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燃气锅炉能量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86147发布日期:2022-04-02 10:2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燃气锅炉能量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燃气锅炉能量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锅炉燃烧的热量损失类型主要有:排烟热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和散热损失,对于燃气锅炉其热损失中排烟热损失占比最大,而排烟热不仅是一种环境热污染,更是一种能量浪费,目前市场上的燃气锅炉能量回收利用装置主要采用冷凝式余热回收方式回收利用能量,但目前市场上燃气锅炉能量回收装置没有设置冷凝水的导流收集装置,气体管道不能及时排出冷凝水致使管内会存在冷凝水珠,烟气热量会被冷凝水珠吸收这样则会减小热量回收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燃气锅炉能量回收利用装置,通过冷凝水管和冷凝箱的设置来对冷凝水进行导流和收集,从而达到减小烟气热量被冷凝水珠吸收而导致热量损失的概率,提高热量回收利用率。
4.本技术的上述申请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高效燃气锅炉能量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壳体;
6.支架,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底面;
7.水箱,安装在支架顶端;
8.烟气管,安装在水箱内部,在烟气管底端设置有冷凝水管,冷凝水管贯穿水箱;
9.冷凝箱,安装在壳体内部底面,与冷凝水管底端固定连接;
10.进烟管,与烟气管进气端口固定连接且与水箱固定连接;
11.排烟管,与烟气管排气端口固定连接;
12.冷水管、热水管,分别固定连接在水箱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壳体;
13.两个水阀,分别固定连接在冷水管与热水管远离水箱的一端。
14.可选的,所述冷凝箱由过渡箱和收集箱组成,所述过渡箱与所述冷凝水管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渡箱内安装有浮球阀。
15.可选的,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管、出水管与水箱固定连接。
16.可选的,所述水箱与壳体之间填装有隔热棉。
17.可选的,所述壳体一侧固定连接有单向气阀,所述单向气阀远离壳体的一侧与水箱固定连接。
18.可选的,所述烟气管的为蛇形盘管。
19.可选的,所述烟气管的内壁和外壁均设置均匀凸起。
20.可选的,所述水箱的顶端设置有密封门。
21.可选的,所述壳体呈立方体,其顶板和四面侧板均是螺钉连接,所述壳体底端对称安装有四个万向轮,所述壳体一侧中部设置有扶手。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 烟气管内烟气含有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液滴,小液滴凝聚后因重力会沿蛇形管道流到最底部经冷凝水管及时汇集到冷凝箱,通过设置冷凝水管和冷凝箱及时对冷凝水进行导流和收集,避免因烟气管内存在冷凝水而产生热量损失,提高对烟气热量的回收利用率。
24.2. 壳体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侧面设置有扶手,安装时可以对设备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安装,减小安装难度。
25.3. 水箱内的水受热后会有水蒸气产生,当水蒸气体积过大无法排放时会对水箱及水箱内管件连接的密封性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单向气阀的设置可以及时排放过多的蒸气,单向气阀也能阻止外界空气或杂物进入水箱。整体上,通过单向气阀的设置既能防止外界空气和杂物进入水箱,也对设备工作起到了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剖面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半剖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冷凝水回收结构剖面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壳体;11、扶手;12、万向轮;2、水箱;21、支架;23、密封门;24、冷水管;25、热水管;245、水阀;3、烟气管;31、凸起;4、冷凝箱;41、冷凝水管;42、过渡箱;421、浮球阀;43、收集箱;5、进烟管;6、排烟管;7、水泵;8、隔热棉;9、单向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展示的技术方案,首先对现有的一种燃气锅炉能量回收利用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33.现有的燃气锅炉能量回收利用装置一般是通过冷凝式余热回收装置对排烟热进行热量回收利用,其主要是通过将烟气通入气体管道,在管道外侧设置储水装置,烟气进入气体管道后,会通过管道将热量传递给储水装置内的水,加热储水装置内的水,加热水可以用于生活用水或者锅炉补水,通过上述方式达到能量回收利用的效果。然而燃气锅炉排出的烟气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液化为小水滴附着在气体管道内壁,但是现在的燃气锅炉能量回收利用装置没有设置冷凝水的导流收集装置,气体管道不能及时排出冷凝水致使烟气热量会部分被冷凝水珠吸收,这样则会降低热量回收利用率。
34.参照图1-图4,为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高效燃气锅炉能量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架21,在支架21的顶端安装有水箱2,主要用来储存待加热的水,水箱2的一侧顶部和底部分别螺纹连接有冷水管24和热水管25且均贯穿壳体1,冷水管24和热水管25远离水箱2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水阀245,当水箱2内的水加热后可以打开热水管25一端的水阀245对水箱2内的水进行使用,冷水管24所连接的水阀245需要与外部水源接通,通过对冷水管24一端水阀245的开关对水箱2进行补水,在水箱2内部安装有烟气管3,烟气管3的进气口螺纹连接有进烟管5,烟气管3的出气口螺纹连接有排烟管
6,进烟管5和排烟管6均贯穿水箱2和壳体1,显然在烟气管3底端固定连接有冷凝水管41,冷凝水管41贯穿水箱2,显然,冷凝水管41与水箱2的连接处、进烟管5与水箱2的连接处及排烟管6与水箱2的连接处均应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在冷凝水管41底端固定连接有冷凝箱4,烟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冷凝水可通过冷凝水管41进入冷凝箱4,以此达到对冷凝水的收集,提高排烟热回收利用率。
35.下面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进行进一步的介绍:打开冷水管24一端的水阀245,将冷水注入到水箱2,锅炉燃烧排出的气体通过进烟管5进入烟气管3,气体中含有的热量通过烟气管3传递到水中对水进行加热,加热的水可以用于锅炉补水或生活用水,气体最后经排烟管6排出,由于锅炉燃烧排除的气体含有不少水蒸气,而水蒸气在烟气管3内流动时因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大量小水珠汇聚后则因重力作用沿烟气管3管道流到烟气管3最低端经冷凝水管41流入到冷凝箱4。通过冷凝水管41和冷凝箱4的设置使冷凝水能及时从烟气管3排出,减少了因冷凝水引起的热量损失,提高了烟气热量的回收利用率。
36.作为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冷凝箱4由过渡箱42和收集箱43组成,所述过渡箱42冷凝水管41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渡箱42内安装有浮球阀421;
37.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冷凝箱4由过渡箱42和收集箱43组成,过渡箱42内安装有浮球阀421,当冷凝水经过冷凝水管41后先流进过渡箱42,当过渡箱42的冷凝水对浮球阀421浮球的浮力大于浮球阀421的浮球重力后浮球阀421打开,冷凝水进入收集箱43,通过设置浮球阀421避免烟气进入收集箱43,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量回收利用率。
38.作为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水泵7,所述水泵7的进水管、出水管与均水箱2固定连接。
39.结合具体使用场景:无水泵7时,水箱2里的水存在靠近烟气管3处的水加热快,远离烟气管3的水加热慢的现象,而且当靠近烟气管3的水温升高时对烟气热量的吸收效果则会减弱,通过设置水泵7,使水箱2内部的水可以循环,这样可以避免靠近烟气管3处水加热快,远离烟气管3的水加热慢的现象,提高对烟气热量的吸收效率。
40.作为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水箱2与壳体1之间填装有隔热棉8。
41.结合具体使用场景:通过填装隔热棉8,减小水箱2内水温因外界温度低的原因而散失的速率,减少热量的二次损失,提高了热量回收利用的效率。
42.作为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水箱2的顶端设置有密封门23。
43.结合具体使用场景:由于水中含有矿物质,加热后在水箱2内部及烟气管3外壁会有水垢凝结,水垢的形成也会减弱对烟气热量的吸收效率,在水箱2的设置密封门23,可以定期通过打开密封门23来对水箱2和烟气管3进行清理,这样也提高了装置对烟气热量的吸收效率。
44.作为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单向气阀9,所述单向气阀9远离壳体1的一侧与水箱2固定连接。
45.结合具体使用场景:水箱2内的水受热后会有水蒸气产生,当水蒸气体积过大无法排放时会对水箱2及水箱2内管件连接的密封性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单向气阀9的设置可以及时排放过多的蒸气,单向气阀9也能阻止外界空气或杂物进入水箱2。整体上,通过单向气阀9的设置既能防止外界空气和杂物进入水箱2,也对设备工作起到了保护作用。
46.作为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烟气管3形状为蛇形盘状。
47.结合具体使用场景:烟气管3设计成蛇形盘状,能够有效引导冷凝水流入到冷凝水管41,提高冷凝水及时下落的概率,也间接提高了对烟气热量的回收利用率。
48.作为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烟气管3的内壁和外壁均设置均匀凸起31。
49.结合具体使用场景:通过在烟气管3的内壁和外壁设置均匀凸起31,可以增加烟气管3与烟气和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烟气管3吸收热量和传递热量的效率。
50.作为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呈立方体,其顶板和四面侧板均是螺钉连接,所述壳体1底端对称安装有四个万向轮12,所述壳体1一侧中部设置有扶手11。
51.结合具体使用场景:所述壳体1呈立方体,其顶板和四面侧板均是螺钉连接,这样便于拆卸且方便打开壳体1对内部设备进行安装和维修,通过在壳体1底端对称安装有四个万向轮12,在壳体1一侧中部设置扶手11,可以对设备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安装,减小安装难度。
5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