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量增大的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37643发布日期:2022-03-05 02:12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加湿量增大的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湿器,特别是一种加湿量增大的加湿器。


背景技术:

2.现有冷蒸发型加湿器多数采用湿帘式蒸发,并通过风扇将水汽扩散到空气中,然而浸湿的湿帘对气流有阻滞作用,导致对风扇的功率要求较大,而同时加湿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加湿效率的加湿量增大的加湿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加湿量增大的加湿器,它包括顶盖、外壳、底盘、风扇及电机,所述外壳呈管状,所述顶盖上设有出风口,顶盖盖在外壳顶部,所述底盘上设有进风口,底盘设置在外壳底部,所述外壳内设有风道、水箱和加湿组件,所述风道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底盘上设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固定在电机座上,风扇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风扇对准风道一端,所述水箱与风道及底盘之间设有隔板,水箱为敞口形式,其敞口上方与风道连通,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支杆、输水组件以及布水盘,所述支杆一端与水箱连接并将布水盘支撑在水箱上方,所述输水组件的进水端设置在水箱箱底,所述布水盘包括截面为凵形的盘体及滴水孔,所述滴水孔设置在盘体底部并对准水箱的敞口处,所述输水组件的出水端接入盘体内;所述输水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输水管和水泵。
5.为了方便制造加工并使加湿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所述水箱环绕风道设置,所述加湿组件的支杆及输水管环绕分布在布水盘与水箱之间,所述滴水孔也环绕风道分布,在布水盘朝向风道一侧设有环状的挡水沿,所述挡水沿的内径大于风道直径;当挡水沿直径大于风道直径时,滴水孔滴落到水即使受到气流扰动或外力碰撞,也会首先与挡水沿接触并落回水箱,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水落入风道内影响风扇的工作。
6.为了引导风道出风,所述风道朝向出风口一端设有出风栅,所述出风栅设置在风道与水箱的隔板上方,包括支撑在隔板上的栅栏以及位于栅栏顶部的挡风盖板;当水箱环绕风道设置时,为了避免风道送出的气流不经过滴水孔下方而直接从出风口流出,需要在风道与出风口之间设置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可以是本段中的挡风盖板,当设置有挡风盖板时,布水盘可以是环形,当没有设置挡风盖板时,布水盘底部可以设置为圆盘,其上的滴水孔仍然对应水箱的敞口以环状布置,而中间没有设置滴水孔的部分则对出风口的气流起到阻挡引导作用,此外,设置出风栅有助于迫使气流紊乱,使之更好地和滴水孔滴落的水混合。
7.为了更均匀地布水,布水盘的盘体内设有交叉于盘体中央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侧壁高于盘体内部底面,盘体底部从边缘向中央拱起,在交叉处,导流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分水口,所述输水管接入盘体内的一端与导流槽连通,所述布水盘上设有盘盖,所述盘盖盖在盘体和导流槽上;由于导流槽的底部和盘体的底部为同一底板,当盘体底部拱起是,导流
槽底部也同样拱起,从而使输水管的水进入导流槽后,需达到一定水位后才能从导流槽内经中央的分水口流入盘体内部,这种设计给予布水盘一定的缓冲能力,避免了开机时滴水孔滴落速度过快,同时迫使水从布水盘中央到边缘、从高到低地流过盘体底部,使各滴水孔能够较为均匀地向下滴水,同时增加了水体流动时间,有利于水分的活跃、蒸发。
8.为了方便对水泵的供电,所述水泵设置在水箱底部外侧与底盘之间,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为输水组件的进水端,所述水箱底部开有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的通孔,水箱底部还设有与输水管配合的导管,所述输水管一端通过导管与水泵连接,输水管的另一端为输水组件的出水端;该设计避免了采用潜水泵时线路防水的问题,制造安装时更为方便节约。
9.所述水泵设置在布水盘上,水泵的出水口为输水组件的出水端,水泵的进水口和输水管一端连接,输水管的另一端作为输水组件的进水端设置在水箱内。
10.本实用新型得到的加湿量增大的加湿器,工作时并没有湿帘的阻力,将大量水汽扩散空中,从而得到比普通冷蒸发式加湿器更大的加湿量,效率也更高。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湿量增大的加湿器实施例1的立体图;
12.图2是实施例1中布水盘在外壳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图;
14.图4是实施例1在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15.图5是本实用新型加湿量增大的加湿器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图。
16.图中:顶盖1、外壳2、底盘3、风扇4、电机5、电机座6、风道7、水箱8、隔板9、出风口10、支杆11、布水盘12、输水管13、水泵14、栅栏15、挡风盖板16、盘盖17、进风口30、通孔80、导管81、盘体120、挡水沿122、滴水孔121、导流槽123、分水口124。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18.实施例1:
19.本实施例描述的加湿量增大的加湿器,如图1、图2、图3所示,它包括顶盖1、外壳2、底盘3、风扇4及电机5,所述外壳2呈管状,所述顶盖1上设有出风口10,顶盖1盖在外壳2顶部,所述底盘3上设有进风口30,底盘3设置在外壳2底部,所述外壳2内设有风道7、水箱8和加湿组件,所述风道7与进风口30和出风口10连通,底盘3上设有电机座6,所述电机5固定在电机座6上,风扇4与电机5传动连接,所述风扇4对准风道7一端,所述水箱8与风道7及底盘3之间设有隔板9,水箱8为敞口形式,其敞口上方与风道7连通,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支杆11、输水组件以及布水盘12,所述支杆11一端与水箱8连接并将布水盘12 支撑在水箱8上方,所述输水组件的进水端设置在水箱8箱底,所述布水盘12包括截面为凵形的盘体120及滴水孔121,所述滴水孔121设置在盘体120底部并对准水箱8的敞口处,所述输水组件的出水端接入盘体 120内;所述输水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输水管13和水泵14。
20.为了方便制造加工并使加湿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水箱8环
绕风道7设置,所述加湿组件的支杆11及输水管13环绕分布在布水盘12与水箱8之间,所述滴水孔121也环绕风道7分布,在布水盘12朝向风道7一侧设有环状的挡水沿122,所述挡水沿122的内径大于风道7直径。
21.为了引导风道7出风,如图3所示,所述风道7朝向出风口10一端设有出风栅,所述出风栅设置在风道7与水箱8的隔板9上方,包括支撑在隔板9上的栅栏15以及位于栅栏15顶部的挡风盖板16。
22.为了更均匀地布水,如图3及图4所示,布水盘12的盘体120内设有交叉于盘体120中央的导流槽123,所述导流槽123的侧壁高于盘体120 内部底面,盘体120底部从边缘向中央拱起,在交叉处,导流槽123的侧壁上开设有分水口124,所述输水管13接入盘体120内的一端与导流槽 123连通,所述布水盘12上设有盘盖17,所述盘盖17盖在盘体120和导流槽123上。
23.为了方便对水泵14的供电,如图3所示,所述水泵14设置在水箱8 底部外侧与底盘3之间,所述水泵14的进水口为输水组件的进水端,所述水箱8底部开有与水泵14的进水口连接的通孔80,水箱8底部还设有与输水管13配合的导管81,所述输水管13一端通过导管81与水泵14 连接,输水管13的另一端为输水组件的出水端。
24.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启动电机5和水泵14,风扇4开始运转,从进风口30处吸入外界空气并经风道7送至水箱8上方,同时水泵14将水箱 8内的水泵14入布水盘12,水进入布水盘12后,经滴水孔121重新向水箱8滴落,在此运动过程中,水经过布水盘12内的流动、被滴水孔121 分割后,已经开始蒸发,在气流通过滴水孔121与水箱8上方的空间时,水汽被气流带动,一同从顶盖1的出风口10流出。
2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加湿模块整体采用抑菌材料,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水箱及风道布局仅是优选的布置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中风道和水箱其他布置方式构成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采用例如风道环绕水箱、风道与水箱各占半侧的形式并采用相应的导风结构,实现与本实用新型同样采用水泵14循环形成水帘以增大加湿量的加湿器设计。
26.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湿量增大的加湿器,通过水泵14循环供水,在滴水孔121下方的空气流道中形成“水帘”,并通过风扇4的工作将水汽扩散到空气中,经过加湿模块的水从滴水孔121滴下时,活跃的水分子与空气大量接触,且风扇4工作时并没有湿帘的阻力,将大量水汽扩散空中,从而得到比普通冷蒸发式加湿器更大的加湿量,效率也更高。
27.实施例2:
28.本实施例描述的加湿量增大的加湿器,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所述水泵14设置在布水盘12上,水泵14的出水口为输水组件的出水端,水泵14的进水口和输水管13一端连接,输水管13的另一端作为输水组件的进水端设置在水箱8内。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