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及水泥厂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7942发布日期:2021-05-25 12:3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及水泥厂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及水泥厂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水泥厂利用余热发电系统将生产过程中多余的热能转换成电能,以此能够节约能源。在余热发电系统中需要设置第一冷水塔对冷凝器进行降温,由于热交换,第一冷水塔中的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因此需要不断向第一冷水塔中注入原水,以控制第一冷水塔中水的温度,其中,第一冷水塔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孔,温度较高的水处于上部,由溢流孔流出,在现有技术中,将溢流水直接排放在场外的水沟中,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对水泥厂的余热发电系统所造成的溢流水进行利用,以节约水资源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及水泥厂生产系统,以对水泥厂的余热发电系统所造成的溢流水进行利用,节约水资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包括:

余热发电装置,所述余热发电装置中包括第一冷水塔,所述第一冷水塔包括有储水池,所述储水池上形成有溢流孔;

集水池,所述集水池联通于所述溢流孔,所述集水池用于收集所述第一冷水塔中的溢流水;

输水装置,一端联通于所述集水池,另一端联通于用水系统,所述输水装置用于将所述集水池内的溢流水输送至所述用水系统。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水系统包括:循环水冷却系统。

具体地,所述循环水冷却系统包括:循环水池、冷却设备、回水管、第二冷水塔,其中,所述循环水池联通于所述输水装置,所述冷却设备联通于所述循环水池,所述回水管一端联通于所述冷却设备,另一端联通于所述循环水池,所述第二冷水塔用于对所述回水管内的液体进行降温。

具体地,所述用水系统包括:生产用水系统,所述生产用水系统包括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对应待降温设备设置。

具体地,所述生产用水系统还包括:喷淋水池和第一输水管道,所述喷淋水池与所述输水装置相连通,所述喷淋水池通过所述第一输水管道联通于所述喷淋装置。

具体地,还包括: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输水装置上。

具体地,所述集水池包括蓄水本体和保护盖,所述蓄水本体上形成有蓄水空间以及开口,所述保护盖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开口。

具体地,所述输水装置包括动力组件和第二输水管道,所述动力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输水管道。

具体地,所述集水池上形成有排水口。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水泥厂生产系统,包括以上任一项所提供的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通过对余热发电装置中的第一冷水塔的溢流水进行收集,并通过输水装置输送至用水系统,以此对溢流水进行利用,节约水资源。

本申请第二方面具有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的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余热发电装置1,第一冷水塔11,集水池2,输水装置3,动力组件31,第二输水管道32,用水系统4,循环水池411,冷却设备412,回水管413,第二冷水塔414,喷淋装置421,喷淋水池422,第一输水管道423,过滤装置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一种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如图1至图3所示,该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包括:余热发电装置1,所述余热发电装置1中包括第一冷水塔11,所述第一冷水塔11包括有储水池,所述储水池上形成有溢流孔;集水池2,所述集水池2联通于所述溢流孔,所述集水池2用于收集所述第一冷水塔11中的溢流水;输水装置3,一端联通于所述集水池2,另一端联通于用水系统4,所述输水装置3用于将所述集水池2内的溢流水输送至所述用水系统4。

其中,水泥厂通过余热发电装置1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转化成电能,以此对生产设备进行供电,以此节约能源。其中,余热发电装置1中包括:冷凝器和第一冷水塔11,冷凝器和第一冷水塔11之间通过第二回水管相联通,而第一冷水塔11内形成有储水池,冷凝器内的水通过第二回水管输送到储水池内,第一冷水塔11能够对第二回水管内的水进行降温,而储水池内的水会再次进入到冷凝器内,以此实现水循环利用。但是在水循环的过程中,储水池内的水的温度会不断的升高,因此需要不断的向储水池内输入原水,此处的原水指的是从地下抽取的地下水,温度较低,以此保证冷凝器的降温效果。储水池中温度较高的水具有较高的水位,而温度较低的水具有较低的水位,在第一冷水塔11的上部形成溢流孔,使得温度较高的水由溢流孔流出,其中,由溢流口溢流的水,在本申请中统称为溢流水。而集水池2联通于溢流孔,进而能够使得集水池2收集溢流水。而后输水装置3能够将集水池2中的水输送至用水系统4。其中,用水系统4可以包括多个用水设备,例如,水泥厂区中的卫生间用水系统4,即输水装置3将溢流水输送至卫生间管道。而卫生间管道与生活用水管道之间相互隔绝。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水系统4包括:循环水冷却系统。

其中,在水泥厂中,部分生产设备需要进行降温,例如回转窑、磨机、风机等设备,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上述设备在降温过程中采用循环水冷却系统,在冷却过程中,需要补充温度低的新鲜水,以此保证系统的冷却效果。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循环水冷却系统包括:循环水池411、冷却设备412、回水管413和第二冷水塔414,其中,所述循环水池411联通于所述输水装置3,所述冷却设备412联通于所述循环水池411,所述回水管413一端联通于所述冷却设备412,另一端联通于所述循环水池411,所述第二冷水塔414用于对所述回水管413内的液体进行降温。

其中,输水装置3将集水池2中的溢流水输送至循环水池411,冷却设备412与循环水池411相联通,循环水池411内的水能够进入到冷却设备412中,替代冷却设备412中已经发生热交换且温度较高的水,在下文中将冷却设备412中已经发生热交换且温度较高的水统称为热交换水。而后热交换水由冷却设备412进入到回水管413中,回水管413内的热交换水经过第二冷水塔414降温后,进入到循环水池411中。而为了保证循环水池411内水的具有较低的温度,因此不断向循环水系统中注入新鲜水。其中,余热发电装置1的第一冷水塔11所排出的溢流水与循环水冷却系统所需新鲜水之间具有预设温度差,具体地,预设发电装置中第一冷水塔11中所补充的原水的温度要低于溢流水的温度,而循环水冷却系统中所补充的新鲜水的温度可以高于余热发电设备中第一冷水塔11所排出的溢流水的温度。因此,第一冷水塔11排出的溢流水可以用于循环水冷却系统。因此,本申请中能够将收集到的溢流水用于循环水冷却系统,以此节约水资源。此外,由于余热发电装置1的水质需求,需要向水内加入酸以及水稳剂,控制水结垢现象的发生,且加药的同时需控制水的浓缩倍数。因此,溢流水中也含有酸以及水稳剂,将溢流水输入循环水冷却系统还能够避免循环水冷却系统中的设备因结垢而堵塞。除此之外,循环水池411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溢流孔,以将循环水池411中温度较高的水排出。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用水系统4包括:生产用水系统4,所述生产用水系统4包括喷淋装置421,所述喷淋装置421对应待降温设备设置。

其中,在水泥厂,部分生产设备无法使用循环水冷却系统进行降温,而采用生产水系统进行降温。生产水系统降温过程中,使得喷淋装置421对待降温设备喷水,以此对待降温设备进行降温。例如,收尘器、立磨等设备,需要使用喷淋装置421进行喷水降温。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生产用水系统4还包括:喷淋水池422和第一输水管道423,所述喷淋水池422与所述输水装置3相连通,所述喷淋水池422通过所述第一输水管道423联通于所述喷淋装置421。

其中,输水装置3将溢流水输送至喷淋水池422,其中,第一输水管道423的一端联通于喷淋水池422,另一端联通于喷淋装置421,喷淋装置421对待降温装置喷水,以此对待降温装置进行降温。

除此之外,如图3所示,第一输水管道423背离喷淋水池422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水口,每个第一出水口可以对应设置有一个喷淋装置421,因此喷淋装置4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喷淋装置421中至少一个为烟气喷淋装置421a,而其余喷淋装置421可以为降温喷淋装置421b,降温喷淋装置421b对应待降温设备设置。烟气喷淋装置421a通过喷水降低空气中烟气含量。

具体地,如图1所示,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过滤装置5,设置于所述输水装置上。

其中,过滤装置5设置于输水装置,溢流水在进入到循环水池411和喷淋水池422之前,需要经过过滤装置5的过滤,避免水中的杂质堵塞管道。其中,过滤装置5可以为盘式过滤器、y型过滤器以及罐体式过滤器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具体地,所述集水池2包括蓄水本体和保护盖,所述蓄水本体上形成有蓄水空间以及开口,所述保护盖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开口。

其中,蓄水本体内的蓄水空间能够对溢流水进行存储,开口联通于蓄水空间,保护盖可拆卸的安装在开口,因此,工作人员可以打开开口,对集水池2进行清理。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输水装置包括动力组件31和第二输水管道32,所述动力组件31连接于所述第二输水管道32。

其中,动力组件31可以为潜水泵,而第二输水管道32背离集水池2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第二出水口,其中一个第二出水口联通于循环水池411,另一个第二出水口联通于喷淋水池422,此时,第二输水管道32背离集水池2的一端形成有两条支路,两条支路背离集水池2的一端分别形成有第二出水口。此外,可以使得潜水泵的数量为两个,而第二输水管道32的数量也为两个,每个第二输水管道32背离集水池2的一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出水口,其中一个第二输水管道32联通于循环水池411,另一个第二输水管道32联通于喷淋水池422。其中,可以在两条支路或者两个第二输水管道32上各设置一个水阀,以控制是否向循环水池411以及喷淋水池422中注入溢流水。其中,第二输水管道32的直径可以为150mm。

具体地,所述集水池2上形成有排水口。

其中,集水池2包括池底和池顶,排水口与池底之间的距离大于排水口与池顶之间的距离,池顶可以形成有开口。当集水池2内的水量过大,例如,由于故障使得生产水系统和循环水冷却系统中的一个无法工作时,可以通过排水口排出部分溢流水,避免水量过大对集水池2造成压力。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三输水管道,第三输水管道一端连接于排水口,另一端延伸至场外。其中,第三输水管道上还设置有一个水阀,以控制第三输水管道是否排水。其中,排水口与池底之间的距离大于排水口与池顶之间的距离,由于池底的水温较低,靠近池顶处水温较高,因此,排水口在排水时,能够将温度较高的水排出,而温度较低的水依旧留在集水池2中,以此保证水循环冷却系统的降温效果。除此之外,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第四输水管道,第四输水管道一端联通于溢流孔,另一端联通于集水池2的入水口,第四输水管道用于将第一冷水塔11中的溢流水引流至集水池2内。其中,入水口与池底之间的距离要小于入水口与池顶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水泥厂生产系统,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水泥厂生产系统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水泥厂余热发电溢流水处理设备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