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头煲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25118发布日期:2021-11-03 17:0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头煲仔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头煲仔炉。


背景技术:

2.商用厨具又称为商用厨房设备,是指适用于酒店、饭店、餐厅等餐饮场所以及各大机关单位、学校、工地食堂的大型厨房设备;其特点是产品种类多、规格相对较大,倾向于集约化运行,兼顾厨房整体运行效率。大致可分为五大类:灶具设备、排烟通风设备、调理设备、机械类设备、制冷保温设备。
3.煲仔炉是专用于烹饪煲仔饭的一种灶具。在煲仔饭的烹饪过程中,煲仔容器的加热至关重要,不仅要求其内部封闭,而且受热应当均匀,若受热不均,容易造成底部米饭火候过大而上端和侧壁处的食材火候欠佳,进而影响整体口感,因此有必要针对煲仔饭的烹饪要求以及煲仔容器的自身形状开发一种加热效果更均匀的烹饪工具。此外,目前常规煲仔炉只能提供烹饪功能,而备餐环节需要在其他台面上完成,导致烹饪前后需要往返转移煲仔容器,整体效率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多头煲仔炉,以解决常规煲仔炉对煲仔容器加热不够均匀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常规煲仔炉无法同时进行备餐。
6.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多头煲仔炉,包括灶台,立板,水龙头,备餐槽,灶头,筒体,第一通孔,卡箍,燃气管,内火盖,外火盖,弧面槽,第二通孔,环体,狭缝,其中,在灶台的后部固定连接有立板,在立板上固定连接有水龙头,在灶台上分别设置有备餐槽和灶头,灶头包括相互嵌套的内灶头和外灶头,其中外灶头的下部具有筒体,在筒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筒体通过卡箍与内灶头固定,在内灶头的下端连接有燃气管,在内灶头的上端分别设有内火盖和外火盖,在外灶头的筒体上端固定连接有弧面槽,在弧面槽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在弧面槽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环体,在环体上开设有狭缝。
8.作为优选,还包括煲仔容器,所述煲仔容器放置于弧面槽中,内火盖和外火盖分别位于所述煲仔容器下方,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位于所述煲仔容器侧方。
9.作为优选,在立板上设置有抽油烟机,所述抽油烟机位于灶头上方。
10.作为优选,在内火盖与外火盖之间具有环形槽,在所述环形槽的底端开设有第三通孔。
11.作为优选,在灶台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地脚或若干脚轮,所述脚轮为万向脚轮。
12.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灶台用于起到基础承载作用;立板一方面起到阻挡作用,另一方面用于承载水龙头;水龙头用于在备餐时提供水源;备餐槽用于在备餐时承载备餐容器,也可在烹饪完毕后放置热的煲仔容器以进行降温;灶头又可称为炉头,由相互嵌套的内灶
头和外灶头构成;其中筒体一方面用于开设第一通孔,另一方面用于同内灶头的相固定,这一固定作用是利用卡箍实现的;燃气管用于为灶头整体供给燃气;内火盖和外火盖用于从下方对煲仔容器供火;弧面槽用于对煲仔容器起到包围作用,使第二通孔保持在其外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用于从侧方对煲仔容器供火;当不烹饪煲仔饭而烹饪其他菜品时,环体用于承载炒菜锅、蒸锅等其他锅具,此时,环体上的狭缝用于保持内外空气连通,避免助燃空气受阻。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头煲仔炉。该技术方案将烹饪空间和备餐空间加以整合,同时构建了环绕式供火的新型灶头。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在灶台后侧增设立板,利用立板承载水龙头,并在灶台上设置了备餐槽;基于以上构造,不仅可以在灶台上进行烹饪,而且提供了一定的备餐空间,缩短了半成品的转运距离。此外,本实用新型对灶头的构造进行了集中改进,采用相互嵌套的内、外灶头分别供火,其中,煲仔容器承载于外灶头的弧面槽中,内灶头从下方直接供火加热,弧面槽使部分火孔保持在煲仔容器外周,可从侧方供火加热;基于以上构造,可使煲仔容器处于环绕式的加热状态下,受热更加均匀,加热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立体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内灶头的立体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外灶头的立体图;
17.图中:
18.1、灶台
ꢀꢀꢀꢀꢀꢀꢀꢀꢀꢀ
2、立板
ꢀꢀꢀꢀꢀꢀꢀꢀꢀꢀ
3、水龙头
ꢀꢀꢀꢀꢀꢀꢀꢀ
4、备餐槽
19.5、灶头
ꢀꢀꢀꢀꢀꢀꢀꢀꢀꢀ
6、筒体
ꢀꢀꢀꢀꢀꢀꢀꢀꢀꢀ
7、第一通孔
ꢀꢀꢀꢀꢀꢀ
8、卡箍
20.9、燃气管
ꢀꢀꢀꢀꢀꢀꢀꢀ
10、内火盖
ꢀꢀꢀꢀꢀꢀꢀ
11、外火盖
ꢀꢀꢀꢀꢀꢀꢀ
12、弧面槽
21.13、第二通孔
ꢀꢀꢀꢀꢀ
14、环体
ꢀꢀꢀꢀꢀꢀꢀꢀꢀ
15、狭缝。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23.实施例1
24.一种多头煲仔炉,如图1~3所示,包括灶台1,立板2,水龙头3,备餐槽4,灶头5,筒体6,第一通孔7,卡箍8,燃气管9,内火盖10,外火盖11,弧面槽12,第二通孔13,环体14,狭缝15,其中,在灶台1的后部固定连接有立板2,在立板2上固定连接有水龙头3,在灶台1上分别设置有备餐槽4和灶头5,灶头5包括相互嵌套的内灶头和外灶头,其中外灶头的下部具有筒体6,在筒体6上开设有第一通孔7,筒体6通过卡箍8与内灶头固定,在内灶头的下端连接有燃气管9,在内灶头的上端分别设有内火盖10和外火盖11,在外灶头的筒体6上端固定连接有弧面槽12,在弧面槽1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3,在弧面槽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环体14,在环
体14上开设有狭缝15。
25.该煲仔炉的结构特点如下:灶台1用于起到基础承载作用;立板2一方面起到阻挡作用,另一方面用于承载水龙头3;水龙头3用于在备餐时提供水源;备餐槽4用于在备餐时承载备餐容器,也可在烹饪完毕后放置热的煲仔容器以进行降温;灶头5又可称为炉头,由相互嵌套的内灶头和外灶头构成;其中筒体6一方面用于开设第一通孔7,另一方面用于同内灶头的相固定,这一固定作用是利用卡箍8实现的;燃气管9用于为灶头整体供给燃气;内火盖10和外火盖11用于从下方对煲仔容器供火;弧面槽12用于对煲仔容器起到包围作用,使第二通孔13保持在其外周,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13用于从侧方对煲仔容器供火;当不烹饪煲仔饭而烹饪其他菜品时,环体14用于承载炒菜锅、蒸锅等其他锅具,此时,环体14上的狭缝15用于保持内外空气连通,避免助燃空气受阻。
26.实施例2
27.一种多头煲仔炉,如图1~3所示,包括灶台1,立板2,水龙头3,备餐槽4,灶头5,筒体6,第一通孔7,卡箍8,燃气管9,内火盖10,外火盖11,弧面槽12,第二通孔13,环体14,狭缝15,其中,在灶台1的后部固定连接有立板2,在立板2上固定连接有水龙头3,在灶台1上分别设置有备餐槽4和灶头5,灶头5包括相互嵌套的内灶头和外灶头,其中外灶头的下部具有筒体6,在筒体6上开设有第一通孔7,筒体6通过卡箍8与内灶头固定,在内灶头的下端连接有燃气管9,在内灶头的上端分别设有内火盖10和外火盖11,在外灶头的筒体6上端固定连接有弧面槽12,在弧面槽1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3,在弧面槽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环体14,在环体14上开设有狭缝15。
28.同时,还包括煲仔容器,所述煲仔容器放置于弧面槽12中,内火盖10和外火盖11分别位于所述煲仔容器下方,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13分别位于所述煲仔容器侧方。在立板2上设置有抽油烟机,所述抽油烟机位于灶头5上方。在内火盖10与外火盖11之间具有环形槽,在所述环形槽的底端开设有第三通孔。在灶台1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地脚或若干脚轮,所述脚轮为万向脚轮。
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