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85162发布日期:2021-08-06 18:36阅读:90来源:国知局
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空调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于空调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今用户使用空调器,不仅希望其具有更快的制冷和制热效果,对于空调器净化以及杀菌等相关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的空调器中有一些设置有空气净化或者杀菌功能的模块,在对空气进行杀菌方面,主要采用重金属杀菌、紫外线杀菌以及微生物杀菌等方式,由于环境方面的局限性,这些杀菌方式都存在有弊端,比如照射范围有限、二次污染、杀菌不彻底以及效果衰减严重等方面的问题,实际杀菌效果并不理想。在空气净化方面,主要采用空气过滤等方式,整体功能较为单一。近年来双极离子净化技术逐步得到应用,其中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能够与细菌、霉菌或病毒进行表面吸附,并将其氧化为羟基(oh)从表面的蛋白质中瞬间抽取氢(h),分解蛋白质,oh基与h离子相结合,形成水(h2o),返回到空气中,从而将空间细菌、病毒等快速杀灭去除。同时负离子还能够与空气中的尘粒、烟雾等物体进行吸附,形成重离子而进行沉降,能够实现很好的净化和杀菌效果。

在本申请人于2021年3月1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0275839.6的发明专利申请中,提出一种室内机,室内机上设置有两个出风口,出风挡柱前后滑动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开闭,并形成空气汇聚的负压区域,离子发射模块设置在负压区域内,其中离子发射模块能够发射双极离子,并随空调送风发射至室内各处。但是在后续的试验和研究中发现,双极离子发射模块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在双极离子发射过程中,双极离子发射头前方如果有遮挡的话,一部分双极离子就会吸附在遮挡物上,会对双极离子的发射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将双极离子发射头暴露在室内机外侧的话,就不会存在双极离子发射头有遮挡的问题,但是会影响室内机整体的安全性,用户能够随意触碰也带来了更易损坏的可能。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室内机来解决现有双极离子发射装置位置受限的问题,同时还能够确保有效的室内净化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双极离子发射装置位置受限的问题,实现有效的室内净化杀菌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

出风挡柱,所述出风挡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闭,并形成空气汇聚的负压区域,所述出风挡柱为空心柱状,所述出风挡柱朝向室内机内部和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离子出口;

等离子发射模块,所述等离子发射模块设置于所述出风挡柱的内部。

在上述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等离子发射模块包括等离子发射单元及接地单元。

在上述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离子发射单元为多尖针的不锈钢针板,所述接地单元为条状不锈钢片。

在上述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不锈钢针板为一个,并且设置在所述出风档柱朝向室内机内部的一侧。

在上述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档柱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条状不锈钢片为两片,分别设置在椭圆形的所述出风档柱的上下两侧。

在上述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结构相同,相应地第二出风口也设置有出风挡柱,实现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内机的前方,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内机的下方。

在上述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内机的前方,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结构不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内机的下方,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实现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闭。

在上述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高压电模块,所述高压电模块与所述等离子发射模块电连接。

在上述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离子出口为多个并排设置的小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本领域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出风挡柱,出风挡柱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并与壳体滑动连接,以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开闭,并形成空气汇聚的负压区域,出风挡柱为空心柱状,出风挡柱朝向室内机内部和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离子出口;等离子发射模块,等离子发射模块设置于出风挡柱的内部。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本发明的室内机发送的等离子能够在第一出风口送风时,对空调送风进行净化杀菌;同时等离子还能够在送风的作用下,到达负压区域,在负压带动下,随风扩散至室内各处,具有更好的发射效果;第一出风口不送风时,等离子也能够通过离子出口扩散到室内和室内机内部,对室内空气以及室内机其他出风口的送风进行杀菌净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人于2021年3月1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0275839.6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双极离子发射模块设置于负压区域内,能够实现空调送风对双极离子的二次输送。但是双极离子发射后,如果发射头前方有遮挡,有一部分双极离子就会附着在遮挡物上,对发射效果产生影响;如果将双极离子发射头暴露于室内机外侧,能够解决发射头遮挡的问题,但是对室内机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出风挡柱,出风挡柱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并与壳体滑动连接,以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开闭,并形成空气汇聚的负压区域,出风挡柱为空心柱状,出风挡柱朝向室内机内部和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离子出口;等离子发射模块,等离子发射模块设置于出风挡柱的内部。在第一出风口送风时,对空调送风进行净化杀菌,并在送风的作用下,等离子发射模块发射的等离子能够到达负压区域,在负压带动下,随风扩散至室内各处,具有更好的发射效果;同时第一出风口不送风时,等离子也能够通过离子出口扩散到室内和室内机内部。等离子发射模块包括离子发射单元和接地单元,离子发射单元为多针尖不锈钢针板,接地单元为条状不锈钢片,等离子发射模块与高压电模块电连接,在高压电模块的作用下多针尖不锈钢针板电离空气产生等离子,同时接地的条状不锈钢片,与多针尖不锈钢针板配合形成离子场。电离空气产生的等离子中,一些寿命较短离子在离子场内对送风过程中的空气实现净化杀菌作用,另外寿命较长的离子能够随送风扩散到室内,对室内空气实现净化杀菌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室内机及空调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送风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送风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送风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负压区域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2-出风挡柱,21-离子出口,3-等离子发射模块,31-等离子发射单元,32-接地单元,4-第一出风口,5-第二出风口,6-导风板,7-负压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尽管说明书中是以室内机为例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发明显然可以采用其他各种送风装置,只要该送风装置具有空气调节效果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室内机进行描述。其中,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示意图。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为解决现有的离子发射模块位置受限的问题,本发明的室内机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4;出风挡柱2,出风挡柱2设置于第一出风口4处,并与壳体1滑动连接,以实现第一出风口4的开闭,并形成空气汇聚的负压区域7,出风挡柱2为空心柱状,出风挡柱2朝向室内机内部和外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离子出口21;等离子发射模块3,等离子发射模块3设置于出风挡柱2的内部。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室内机通过第一出风口4送风过程中,空调送风经过出风挡柱2,等离子能够对空调送风的空气进行杀菌净化。同时空调送风被出风挡柱2分流后聚合,会形成一个负压区域7,如图6所示,等离子模块发送的等离子能够在第一出风口4送风时,在送风的作用下,到达负压区域7,在负压带动下,随风扩散至室内各处,发射距离更远,具有更好的发射效果;同时第一出风口4不送风时,等离子也能够通过离子出口21扩散到室内和室内机内部,对室内空气以及室内机其他出风口的送风进行杀菌净化。负压区域7是指空调送风经过出风挡柱2时,空调风分成两路,在经过出风挡柱2后两路空调风聚合在一起,在靠近出风挡柱2朝向室内一侧的位置,风速极小,而再往前风速会很高,这个风速极小的区域即为负压区域7。

下面进一步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的室内机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等离子发射模块3包括等离子发射单元31及接地单元32。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等离子发射单元31和接地单元32配合能够形成离子场,一些等离子能够在离子场内对经过的送风空气进行净化杀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离子发射单元为多尖针的不锈钢针板,接地单元32为条状不锈钢片。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不锈钢针板和不锈钢片能够更好的设置在中空的出风挡柱2的内部,对出风挡柱2的结构没有其他要求,且不外显于室内机的外侧,更加安全可靠。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不锈钢针板为一个,并且设置在出风档柱朝向室内机内部的一侧。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不锈钢针板发射等离子,将不锈钢针板设置在出风挡柱2朝向室内机内部的一侧,不锈钢针板的发射头就能够朝向室内一侧,等离子整体发射效果更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出风档柱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条状不锈钢片为两片,分别设置在椭圆形的出风档柱的上下两侧。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不锈钢片设置于椭圆形出风挡柱2的上下两侧,不锈钢片上下对应设置,与不锈钢针板配合形成的离子场更为稳定。

具体地,等离子模块产生的等离子体对致病微生物灭活是在高压电场、高能负离子、短寿命活性粒子(如o、oh、ho2等)和长寿命活性物种(如o3、o2-、激发态n2、no、h2o2等)协同作用下的结果,其中等离子体中的高能负离子和短寿命活性粒子(如o、oh、h、ho2等)对致命菌的灭活起主导作用,但这些粒子主要集中在等离子放电区域,也就是离子场内,一旦远离放电区就很快湮灭在空气中。因而,这些活性粒子可以通过气流的流动,作用于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起到杀灭效果,而对附着在培养皿中的致病微生物则很难起到灭活的作用;长寿命活性物种(如o3、o2-、激发态n2、no、h2o2等)在该类型等离子体中对灭菌起辅助作用,这些微量的在安全阀值内的o3和大量的激发态n2等可以随着气流流动,扩散到房间内,使致病微生物失活。同时负离子产生后,与空气中的尘粒、烟雾、粉尘、pm2.5等表面附着形成重离子而沉降,负离子亦具有降尘、减少空气中pm2.5的作用。

因而,在第一出风口4送风时,高能负离子和短寿命离子在离子场中,对经过的空调送风中的空气进行净化杀菌,而长寿命的活性离子则在空调送风带动下到达负压区域7内,并由经过出风挡柱2后聚合的空调送风进行二次引流,发送至室内各处,实现空气的净化杀菌功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等离子模块电离空气产生电子、正离子、负离子、基态的原子或分子、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游离基等6种类型的粒子。

等离子杀菌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高速粒子的穿透效应:在微生物表面产生的剪切力大于其细胞膜表面张力;

2.电场效应:平均电场强度超过一定强度时,细菌细胞膜会被击穿;

3.紫外光作用:等离子体产生过程中可放出紫外光,被dna等核酸吸收而起到杀菌作用;

4.高能粒子和活性自由基的作用:与细菌体内蛋白质和核酸发生反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上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5,第二出风口5与第一出风口4结构相同(图中未示出),相应地第二出风口5也设置有出风挡柱2,实现第二出风口5的开闭,第一出风口4朝向室内机的前方,第二出风口5朝向室内机的下方。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在室内机送风过程中,冷风质量较重,而热风质量较轻,室内机设置有向前和向下两个相同的出风口,能够实现冷风向上吹,热风向下吹,能够使人体感官更为舒适。在两个出风口分别设置等离子发射模块3,能够实现在不同出风口送风时,离子都能够有效的被吹出,并且发射的距离更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出风口4朝向室内机的前方,壳体1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出风口4结构不同第二出风口5,第二出风口5朝向室内机的下方,第二出风口5设置有导风板6,导风板6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1上,以实现第二出风口5的开闭。室内机通过第一出风口4吹出冷风,通过第二出风口5吹出热风,第二出风口5设置有导风板6,实现第二出风口5的打开和闭合。如图3和图6所示,在室内机吹冷风时,一部分等离子对经过离子场的空气进行杀菌净化,另外一部分等离子在空调送风的作用下发射至冷风形成的负压区域7,等离子随冷风有效地扩散到室内;如图4所示,在室内机吹热风时,由于出风挡柱2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离子出口21,发射的等离子能够通过离子出口21到达室内以及室内机的内部,对室内空气以及第二出风口5的空调送风进行杀菌净化。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在吹冷风时能够实现更优的空气净化杀菌效果,在吹热风时等离子发射模块3发射的等离子也能够对室内空气以及第二出风口5的送风进行杀菌净化,整体结构更为简单。同时,由于是在现有技术的室内机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直接增加一个特殊出风口的改动,整体无需另辟新的生产线,因此制造成本更低。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内设置有高压电模块,高压电模块与等离子发射模块3电连接。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高压电模块能够产生直流正高压和直流负高压,连接到多针不锈钢针板上,能够电离空气最终产生等离子。

具体地,高压电模块是内部高压电源转化部分,作用是将输入的直流或交流电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脉冲振荡电路,过压限流、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将低电压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负离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和直流正高压,再通过通电线将直流负高压和直流正高压连接到等离子发射模块3;高压电模块装配于壁挂式空调罩壳背后,等离子发射模块3的电压越高,电离能力越强,产生的等离子量越大,但是输出电压越高需要内部增压电路越复杂、元器件要求越高、成本越高,所以需要综合考虑。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离子出口21为多个并排设置的小孔。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出风挡柱2内侧和外侧均并排设置有多个小孔,作为离子出口21,等离子能够从离子出口21发射出去;同时,并排设置的多个小孔,形状和外观都比较规整,对于室内的整体气流不会产生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在室内机正常开启后,不论用户选择的是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室内机都是首先以最大送风模式运行,如图5和图6所示,即出风挡柱2后移使第一出风口4打开,导风板6小角度转动(如45°)第二出风口5打开,两个出风口均送风,当室内温度到达设定温度后,如果开始用户选择的是制冷模式,则出风挡柱2后移,第一出风口4打开,形成负压区域7,吹出冷风,冷风上吹或者平吹,第二出风口5的导风板6闭合;如果开始用户选择的是制热模式,则出风挡柱2前移,第一出风口4关闭,第二出风口5的导风板6大角度转动(如>80°),第二出风口5打开,热风下吹。

特别地,等离子的杀菌效率高于同等成本的紫外灯,等离子模块设置在出风挡柱2的内部,且由于出风挡柱2外侧设置有多个小孔,因而等离子模块的功能是能够看到的,但是却不影响室内机的整体功能和安全性。同时等离子的安全性比紫外线高,在应用等离子杀菌净化的过程中,等离子中包含的一些活性离子对于人体也会有诸多的好处,如调血脂、血压、改善心功能,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室内机上设置有两个出风口,第一出风口4通过出风挡柱2的前后移动实现开闭,出风挡柱2为中空结构,其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离子出口21,等离子发射模块3设置在出风挡柱2的内部。等离子发射模块3包含离子发射单元和接地单元32,离子发射单元和接地单元32形成离子场,等离子发射模块3与高压电模块连接,获得直流高压,电离空气获得等离子。寿命较短等离子在离子场内对经过离子场的空气进行净化杀菌,寿命较长等离子随空调送风发射到室内各处。在第一出风口4送风时,出风挡柱2后移打开,能够实现空调送风的分流和聚合,形成负压区域7,寿命较长等离子在空调送风作用下到达负压区域7,并被空调送风进一步引流发射到室内各处,发射距离更远,发射效果更好。在第二出风口5送风时,由于出风挡柱2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离子出口21,等离子仍能够通过离子出口21扩散到室内及室内机内部,对室内空气机第二出风口5的送风进行净化杀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仅用来阐述本发明的原理,并非旨在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发明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上述结构进行调整,以便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出风挡柱2可以是柱状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结构,只要能够实现衍生出负压区域7以及出风口的打开和闭合即可,这些都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导风板6可以与壳体1转动连接,也可以与壳体1滑动连接,还可以与壳体1抽拉式连接,只要能够实现第二出风口5有效开闭即可,这些都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具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室内机。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