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70127发布日期:2021-07-23 14:1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在民用锅炉生产制造应用领域,锅炉换热器能够实现热能的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热交换器,解决的锅炉热交热器热能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锅炉热交换器,包括炉体、换热仓、热风进气管、进气阀、进风连接头、排风管、排气阀、排气连接头、换热管进水接头、进水阀c、流量控制阀、换热供水管、换热管、换热排水管、换热管排水接头、排水阀d、温度计和控制器;炉体内设置有换热仓;换热仓顶部设置有热风进气管;热风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阀;热风进气管通过进风连接头连接至换热仓内;炉体右侧顶部设置有排风管;排风管通过排气连接头连接换热仓;排风管上设置有排气阀;换热仓内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为蜂窝状设置;换热管右端连接供水管;供水管顶部设置换热管进水接头;换热管进水接头下部设置有进水阀c;换热管左端连接换热排水管;换热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d;换热排水管顶部设置有换热管排水接头;换热排水管上设置有温度计;温度计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设置在换热供水管上。

进一步,所述热风进气管连接主进气口;主进气口上部连接分流进气圈;分流进气圈上设置有分流进气口;分流进气圈与主进气口连接处设置有分流阀。

进一步,所述换热管一端直径比换热管另一端直径大;换热管左端表面设置有波浪纹。

进一步,所述炉体底部设置有支撑脚;支撑脚与炉体间设置有伸缩支撑柱;炉体顶部设置有水平仪。

进一步,所述进风连接头和排气连接头四周分别包裹设置有隔热板a和隔热板b中。

进一步,所述炉体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上有保温层a和保温层b;保温层a和保温层b内包裹有换热供水管和换热排水管;换热供水管与炉体连接位置设置有隔热垫a;换热排水管炉体连接位置设置有隔热垫b。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炉体内设置有换热仓;接触换热仓顶部设置有热风进气管;热风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阀;热风进气管通过进风连接头连接至换热仓内;炉体右侧顶部设置有排风管;排风管通过排气连接头连接换热仓;排风管上设置有排气阀;换热仓内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为蜂窝状设置;换热管右端连接供水管;供水管顶部设置换热管进水接头;换热管进水接头下部设置有进水阀c;换热管左端连接换热排水管;换热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d;换热排水管顶部设置有换热管排水接头;换热排水管上设置有温度计;温度计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设置在换热供水管上,能够实现通过回收锅炉燃烧的高温气体,通过热风进气管引入换热仓内,通过在换热仓与换热管进行热交换,加热换热管内的水;实现了热能的回收利用,设置了温度计实现实时监测换热排水管内的热水温度,通过监测换热排水管内的热水温度控制控制流量控制阀调整进水量,保证加热温度,提高加热效率。

2.所述热风进气管连接主进气口;主进气口上部连接分流进气圈;分流进气圈上设置有分流进气口;分流进气圈与主进气口连接处设置有分流阀,能够实现通过设置分流进气圈将高温气体从不同角度均匀的吹送到换热管表面,提高换热效率。

3.所述换热管一端直径比换热管另一端直径大;换热管左端表面设置有波浪纹,能够实现将换热管左端直径比换热管右端直径大,在换热管前段减缓水流流速,增加换热接触时间,提高热能转化效率。

4.所述炉体底部设置有支撑脚;支撑脚与炉体间设置有伸缩支撑柱;炉体顶部设置有水平仪,能够实现通过设置伸缩支撑柱调整炉体高度,并且通过水平仪调整炉体水平位置。

5.所述进风连接头和排气连接头四周分别包裹设置有隔热板a和隔热板b中,能够实现设置隔热板a和隔热板b,在接头处减少热能的流失。

6.所述炉体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上有保温层a和保温层b;保温层a和保温层b内包裹有换热供水管和换热排水管;换热供水管与炉体连接位置设置有隔热垫a;换热排水管炉体连接位置设置有隔热垫b,能够实现设置了保温层a和保温层b并且在炉体与换热供水管和换热排水管的连接处设置隔热垫进一步实现隔热功能,减少了炉体内的温度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流进气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热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锅炉热交换器,包括炉体1、换热仓2、热风进气管3、进气阀4、进风连接头5、排风管8、排气阀9、排气连接头10、换热管进水接头12、进水阀c13、流量控制阀14、换热供水管15、换热管16、换热排水管17、换热管排水接头18、排水阀d19、温度计20和控制器24;炉体1内设置有换热仓2;接触换热仓2顶部设置有热风进气管3;热风进气管3上设置有进气阀4;热风进气管3通过进风连接头5连接至换热仓2内;炉体1右侧顶部设置有排风管8;排风管8通过排气连接头10连接换热仓2;排风管8上设置有排气阀9;换热仓2内设置有换热管16;换热管16为蜂窝状设置;换热管16右端连接供水管15;供水管15顶部设置换热管进水接头12;换热管进水接头12下部设置有进水阀c13;换热管16左端连接换热排水管17;换热排水管17上设置有排水阀d19;换热排水管17顶部设置有换热管排水接头18;换热排水管17上设置有温度计20;温度计20连接控制器24;控制器24控制流量控制阀14;流量控制阀14设置在换热供水管15上,能够实现通过回收锅炉燃烧的高温气体,通过热风进气管引入换热仓内,通过在换热仓与换热管进行热交换,加热换热管内的水;实现了热能的回收利用,设置了温度计实现实时监测换热排水管内的热水温度,通过监测换热排水管内的热水温度控制控制流量控制阀调整进水量,保证加热温度,提高加热效率。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热风进气管3连接主进气口29;主进气口29上部连接分流进气圈7;分流进气圈7上设置有分流进气口31;分流进气圈7与主进气口29连接处设置有分流阀30,能够实现通过设置分流进气圈将高温气体从不同角度均匀的吹送到换热管表面,提高换热效率。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所述换热管16一端直径比换热管16另一端直径大;换热管16左端表面设置有波浪纹32,能够实现将换热管左端直径比换热管右端直径大,在换热管前段减缓水流流速,增加换热接触时间,提高热能转化效率。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炉体1底部设置有支撑脚26;支撑脚26与炉体1间设置有伸缩支撑柱27;炉体1顶部设置有水平仪28,能够实现通过设置伸缩支撑柱调整炉体高度,并且通过水平仪调整炉体水平位置。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进风连接头5和排气连接头10四周分别包裹设置有隔热板a6和隔热板b11中,能够实现设置隔热板a和隔热板b,在接头处减少热能的流失。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炉体1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上有保温层a21和保温层b20;保温层a20和保温层b24内包裹有换热供水管15和换热排水管17;换热供水管15与炉体1连接位置设置有隔热垫a23;换热排水管17炉体1连接位置设置有隔热垫b22,能够实现设置了保温层a和保温层b并且在炉体与换热供水管和换热排水管的连接处设置隔热垫进一步实现隔热功能,减少了炉体内的温度损失。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