机用以吸风,第二风机用以吹风;另一相对设置的两个阀门口分别与两根输气管的一端连接,每一输气管的另一端对应与一蓄热腔的顶端连通;所述切换气缸的伸缩杆与气道切换阀的阀门把手连接,通过切换气缸的伸缩杆伸缩,以阀门把手带动气道切换阀内的阀芯切换气道,以供通过第一风机对一蓄热腔吸风,排放尾气的同时,使该蓄热腔内的蓄热组件蓄热,以及第二风机对另一蓄热腔吹风,使该蓄热腔内已蓄热的蓄热组件放热,并通过切换气缸驱动气道切换阀切换气道,将放热与蓄热的蓄热腔切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蓄热组件包括若干蓄热块,若干蓄热块呈一直线层叠设置于蓄热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基座包括主体座及安装于主体座上的安装座,所述主体座内相对设有两个层阶腔,所述层阶腔呈上宽下窄状,设有上腔部与下腔部,所述安装座内相对设有两个通腔,每一通腔对应连通一层阶腔,所述通腔与对应的层阶腔的上腔部组成所述蓄热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蓄热熔铝炉的换气机构在排放尾气的同时,能有效地配合蓄热结构蓄热与放热,起到节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蓄热熔铝炉的示意图。

图2为蓄热结构与炉体的分解图。

图3为拆除蓄热组件后的蓄热结构与炉体的剖视图。

图4为蓄热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蓄热熔铝炉的俯视图。

图6为蓄热熔铝炉的左视图。

图7为蓄热熔铝炉的后视图。

图8为气道切换阀的示意图。

图9为两块隔热组合板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一种蓄热熔铝炉,包括炉体10、坩埚20、燃烧装置30、蓄热结构40及换气机构50,所述炉体10设有加热腔101,参阅图5,所述坩埚20安装至炉体10上,坩埚20的一端设于加热腔101内,所述燃烧装置30包括烧嘴31,所述烧嘴31的一端连通加热腔101,通过烧嘴31将燃气和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燃烧,并将燃烧气体产生的热量送入加热腔101内对坩埚20加热;结合参阅图4,所述蓄热结构40安装于炉体10上,其包括基座41及蓄热组件42,所述基座41安装于炉体10上,所述基座41内相对设有两个蓄热腔401,所述蓄热腔401的底端连通加热腔101,每一蓄热腔401内设有一蓄热组件42,所述蓄热组件42包括若干蓄热块421,通过蓄热块421于蓄热腔401内蓄热;所述换气机构50连通两个蓄热腔401的顶端,通过换气机构50可切换地对一蓄热腔401吸风,使该蓄热腔401内的蓄热块421蓄热,以及对另一蓄热腔401吹风,使该蓄热腔401内已蓄热的蓄热块421将热量送入加热腔101内。

进一步地,参阅图3、图4,所述基座41包括主体座411及安装于主体座411上的安装座412,所述主体座411内相对设有两个层阶腔61,所述层阶腔61呈上宽下窄状,每一层阶腔61设有上腔部611与下腔部612,所述下腔部612与加热腔101连通,所述安装座412内相对设有两个通腔62,每一通腔62对应连通一层阶腔61,所述通腔62与对应的层阶腔61的上腔部611组成所述蓄热腔401。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块421呈蜂窝状,若干蓄热块421呈一直线层叠设置至蓄热腔401内。

进一步地,参阅图2、图3,所述炉体10设有隔热底座11、安装至隔热底座11上的保护壳110及安装于隔热底座11上方的隔热顶板12,所述隔热底座11设有座体部111及沿座体部111边沿设置的座壁部112,所述隔热顶板12配合座体部111与座壁部112,围成所述加热腔101。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座411设于座体部111上,所述主体座411上设有用以承托隔热顶板12的承托台63,以供承托台63配合座壁部112的顶部边沿,承托隔热顶板12。

进一步地,所述座壁部112呈u型,所述座壁部112上开设有连通加热腔101的维修口64,通过维修口64对加热腔101内进行日常维修与清理;所述保护壳110上对应维修口64设有封装口641,所述封装口641上设有隔热门(图未示),通过隔热门相对于维修口64开启与关闭。

进一步地,参阅图2、图9,所述隔热顶板1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隔热组合板121及连接两块隔热组合板121的连接板122,每一隔热组合板121上设有组装口1211,两块隔热组合板121的组装口1211围成用以安装坩埚20的装配口102,所述连接板122对应装配口102设有穿口103,以供坩埚20的一端安装至加热腔101内时,从穿口103与装配口102穿入至加热腔101内。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41上设有安装板413,具体的,安装板413设于主体座411上;所述燃烧装置30包括燃气调压器31、空气输送泵32、燃气输送机构(图未示)、空气输送机构(图未示)及混合输送器(图未示),所述燃气调压器31、空气输送泵32均设有安装板413的上方,燃气调压器31与燃气管连接,以供燃气管将燃气输送至燃气调压器31内,通过燃气调压器31对燃气调压,所述燃气输送机构、空气输送机构、混合输送器及烧嘴31均设置于安装板413上,所述燃气输送机构的一端连接燃气调压器31,另一端分别连接烧嘴31与混合输送器,将燃气分别输送至烧嘴31与混合输送器;所述空气输送机构的一端连接空气输送泵32,另一端分别连接烧嘴31与混合输送器,将空气分别输送至烧嘴31与混合输送器;所述混合输送器的一端连通加热腔101,用以向加热腔101内输送燃气和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混合燃气,通过烧嘴31与混合输送器相配合,控制加热腔101内的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413上设有装配箱301,所述燃气输送机构、空气输送机构、烧嘴31及混合输送器均设于装配箱301内,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41对应烧嘴31与混合输送器各设有通口402,以供烧嘴31与混合输送器通过通口402连通加热腔101。

进一步地,所述烧嘴31与混合输送器均共有两件,每一混合输送器对应设于一烧嘴31的一侧。

进一步地,参阅图6、图7及图8,所述换气机构50安装于基座41上,具体设置于安装座412上,其包括气道切换阀51、第一风机52、第二风机53、切换气缸54及两根输气管55,所述气道切换阀51为四通阀门,所述切换气缸54的伸缩杆与气道切换阀51的阀门把手511连接,通过切换气缸54的伸缩杆伸缩,以阀门把手511带动气道切换阀51内的阀芯512切换气道;所述气道切换阀51设有两两相对设置的四个阀门口513,相对设置的两个阀门口513分别与第一风机52及第二风机53连接,所述第一风机52用以吸风,第二风机53用以吹风;另一相对设置的两个阀门口513分别与两根输气管55的一端连接,每一输气管55的另一端对应与一蓄热腔401的顶端连通,从而通过第一风机52对一蓄热腔401吸风,排放尾气的同时,使该蓄热腔401内的蓄热块421蓄热,以及第二风机53对另一蓄热腔401吹风,使该蓄热腔401内已蓄热的蓄热块421将热量送入加热腔101内,并以切换气缸54驱动气道切换阀51切换气道,将放热与蓄热的蓄热腔401切换。

所述蓄热熔铝炉的使用方式,如下:将铝块放入至坩埚20中,启动燃烧装置30,烧嘴31将燃气和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燃烧,并将燃烧气体产生的热量送入加热腔101内对坩埚20加热以及混合输送器将空气输送至加热腔101内,起到助燃作用,从而使坩埚20内的铝块熔化;在熔铝过程中,启动换气机构50,换气机构50配合蓄热结构40蓄热与放热,第一风机52对一蓄热腔401吸风,即吸收尾气,使该蓄热腔401内的蓄热块421将尾气中的残存热量吸收,从而蓄热,在此同时,第二风机53对另一蓄热腔401吹风,使该蓄热腔401内已蓄热的蓄热块421将热量送入加热腔101内,从而放热,并在放热完毕后,以切换气缸54驱动气道切换阀51切换气道,将放热与蓄热的蓄热腔401切换,从而循环蓄热与放热,有效地利用了尾气中的残存热量,并起到节能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用于蓄热熔铝炉的换气机构在排放尾气的同时,能有效地配合蓄热结构40蓄热与放热,起到节能的作用。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