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进出气空气消毒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1589发布日期:2020-12-22 10:3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负压进出气空气消毒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负压进出气空气消毒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器是指利用冷却装置、加热装置或空气净化装置,来对室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空调种类分为很多种,其中常见的包括壁挂式空调、柜式空调、窗式空调和吊顶式空调,现有的空调器循环系统大多采用风扇带动室内的气流进行循环,但是由于风扇的转动力度较小,从而导致室内气流的循环速率较低,距离空调器较远的空间内的气流无法达到预期的循环效果,进而导致室内整体气流的循环效果较差,无法有效的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并且现有的空调器大多将室内的空气直接排放至室外,导致对室外的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负压进出气空气消毒新风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空调器循环系统大多采用风扇带动室内的气流进行循环,导致室内气流的循环速率较低,进而导致室内整体气流的循环效果较差,无法有效的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的效果,本申请提供负压进出气空气消毒新风系统,包括:室内单元;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内单元内;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内单元内;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腔体;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第一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第一紫外线消毒灯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由所述第一紫外线消毒灯对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气流进行消毒杀菌;所述排气装置包括:第二腔体;负压排气扇,所述负压排气扇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第二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第二紫外线消毒灯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由所述第二紫外线消毒灯对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气流进行消毒杀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进气装置以及排气装置进行改进,使进气装置以及排气装置可单独进行设置,并根据使用空间的大小可设置多个进气装置或者排气装置,并且有效的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流速,从而增加了室内气流的循环效果。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紫外线消毒灯,由所述紫外线消毒灯可有效的对进出室内的气流进行消毒杀菌,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和他人。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进风端,由所述第一进风管引导气流进入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第一出风管,所述第一出风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出风端。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进风管,所述第二进风管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进风端,由所述第二进风管引导气流进入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第二出风管,所述第二出风管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出风端。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由所述第一过滤网限制经过所述第一进风管气流中的杂质进入所述第一腔体。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由所述第二过滤网限制经过所述第二进风管气流中的杂质进入所述第二腔体。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hepa(highefficiencyparticulateair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网,所述hepa网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由所述hepa网对引入至所述第一腔体内部的气流进行过滤。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反光膜,所述反光膜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以及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负压进出气空气消毒新风系统,包括:室内单元、进气装置以及排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内单元内,所述排气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内单元内;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腔体;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第一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第一紫外线消毒灯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由所述第一紫外线消毒灯对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气流进行消毒杀菌;所述排气装置包括:第二腔体;负压排气扇,所述负压排气扇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第二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第二紫外线消毒灯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由所述第二紫外线消毒灯对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气流进行消毒杀菌,该负压进出气空气消毒新风系统设计合理,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对进气装置以及排气装置进行改进,使进气装置以及排气装置可单独进行设置,并根据使用空间的大小可设置多个进气装置或者排气装置,并且有效的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流速,从而增加了室内气流的循环效果,通过增设紫外线消毒灯,由所述紫外线消毒灯可有效的对进出室内的气流进行消毒杀菌,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和他人,以解决现有的空调器循环系统大多采用风扇带动室内的气流进行循环,导致室内气流的循环速率较低,进而导致室内整体气流的循环效果较差,无法有效的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气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气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装置;101、第一腔体;102、负离子发生器;103、第一紫外线消毒灯;104、第一进风管;105、第一出风管;106、第一过滤网;2、排气装置;201、第二腔体;202、负压排气扇;203、第二紫外线消毒灯;204、第二进风管;205、第二出风管;206、第二过滤网;3、hepa网;4、反光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根据说明书附图1-3可知,本案是负压进出气空气消毒新风系统,主要包括:室内单元、进气装置1以及排气装置2,连接关系如下:

进气装置1设置于室内单元内,且进气装置1可根据使用空间设置有多个,排气装置2设置于室内单元内,且排气装置2可根据使用空间设置有多个,其中,进气装置1以及排气装置独立设置,根据室内空间将进气装置1设置于室内两侧,进气装置1的进风端设置在阳面,进气装置1的出风端与进风端分房或相反方向设置,排气装置2位于室内空间的中部进行排列设置。

进气装置1包括:第一腔体101、负离子发生器102以及第一紫外线消毒灯103;

第一腔体101设置于室内单元,负离子发生器102设置于第一腔体101的内部,第一紫外线消毒灯103设置于第一腔体101的内部。

排气装置2包括:第二腔体201、负压排气扇202以及第二紫外线消毒灯203;

第二腔体201设置于室内单元,负压排气扇202设置于第二腔体201的内部,第二紫外线消毒灯203设置于第二腔体201的内部。

综上可知,在使用的时候,通过负离子发生器102使第一腔体101内部形成负压状态,从而使室外空气进入至第一腔体101内部,通过第一紫外线消毒灯103对进入至第一腔体101内的气流进行消毒杀菌,将消毒杀菌后的气流排放至室内,通过负压排风扇使第二腔体201内部形成负压状态,从而将室内空气引导至第二腔体201的内部,通过第二紫外线消毒灯203对进入至第二腔体201内的气流进行消毒杀菌,将消毒杀菌后的气流排放至室外。

其中,第一紫外线消毒灯103以及第二紫外线消毒灯203均采用强紫外线消毒灯,第一腔体101以及第二腔体201均采用两端开放式的半封闭空间构成。

其中,还包括:第一进风管104,第一进风管104设置于第一腔体101的进风端,通过第一进风管104引导新风进入至第一腔体101的内部;

第一出风管105,第一出风管105设置于第一腔体101的出风端,通过第一出风管105将消毒杀菌后的新风引导至室内。

其中,还包括:第二进风管204,第二进风管204设置于第二腔体201的进风端,通过第二进风管204引导室内的气流进入第二腔体201的内部;

第二出风管205,第二出风管205设置于第二腔体201的出风端,通过第二出风管205将消毒杀菌后的气流排放至室外。

其中,还包括:第一过滤网106,第一过滤网106设置于第一腔体101的内部,通过第一过滤网106对经过第一进风管104的新风中所携带的杂质进行拦截。

其中,还包括:第二过滤网206,第二过滤网206设置于第二腔体201的内部,通过第二过滤网206对经过第二进风管204的气流中所携带的杂质进行拦截。

其中,还包括:hepa网3,hepa网3设置于第一腔体101的内部,由hepa网3对引入至第一腔体101内部的气流进行过滤,进一步增强对新风的过滤功能。

其中,还包括:反光膜4,反光膜4分别设置于第一腔体101以及第二腔体201的内壁面上,反光膜4采用金属反光膜。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负压进出气空气消毒新风系统,其包括:室内单元、进气装置以及排气装置,进气装置设置于室内单元内,排气装置设置于室内单元内;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腔体;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设置于第一腔体的内部;第一紫外线消毒灯,第一紫外线消毒灯设置于第一腔体的内部,由第一紫外线消毒灯对第一腔体内的气流进行消毒杀菌;排气装置包括:第二腔体;负压排气扇,负压排气扇设置于第二腔体的内部;第二紫外线消毒灯,第二紫外线消毒灯设置于第二腔体的内部,由第二紫外线消毒灯对第二腔体内的气流进行消毒杀菌,该负压进出气空气消毒新风系统设计合理,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对进气装置以及排气装置进行改进,使进气装置以及排气装置可单独进行设置,并根据使用空间的大小可设置多个进气装置或者排气装置,并且有效的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流速,从而增加了室内气流的循环效果,通过增设紫外线消毒灯,由紫外线消毒灯可有效的对进出室内的气流进行消毒杀菌,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和他人,以解决现有的空调器循环系统大多采用风扇带动室内的气流进行循环,导致室内气流的循环速率较低,进而导致室内整体气流的循环效果较差,无法有效的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