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3106发布日期:2021-06-08 16:51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空调产品送风范围由出风口的大小决定,空调器的导风板安装在出风口处,导风板的结构设计和角度控制对流出气流的流线走向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导风板的结构设计和角度控制是房间温度场分布情况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对于现有成型的产品中导风板包括有横向导风板和纵向导风板,其中横向导风板都是板状结构,不具有放大送风范围的功能,对于需要增大左右方向送风范围的产品,都要加装纵向导风板,才能够实现出风口左右方向的送风,然而纵向导风板的设计往往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多,成本高,装配效率低下。因此若要改善房间的温度场分布,空调器的送风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包括:出风框和导风板组件,通过将所述出风框和导风板组件连接到室内空调器的出风口,解决了室内空调器送风范围小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所述导风板组件,将所述导风板组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框,以限定气流吹出所述室内空调器的方向,增加了送风的方向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所述导风板组件的连接结构以及所述导风板组件的数量,通过设置多个所述导风板组件连接到所述同步连接杆上,以同步分区域限定气流由所述出风口流出的方向,且将同一气流分割为多个气流,增大了气流的流向,即增大了室内空调器的送风范围,且减缓了气流直吹到用户的力度,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所述导风板组件,在所述导风板组件上增设了导风板本体和导风筋,以控制所述出风框排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
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所述导风板本体,在所述导风板本体上增设有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转动板和所述第二转动板使所述导风板本体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出风框,以引导气流从所述出风框排出,增大了室内空调器的送风范围。
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所述导风板本体,在所述导风板本体上增设有所述导风筋,所述导风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风筋对称分布于所述导风板本体的对称中心的两侧,每个所述导风筋的高度h≥5

,且所述导风筋的出风端在所述导风板本体所在的平面上向第一转动板或第二转动板倾斜设置,而且与所述导风筋相交的所述导风板本体的任一侧边与所述导风筋之间的夹角α的范围为60
°
≤α≤70
°
,以限制由所述出风口排出的气流沿所述导风筋所在的方向流入室内空间,增大了室内空调器的送风范围。
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风道,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由所述风道相连
通,所述风道中设置有热交换器;贯流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以引导所述壳体外的气流经过所述进风口和热交换器由所述出风口排出;出风框,连接到所述进风口处,且所述出风框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导风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框内;其中,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本体,所述导风板本体上连接有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且所述第一转动板和所述第二转动板转动地连接所述出风框,以引导气流从所述出风框排出;导风筋,布置于所述导风板本体上,且所述导风筋的出风端在所述导风板本体所在的平面上向第一转动板或第二转动板倾斜设置,以限制由所述出风口排出的气流沿所述导风筋所在的方向流入室内空间。
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风筋对称分布于所述导风板本体的对称中心的两侧,且每个所述导风筋的高度h≥5


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导风板本体所在的平面上,与所述导风筋相交的所述导风板本体的任一侧边与所述导风筋之间的夹角α的范围为60
°
≤α≤70
°

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组件还包括: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的轴头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板,且所述第一轴套的轴尾穿设于所述出风框,以限定所述导风板本体一端的转动中心;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的轴头固定于所述第二转动板,且所述第二轴套的轴尾穿设于所述出风框,以限定所述导风板本体另一端的转动中心。
1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组件还包括:支撑柱,连接于所述导风板本体,且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导风板本体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对称中心上。
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框还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出风框的中部,且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支撑凹槽,所述支撑柱安装在所述支撑凹槽内,以限定所述导风板本体中部的转动中心。
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套包括:第一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套的轴头;多根第一支撑筋,均匀布置于所述第一轴套的轴头;第二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轴套的轴头和轴尾之间。
1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套包括:多根第二支撑筋,均匀布置于所述第二轴套的轴头。
1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组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导风板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出风框,且每个所述导风板组件的所述第一转动板均转动的连接于同步连接杆。
1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外壳连接到所述出风框上,且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穿设于任一所述导风板组件的所述第一轴套的轴尾,以驱动所述导风板本体转动;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外壳连接到所述出风框上,且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连接于其余任一所述导风板组件的所述第一轴套的轴尾上,以驱动所述导风板本体转动,且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方向相反。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风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27.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
30.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5中“b”的放大示意图;
31.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6中“c”的放大示意图;
32.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7中“d”的放大示意图;
33.图中,
34.100、壳体;110、热交换器;120、进风口;130、出风口;
35.200、贯流风机;
36.300、出风框;310、支撑架;311、支撑凹槽;320、电机支座;
37.400、同步连接杆;410、凸起夹;
38.500、导风板组件;
39.510、第一转动板;511、第一固定孔;512、第一限位槽;513、联动孔;
40.520、第二转动板;521、第二固定孔;
41.530、第一轴套;531、第一限位板;532、第二限位板;533、第一支撑筋;
42.540、第二轴套;541、第二支撑筋;
43.550、支撑柱;
44.560、导风筋;
45.570、导风板本体;
46.610、第一电机;620、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8.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49.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0.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51.本申请中室内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52.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53.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54.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110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110,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55.室内热交换器110和室外热交换器110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110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110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56.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中的室内单元。室内单元,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外单元。室外单元中可设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110、室外风扇、膨胀器和制冷循环的类似部件,室内单元中也可设有室内热交换器110和室内风扇。
57.例如,室内单元可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壁上的壁挂式室内单元。
58.参照图1,壳体100中安装有构成制冷循环的多个部件。壳体100包括至少部分打开的前表面、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壁上且设有安装板的后表面、限定底部构造的底表面、设置在底表面的两侧的侧表面、以及限定顶部外观的顶表面。
59.前表面的打开部分的前方处设有前面板,前面板限定室内单元的前外观。
60.安装板连接到后表面。安装板中可限定连接到壁的安装孔。例如,安装板可以连接到壁上,且壳体100可设置为安装在安装板上。
61.壳体100可以是在分离式空调的情况下设置室内空间中的室内单元壳体,也可以是一体式空调的情况下的空调的自身壳体。而且,在广义上,前面板可被理解为壳体100的一个部件。
62.参照图1,壳体100,壳体100内形成有风道,且壳体100上设置有进风口120和出风口130,进风口120和出风口130由风道相连通,热交换器110设置于风道中,以交换风道内气流的热量。
63.参照图1,贯流风机200,设置于风道内。
64.贯流风机200位于热交换器110和出风口130之间,以引导壳体100 外的气流经过进风口120和热交换器110,且引导风道内的气流排出出风口130。
65.贯流风机200为整个室内空调器提供气流流量。
66.参照图2和图3,出风框300,出风框300为底板、顶板和两个侧板组成的框架,两个侧板外壁设置有多个电机支座320,用于放置和固定电机。
67.出风框300连接到进风口120处,且出风框300的两端连接于壳体 100内壁。
68.出风框300为导风板本体570提供了支撑。
69.参照图2,导风板组件500,导风板组件500设置在出风框300内,且转动地连接于同步连接杆400。
70.导风板组件500用于限定气流吹出室内空调器的方向,增加了送风方向性,进一步的提升了用户体验。
71.需说明的是,导风板组件500的数量为多个,如图2所示,多个导风板组件500均匀设置于出风框300,且每个所述导风板组件500均转动地连接于同步连接杆400,以实现同步分区域限定气流由出风口130排出的方向,将同一气流分割为多个气流,减缓了气流直吹到用户的力度,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72.参照图4和图11,同步连接杆400,为一连杆,且同步连接杆400上设置有凸起夹410,凸起夹410由两个具有卡头的弹片组成,且凸起夹 410可将导风板组件500固定,当导风板组件500安装于同步连接杆400 时,将凸起夹410穿设于联动孔513即可。
73.需说明的是,凸起夹410的数量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
74.同步连接杆400,转动地连接于出风框300的进风端。
75.同步连接杆400可实现控制多个导风板组件500同时动作或转动。
76.参照图5,导风板组件500,导风板组件500包括支撑柱550、导风筋560和导风板本体570。
77.支撑柱550设置于导风板本体570的中部,支撑柱550安装于支撑架 310上的支撑凹槽311内,以使导风板本体570固定于支撑架310上;导风筋560的出风端在导风板本体570所在的平面上向第一转动板510或第二转动板520倾斜设置,以限制由所述出风口排出的气流沿所述导风筋560所在的方向流入室内空间;导风板本体570上连接有第一转动板 510和第二转动板520,第一转动板510设置于导风板本体570的一端,第二转动板520设置于导风板本体570的另一端,且第一转动板510和第二转动板520连接于出风框300,以引导气流从所述出风框300排出。
78.需要说明的是,导风筋56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导风筋560对称分布于导风板本体570的对称中心的两侧,且每个导风筋560的高度h ≥5


79.参照图6,在导风板本体570所在的平面上,与导风筋560相交的导风板本体570的任一侧边与导风筋560之间的夹角α的范围为60
°
≤α≤70
°

80.需要说明的是,导风筋560的倾斜角度α的范围优选为62
°
≤α≤ 68
°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为增大左右方向的送风范围对纵向导风板进行结构设计改进,会导致结构复杂且成本提高,本申请中可以根据需求在导风板本体570上设置方向自由的导风筋560,即可实现限制气流在导风板本体570平面上沿导风筋560所在的方向流动,且保障导风筋 560具有良好的导风效果,提升了室内空调器的送风范围.
81.参照图4,导风板组件500还包括第一轴套530,第一转动板510设置于导风板本体570的一端,第一转动板510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511和第一限位槽512,且第一限位槽512连通于第一固定孔511,第一固定孔 511套设在第一轴套530的轴头,第一轴套530的轴尾转动
地穿设于出风框300。
82.第一轴套530用于限定导风板本体570一端的转动中心。
83.第一转动板510上还设置有联动孔513,联动孔513为一通孔。
84.第一转动板510上设置的联动孔513与同步连接杆400的凸起夹410 配合连接,可实现同步连接杆400和导风板本体570的同时动作。
85.同步连接杆400上的凸起夹410配合固定到第一转动板510上的联动孔513。
86.参照图4,导风板组件500还包括第二轴套540,第二转动板520设置于导风板本体570的另一端,第二转动板520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521,且第二固定孔521相对于第一固定孔511对应设置,第二固定孔521套设在第二轴套540的轴头,第二轴套540的轴尾转动地穿设于出风框300。
87.第二轴套540用于限定导风板本体570另一端的转动中心。
88.参照图3,出风框300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架310,且支撑架310上开设有支撑凹槽311,
89.支撑架310上设置的支撑凹槽311用于安装导风板组件500上的支撑柱550,以限定导风板本体570中部的转动中心,保证了导风板本体 570转动的稳定性。
90.支撑架310连接于出风框300的底板和顶板。
91.参照图9,第一轴套530包括第一限位板531,第一限位板531的形状与第一限位槽512的对应设置。
92.通过将第一限位板531插设于第一限位槽512内,可以使第一轴套 530固定于第一转动板510上,以实现将第一轴套530上的扭矩传递到第一转动板510上。
93.第一限位板531连接于第一轴套530的轴头,且第一限位板531固定于第一限位槽512。
94.第一轴套530还包括多根第一支撑筋533,多根第一支撑筋533环形均匀布置于第一轴套530的轴头,以使第一轴套530与第一固定孔511的接触方式为线面接触。
95.第一支撑筋533兼容了第一轴套530与第一固定孔511配合平面上的加工误差,可以使第一轴套530与横向导风板500的配合更到位,更准确,运行更可靠。
96.第一轴套530还包括第二限位板532。
97.第二限位板532用于限定第一轴套530伸入到第一固定孔511的深度,防止第一轴套530在装配到第一固定孔511时,装配过深影响横向导风板500的转动效果。
98.第二限位板532位于第一轴套530的轴头和轴尾之间。
99.参照图10,第二轴套540包括多根第二支撑筋541,多个第二支撑筋541环形均匀布置于第二轴套540的轴头,以使第二轴套540与第二固定孔521的接触方式为线面接触。
100.第二支撑筋541兼容了第二轴套540与第二固定孔521配合平面上的加工误差,可以第二轴套540与横向导风板500的配合更到位,更准确,运行更可靠。
101.参照图4,导风板组件500的驱动源为两个电机,其中第一电机610,第一电机610的外壳连接到出风框300上,且第一电机610的电机轴穿设于任一导风板组件500的第一轴套530的轴尾。
102.第一电机610用于驱动导风板组件500转。
103.第二电机620,第二电机620的外壳连接到出风框300上,且第二电机620的电机轴
连接到其余任一导风板组件500的第一轴套530的轴尾上。
104.第二电机620用于驱动导风板组件500转动,且第二电机620的转动方向与第一电机610的转动方向相反。
10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610和第二电机620为导风板组件500提供了转动力,当第一电机610或第二电机620转动时,使得同步连接杆400 动作,进而带动多个导风板组件500同向转动,使得导风板组件500能够在0
°
~90
°
范围内的转动。
106.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构思,由于将导风板组件转动地设置于出风框的进风端,以限定气流吹出室内空调器的方向,增加了送风的方向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07.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构思,由于设置了多个导风板组件连接到同步连接杆上,以同步分区域限定气流由所述出风口流出的方向,且将同一气流分割为多个气流,增大了气流的流向,即增大了室内空调器的送风范围,且减缓了气流直吹到用户的力度,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08.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构思,由于在导风板组件上设置了导风板本体和导风筋,以控制所述出风框排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增大了室内空调器的送风范围。
109.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构思,由于在导风板本体上增设了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且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转动的连接于出风框,使导风板本体转动的连接于出风框,以引导气流从风框排出流向,增大了室内空调器的送风范围。
110.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构思,由于在导风板本体上增设了导风筋,导风筋的数量为多个,导风筋对称分布于支撑柱的两侧,每个导风筋的高度h≥5

,且导风筋的出风端在导风板本体所在平面上向第一转动板或第二转动板倾斜设置,而且与导风筋相交的导风板本体的任一侧边与导风筋之间的夹角α的范围为60
°
≤α≤70
°
,以限制由出风口排出的气流沿导风筋所在的方向流入室内空间,增大了室内空调器的送风范围。
111.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