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空调器。
背景技术:2.通常,室内空调器是指利用冷却装置、加热装置或空气净化装置,来对室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新风模块一般由进风管、风腔、过滤组件(或净化组件)、新风机组件等部件组成。
3.现有的空调电机在安装时,大多通过在电机上设置的安装脚与安装面的锁合固定,将电机垂直的安装到安装面上,但是由于安装脚的尺寸一般较大,因此对于一些使用尺寸较小的电机的产品而言,安装脚占用空间容易影响该些产品的安装紧凑性,而且在尺寸较小的电机上设置安装脚比较困难,因此影响其生产效率,并且现有的尺寸较小的电机一般没有安装脚,进而导致这些没有安装脚的电机无法稳定的进行安装,并且由于电机的安装较为松动,导致电机在转动过程中会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包括:电机支架,设置于所述进风腔体内部;电机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电机支架上,且所述电机固定架套设于电机后盖上,由所述电机固定架以及所述电机支架的配合限定所述电机的安装位置,解决了现有的电机安装过程中安装脚尺寸较大,从而导致安装体积较小的电机时,难以进行安装,因此影响其生产效率,并且无法对电机进行稳定安装的问题。
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电机支架,电机支架设置于所述进风腔体内部,通过电机支架对电机进行固定支撑,使电机的安装过程较为简单,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电机固定架,所述电机固定架套设于电机后盖上,通过电机固定架对电机进行固定,避免出现电机在转动过程中出现偏移等情况,进而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筋组,筋组设置于所述电机支架上,通过筋组提高电机固定架位于电机支架上的稳固性。
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翻边结构,翻边结构设置于所述电机固定架的外侧,通过翻边结构增加固定架整体的稳定性。
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定位结构,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电机固定架的内侧,且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电机后盖相贴合,通过定位结构来限制电机周圈的自由度。
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垫片,垫片设置于所述电机支架上,所述垫片与所述电机相贴合,通过垫片限制所述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向所述进风腔体以及出风腔体传递。
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进风腔体以及出风腔体,所述进风腔体与所述出风腔体扣合连接以形成风道,所述
进风腔体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出风腔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以及出风口与所述风道连通;支撑框架,设置于所述进风腔体以及所述出风腔体连接处;电机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且所述电机支架位于所述风道内;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支架上,且所述电机输出端贯穿于所述电机支架;电机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电机支架上,且所述电机固定架套设于电机的后盖上,由所述电机固定架以及所述电机支架的配合限定所述电机的安装位置;风扇,设置于所述出风腔体内部,所述风扇与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由所述风扇引导气流由所述进风口进入且经过所述风道并由所述出风口排出。
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支架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底板与所述电机输出端相贴合;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连接板经弯折形成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以及弯折部,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到所述底板,所述第三支撑板连接到所述支撑框架;螺纹孔,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第一连接筋,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第二连接筋,设置于所述弯折部上。
1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筋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筋组内形成有限位槽,由所述筋组限定所述电机固定架的安装位置。
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固定架包括: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支脚上,且所述限位结构容纳于所述限位槽;翻边结构,设置于所述电机固定架上,且所述翻边结构的自由端向所述进风腔体所在方向延伸;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电机固定架上,且所述定位结构套设到所述电机后盖的凸起结构上;通孔,开设于所述限位结构上,且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位置相对应。
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进风腔体以及所述支撑框架连接处;第二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以及所述出风腔体连接处。
1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整流格栅,设置于所述进风腔体内侧壁面上,以缓冲所述进风腔体内流动的气流。
1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导圆结构,设置于所述风腔内部,且所述导圆结构位于所述进风腔体的四周。
1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垫片,设置于所述电机支架上,所述垫片与所述电机相贴合,以限制所述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向所述进风腔体以及出风腔体传递。
1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滤网,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进风口上,由所述滤网限制经过所述进风口气流中的杂质进入所述风道内。
2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还包括: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电机驱动端上,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风扇相贴合。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风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
33.110、进风腔体;120、出风腔体;130、进风口;140、出风口;150、第一连接组件;160、滤网;170、支撑框架;180、第二连接组件;
34.111、整流格栅;112、导圆结构;
35.210、电机支架;220、电机;230、电机固定架;240、风扇;
36.211、底板;212、连接板;213、螺纹孔;214、第一连接筋;215、第二连接筋;
37.212a、第一支撑板;212b、第二支撑板;212c、第三支撑板;212d、弯折部;
38.221、输出端;222、后盖;223、连接件;
39.231、翻边结构;232、定位结构;233、通孔;234、限位结构;
40.300、筋组;
41.400、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3.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44.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46.本申请中,室内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室内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47.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
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48.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室内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49.室内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室内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50.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室内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室内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51.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中的室内单元,室内单元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外单元,室外单元中可设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离心风扇、膨胀器和制冷循环的类似部件,室内单元中也可设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离心风扇。
52.例如,室内单元可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壁上的壁挂式室内单元。
53.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中安装有构成制冷循环的多个部件,壳体包括至少部分打开的前表面、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壁上且设有安装板的后表面、限定底部构造的底表面、设置在底表面的两侧的侧表面、以及限定顶部外观的顶表面。
54.前表面的打开部分的前方处设有前面板,前面板限定室内单元的前外观。
55.壳体中安装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与通过新风进风口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56.热交换器包括供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管,和联接到制冷剂管以便增加热交换面积的热交换鳍片,热交换器设置为围绕离心风扇的吸入侧。
57.例如,热交换器可以包括多个弯曲的热交换部。
58.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壳体起到总体支撑作用,壳体内部设置有进风腔体110以及出风腔体120,进风腔体110与出风腔体120扣合连接以形成风道,进风腔体110上设置有进风口130,出风腔体120上设置有出风口140,进风口130以及出风口140与风道连通。
59.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6所示,电机支架210,设置于进风腔体110内部。
60.电机支架210包括:底板211、连接板212、螺纹孔213、第一连接筋214以及第二连接筋215。
61.通过电机支架210对电机220进行支撑固定,并且该电机支架210对于体积较小的电机220安装后稳定可靠。
62.结合图6,底板211,设置于壳体内部,底板211与电机220输出端221相贴合。
63.底板211呈圆形板状结构,底板211上设置有中心孔,中心孔与电机220驱动端相互匹配。
64.通过中心孔对电机220的驱动端进行限制,避免在转动过程中出现电机220晃动等
现象。
65.连接板212,设置于底板211上,连接板212经弯折形成有第一支撑板212a、第二支撑板212b、第三支撑板212c以及弯折部212d,第一支撑板212a连接到底板211,第三支撑板212c连接到支撑框架170。
66.通过连接板212增加电机支架210整体与壳体之间的稳固性,通过弯折部增加连接板212整体的稳固性。
67.第一连接筋214,设置于第三支撑板212c上。
68.第一连接筋214呈条形状结构。
69.通过第一连接筋214增加连接板212的稳定性,避免出现连接板212偏移等现象。
70.螺纹孔213,开设于第二支撑板212b上。
71.第二连接筋215,设置于弯折部上212d上。
72.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2和4所示,电机220,设置于电机支架210上,且电机220输出端221贯穿于电机支架210。
73.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7所示,电机固定架230,设置于电机支架210上,且电机固定架230套设于电机后盖222上。
74.电机固定架230上还包括:翻边结构231、定位结构232、通孔233以及限位结构234。
75.通过电机固定架230以及电机支架210的配合限定电机220的安装位置。
76.结合图7,限位结构234,设置于电机固定架230的支脚上,且限位结构234容纳于限位槽。
77.翻边结构231,设置于电机固定架230上,且翻边结构231与筋组300相贴合。
78.翻边结构231由第一翻边结构231以及第二翻边结构231组成,第一翻边结构231设置于电机固定架230外侧壁面上,第二翻边结构231设置于电机固定架230内侧壁面上,且翻边结构231呈弧形板状结构。
79.通过翻边结构231增加电机固定架230的稳定性,提高电机固定架230整体的结构强度。
80.定位结构232,设置于电机固定架230的内侧,且定位结构232与电机后盖222相贴合。
81.通过定位结构232来限制电机220周圈的自由度。
82.通孔233,开设于电机固定架230上,且通孔233与螺纹孔213位置相对应。
83.通过通孔233与螺纹孔213的配合将电机固定架230安装于电机支架210上,并通过至少一个筋组300来定位并通过螺丝固定。
84.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5所示,风扇240,设置于出风腔体120内。
85.风扇240顶部与出风腔体120的内壁面相贴合,以限定风扇240的安装位置,风扇240与电机220输出端221固定连接。
86.通过风扇240引导气流由进风口130进入且经过风道并由出风口140排出。
87.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6所示,筋组300,设置于第二支撑板212b上,筋组300内形成有限位槽。
88.筋组300呈凵字型板状结构,筋组300内壁面与限位结构234相互匹配。
89.通过筋组300限定电机固定架230的安装位置。
90.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组件150,设置于进风腔体110以及支撑框架170连接处,第二连接组件180,设置于支撑框架170以及出风腔体120连接处。
91.第一连接组件150以及第二连接组件180均包括限位块以及限位卡扣,限位块固定安装于进风腔体110的外侧壁面上,限位卡扣固定安装于出风腔体120的外侧壁面上,且限位卡扣与限位块可拆卸的连接。
92.通过第一连接组件150以及第二连接组件180的配合增加进风腔体110以及出风腔体120的连接性,通过第一连接组件150便于对壳体整体的拆装,同时便于后期对壳体内部的清洁以及维护。
93.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1所示,整流格栅111,设置于进风腔体110内侧壁面上。
94.整流格栅111包括横筋以及纵筋。
95.通过整流格栅111以缓冲进风腔体110内流动的新风。
96.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1所示,导圆结构112,设置于风腔内部,且导圆结构112位于进风腔体110的四周。
97.导圆结构112由多个导圆部组成,且均匀分布于进风腔体110内部。
98.通过导圆结构112可以减少气流在风腔边角处形成涡流,减少在风腔内产生的涡流的数量和涡流的尺寸,使气流更平稳的风腔内部流动,从而改善新风模块的气动噪声,提高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99.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1所示,垫片400,设置于电机支架210上,垫片400与电机220相贴合。
100.垫片400由第一垫片400以及第二垫片400组成,第一垫片400呈圆形片状结构,第一垫片400设置于电机220以及底板211之间,第二垫片400呈矩形片状结构,第二垫片400位于电机220以及连接板212之间。
101.通过垫片400限制电机22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向进风腔体110以及出风腔体120传递。
102.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1所示,滤网160,可拆卸的连接于壳体上。
103.通过滤网160限制经过进风口130气流中的杂质进入风道内。
104.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1所示,连接件223,套设于电机220驱动端上,且连接件223与风扇240相贴合。
105.通过连接件223增强风扇240以及电机220之间的稳定性。
106.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构思,增设了电机支架,电机支架设置于进风腔体内部,通过电机支架对电机进行固定支撑,使电机的安装过程较为简单,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107.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构思,增设了电机固定架,电机固定架套设于电机后盖上,通过电机固定架对电机进行固定,避免出现电机在转动过程中出现偏移等情况,进而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108.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构思,增设了筋组,筋组设置于电机支架上,通过筋组提高电机
固定架位于电机支架上的稳固性。
109.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构思,增设了翻边结构,翻边结构设置于电机固定架的外侧,通过翻边结构增加固定架整体的稳定性。
110.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构思,增设了定位结构,定位结构设置于电机固定架的内侧,且定位结构与电机后盖相贴合,通过定位结构来限制电机周圈的自由度。
111.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构思,增设了垫片,垫片设置于电机支架上,垫片与电机相贴合,通过垫片限制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向进风腔体以及出风腔体传递。
11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