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89114发布日期:2021-06-08 18:4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烧成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


背景技术:

2.二十一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为提升或稳固在制造业中的地位,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相继出台制造业发展规划或政策。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的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形成。中国制造业正处在由大到强的重要关口。在此智能制造驱动背景下,国家正快速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制造业大国地位,缩小与世界强国的差距。
3.近十余年来,国际包装界十分重视提高包装机械及整个包装系统的通用能力和多功能集成能力,为市场开拓日新月异的多样化商品提供及时灵活应变的生产手段。同时基于合理简化生产工艺的实际需要,不断探索,加快了陶瓷自动化技术革新的步伐。实现以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操作,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大幅度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
4.我国是日用陶瓷制造大国,日用陶瓷制造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劳动效率低、装备技术落后,行业急需进行结构转型。日用陶瓷的窑炉进坯普遍采用人工搬运,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劳效低、岗位人数多、现场管理难以达到规整等问题,随着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在多元价值观念引导下,新生代一线工人对陶瓷生产工作强度和环境接受度不高,更多年轻人不愿意选择日用陶瓷行业,用工慌困扰着日用陶瓷企业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自动下坯进窑,大幅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的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料装置、输送线、横列线和进窑线,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通过液压升降机连接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对接平台,所述对接平台上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由传动电机驱动,传送窑车上的坯料,所述输送线、横列线和进窑线均为间隔设置的输送辊,所述横列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输送线和进窑线。
7.优选的,所述下料装置的两侧设有限位导轨,所述窑车上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限位导轨适配。
8.优选的,所述限位导轨与窑车对接的一端设有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呈八字形张开。
9.优选的,所述导向板的下方设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底面上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设于滑轨上,所述滑轨垂直于限位导轨设置,所述滑动板的顶面与地面齐平。
10.可选的,所述横列线的两端均设有转弯装置,两个所述转弯装置分别连接输送线
和进窑线。
11.优选的,所述转弯装置包括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链条,所述链条由转弯电机驱动。
12.优选的,所述对接平台及升降平台上均设有用于检测是否有坯料的检测装置。
13.优选的,所述进窑线包括承接平台和排列平台,所述排列平台的输送速度小于承接平台的输送速度。
14.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有限位垫。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窑车上放置两排坯架,每排为六个,窑车从存坯区装满坯料送到下料装置,两个对接平台与窑车对接,并伸入坯架的下方,窑车沿对接平台推进到位后,液压升降机驱动对接平台上升,窑车上装满坯料的坯架被对接平台承接,并由传送带输送到输送线上,坯架输送完后,窑车退出来,对接平台下降,装载下一辆窑车,如此循环;再通过输送线、横列线及进窑线输送坯架依次进入窑炉,能实现自动下坯进窑,大幅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同等产量、同等作业时间的前提下,可以减少3

5人。
17.2、输送线上的坯架需对接平台进行升降补充,以保证输送线上一直处于有货供应的状态;输送线一次输送两个坯架到横列线上,横列线先进行等待,等到四个坯架到位后再进行输送,四个坯架为一组直接输送到进窑线上,进窑线将坯架依次输送进窑炉;横列线上的坯架需要等待进窑线上的坯架先进窑炉,再进行输送,所以横列线上的坯架在这段等待时间内可以进行小件产品搭货,搭配合理,能提高窑炉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18.3、横列线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输送线和进窑线,且输送线与进窑线的输送方向相反,适用于小生产场地,能将生产场地利用率提高50%,既能节约场地成本,又利于工厂6s管理。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的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所示的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3所示的下料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4所示的滑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1所示的转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在图中,1

下料装置;11

底座;12

液压升降机;13

机架;14

对接平台;15

传送带; 16

传动电机;2

输送线;3

横列线;4

进窑线;41

承接平台;42

排列平台;5

窑车;51
‑ꢀ
导向轮;52

坯架;53

坯料;6

限位导轨;61

导向板;7

滑动板;71

滚轮;72

滑轨;8
‑ꢀ
转弯装置;8a

第一转弯装置;8b

第二转弯装置;81

升降平台;81a

第一升降平台;81b
‑ꢀ
第二升降平台;82

链条;82a

第一链条;82b

第二链条;9

窑炉。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27.请一并参阅图1

6,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包括依次连
接的下料装置1、输送线2、横列线3和进窑线4,所述下料装置1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通过液压升降机12连接有机架13,所述机架13上设有对接平台14,所述对接平台14上设有传送带15,所述传送带15由传动电机16驱动,传送窑车5上的坯料53,所述输送线2、横列线3和进窑线4均为间隔设置的输送辊。
28.在本实施例中,窑车5上放置两排坯架52,每排六个;窑车5从存坯区装满坯料53送到下料装置1,两个对接平台14与窑车5对接,并伸入坯架52的下方,窑车5沿对接平台 14推进到位后,液压升降机12驱动对接平台14上升,窑车5上装满坯料53的坯架52被对接平台14承接,并由传送带15输送到输送线2上,坯架52输送完后,窑车5退出来,对接平台14下降,装载下一辆窑车5,如此循环;则通过程序控制输送线2、横列线3及进窑线 4输送坯架52依次进入窑炉9,能实现自动下坯进窑,大幅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输送线2上的坯架52需对接平台14进行升降补充,以保证输送线2上一直处于有货供应的状态;输送线2一次输送两个坯架52到横列线3上,横列线3先进行等待,等到四个坯架52到位后再进行输送,四个坯架52为一组直接输送到进窑线4上,进窑线4将坯架52 依次输送进窑炉9;横列线3上的坯架52需要等待进窑线4上的坯架52先进窑炉9,再进行输送,所以横列线3上的坯架52在这段等待时间内可以进行小件产品搭货,搭配合理,能提高窑炉9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29.所述下料装置1的两侧设有限位导轨6,所述窑车5上设有导向轮51,所述导向轮51与限位导轨6适配,将窑车5推进限位导轨6,导向轮51跟限位导轨6配合防止窑车5偏移或晃动,避免坯架52在下料过程中掉落。
30.所述限位导轨6与窑车5对接的一端设有导向板61,两个所述导向板61呈八字形张开,窑车5经导向板61导向,便于导向轮51对准限位导轨6,结构简单,能节约下料操作的时间。
31.所述导向板61的下方设有滑动板7,所述滑动板7的底面上设有滚轮71,所述滚轮71 设于滑轨72上,所述滑轨72垂直于限位导轨6设置,所述滑动板7的顶面与地面齐平,窑车5的车轮压在滑动板7上,窑车5经导向板61导向,滑动板7纠正导向轮51的位置以对准限位导轨6。
32.所述横列线3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输送线2和进窑线4,且输送线2与进窑线4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横列线3的两端均设有转弯装置8,两个所述转弯装置8分别连接输送线2 和进窑线4,适用于小生产场地,能将生产场地利用率提高50%,节约场地成本,利于工厂 6s管理。
33.所述转弯装置8包括升降平台81,所述升降平台81上设有链条82,所述链条82由转弯电机驱动,输送线2将坯架52输送至第一转弯装置8a,第一升降平台81a上升,将坯架52 顶起,并通过第一链条82a将坯架52输送至横列线3,第一升降平台81a下降;横列线3将坯架52输送至与进窑线4连接的第二转弯装置8b,第二链条82b承接坯架52,第二升降平台81b下降,进窑线4将坯架52输送进入窑炉9,第二升降平台81b上升。
34.所述对接平台14及升降平台81上均设有用于检测是否有坯料53的检测装置,对接平台 14和/或升降平台81上的检测装置检测到坯架52时,发出信号给对应的对接平台14和/或升降平台81,控制对接平台14和/或升降平台81进行升降及输送坯架52。
35.所述进窑线4包括承接平台41和排列平台42,所述排列平台42的输送速度小于承
接平台41的输送速度,承接平台41承接横列线3输送的坯架52,并将坯架52输送至排列平台 42,利用排列平台42与承接平台41的速度差,将坯架52在进入窑炉9前重新排列,能提高窑炉9的利用率,增加产能。
36.所述机架13上设有限位垫,用于窑车5沿对接平台14推进去限位,当窑车5顶住限位垫,即表示窑车5以推入就位,既能防呆,又能避免直接碰撞。
37.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