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金饰品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03691发布日期:2021-12-22 12:2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收金饰品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金属回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收金饰品 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自古以来,人们就极为喜爱黄金做成的首饰,它除了给人带来美 感,还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黄金首饰佩戴时间久了以后,会出现各 种损耗,或因为样式不喜欢,人们选择将黄金首饰进行更换,而回收 回来的老旧黄金首饰,则需要进行回收处理。
3.现如今黄金首饰回收后普遍采用王水对金首饰进行溶解,然后提 取再加工,然而王水实则为硝基盐酸,是一种腐蚀性非常强、冒黄色 雾气的液体,其气体具有毒性,与其蒸汽接触危险性很大,而从王水 中将溶解后的金提取出来的操作过程相对复杂,并且对人体和环境具 有一定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 申请提出一种回收金饰品处理设备,利用熔化炉、感应圈和坩埚对回 收的金饰品进行加热熔化处理,避免了使用化学物品对金饰品的处 理,降低了化学物品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一种回收金饰品处理设备,包括:熔化炉, 所述熔化炉包括炉体、炉盖和操控件,所述炉盖设置于所述炉体顶端, 所述操控件设置于所述炉体一侧;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底部 隔热板、支撑杆、支撑块、感应圈和坩埚,所述底部隔热板固定安装 于所述炉体内壁上半部,所述支撑杆固定安装于所述底部隔热板上表 面,所述支撑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底部隔热板上表面,所述支撑块和所 述支撑杆配合,所述感应圈嵌装于所述支撑块远离所述炉体内壁的一 侧,所述坩埚设置于所述炉体内部上侧;吸能机构,所述吸能机构安 装于所述炉体顶端,所述吸能机构用于将所述炉体内部分逸散的热量 收集;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炉体内底部和外侧,所述 调节机构用于对所述吸能机构收集的热能进行动力转化。
6.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一种回收金饰品处理设备还具有 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炉盖还包含泄压阀和连接块,所 述泄压阀固定安装在所述炉盖顶端,所述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炉盖上表 面一侧。
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 撑杆均匀设置在所述底部隔热板上表面,多个所述支撑杆的结构大小 完全一样。
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设置为和所述支撑杆一样 多,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两侧,多个所述支撑块配合多个所 述支撑杆围成环形,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支撑块组成的环形和所述炉体 内壁不贴合,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支撑块采用隔热材料。
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块远离所述炉体内壁的一侧 设置有凹槽,多个所述支撑块上的凹槽配合,多个所述支撑块上的凹 槽配合组成螺旋状。
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圈为方形导电空心管,所述 感应圈在所述炉体内部的部分设计成螺旋状,螺旋状所述感应圈设置 在多个所述支撑块围成的环形内部,螺旋状所述感应圈与多个所述支 撑块上的凹槽配合,所述感应圈的两端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外侧。
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炉体的一侧和所 述感应圈靠近所述炉体的一侧贴合。
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圈内部设置有水管,所述水 管贯穿所述感应圈的两端,所述水管的一端连通有水泵。
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坩埚设置在螺旋状所述感应圈内 侧,所述坩埚顶端外侧和螺旋状所述感应圈的顶端之间设置有顶部隔 热板,所述顶部隔热板的内侧和所述坩埚顶端外侧贴合,所述顶部隔 热板的外侧和所述炉体的内壁贴合。
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隔热板的内侧设置有底板, 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有所述坩埚。
1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吸能机构包括支撑罩和收集件, 所述支撑罩包含底部垫圈、罩体和顶部垫圈,所述底部垫圈设置在所 述顶部隔热板的上表面,所述底部垫圈的外立面和所述炉盖内底侧贴 合,所述罩体设置在所述底部垫圈顶端,所述顶部垫圈设置在所述罩 体顶端,所述收集件包含集热管和气压阀,所述集热管一部分设置在 所述顶部隔热板的顶侧,所述集热管的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顶部隔热 板的底侧,所述气压阀安装在所述集热管底部,所述气压阀设置在所 述炉体外侧。
1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罩体呈锥形设计,所述罩体的顶 端开口小于所述罩体底端开口。
1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垫圈内侧直径大于所述坩埚 直径。
1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垫圈、所述罩体和所述顶部 垫圈均设置在所述炉盖内部。
2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集热管在所述顶部隔热板顶侧的 部分均匀迂回设置,所述集热管在所述顶部隔热板顶侧的部分整体呈 锥形,锥形所述集热管设置在所述罩体内部,所述集热管在所述顶部 隔热板顶侧的一端管口封闭,所述集热管在所述顶部隔热板底侧的部 分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块靠近所述炉体的一侧。
2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含第一升降件、减压 件、供压件和第二升降件,所述第一升降件包含固定座、第一外壳、 第一滑杆、第一滑块和进气口,所述固定座螺栓安装在所述炉体内底 部,所述第一外壳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表面,所述第一滑杆底端 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部,所述第一滑杆顶端滑动贯穿所述第一外壳 顶端,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杆的底端,所述第一滑块 和所述第一外壳内壁滑动配合,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外立 面底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外壳内部连通,所述减压件包含第一 安置台、滑套、导杆、第一弹簧、连接杆和固定块,所述第一安置台 滑动套接于所述第一外壳外立面,所述滑套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置 台两侧,所述导杆滑动贯穿所述滑套,所述导杆底端固定安装在所述 炉体内底部,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所述导杆位于所述滑套顶侧的部 分,所述连接杆底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置台上表面,所述连接杆 顶端固定安装有所述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杆顶 端,所述供压件
包含第二外壳、第二滑杆、第二滑块、第二弹簧、出 油嘴和第二安置台,所述第二滑杆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所述第 二滑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滑块,所述 第二滑块和所述第二外壳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杆底端固定安 装于所述第一安置台上表面,所述第二滑块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外壳内 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出油嘴连通所述第二外壳底端,所述 第二安置台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外立面顶部,所述第二外壳固定 安装于所述第二安置台下表面,所述第二升降件包含第三外壳、第三 滑杆、第三滑块、限位块、限位槽、管道和三通,所述第三外壳固定 安装于所述炉体外立面,所述第三滑杆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三外壳,所 述第三滑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侧立面固 定安装有所述限位块,所述第三外壳内壁上设置有所述限位槽,所述 限位块和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所述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油嘴,所 述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所述三通,所述三通远离所述管道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三外壳。
2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和所述集热管的底端连 通。
2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置台设置有均匀的四个拐 角,所述滑套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套固定在所述第一安置台相对 的两个拐角上,所述导杆顶端设置有限制所述第一弹簧滑脱的块体, 所述第一弹簧的外径小于所述滑套的外径,所述连接杆设置为两个, 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滑套和所述第一外壳之间的位 置,所述固定块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下表面。
2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杆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 第二滑杆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置台另外两个相对的拐角上,所述第 二外壳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外壳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置台两 端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出油嘴均设置为两 个。
2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在所述第三外壳内壁底部 设置为垂直状,所述限位槽在所述第三外壳内壁顶部设置为螺旋状, 螺旋状所述限位槽的旋转角度为90
°
,所述管道设置为两个,两个 所述管道远离所述第三外壳的一端于两个所述出油嘴连通,两个所述 管道靠近所述第三外壳的一端和所述三通连通,所述三通连接所述管 道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所述三通连通所述第三外壳的部分贯 穿所述炉体。
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感应圈通电,会在环形感应圈内部会产 生涡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会对处于其内部的坩埚产生高温,将坩 埚内的金饰品进行熔化,利用支撑块、支撑杆、底部隔热板和顶部隔 热板对热量进行隔绝,使设备外部不会受高温破坏的同时保证坩埚内 部的温度尽可能的不逸散,同时对感应圈内部的水管进行供冷水,对 感应圈进行降温保护,此种设计提升了金饰品的熔化速度,避免使用 化学物品对金饰品进行处理产生各种毒性气体,降低了化学物品对环 境和人体的危害。
2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 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 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 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回收金饰品处理设备的爆炸 图;
30.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熔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水管和水泵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33.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机构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34.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机构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吸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罩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收集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升降件和减压件的安装结构 示意图;
40.图1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升降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41.图1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供压件和第二升降件的结构示意 图;
42.图1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供压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43.图1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三外壳和第三滑杆的局部结构 示意图。
44.图标:100

熔化炉;110

炉体;120

炉盖;121

泄压阀;122

连 接块;130

操控件;200

加热机构;210

底部隔热板;220

支撑杆; 230

支撑块;240

感应圈;241

水管;242

水泵;250

坩埚;260

顶部 隔热板;270

底板;300

吸能机构;310

支撑罩;311

底部垫圈;312
‑ꢀ
罩体;313

顶部垫圈;320

收集件;321

集热管;322

气压阀;400
‑ꢀ
调节机构;410

第一升降件;411

固定座;412

第一外壳;413

第一 滑杆;414

第一滑块;415

进气口;420

减压件;421

第一安置台; 422

滑套;423

导杆;424

第一弹簧;425

连接杆;426

固定块;430
‑ꢀ
供压件;431

第二外壳;432

第二滑杆;433

第二滑块;434

第二弹 簧;435

出油嘴;436

第二安置台;440

第二升降件;441

第三外壳; 442

第三滑杆;443

第三滑块;444

限位块;445

限位槽;446

管道; 447

三通。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 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 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 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 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 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 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 围。
4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 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 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 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
ꢀ“
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
”ꢀ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 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技术的限制。
4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 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 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 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 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 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 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 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 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 第二特征。
52.实施例
53.如图1

图1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回收金饰品处理设 备包括:熔化炉100、加热机构200、吸能机构300和调节机构400。
54.加热机构200固定安装在熔化炉100内部,吸能机构300设置在 加热机构200顶部,调节机构400安装在熔化炉100内底部和外侧, 调节机构400和吸能机构300配合。加热机构200为熔化炉100提供 热量来源,使得熔化炉100内的金饰品得以熔化,避免使用化学物品 对金饰品进行处理带来的化学污染,吸能机构300对加热机构200 所产生的逸散热能进行收取,使加热机构200工作中产生的盈余热能 得以利用,避免了热量直接逸散到外部环境,从而产生能量浪费,调 节机构400对加热机构200内部的部件进行升降,避免了高温下人工 操作产生的危险,同时利用吸能机构300产生的能量对熔化炉100 的部分部件进行升降并转动,进一步降低了高温对工作人员产生危害 的可能性。
5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

15所示,熔化炉100包括炉 体110、炉盖120和操控件130,炉盖120设置于炉体110顶端,操 控件130设置于炉体110一侧,通过操控件130控制整个设备的运转, 炉盖120还包含泄压阀121和连接块122,泄压阀121固定安装在炉 盖120顶端,避免高温环境下炉盖120内部产生高压导致发生危险, 连接块122设置在炉盖120上表面一侧。
56.加热机构200包括底部隔热板210、支撑杆220、支撑块230、 感应圈240和坩埚250,底部隔热板210固定安装于炉体110内壁上 半部,支撑杆220固定安装于底部隔热板210上表面,支撑块230 固定安装于底部隔热板210上表面,支撑块230和支撑杆220配合, 感应圈240嵌装于支撑块230远离炉体110内壁的一侧,坩埚250 设置于炉体110内部上侧,支撑杆
220设置为多个,多个支撑杆220 均匀设置在底部隔热板210上表面,多个支撑杆220的结构大小完全 一样,支撑块230设置为和支撑杆220一样多,支撑块230设置在支 撑杆220两侧,多个支撑块230配合多个支撑杆220围成环形,支撑 杆220和支撑块230组成的环形和炉体110内壁不贴合,预留间隙以 便安装后续部件,支撑杆220和支撑块230采用隔热材料,避免高温 直接穿透过支撑杆220和支撑块230对炉体110带来损害,支撑块 230远离炉体110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多个支撑块230上的凹槽 配合,多个支撑块230上的凹槽配合组成螺旋状,感应圈240为方形 导电空心管,感应圈240在炉体110内部的部分设计成螺旋状,螺旋 状感应圈240设置在多个支撑块230围成的环形内部,螺旋状感应圈 240与多个支撑块230上的凹槽配合,通过支撑块230对感应圈240 进行支撑,感应圈240的两端设置在炉体110的外侧,支撑杆220远 离炉体110的一侧和感应圈240靠近炉体110的一侧贴合,感应圈 240内部设置有水管241,水管241贯穿感应圈240的两端,水管241 的一端连通有水泵242,通过水泵242对水管241进行冷水供应,将 工作中感应圈240自身的热量带走,对感应圈240进行保护,延长感 应圈240的使用寿命,坩埚250设置在螺旋状感应圈240内侧,坩埚 250顶端外侧和螺旋状感应圈240的顶端之间设置有顶部隔热板260, 顶部隔热板260的内侧和坩埚250顶端外侧贴合,顶部隔热板260 的外侧和炉体110的内壁贴合,避免坩埚250内部的高温逸散到感应 圈240,对感应圈240进行保护,底部隔热板210的内侧设置有底板 270,底板270上表面设置有坩埚250,避免感应圈240对坩埚250 产生的高温逸散到底板270底侧,对炉体110内底部的部件进行隔热 保护。
57.在相关技术中,对金饰品进行熔化的时候,坩埚250内的高温能 量直接逸散到外部环境中,高温能量并没有利用上,造成大量的能量 损失,同时增加了产生高温的能量。
5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7

9所示,吸能机构300 包括支撑罩310和收集件320,支撑罩310包含底部垫圈311、罩体 312和顶部垫圈313,底部垫圈311设置在顶部隔热板260的上表面, 底部垫圈311的外立面和炉盖120内底侧贴合,罩体312设置在底部 垫圈311顶端,顶部垫圈313设置在罩体312顶端,收集件320包含 集热管321和气压阀322,集热管321一部分设置在顶部隔热板260 的顶侧,集热管321的另一部分设置在顶部隔热板260的底侧,气压 阀322安装在集热管321底部,气压阀322设置在炉体110外侧,底 部垫圈311、罩体312和顶部垫圈313均设置在炉盖120内部。
59.其中,如图1和图7

8所示,罩体312呈锥形设计,罩体312的 顶端开口小于罩体312底端开口,对坩埚250内逸散出的高温进行汇 聚,使高温尽可能的集中。
60.需要说明的是,顶部垫圈313内侧直径大于坩埚250直径,便于 坩埚250顺利的从顶部垫圈313穿过,气压阀322可以调整集热管 321内部的压强大小。
61.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集热管321在顶部隔热板260顶侧的部 分均匀迂回设置,增加了集热管321和高温的接触面积,集热管321 在顶部隔热板260顶侧的部分整体呈锥形,锥形集热管321设置在罩 体312内部,罩体312使得集中的高温更加容易对集热管321进行加 热,集热管321在顶部隔热板260顶侧的一端管口封闭,集热管321 在顶部隔热板260底侧的部分固定安装在支撑块230靠近炉体110的 一侧,一端封闭一端连接其他部件的的集热管321在高温下会使得其 内部的气体压强变大气体的体积不变,受热后压强变大,从而对下一 部件施加压力,进而将热能转化为了动能,对原本直接逸散到外部环 境的高温热量进行了能量转化。
62.如此,在感应圈240工作的时候,因为支撑杆220和支撑块230 围成一个封闭的环形,且底部隔热板210配合底板270将感应圈240 圈内的高温隔绝,使得感应圈240产生的高温不会逸散到底板270 底侧,避免了高温对炉体110内底部的其他部件带来损害,也使得高 温汇聚感应圈240的圈内,减少了热量的损耗,提升了坩埚250内部 金饰品的熔化速度,同时因为顶部隔热板260一侧和坩埚250顶部外 侧贴合,另一侧和炉体110内壁贴合,进一步使得感应圈240圈内的 高温得以减少逸散,提升了高温的利用率,进一步使得坩埚250受热 更加迅速,继而进一步提升金饰品的熔化效率,而锥形的罩体312 配合底部垫圈311和顶部垫圈313,将坩埚250内逸散出的高温进行 汇聚,迂回设置的集热管321,使得集热管321在高温环境下受热面 积大大提升,而集热管321一端封闭设置,另一端连通第一升降件 410,使得集热管321相对来说形成一个完整的密封体,在密封的环 境中,高温使得集热管321内部的气体压强变大,进而对第一升降件 410施压压力,从而使得坩埚250内部逸散出来的高温热能转化为动 能,对原本逸散的热量进行了利用,减少了能量的损失,同时减少了 感应圈240需要消耗的电能。
63.在相关技术中,熔化炉100中的坩埚250内的金饰品熔化所产生 的温度非常高,工作人员直接对坩埚250进行人工取出极易产生危 险,而通过操作其他设备对坩埚250进行操控,又额外增加了能量的 使用。
6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10

15所示,调节机构400 包含第一升降件410、减压件420、供压件430和第二升降件440, 第一升降件410包含固定座411、第一外壳412、第一滑杆413、第 一滑块414和进气口415,固定座411螺栓安装在炉体110内底部, 第一外壳412固定安装在固定座411上表面,第一滑杆413底端设置 在第一外壳412内部,第一滑杆413顶端滑动贯穿第一外壳412顶端, 第一滑块414固定安装于第一滑杆413的底端,第一滑块414和第一 外壳412内壁滑动配合,进气口415设置在第一外壳412外立面底部, 进气口415和第一外壳412内部连通,减压件420包含第一安置台 421、滑套422、导杆423、第一弹簧424、连接杆425和固定块426, 第一安置台421滑动套接于第一外壳412外立面,滑套422固定安装 在第一安置台421两侧,导杆423滑动贯穿滑套422,导杆423底端 固定安装在炉体110内底部,第一弹簧424套接于导杆423位于滑套 422顶侧的部分,连接杆425底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安置台421上表面, 连接杆425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426,固定块426固定安装于第一 滑杆413顶端,供压件430包含第二外壳431、第二滑杆432、第二 滑块433、第二弹簧434、出油嘴435和第二安置台436,第二滑杆 432滑动安装于第二外壳431,第二滑杆432设置在第二外壳431内 的部分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433,第二滑块433和第二外壳431的内 壁滑动配合,第二滑杆432底端固定安装于第一安置台421上表面, 第二滑块433上表面和第二外壳431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434,出油嘴435连通第二外壳431底端,第二安置台436固定安装 于第一外壳412外立面顶部,第二外壳431固定安装于第二安置台 436下表面,第二升降件440包含第三外壳441、第三滑杆442、第 三滑块443、限位块444、限位槽445、管道446和三通447,第三外 壳441固定安装于炉体110外立面,第三滑杆442滑动安装于第三外 壳441,第三滑杆44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滑块443,第三滑块443 侧立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块444,第三外壳441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槽 445,限位块444和限位槽445滑动配合,管道446的一端连通出油 嘴435,管道446的另一端连通有三通447,三通447远离管道446 的一端连通第三外壳441。
65.需要说明的是,进气口415和集热管321的底端连通,使集热管 321内部产生的高压通过进气口415传递到第一外壳412内部,进而 将热能转化为动能。
66.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滑杆442的顶端和连接块122底端固 定连接。
67.如图10

11所示,第一安置台421设置有均匀的四个拐角,滑套 422设置为两个,两个滑套422固定在第一安置台421相对的两个拐 角上,导杆423顶端设置有限制第一弹簧424滑脱的块体,第一弹簧 424的外径小于滑套422的外径,避免第一弹簧424滑脱,连接杆425 设置为两个,两个连接杆425分别设置在两个滑套422和第一外壳 412之间的位置,固定块426螺栓固定安装于底板270下表面。
68.如图13

14所示,第二滑杆432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滑杆432 固定安装于第一安置台421另外两个相对的拐角上,第二外壳431 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外壳431固定安装于第二安置台436两端的下 表面,第二滑块433、第二弹簧434和出油嘴435均设置为两个。
69.如图13

15所示,限位槽445在第三外壳441内壁底部设置为垂 直状,限位槽445在第三外壳441内壁顶部设置为螺旋状,螺旋状限 位槽445的旋转角度为90
°
,使得第三滑杆442沿着限位槽445在 第三外壳441内部上升到第三外壳441顶部的时候转动90
°
,管道 446设置为两个,两个管道446远离第三外壳441的一端于两个出油 嘴435连通,两个管道446靠近第三外壳441的一端和三通447连通, 三通447连接管道446的部分设置在炉体110内部,三通447连通第 三外壳441的部分贯穿炉体110。
7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外壳431、出油嘴435、第三外壳441和管 道446内部填充有液压油。
71.由此,当金饰品熔化好了以后,通过调整气压阀322改变集热管 321内部的压强大小,使得集热管321内部压强推动第一滑杆413, 继而带动固定块426上升,而固定块426固定安装在底板270底端, 且底板270和底部隔热板210滑动配合,此时上升的第一滑杆413 将带动坩埚250上升,而同时,因为连接杆425固定连接固定块426 和第一安置台421,且第一安置台421滑动安装于第一外壳412,则 上升的第一滑杆413同步带动第一安置台421上升,又因为第二安置 台436固定安装在第一外壳412外立面顶部,第二外壳431固定安装 在第二安置台436底端,导致第一安置台421带动第二滑杆432向上 移动,进一步的使得液压油通过第二外壳431、出油嘴435、管道446 和第三外壳441,对第三滑杆442施压,使得第三滑杆442向上移动, 而限位槽445的设计方式,使得第三滑杆442在上升到一定距离后开 始旋转,而第三滑杆442和连接块122固定连接,这就使得炉盖120 跟随第三滑杆442上升且旋转,继而,可以理解的是,当坩埚250 向上移动的时候,此时炉盖120也向上移动,使得炉盖120部影响坩 埚250的移动,且当坩埚250底端移动到顶部隔热板260位置时,炉 盖120向一侧旋转90
°
,便于工人下一步对坩埚250进行操作,避 免了高温下坩埚250部便于取出时给工作人员带来危险,同时有效的 利用了逸散的热量,减少了能量的损耗,而上升过程中,第一安置台 421滑动于导杆423,这就使得第一弹簧424受到挤压,第一弹簧424 的反向弹力使得第一升降件410上升的时候有一个缓冲的效果,避免 上升速度过猛使得设备受损。
72.具体的,一种回收金饰品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金饰品 放入到坩埚250内部,对感应圈240进行通电,使得坩埚250内的金 饰品受高温加热进行熔化,同时对水泵242进行通电,使得感应圈 240内部的水管241循环流通冷水,对感应圈240本体进行降温处理, 提升感应圈240的使用寿命,而底部隔热板210、底板270、支撑杆 220、支撑块230以及顶部
隔热板260的配合,使得高温不会扩散到 炉体110内底部以及坩埚250外立面上方,有效的保护了设备的同时 减少了热量的损耗,而坩埚250内逸散出的热量被罩体312集中在迂 回设置的集热管321周边,对集热管321内的气体进行高温加热,而 集热管321受热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连通第一升降件410,高温使得 集热管321内部的气体压强变大,调节气压阀322的出气量大小,增 大的压强使得第一升降件410内的第一滑杆413上升,套接在导杆 423上的第一弹簧424反向对第一安置台421施加弹力,起到缓冲作 用,上升的第一滑杆413带动固定块426上升,固定块426通过连接 杆425带动第一安置台421上升,第一安置台421带动第二滑杆432 对固定于第二安置台436下方的第二外壳431内的液压油进行挤压, 从而使得和第二外壳431连通的第三外壳441内的第三滑杆442受到 压力而上升,上升的第一滑杆413和上升的第三滑杆442各自带动坩 埚250和炉盖120上升,且第三滑杆442上升到一定距离后受限位槽 445和限位块444的作用转动90
°
,这就使得炉盖120上升到一定程 度后向一侧转动90
°
,该种设计有效的利用了原本损耗的高温热量, 将高温转化成了动能,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危险性的同时对能量进行充 分的利用,减少了感应圈240产生热量时所需消耗的电能,而当坩埚 250需要重新放入炉体110内部的时候,通过调节气压阀322,将集 热管321内部的压强变小,此时压力的变化,即可使得炉盖120和坩 埚250开始下降,使得操作更加便捷的同时降低了工作人员人工对坩 埚250和炉盖120直接操作时所受到的危险。
73.需要说明的是,泄压阀121、操控件130、感应圈240、水泵242、 坩埚250、气压阀322、第一弹簧424、第二弹簧434和三通447具 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 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74.操控件130、感应圈240和水泵242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 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7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 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 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