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调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7474发布日期:2022-09-28 02:5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用于调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湿度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调湿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商场或仓库等一些商业区域对内部空气的湿度往往都会有一些不同的需求,但是室内空气中的湿度随着季节的变化波动较大,因此需要对内部空间进行湿度调节,如采用加湿机和除湿机进行加湿或除湿,采用加湿机和除湿机两个独立的装置对环境进行加湿、除湿,比较占用空间且成本较高。
3.相关技术中存在将室内与室外空气进行置换,在置换的过程中吸收室外空气中的水分释放到室内,或吸收室内空气中的水分释放到室外,来对室内进行加湿或除湿,但是相关技术中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性较大,当室外空气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室外低质量的空气会排放到室内污染室内环境,稳定性较差。
4.因此,如何提高湿度调节时对室外环境的适应性,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调湿的装置,以提高湿度调节时对室外环境的适应性,进而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
7.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调湿的装置包括:罩壳、调湿转盘和第一隔板。罩壳内部限定出空腔,且空腔的一端具有开口;调湿转盘可转动地设置于空腔内,且调湿转盘的上端面与空腔内壁之间限定出流通腔,气流能够沿竖直方向穿过调湿转盘,调湿转盘的下端面位于开口处;第一隔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流通腔内,并将流通腔分隔为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
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调湿的装置,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9.常温的气流在流经调湿转盘时气流中的水分会被吸收,而经过加热后的气流流经吸收水分的调湿转盘时会将调湿转盘内的水分释放到气流中,利用调湿转盘的这种特性,驱动调湿转盘在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下方持续转动,并使气流或加热气流中的一个穿过位于第一腔室下方的调湿转盘进入第一腔室内,然后再次穿过位于第一腔室下方的调湿转盘流出,另一个穿过位于第二腔室下方的调湿转盘进入第二腔室内,然后再次穿过位于第二腔室下方的调湿转盘流出,更好的吸收气流中的水分,或更好的将吸收的水分释放到加热的气流中,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室内持续的进行加湿或除湿,还能够根据室外环境质量来驱动第一隔板的转动切换气流的流道,能够实现在加湿或除湿的过程中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发生交换,或者不发生交换,进而在对室内有换风需求的情况下使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发生交换,在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没有换风需求的情况下使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之间不发生
交换,避免室外污浊的空气进入到室内,有选择性的利用室外气流,降低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
10.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12.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调湿的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13.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调湿的装置的剖面图;
14.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板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板位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调湿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0.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调湿转盘的爆炸示意图;
21.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隔板与调湿转盘下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调湿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25.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与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
28.100、罩壳;110、空腔;112、第一腔室;113、第二腔室;120、安装座;200、调湿转盘;210、框架部;220、转盘部;230、第一进风端;240、第一出风端;250、第二进风端;260、第二出风端;300、第一隔板;310、加热部;311、气道;400、第二隔板;410、第一板;420、第二板;430、连接架;431、第一架;432、第二架;500、第一驱动部;510、连接盘;511、第一环形齿条;520、第一电机;600、第二驱动部;610、传动圆盘;611、第二环形齿条;620、输出轴;630、第二电机;700、壳体;701、第一进风口;702、第一出风口;703、第二进风口;704、第二出风口;710、第一气流腔;720、第二气流腔;730、第三气流腔;740、第四气流腔;750、隔断板;751、第一通风口;752、第二通风口;760、冷凝器;770、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
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30.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1.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2.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3.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5.结合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调湿的装置,包括:罩壳100、调湿转盘200和第一隔板300。罩壳100内部限定出空腔110,且空腔110的一端具有开口;调湿转盘200可转动地设置于空腔110内,且调湿转盘200的上端面与空腔110内壁之间限定出流通腔,气流能够沿竖直方向穿过调湿转盘200,调湿转盘200的下端面位于开口处;第一隔板300可转动地设置于流通腔内,并将流通腔分隔为第一腔室112与第二腔室113。
36.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调湿的装置,常温的气流在流经调湿转盘200时气流中的水分会被吸收,而经过加热后的气流流经吸收水分的调湿转盘200时会将调湿转盘200内的水分释放到气流中,利用调湿转盘200的这种特性,驱动调湿转盘200在第一腔室112与第二腔室113的下方持续转动,并使气流或加热气流中的一个穿过位于第一腔室112下方的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一腔室112内,然后再次穿过位于第一腔室112下方的调湿转盘200流出,另一个穿过位于第二腔室113下方的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二腔室113内,然后再次穿过位于第二腔室113下方的调湿转盘200流出,更好的吸收气流中的水分,或更好的将吸收的水分释放到加热的气流中,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室内持续的进行加湿或除湿,还能够根据室外环境质量来驱动第一隔板300的转动切换气流的流道,能够实现在加湿或除湿的过程中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发生交换,或者不发生交换,进而在对室内有换风需求的情况下使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发生交换,在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没有换风需求的情况下使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之间不发生交换,避免室外污浊的空气进入到室内,有选择性的利用室外气流,降低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
37.可选地,第一腔室112和/或第二腔室113内设有加热部310。这样,能够使流经第一腔室112和/或第二腔室113内的气流被加热,使通过第一腔室112和/或第二腔室113流出的
气流能够带走位于第一腔室112和/或第二腔室113下方的调湿转盘200内的水分,起到加湿或除湿的作用,更好的对室内进行持续的加湿或除湿。
38.可选地,第一腔室112或第二腔室113内设有加热部310。这样,通过加热部310能够对流经的气流进行加热,使加热后的气流能够带走调湿转盘200中吸收的水分,从而更好的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或除湿。例如,在第一腔室112连通室外环境,第二腔室113连通室内环境的情况下,即室内气流处于内循环的状态,若第一腔室112内设有加热部310,则流经第二腔室113的室外气流中的水分被位于第二腔室113下方的调湿转盘200吸收,流经第一腔室112内的气流被加热部310加热,使通过第一腔室112流出的加热气流能够带走位于第一腔室112下方的调湿转盘200中的水分,起到对室内环境除湿的作用,若第二腔室113内设有加热部310,则流经第一腔室112的室内气流中的水分被位于第一腔室112下方的调湿转盘200吸收,流经第二腔室113内的室外气流被加热部310加热,带走位于第二腔室113下方的调湿转盘200中的水分,起到对室内环境加湿的作用;在第一腔室112连通室外环境,第二腔室113也连通的室外环境的情况下,即室内气流处于外循环的状态,若第一腔室112内设有加热部310,则从室内流入室外的气流流经第二腔室113时水分被位于第二腔室113下方的调湿转盘200吸收,从室外流入室内的气流被在流经第一腔室112时被加热并带走位于第一腔室112下方的调湿转盘200中吸收的水分排到室内,起到对室内环境加湿的作用,若第二腔室113内设有加热部310,则从室外流向室内的气流在流经第一腔室112时气流中的水分被位于第一腔室112下方的调湿转盘200吸收,从室内流向室外的气流在第二腔室113内被加热,带走位于第二腔室113下方的调湿转盘200中的水分排向室外,起到对室内环境除湿的作用。
39.可选地,第一腔室112和第二腔室113内均设有加热部310,两个加热部310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两个加热部310所在的水平线与第一隔板300交叉,且交叉点位于第一隔板300的中心。这样,使室内环境无论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的情况下,均能通过控制第一腔室112与第二腔室113内的加热部310的开启或关闭来起到对室内环境除湿或加湿的作用,且两个加热部310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与第一隔板300交叉设置,使第一腔室112或第二腔室113内流经的气流能够更好的被加热,从而更好的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或除湿。例如,在室内环境处于内循环的情况下,第一腔室112与室外环境连通,第二腔室113与室内环境连通,通过控制第一腔室112内的加热部310关闭,第二腔室113内的加热部310开启,通过位于第一腔室112下方的调湿转盘200吸收流经第一腔室112内的气流中的水分,对流经第二腔室113内的气流加热,使加热后的气流带走位于第二腔室113下方的调湿转盘200中的水分,起到对室内环境加湿的作用,也可控制第一腔室112内的加热部310开启,第二腔室113内的加热部310关闭,通过位于第二腔室113下方的调湿转盘200吸收流经第二腔室113内气流的水分,流经第一腔室112内的气流被加热,加热后的气流带走位于第一腔室112下方的调湿转盘200中的水分,起到对室内环境除湿的作用;在室内环境处于外循环的情况下,第一腔室112与室外环境连通,第二腔室113也与室外环境连通,通过控制第一腔室112内的加热部310关闭,第二腔室113内的加热部310开启,从室外流向室内的气流流经第一腔室112气流中水分被调湿转盘200吸收,从室内流向室外的气流流经第二腔室113被加热,加热后的气流带走调湿转盘200中的水分排向室外,起到对室内环境除湿的作用,也可控制第一腔室112内的加热部310开启,第二腔室113内的加热部310关闭,从室内流向室外的气流在经过
第二腔室113中的水分被调湿转盘200吸收,从室外流向室内的气流经过第一腔室112被加热,加热后的气流带走调湿转盘200中的水分排向室内,起到对室内环境加湿的作用。
40.可选地,加热部310为矩形框架结构,其内侧设有多个沿其宽度方向均匀排布的云母电加热片,且相邻的云母电加热片之间均具有气道311。这样,使流经加热部310的气流能够被更均匀的加热,从而更好的进行加湿或除湿。
41.结合图6-10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该用于调湿的装置还包括:第二隔板400。第二隔板400,可转动地设置于调湿转盘200的下端,且与第一隔板300连接,第二隔板400包括第一板410与第二板420,第一板410与第二板420交叉设置,且第一板410与第一隔板300平行且中心处于同一竖直线上。这样,将第二隔板400设置在调湿转盘200的下端,通过交叉设置的第一板410与第二板420能够在调湿转盘200的下端面限定出多个进风端与出风端,室外和室内气流能够通过多个进风端进入第一腔室112或第二腔室113内,然后通过多个出风端排出,进而更好的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或除湿,且在加湿或除湿过程中能够根据室外环境质量进行气流通道的切换,提高环境的适应性,而且通过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连接,能够使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同步转动,在第一隔板300转动切换气流通道的情况下,位于调湿转盘200下端的第二隔板400能够随着第一隔板300同步转动,由于第二隔板400的第一板410与第一隔板300平行且中心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时,第二隔板400的第一板410与第一隔板300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同一竖直面,因此使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同步转动,能够保持多气流通道的通畅,更好的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或除湿。
42.可选地,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之间通过连接架430连接,连接架430包括第一架431与第二架432,第一架431为竖直设置的板状结构,且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板410的一端与第一隔板300的一端;第二架432也为竖直设置的板状结构,且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板410的另一端与第一隔板300的另一端。这样,由于第二隔板400中的第一板410与第一隔板300处于同一竖直面上,且通过两端均通过竖直设置的连接架430连接,在第二隔板400转动的同时能够通过连接架430更好的带动第一隔板300转动,提高了第一隔板300转动的稳定性,从而更好的切换室内与室外连通的气流通道。
43.可选地,调湿转盘20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架431与第二架432之间。这样,使室外或室内的气流能够穿过调湿转盘200下端面流入第一腔室112或第二腔室113内,然后再穿过调湿转盘200的下端面流出,从而更好的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或除湿。
44.可选地,调湿转盘200包括:框架部210与转盘部220。框架部210呈圆盘状,且内侧限定出圆形安装框,框架部210的外周与空腔110内壁连接;转盘部220可转动地的设置于圆形安装框内。这样,通过框架部210的外周与空腔110的内壁连接,将空腔110封堵,能够防止气流从调湿转盘200的边缘通过,引导气流更好的穿过转盘部220,使流经转盘部220的气流更好的被加湿或除湿,从而提高加湿或除湿效率。
45.可选地,转盘部220沿径向上封堵圆形安装框。这样,使流经圆形安装框的气流均能穿过转盘部220,进一步使调湿转盘200能够更好的吸收水分或释放水分,提高加湿或除湿的效率。
46.可选地,转盘部220包括:骨架和吸湿材料。骨架为圆盘形;吸湿材料填充在骨架内。这样,通过设置骨架,可提高转盘部220的结构稳定性,防止转盘部220的损坏,将吸湿材料填充在骨架内,在气流穿过骨架时气流中的水分被填充在骨架内的吸湿材料吸收,或吸
湿材料中的吸收的水分释放带气流中,从而更好的对室内进行加湿或除湿。
47.可选地,骨架由玻璃纤维或陶瓷纤维组成。这样,时骨架的结构稳定且轻巧,便于转盘部220的旋转,提高了转盘部220的稳定性。
48.可选地,吸湿材料包括:硅胶、mof、分子筛中的一个或多个。这样,上述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在常温下高效的吸收气流中的水分,且在加热情况下可高效的释放水分。
49.可选地,第二隔板400与调湿转盘200的下端面限定出第一进风端230、第一出风端240、第二进风端250以及第二出风端260,在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端230通过第一腔室112与第一出风端240连通,第二进风端250通过第二腔室113与第二出风端260连通;在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端230通过第一腔室112与第二出风端260连通,第二进风端250通过第二腔室113与第一出风端240连通。这样,气流通过第一进风端230和第二进风端250穿过调湿转盘200流入第一腔室112和第二腔室113,然后流入第一腔室112和第二腔室113内的气流再次穿过调湿转盘200通过第一出风端240和第二出风端260排出,起到加湿或除湿的作用,还可根据室外环境质量切换第一隔板300的位置,从而实现内循环加湿或除湿,或外循环加湿或除湿,在对室内环境持续加湿或除湿的同时还能根据室外环境的质量进气流通道的切换,提高了环境适应性。例如,第一进风端230与第一出风端240连通室外,第二进风端250与第二出风端260连通室内,在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端230通过第一腔室112与第一出风端240连通组成从室外进风排放到室外的气流通道,第二进风端250通过第二腔室113与第二出风端260连通组成从室内进风排放到室内的气流通道;在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端230通过第一腔室112与第二出风端260连通组成从室外进风排放到室内的气流通道,第二进风端250通过第二腔室113与第一出风端240连通组成从室内进风排放到室外的气流通道。
50.可选地,第一板410与第二板420为相同的板状结构,且第一板410与第二板420之间垂直交叉,其中心重叠。这样,使第一板410与第二板420呈十字交叉状设置,通过第一板410与第二板420分隔出的第一进风端230、第一出风端240、第二进风端250以及第二出风端260的大小均匀,进风面积差异较小,能够更好的进风。
51.可以理解的,第一隔板300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时,第一隔板30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第二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时,第一隔板30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52.结合图11-12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二隔板400下端设有第一驱动部500,能够驱动第二隔板400转动,且第一驱动部500包括:连接盘510和第一电机520。连接盘510设置于第二隔板400下端,且与第二隔板400的下端面连接,其外周设有第一环形齿条511;第一电机520其输出端与第一环形齿条511啮合连接。这样,在第一隔板300需要切换位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电机520驱动连接盘510转动,进而驱动第二隔板400转动,由于第二隔板400通过连接架430与第一隔板300连接,从而能够通过第二隔板400带动第一隔板300同步转动,使第一隔板300转动时的稳定性更高,从而更好的切换室内和室外连通的气流通道,在对室内环境持续加湿或除湿的同时还能根据室外环境的质量进气流通道的切换,提高了环境适应性。
53.可选地,连接盘510下侧面设有第二驱动部600,能够驱动调湿转盘200转动,且第二驱动部600包括:传动圆盘610、输出轴620和第二电机630。传动圆盘610可转动地的设置
于驱动盘下侧面,且与驱动盘同心,传动圆盘610的外周设有第二环形齿条611;输出轴620穿过驱动盘与第二隔板400的中心设置,且其一端与传动圆盘610的圆形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调湿转盘200的圆心处固定连接;第二电机630其输出端与第二环形齿条611啮合连接。这样,能够通过第二电机630驱动传动圆盘610转动,进而通过传动圆盘610带动输出轴620转动,通过输出轴620来带动调湿转盘200持续转动,使调湿转盘200位于第一腔室112与第二腔室113下方持续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吸湿与放湿,从而更好的对室内进行加湿或除湿,由于传动圆盘610可转动地设置在驱动盘下侧面,且与驱动盘同心,输出轴620穿过第二隔板400的中心与调湿转盘200连接,使调湿转盘200的驱动与第二隔板400的驱动之间互不干扰,提高了调湿转盘200转动时的稳定性。
54.可选地,输出轴620与第二隔板400的中心位置的连接处通过密封轴承连接。这样,使输出轴620能够相对于第二隔板400自由转动,降低了第二隔板400中心与输出轴62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更好的通过输出轴620驱动调湿转盘200转动,进一步提高调湿转盘200转动时的稳定性。
55.可选地,第一隔板300与罩壳100的内壁连接,且罩壳100上端设有安装座120,罩壳100可转动地的安装于安装座120上。这样,使罩壳100能够随着第一隔板300转动,在需要切换室内和室外连通的气流通道时,通过驱动罩壳100与第一隔板300同时转动,能够进一步增强第一隔板300转动时的稳定性。
56.可选地,连接架430与罩壳100的内壁连接,且连接架430嵌入罩壳100内壁。这样,进一步增强第一隔板300和第二隔板400,与罩壳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57.结合图13-15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该用于调湿的装置还包括:壳体700。壳体700内部限定出安装腔,所述罩壳100安装于安装腔内,将安装腔分隔为第一气流腔710、第二气流腔720、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这样,在对室内环境加湿或除湿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室外环境质量来驱动第一隔板300的转动切换气流的流道,进而来切换第一气流腔710、第二气流腔720、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的联通关系,能够实现在加湿或除湿的过程中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发生交换,或者不发生交换,进而在对室内有换风需求的情况下使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发生交换,在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没有换风需求的情况下使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之间不发生交换,避免室外污浊的空气进入到室内,有选择性的利用室外气流,降低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
58.可选地,罩壳100设置于安装腔的中间位置。这样,使通过罩壳100分隔出的第一气流腔710、第二气流腔720、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大小均匀,流通面积也相对均匀,使气流更顺畅的流通。
59.可选地,在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气流腔710与第二气流腔720连通,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连通;在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气流腔710与第三气流腔730连通,第二气流腔720与第四气流腔740连通。这样,通过第一隔板300的位置切换,能够切换壳体700内的流道的连通关系,使室外与室外连通、室内与室内连通,或室内与室外连通,在对室内环境持续加湿或除湿的同时还能根据室外环境的质量进气流通道的切换,提高了环境适应性。
60.可选地,壳体700包括连通室外的第一进风口701与第一出风口702,连通室内的第二进风口703与第二出风口704,第一进风口701与第一气流腔710连通,第一出风口702与第
二气流腔720连通,第二出风口704与第三气流腔730连通,第二进风口703与第四气流腔740连通。这样,通过第一隔板300的位置切换,能够切换壳体700内的流道的连通关系,进而切换室内与室外的连通关系,在对室内环境持续加湿或除湿的同时还能根据室外环境的质量进气流通道的切换,提高了环境适应性。例如,在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室外的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701进入第一气流腔710,然后通过调湿转盘200下端面上的第一进风端230穿过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一腔室112内,然后经第一出风端240吹出流入第二气流腔720内,最终通过第一出风口702吹出到室外,完成一次室外气流的循环,室内的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703进入第四气流腔740内,然后通过调湿转盘200下端面上的第二进风端250进入第二腔室113内,然后经第二出风端260吹出流入第三气流腔730内,最终通过第二出风口704吹出到室内,完成一次室内气流的循环,此时室外与室外连通,室内与室内连通;在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室外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701进入第一气流腔710内,然后通过调湿转盘200下端面上的第一进风端230穿过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一腔室112内,然后经第二出风端260吹出到第三气流腔730内,最终通过第二出风口704吹出到室内,完成一次室外到室内的循环,室内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703进入第四气流腔740内,然后通过调湿转盘200下端面上的第二进风端250进入第二腔室113内,然后经第一出风端240流出到第二气流腔720内,最终通过第一出风口702排出到室外,完成一次室内到室外的循环,此时室内与室外连通。
61.可选地,罩壳100为圆形结构,其外周处设有隔断板750,且隔断板750延伸至与其对应的壳体700内壁上。这样,通过罩壳100与隔断板750的配合更好的将安装腔分隔为第一气流腔710、第二气流腔720、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提高该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62.可选地,罩壳100上端的安装座120固定设置于壳体700的上侧内壁上。这样,通过壳体700的上侧内壁对安装座120进行支撑,提高罩壳100在转动时的稳定性。
63.可选地,隔断板750与罩壳100的外周具有间隙。这样,使罩壳100在第一隔板300转动的同时能够相对于隔断板750进行转动调节。
64.可选地,隔断板750设有四个,分别位于罩壳100外周的12点钟位置、3点钟位置、6点钟位置与9点钟位置,且分别延伸至与其对应的壳体700内壁上。这样,通过设置四个隔断板750与罩壳100配合能够更好的将安装腔均匀的分隔为第一气流腔710、第二气流腔720、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65.可选地,第一气流腔710与第三气流腔730之间设有第一通风口751,第二气流腔720与第四气流腔740之间设有第二通风口752。这样,在进行室内与室内连通,室外与室外连通的内循环,且室外环境质量较高的情况下,第一气流腔710与第二气流腔720连通,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连通,此时能够通过第一通风口751使室外的少量空气进入室内,通过第二通风口752使室内的少量空气排放到室外,进行微新风的室外循环,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
66.可选地,第一通风口751设置于第一气流腔710与第三气流腔730之间的隔断板750上,第二通风口752设置于第二气流腔720与第四气流腔740之间的隔断板750上,且第一通风口751与第二通风口752上均设有开关结构。这样,通过第一通风口751与第二通风口752能够使室内与室外之间进行微新风交换,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还能通过开关结构控制第一通风口751与第二通风口752的开闭。
67.可选地,第一气流腔710和/或第四气流腔740内设有冷凝器760。这样,在室内采用空调进行制冷时,将与空调连通的冷凝器760设置在第一气流腔710或第四气流腔740内,由于第一气流腔710与第一进风口701连通,第四气流腔740与第二进风口703连通,均为进风端,可利用冷凝器760的热量对流经的气流进行加热,使流入调湿转盘200内的气流能够更好的将调湿转盘200中的水分带走,而且利用空调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废热来对进风气流进行加热,降低加热部310的功率,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更加节能环保。
68.可选地,第二气流腔720和/或第三气流腔730内设有蒸发器770。这样,在室内采用空调进行制热时,将与空调连通的蒸发器770设置在第二气流腔720或第三气流腔730内,由于第二气流腔720与第一出风口702连通,第三气流腔730与第二出风口704连通,均为出风端,可利用蒸发器770的冷量对流经的气流进行二次除湿,使排出气流的含水量更低,进一步提供除湿效果,而且利用空调制热过程中产生的冷量来对气流进行二次除湿,更加节能环保。
69.在一些实例中,在进行内循环除湿的情况下,第一气流腔710与第二气流腔720连通室外,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连通室内,第一气流腔710内的冷凝器760能够对室外流入的气流进行加热,使气流在经过调湿转盘200时更高效的带走其内部吸收的水分,而第三气流腔730内的蒸发器770能够对调湿转盘200内流出的除湿气流进行二次除湿,进一步降低流入室内的气流的含水量;在进行内循环加湿的情况下,第一气流腔710与第二气流腔720连通室外,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连通室内,第四气流腔740内的冷凝器760能够对室内流入的气流进行加热,使气流在经过调湿转盘200时更高效的带走其内部吸收的水分,进一步提高加湿效果;在进行外循环除湿的情况下,第一气流腔710与第三气流腔730连通室外,第二气流腔720与第四气流腔740连通也连通室外,第三气流腔730内的蒸发器770能够对调湿转盘200内流出的除湿后的室外气流进行二次除湿,进一步降低流入室内的气流的含水量,第四气流腔740内的冷凝器760能够对室内流出的气流进行加热,使气流流经调湿转盘200时更高效的带走其内部吸收的水分,进一步提高除湿效果;在进行外循环加湿的情况下,第一气流腔710与第三气流腔730连通室外,第二气流腔720与第四气流腔740连通也连通室外,第一气流腔710内的冷凝器760能够对室外流入的气流进行加热,使气流流经调湿转盘200时更高效的带走其内部吸收的水分,进一步提高加湿效果。
70.可选地,蒸发器770和冷凝器760均与室内空调的压缩机连接。这样,可利用室内空调在制热或制冷时产生的废热或废冷,更加节能环保。
71.可选地,蒸发器770和冷凝器760均设有开关阀,能够受控的开启或关闭蒸发器770和制冷器。这样,在除湿和加湿模式切换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开关阀控制蒸发器770或冷凝器760的开闭,更好的进行加湿或除湿。
72.可选地,该用于调湿的装置还包括:半导体制冷设备,蒸发器770可以为半导体制冷设备的冷端,冷凝器760可以为半导体制冷设备的热端。这样,还可利用半导体制冷设备的冷端和热端在加湿或除湿过程中对气流进行加热和二次除湿,提高加湿或除湿效果。
73.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
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