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热管及热管换热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77090发布日期:2021-07-16 17:5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湿热管及热管换热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热管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湿热管及热管换热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新风排风热回收、空气调节、烘干和气态有机质回收领域,为实现节能目的,已经开始使用盘管形式的热管技术进行能量的转移。如采用u型热管,在进风侧为u型热管的预冷器,中间为用于降温除湿的蒸发器,在蒸发器后为u型热管的再热器。热管可以将进风能量搬运至蒸发器后,在再热器进行能量释放,对空气进行升温。通过热管预冷可以降低所需制冷量,通过热管再热又减少了再热所需能量,因此总体节能量更大。
3.这些u形热管均采用铜管铝翅片形式热管。换热器材料一般为铜管,铝翅片,管内充注工质,利用工质的蒸发和冷凝进行热交换。常规铜管铝翅片热管通常采用直径12.7或15.88的铜管,耗铜量大,工质充注多,总成本高。同时由于结构限制,多做成一个整体,总重量大,不便于现场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除湿热管,包括:密封芯体,所述密封芯体为多层并排顺次连接的管组结构,所述管组结构为u形;
5.每层管组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和第三弯折段,每层管组结构均具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独立管组,每层管组结构的第一弯折段与下层管组结构的第一弯折段并排顺次连接,每层管组结构的第三弯折段与下层管组结构的第三弯折段并排顺次连接,以将匹配的独立管组连通形成连通管路,所述第二弯折段的平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折段的平面和第三弯折段的平面形成预设角度;
6.所述密封芯体通过端部的连通件将各个连通管路依次首尾连通以形成串联管路。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之间通过第一过渡区段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三弯折段之间通过第二过渡区段连接;
8.所述第一过渡区段和所述第二过度区段为圆弧过度或角度过渡。
9.进一步地、所述连通件包括:第一端部连通件和第二端部连通件;
10.所述密封芯体通过设置在两端的所述第一端部连通件和所述第二端部连通件将各个连通管路依次首尾连通以形成串联管路。
11.进一步地、在所述连通管路为奇数时,所述第一端部连通件与所述第二端部连通件相同;
12.对所述管组结构中的全部连通管路进行编号,依次为1至m,所述第一端部连通件设置在首层管组结构的一端,用于将编号为a和a+1的连通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部连通件设置在尾层管组结构的另一端,用于将编号为a和a

1的连通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其中,a为小于m的偶数。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连通件或所述第二端部连通件包括:与编号为1的连通管
路的一端或编号为m的连通管路的另一端连通的可开启的第一充注口。
14.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连接管路;
15.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编号为1的连通管路的一端和编号为m的连通管路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上形成可开启的第二充注口。
16.进一步地、在所述连通管路为偶数时,对所述管组结构中的全部连通管路进行编号,依次为1至n,所述第一端部连通件设置在首层管组结构的一端,用于将编号为b和b+1的连通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部连通件设置在尾层管组结构的另一端,用于将编号为b和b

1的连通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其中,b为小于n的奇数。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部连通件包括:与编号为1和/或n的连通管路的一端连通的可开启的第三充注口。
18.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连接管路;
19.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编号为1的连通管路的一端和编号为n的连通管路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形成可开启的第四充注口。
20.进一步地、还包括:横插翅片;
21.所述密封芯体包括: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
22.以所述密封芯体的一侧为第一换热段;以所述密封芯体的另一侧为第二换热段,其中,所述密封芯体的两侧均包括弧状结构;
23.所述横插翅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段和所述第一换热段处,用于扩大吸热或散热面积,所述第一换热段处的横插翅片与对应的第一换热段的夹角处于87
°
至93
°
,所述第二换热段处的横插翅片与对应的第二换热段的夹角处于87
°
至93
°

24.进一步地、还包括:工质,所述工质通过第一充注口、第二充注口、第三充注口或第四充注口充注至所述串联管路中。
25.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换热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冷器或蒸发器、如上述所述的除湿热管,所述除湿热管为多层并排顺次连接的管组结构,所述管组结构为u形;
26.每层管组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和第三弯折段,所述表冷器或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三弯折段之间,所述表冷器或所述蒸发器内设置有循环降温管路。
27.进一步地、所述除湿热管的开口朝下。
28.本发明的实施具备以下技术效果:
2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除湿热管及热管换热除湿装置包括:密封芯体,所述密封芯体为多层并排顺次连接的管组结构,管组结构为u形;每层管组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和第三弯折段,每层管组结构的第一弯折段与下层管组结构的第一弯折段并排顺次连接,每层管组结构的第三弯折段与下层管组结构的第三弯折段并排顺次连接,第二弯折段的平面分别与第一弯折段的平面和第三弯折段的平面形成预设角度;每层管组结构均具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独立管组,密封芯体通过端部的连通件将各个独立管组依次首尾连通以形成串联管路。在第一弯折段,工质吸热产生气泡,迅速膨胀和升压,推动工质流向第二弯折段和第三弯折段,由于第三弯折段是相对第一弯折段温度低。第三弯折段出气泡冷却收缩并破裂,压力下降,由于两端间存在压差以及相邻管之间存在的压力不平衡,使
得工质在每层管组结构之间振荡流动,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在整个过程中,无需消耗外部机械功和电功,完全是在热驱动下的自我震荡,能够克服工质的重力影响,适应性更强。
附图说明
3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3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除湿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除湿热管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芯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4.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再一种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又又一种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再又一种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通件结构示意图;
40.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连通件结构示意图;
41.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再一种连通件结构示意图;
42.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横叉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除湿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管换热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热管换热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7.其中:1

密封芯体,11

独立管组,12

隔离筋,13

芯体,2

第一端部连通件,3

第二端部连通件,31

第一充注口,32

第二充注口,4

横插翅片。
48.16

第一弯折段,17

第二弯折段,18

第三弯折段,19

第一过渡区段,20

第二过渡区段;
49.35

第二环状连通件,36

第二端面连通件,37

第三环状连通件,38

第三端面连通件;
[0050]5‑
表冷器或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52]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0053]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除湿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除湿热管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除湿热管,包括:密封芯体1,所述密封芯体1为多层并排顺次连接的管组结构,所述管组结构为u形;
[0054]
每层管组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16、第二弯折段17和第三弯折段18,每层管组结构均具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独立管组11,每层管组结构的第一弯折段16与下层管组结构的第一弯折段16并排顺次连接,每层管组结构的第三弯折段18与下层管组结构的第三弯折段18并排顺次连接,以将匹配的独立管组11连通形成连通管路,所述第二弯折段17的平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折段16的平面和第三弯折段18的平面形成预设角度;
[0055]
所述密封芯体1通过端部的连通件将各个连通管路依次首尾连通以形成串联管路。
[0056]
具体的,密封芯体1可以是多层并排顺次连接的管组结构,每层管组结构连通具有多个相互并排放置的独立管组11,每层管组结构连通的多个相互并排放置的独立管组11彼此相互对应连通后可以形成多个连通管组,每个连通管组可以是蛇形结构或类似阶梯脉冲波形状。
[0057]
连通管组可以包括一根独立管路或两根并联的独立管路。密封芯体1可以通过端部的连通件将每个连通管组首尾相连以形成串联管路。
[0058]
当连通管组为两根并联的独立管路时,对应的连通管组可以具有两个相互连通的独立管路,且两个相互连通的独立管路共用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
[0059]
密封芯体1可以采用多孔铝合金扁管制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密封芯体1可以由扁管迂回弯折形成。扁管截面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扁管的结构示意图,扁管沿宽度方向有多个孔道,孔道与孔道之间有隔离筋12将孔隔开以形成多个独立管组11,独立管组11的水力直径可以为0.5mm

3mm。扁管可以是一次挤压成型,也可以由多根单孔道或多孔道的扁管拼焊而成。
[0060]
密封芯体1可以包括芯体13和连通件,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芯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再一种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又又一种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再又一种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通件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连通件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再一种连通件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除湿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

11及13所示,芯体可以由扁管迂回延伸盘绕成蛇形后进行旋转弯折后形成,每个独立管组11的水力直径可以≤2mm,需要说明的是,独立管组11的截面可以是圆形、三角形、矩形等。
[0061]
密封芯体1中的相邻的独立管组11之间可以用隔离筋12间隔开,隔离筋12的长度可以小于连通管路的长度,隔离筋12在密封芯体1内交错设置,间隔的隔离筋12与密封芯体1的同一端对齐,即密封芯体1中独立管组11的一端可以与相邻的独立管组11的另一端连通。
[0062]
每层管组结构可以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16、第二弯折段17和第三弯折段
18,第二弯折段17的平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折段16的平面和第三弯折段18的平面形成预设角度,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弯折段17可以通过将扁管扭曲且形成一定角度后通过弯折的方式形成,采用上述扭曲弯折的方式能够减少扁管的横向应力,避免由于扁管形变量过大造成内部的独立管组11中工质的流通量降低,如独立管组11的隔离筋12断裂、密封芯体1中工质外漏。
[0063]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弯折段16与第二弯折段17、第二弯折段17与第三弯折段18的弯折角度、第一弯折段16、第二弯折段17和第三弯折段18的长度等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第一弯折段16的延长线和第三弯折段18的延长线可以相交或平行。
[0064]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段16与所述第二弯折段17之间通过第一过渡区段19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段17与所述第三弯折段18之间通过第二过渡区段20连接;
[0065]
所述第一过渡区段19和所述第二过度区段为圆弧过度或角度过渡。
[0066]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

11所示,所述连通件包括:第一端部连通件2和第二端部连通件3;
[0067]
所述密封芯体1通过设置在两端的所述第一端部连通件2和所述第二端部连通件3将各个连通管路依次首尾连通以形成串联管路。
[0068]
可以理解的是,连通管路的数量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是奇数也可以是偶数。
[0069]
在所述连通管路为奇数时,所述第一端部连通件2与所述第二端部连通件3相同;
[0070]
对所述管组结构中的全部连通管路进行编号,依次为1至m,所述第一端部连通件2设置在首层管组结构的一端,用于将编号为a和a+1的连通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部连通件3设置在尾层管组结构的另一端,用于将编号为a和a

1的连通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其中,a为小于m的偶数。
[0071]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端部连通件2和第二端部连通件3均可以包括:第一环状连通件和第一端面连通件,第一环状连通件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密封在连接后管组结构的一端的外径上,而后,第一环状连通件与第一端面连通件及管组结构内部隔离筋12匹配,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隔离筋12和第一环状连通件密封连接,第二端部连通件3与第一端部连通件2对称设置,以形成各个连通管路连通构成串联管路。为了便于焊接,第一端部连通件2和第二端部连通件3的材质可以带有焊料的金属,如铝复合板,管组结构的材质为可以铝,在焊接过程中,可以直接对第一端部连通件2和第二端部连通件3进行加热(焊接),即可实现第一端部连通件2和第二端部连通件3与对应的隔离筋12密封连接。
[0072]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后的管组结构内部的隔离筋12与密封芯体1长度相等,第一端部连通件2中设置有将编号为有a和a+1的连通管组连通的腔室,以将编号为有a和a+1的连通管组连通,第一端部连通件2和第二端部连通件3结构相同,在连接后连通管组两端对称设置,不再赘述。
[0073]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后连通管组内部的隔离筋12在连接后连通管组内部交错设置且延伸至芯体外侧,第一端部连通件2内部设置有与芯体一端匹配的沟槽,通过沟槽和延伸出的隔离筋12将编号为有a和a+1的连通管组连通,第一端部连通件2和第二端部
连通件3结构相同,在连接后连通管组两端对称设置,不再赘述。
[0074]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6所示,所述第一端部连通件2或所述第二端部连通件3包括:与编号为1的连通管路的一端或编号为m的连通管路的另一端连通的可开启的第一充注口31。
[0075]
具体的,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密封芯体1内部抽成真空,通过第一充注口31充注一部分工作液体(工质),工作液体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在管内形成长度不一的液柱和气塞。其工质液体一般为水、甲醇、乙醇、氟利昂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充注口31可以设置在与第一端部连通件2或第二端部连通件3连通的任一热管的延伸位置上。
[0076]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还包括:第一连接管路;
[0077]
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编号为1的连通管路的一端和编号为m的连通管路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上形成可开启的第二充注口32。
[0078]
具体的,第一连接管路的水力直径可以与连通管路的水力直径相同。
[0079]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连通管路为偶数时,对所述管组结构中的全部连通管路进行编号,依次为1至n,所述第一端部连通件2设置在首层管组结构的一端,用于将编号为b和b+1的连通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部连通件3设置在尾层管组结构的另一端,用于将编号为b和b

1的连通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其中,b为小于n的奇数。
[0080]
具体的,当连通管组的数量为偶数时,连接后管组结构的两端处于连通管路的同一侧,因此,第一端部连通件2与第二端部连通件3并不相同。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除湿热管的端部连通件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除湿热管的端部连通件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再一种除湿热管的端部连通件结构示意图,如图9、10及11所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端部连通件2可以包括:第二环状连通件35和第二端面连通件36,当隔离筋12的长度小于连接后管组结构的长度时,第二环状连通件35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密封在连接后管组结构的一端的外径上,而后,第二环状连通件35与第二端面连通件36及连接后管组结构的内部隔离筋12匹配,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隔离筋12和第二环状连通件35密封连接;第二端部连通件3可以包括:第三环状连通件37和第三端面连通件38,第三环状连通件37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密封在连接后管组结构的另一端的外径上,第三环状连通件37与第三端面连通件38及连接后管组结构的内部隔离筋12匹配,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隔离筋12和第三环状连通件37密封连接,以形成各个连通管路首尾相连构成串联管路。
[0081]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后管组结构的用于间隔相邻连通管路的隔离筋12与连接后管组结构的长度相等,第一端部连通件2中设置有将编号为有b和b+1的连通管路连通的腔室,以将编号为有b和b+1的连通管路连通,第二端部连通件3中设置有将编号为有b和b

1的连通管路连通的腔室,以将编号为有b和b

1的连通管路连通,以形成各个连通管路首尾依次连通构成串联管路。
[0082]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后管组结构的隔离筋12在芯体内部交错设置且延伸至连接后管组结构外侧,第一端部连通件2内部设置有与连接后管组结构一端匹配的沟槽,通过沟槽和延伸出的隔离筋12将编号为有b和b+1的连通管路连通,第一端部连通件2和第二端部连通件3作用相同,不再赘述。
[0083]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部连通件3包括:与编号为1和/或n的连通管路的一端连通的可开启的第三充注口。
[0084]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连接管路;
[0085]
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两端分别与编号为1的连通管路的一端和编号为n的连通管路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形成可开启的第四充注口。
[0086]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横叉翅片的结构示意图,除湿热管还包括:横插翅片4;
[0087]
以所述管组结构的第一弯折段16为第一换热段;以所述管组结构的第三弯折段18为第二换热段,其中,所述密封芯体1的两侧均包括弧状结构;
[0088]
所述横插翅片4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段和所述第一换热段处,用于扩大吸热或散热面积,所述第一换热段处的横插翅片4与对应的第一换热段的夹角处于87
°
至93
°
,所述第二换热段处的横插翅片4与对应的第二换热段的夹角处于87
°
至93
°

[0089]
具体的,第一换热段中相变工质在其中冷凝(即为冷凝段),第二换热段,相变工质在其中蒸发(即为蒸发段)。
[0090]
具体的,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均包括芯体两侧不同的弧状结构,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的长度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芯体的长度确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可以互换。
[0091]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可以通过连接段连接,连接段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密封芯体1一侧至另一侧的长度为5m,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的长度可以为相等的2m,连接段可以为1m,或,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的长度可以为相等的2.5m。当密封芯体1设置有连接段时,可以对连接段的外围设置保温层,用于隔热,以保证除湿热管的换热效率。
[0092]
具体的,在实际使用中,第二换热段有可能析出凝结水,为利于排出凝结的液体保证除湿热管正常运行,除湿热管采用上下贯通的横插翅片4。横插翅片4从芯体一侧插入,横插翅片4插入后,采用焊接方式连接。该横插翅片4中间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可以与芯体的蛇形状匹配,对应插接在芯体弯折的空隙处,横插翅片4的一部分区域为上下贯通,凝结水可通过该上下连通的部分流走。横插翅片4可根据需要做成开缝、开窗、波纹等强化换热的结构。
[0093]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热管增加横插翅片4,由于在烘干、除湿应用时,流过蒸发区域的气体放热降温,有可能析出凝结水,为利于排出凝结的液体保证换热器正常运行,换热器采用上下贯通的横插翅片4,相比传统翅片,横插翅片4更加不容易积灰既以强化换热,又保证除湿热管整体的刚性,避免单点受力过大泄露。
[0094]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质的填充量占所述串联管路容积的30%

80%。
[0095]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工质,所述工质通过第一充注口31、第二充注口32、第三充注口或第四充注口充注至所述串联管路中。
[0096]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除湿热管是由多个直径很小的连通管路构成的密封芯体1,由于连通管路的管径足够小,管内将形成气泡柱和液体柱间隔布置并呈随机分布的状态。在第一换热段,工质吸热产生气泡,迅速膨胀和升压,推动工质流向低温第二换热段。第二换
热段出气泡冷却收缩并破裂,压力下降,由于两端间存在压差以及相邻管子之间存在的压力不平衡,使得工质在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之间振荡流动,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在整个过程中,无需消耗外部机械功和电功,完全是在热驱动下的自我震荡,能够克服工质的重力影响,扩大除湿热管使用场景,适应性更强。
[0097]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换热除湿装置,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管换热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热管换热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

16所示,包括:表冷器或蒸发器5、如上述所述的除湿热管,所述除湿热管为多层并排顺次连接的管组结构,所述管组结构为u形;
[0098]
每层管组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16、第二弯折段17和第三弯折段18,所述表冷器或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段16和所述第三弯折段18之间,所述表冷器或所述蒸发器内设置有循环降温管路。
[0099]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除湿热管的开口朝下,可以理解的是,除湿热管的开口可以是第一弯折段16的延长线与第三弯折段18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的中位线的方向,即夹角的中位线可以也水平面成小于180度的夹角。
[0100]
具体的,由于除湿热管尺寸高度可达2~3米,长度也可能达到3米左右,若整体采用扁管连续盘绕制造,一旦出现质量缺陷则可能会导致整个除湿热管失效。因此对于大尺寸的除湿热管采用模块化设计,制成多个除湿热管,然后组合成一个大型热管。这种设计也有利于减轻单个模块重量,利于现场改造施工,同时在个别模块失效时,也便于拆换维修。如图15示出了一种模块化方式,即将装配钣金后的除湿热管模块叠加,构成大高度的除湿热管,模块直接采用螺栓固定。也可以将多个密封芯体1叠加、固定后,外部安装整体的钣金框架。通常除湿热管在空调、除湿、烘干系统中安装时采用水平方式,如图15所示。
[0101]
实际使用中,中央空调的风道通常较深,大的可达4~5米,高度约为2~3米,一般深度大于高度。由于本申请提供的除湿热管有重力无关特性,可以任意方向安装,因此可以沿深度方向用一或多个除湿热管从上向下安装。这样一方面降低了换热器长度,减少了工质流动阻力,提高了热管性能,另一方面在施工现场也更便于安装。如图16示出的是两个除湿热管从上向下安装的方式。
[0102]
本发明提供的热管换热除湿装置是由多个直径很小的连通管路构成的密封芯体1,由于连通管路的管径足够小,管内将形成气泡柱和液体柱间隔布置并呈随机分布的状态,在热传递过程中,无需消耗外部机械功和电功,完全是在热驱动下的自我震荡,能够克服工质的重力影响,扩大除湿热管使用场景,适应性更强。
[010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104]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
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