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中间头真空除湿装置及除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270986发布日期:2021-12-31 19:4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中间头真空除湿装置及除湿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缆中间头真空除湿装置及除湿方法。


背景技术:

2.现今进行电缆连接作业是电力施工中主要的作业项,其主要是因为制造工艺、运输能力等影响,在电缆制备长度上受限,需要进行连接,电缆连接位置需要采用电缆中间接头进行连接,在对电缆进行连接时,需要保证接线处的密封,而接头处容易出现受损情况,疲劳强度较低,以及其他各项性能均比其他位置较差,较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经常由于连接处在密封时,内部残留的湿气,会影响到电缆中间头的长期使用。
3.现有的电缆中间头真空除湿装置,均是操作人员手持喷火枪,来对电缆中间头外侧进行加热,来通过热量传递的方式,将内部的湿气进行烘干,但烘干的效率较低,还无法进行电缆中间头内部进行烘干,以及集中的热量传递,会对内部的电缆造成损伤,降低电缆中间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中间头真空除湿装置及除湿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电缆中间头真空除湿装置,均是操作人员手持喷火枪,来对电缆中间头外侧进行加热,来通过热量传递的方式,将内部的湿气进行烘干,但烘干的效率较低,还无法进行电缆中间头内部进行烘干,以及集中的热量传递,会对内部的电缆造成损伤,降低电缆中间头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中间头真空除湿装置,包括:
6.空气循环除湿结构,所述空气循环除湿结构的内部中端设置有真空抽取结构;
7.滑轨,其开设于所述空气循环除湿结构的上端两侧;
8.夹紧传动结构,其设置于所述空气循环除湿结构的上端两侧;
9.密封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夹紧传动结构的内侧处;
10.通气软管,其设置于所述密封结构的外侧和空气循环除湿结构连接处;
11.所述空气循环除湿结构包括:
12.箱体,其设置于所述空气循环除湿结构的外部处;
13.保温棉,其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壁处;
14.加热块,其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两侧;
15.紫外线灯,其设置于所述加热块的上端顶部;
16.抽风机,其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上端两侧;
17.支架板,其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中端;
18.放置槽,其开设于所述支架板的上端顶部;
19.活性炭纤维,其贯通设置于所述支架板的内部处。
20.优选的,所述箱体和保温棉构成包裹结构,且紫外线灯沿箱体内侧朝向内侧对称分布。
21.优选的,所述箱体与通气软管和密封结构通过抽风机相互连通,且活性炭纤维处于箱体中心处。
22.优选的,所述夹紧传动结构包括:
23.限位板,其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上端外侧处;
24.水平推杆,其设置于所述限位板的内侧处;
25.支撑板,其设置于所述水平推杆的内侧处;
26.弧槽,其开设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一侧。
27.优选的,所述水平推杆和支撑板构成传动结构,且支撑板和滑轨呈几字状构成滑动结构。
28.优选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
29.包裹半筒,其设置于所述密封结构的外侧处;
30.半圆槽,开设于所述包裹半筒的外部两端;
31.电热丝网,其设置于所述包裹半筒的内壁处;
32.密封软垫,其设置于所述包裹半筒的内侧处;
33.通气孔,其开设于所述包裹半筒的外部两端;
34.底槽口,其开设于所述包裹半筒的下端底部。
35.优选的,所述包裹半筒内部呈中空状,且包裹半筒和电热丝网构成包裹结构。
36.优选的,所述真空抽取结构包括:
37.安装块,其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下端;
38.真空泵,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内侧处;
39.抽气管,其设置于所述真空泵的上端处。
40.优选的,所述抽气管沿箱体的中轴线处分布有三组,且抽气管和密封结构尺寸相互嵌合。
41.优选的,所述该电缆中间头真空除湿装置的除湿方法,除湿步骤包括:
42.步骤一、将电缆中间头放置于包裹半筒内侧处,并利用两侧的水平推杆,将电缆中间头进行密封包裹;
43.步骤二、通过抽风机将包裹半筒内空气进行抽取,使空气进入到箱体进行循环;
44.步骤三、利用箱体内的紫外线灯、加热块和活性炭纤维三种方式,使电缆中间头处于纯净的空气环境内;
45.步骤四、同时包裹半筒内壁处的电热丝网进行产热,使温度较高的纯净空气进行循环,迅速将电缆中间头湿气进行传输剔除;
46.步骤五、包裹半筒的空气流通关闭时,通过真空泵的抽取,将密封状态下的包裹半筒内空气抽干净。
4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电缆中间头真空除湿装置的除湿方法,采用多个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功能性强,将电缆中间头包裹在包裹半筒内,使电缆中间头处于密封状态,并利用箱体内的紫外线灯、加热块和活性炭纤维三种方式,温度较高的纯净空气在电缆中间头外侧进行循环,使电缆中间头处于纯净的空气环境内,将电缆中间头外
侧的湿气进行传输剔除,之后再通过真空泵的抽取,将密封状态下的包裹半筒内空气抽干净,使电缆中间头在高温真空环境下,进行均匀烘干,使整个电缆中间头的处理过程均处于密封状态下,避免外界湿气对电缆中间头的二次影响,影响真空抽湿的效率。
48.1.本发明,密封结构作为该除湿装置的主要基础结构,使电缆中间头处于包裹半筒的内腔处,利用两个半圆柱间的紧密贴合,来保证电缆中间头所处环境的密封,为该电缆中间头的除湿提供密封的环境,并利用内侧处的电热丝网,将包裹半筒内腔处的温度升高,来使热量从四周对中心处的电缆中间头进行加温,以达到稳定的湿气烘干。
49.2.本发明,包裹半筒固定在支撑板的内侧处,并使支撑板在滑轨上端进行限位滑动,滑动件采用特殊形状的几字状,可以使在滑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情况,以保证滑动调节时的稳定,以保证滑动调节时的稳定,从而保证包裹半筒的稳固,并以水平推杆作为动力源,通过气压的方式,来保证夹紧时的稳定。
50.3.本发明,空气循环除湿结构作为该除湿装置的主要除湿结构,使空气通过抽风机抽取到箱体内,使空气在箱体内的通道内进行流通,并同时在加热块和紫外线灯的照射下,来对空气进行加温杀菌作业,之后再穿过活性炭纤维,来将空气中杂质进行处理,然后再传输于包裹半筒内,完成整个空气的流通循环,迅速将电缆中间头湿气进行传输剔除,完成初级除湿作业。以真空泵作为动力,通过贯穿于包裹半筒内的抽气管,将包裹半筒内空气进行抽取,使包裹半筒处于真空中,从而将湿气在压强的作用下,从电缆中间头内向外侧挤出,完成除湿作业。
附图说明
51.图1为本发明正面结构示意图;
52.图2为本发明密封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53.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54.图4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55.图5为本发明图4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56.图6为本发明侧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57.图7为本发明空气循环除湿结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58.图8为本发明支架板侧面结构示意图。
59.图中:1、空气循环除湿结构;101、箱体;102、保温棉;103、加热块;104、紫外线灯;105、抽风机;106、支架板;107、放置槽;108、活性炭纤维;2、夹紧传动结构;201、限位板;202、水平推杆;203、支撑板;204、弧槽;3、密封结构;301、包裹半筒;302、半圆槽;303、电热丝网;304、密封软垫;305、通气孔;306、底槽口;4、通气软管;5、滑轨;6、真空抽取结构;601、真空泵;602、抽气管;603、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6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2.如图1

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缆中间头真空除湿装置及除湿方法,包括:空气循环除湿结构1,空气循环除湿结构1的内部中端设置有真空抽取结构6;通气软管4,其设置于密封结构3的外侧和空气循环除湿结构1连接处;密封结构3,其设置于夹紧传动结构2的内侧处;密封结构3包括:包裹半筒301,其设置于密封结构3的外侧处;半圆槽302,开设于包裹半筒301的外部两端;电热丝网303,其设置于包裹半筒301的内壁处;密封软垫304,其设置于包裹半筒301的内侧处;通气孔305,其开设于包裹半筒301的外部两端;底槽口306,其开设于包裹半筒301的下端底部。包裹半筒301内部呈中空状,且包裹半筒301和电热丝网303构成包裹结构,密封结构3作为该除湿装置的主要基础结构,使电缆中间头处于包裹半筒301的内腔处,利用两个半圆柱间的紧密贴合,来保证电缆中间头所处环境的密封,为该电缆中间头的除湿提供密封的环境,并利用内侧处的电热丝网303,将包裹半筒301内腔处的温度升高,来使热量从四周对中心处的电缆中间头进行加温,以达到稳定的湿气烘干。
63.如图4

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缆中间头真空除湿装置及除湿方法,滑轨5,其开设于空气循环除湿结构1的上端两侧;夹紧传动结构2,其设置于空气循环除湿结构1的上端两侧;夹紧传动结构2包括:限位板201,其设置于箱体101的上端外侧处;水平推杆202,其设置于限位板201的内侧处;支撑板203,其设置于水平推杆202的内侧处;弧槽204,其开设于支撑板203的上端一侧。水平推杆202和支撑板203构成传动结构,且支撑板203和滑轨5呈几字状构成滑动结构,包裹半筒301固定在支撑板203的内侧处,并使支撑板203在滑轨5上端进行限位滑动,滑动件采用特殊形状的几字状,可以使在滑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情况,以保证滑动调节时的稳定,以保证滑动调节时的稳定,从而保证包裹半筒301的稳固,并以水平推杆202作为动力源,通过气压的方式,来保证夹紧时的稳定。
64.如图7

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缆中间头真空除湿装置及除湿方法,空气循环除湿结构1包括:箱体101,其设置于空气循环除湿结构1的外部处;保温棉102,其设置于箱体101的内壁处;加热块103,其设置于箱体101的内部两侧;紫外线灯104,其设置于加热块103的上端顶部;抽风机105,其设置于箱体101的内部上端两侧;支架板106,其设置于箱体101的内部中端;放置槽107,其开设于支架板106的上端顶部;活性炭纤维108,其贯通设置于支架板106的内部处。箱体101和保温棉102构成包裹结构,且紫外线灯104沿箱体101内侧朝向内侧对称分布。箱体101与通气软管4和密封结构3通过抽风机105相互连通,且活性炭纤维108处于箱体101中心处,空气循环除湿结构1作为该除湿装置的主要除湿结构,使空气通过抽风机105抽取到箱体101内,使空气在箱体101内的通道内进行流通,并同时在加热块103和紫外线灯104的照射下,来对空气进行加温杀菌作业,之后再穿过活性炭纤维108,来将空气中杂质进行处理,然后再传输于包裹半筒301内,完成整个空气的流通循环,迅速将电缆中间头湿气进行传输剔除,完成初级除湿作业。真空抽取结构6包括:安装
块603,其设置于箱体101的内部下端;真空泵601,其设置于安装块603的内侧处;抽气管602,其设置于真空泵601的上端处。抽气管602沿箱体101的中轴线处分布有三组,且抽气管602和密封结构3尺寸相互嵌合,以真空泵601作为动力,通过贯穿于包裹半筒301内的抽气管602,将包裹半筒301内空气进行抽取,使包裹半筒301处于真空中,从而将湿气在压强的作用下,从电缆中间头内向外侧挤出,完成除湿作业。
65.该电缆中间头真空除湿装置的除湿方法,除湿步骤包括:
66.步骤一、将电缆中间头放置于包裹半筒301内侧处,并利用两侧的水平推杆202,将电缆中间头进行密封包裹;
67.步骤二、通过抽风机105将包裹半筒301内空气进行抽取,使空气进入到箱体101进行循环;
68.步骤三、利用箱体101内的紫外线灯104、加热块103和活性炭纤维108三种方式,使电缆中间头处于纯净的空气环境内;
69.步骤四、同时包裹半筒301内壁处的电热丝网303进行产热,使温度较高的纯净空气进行循环,迅速将电缆中间头湿气进行传输剔除;
70.步骤五、包裹半筒301的空气流通关闭时,通过真空泵601的抽取,将密封状态下的包裹半筒301内空气抽干净。
71.综上,该电缆中间头真空除湿装置及除湿方法,使用时,将电缆中间头放置于包裹半筒301的内侧处,然后再启动水平推杆202,来推动包裹半筒301向内侧进行移动,使支撑板203在滑轨5上端进行限位滑动,滑动件采用特殊形状的几字状,可以使在滑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情况,以保证滑动调节时的稳定,从而保证包裹半筒301的稳固,避免两端包裹半筒301贴合出现错位,影响内部的密封性,并使电缆中间头卡合在包裹半筒301两端的半圆槽302内,使两侧的包裹半筒301形成密封的圆柱,并同时使抽气管602卡合在包裹半筒301底部的底槽口306内,保证电缆中间头所处的密封状态,之后通过抽风机105将包裹半筒301内空气进行抽取,使空气通过通气软管4进入到箱体101,并在箱体101进行循环,然后传输于包裹半筒301内,形成整个空气循环流程,在循环同时,利用箱体101内的紫外线灯104、加热块103和活性炭纤维108三种方式,来对空气进行加温杀菌作业,之后再穿过活性炭纤维108,来将空气中杂质进行处理,使电缆中间头处于纯净的空气环境内,,同时使包裹半筒301内壁处的电热丝网303进行产热,使温度较高的纯净空气进行循环,迅速将电缆中间头湿气进行传输剔除,之后在包裹半筒301的空气流通关闭时,启动型号为zjy

30a的真空泵601,通过真空泵601的抽取,使真空泵601上端即处于密封包裹半筒301内部的抽气管602进行抽气作业,将密封状态下的包裹半筒301内空气抽干净,使包裹半筒301处于真空中,从而将湿气在压强的作用下,从电缆中间头内向外侧挤出,并在外侧电热丝网303的产热下,将挤出的湿气进行蒸发烘干,完成除湿作业。
72.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