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88043发布日期:2022-02-08 12:1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板式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是由冲压成形的凹凸不锈钢板组成,两相临板片之间的凹凸纹路成180度相对组合,因此板式热交换器两板片之间的凹凸脊线形成了交错的接触点,将接触点以真空焊接方式结合后,就形成了板式热交换器的耐高压交错流通结构,这些交错的流通结构使得板式热交换器内的冷热流体产生强烈紊流而达到高换热效果。
3.现有的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在组装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工进行固定式拼装,但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拼装结束后,难以进行移动,导致当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需进行更换位置时,工作人员需将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进行拆卸更换位置进行重新拼装,费时费力的同时反复拆卸容易对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内部的零件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旨在解决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拼装结束后,难以进行移动,导致当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需进行更换位置时,工作人员需将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进行拆卸更换位置进行重新拼装,费时费力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表面的前侧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可拆卸地竖向设置有前夹板,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腔的顶部可滑动地竖向设置有后夹板,所述活动腔内腔的后侧可拆卸地竖向设置有导杆支撑架,所述前夹板与所述后夹板之间可拆卸地设置有板片组,所述前夹板前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衬套,所述衬套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后连接筒,所述后连接筒的前侧可拆卸地设置有前连接筒,所述前连接筒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衬套相连通的连接管,所述安装座下表面的两侧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安装座内部的底端开设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内腔竖向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内部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隔板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所述转动杆表面的两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靠近所述隔板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有固定支撑杆,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开设有可供所述固定支撑杆活动的滑槽。
6.优选的,所述活动腔的内部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转动滚轮,所述安装座正面的后侧与所述活动腔内壁的后侧均开设有后螺纹槽,所述导杆支撑架的底端与所述活动腔内壁通过螺栓连接。
7.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正面且位于所述安装腔的位置开设有前螺纹槽,所述前夹板的底端与所述安装腔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8.优选的,所述衬套前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转动杆的前端可转动地延伸至所述安装座的前侧。
9.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后侧的顶部与底部横向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后连接筒与所述
前连接筒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内壁设置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后侧设置有密封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通过设置安装座下表面两侧的移动轮,当安装座、前夹板、板片组、后夹板和导杆支撑架进行组装结束后,需移动安装座时,推动安装座即可进行移动,当需安装座进行固定时,转动转动杆,使得转动杆进行转动的同时通过转动杆两端的螺纹带动螺纹套向隔板处进行移动,使得螺纹套带动固定支撑杆通过滑槽进行展开贴合地面进行接触,使得固定支撑杆抵住地面防止安装座移动,即可使得安装座进行固定,避免了当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需进行更换位置时,工作人员需将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进行拆卸更换位置进行重新拼装,费时费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夹板与连接管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16.图中:1-安装座、2-活动腔、3-转动滚轮、4-安装腔、5-前夹板、6-后夹板、7-导杆支撑架、8-移动轮、9-收纳腔、10-隔板、11-转动杆、12-螺纹套、13-固定支撑杆、14-衬套、15-定位杆、16-后连接筒、17-前连接筒、18-连接管、19-支撑筒、20-密封圈、21-板片组。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上表面的前侧开设有安装腔4,安装腔4的内部可拆卸地竖向设置有前夹板5,安装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活动腔2,活动腔2内腔的顶部可滑动地竖向设置有后夹板6,活动腔2内腔的后侧可拆卸地竖向设置有导杆支撑架7,前夹板5与后夹板6之间可拆卸地设置有板片组21。
19.通过设置安装腔4可将前夹板5插入安装腔4的内腔,随后通过螺栓进行安装,随后将后连接筒16放入活动腔2的内腔,将板片组21安装在前夹板5与后夹板6之间,随后将导杆支撑架7固定在活动腔2内腔的后侧即可进行组装结束。
20.前夹板5前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衬套14,衬套14的前侧固定安装有后连接筒16,后连接筒16的前侧可拆卸地设置有前连接筒17,前连接筒17的内部设置有与衬套14相连通的连接管18,安装座1下表面的两侧设置有移动轮8,安装座1内部的底端开设有收纳腔9,收纳腔9的内腔竖向设置有隔板10,隔板10的内部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转动杆11,转动杆11位于隔板10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转动杆11表面的两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2,螺纹套12靠近隔板10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有固定支撑杆13,安装座1的下表面开设有可供固定支撑杆13活动的滑槽。
2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安装座1下表面两侧的移动轮8,当安装座1、前夹板5、板片组21、后夹板6和导杆支撑架7进行组装结束后,需移动安装座1时,推动安装座1即可进行移动,当需安装座1进行固定时,转动转动杆11,使得转动杆11进行转动的同时通过转动杆11两端的螺纹带动螺纹套12向隔板10处进行移动,使得螺纹套12带动固定支撑杆13通过滑槽进行展开贴合地面进行接触,使得固定支撑杆13抵住地面防止安装座1移动,即可使得安装座1进行固定,避免了当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需进行更换位置时,工作人员需将板式余热回收换热器进行拆卸更换位置进行重新拼装,费时费力的问题。
22.进一步的,活动腔2的内部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转动滚轮3,安装座1正面的后侧与活动腔2内壁的后侧均开设有后螺纹槽,导杆支撑架7的底端与活动腔2内壁通过螺栓连接。
2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转动滚轮3,可当后夹板6的位置进行调整时,后夹板6可在转动滚轮3的表面进行滑动,使得后夹板6在移动时,更加稳定。
24.进一步的,安装座1的正面且位于安装腔4的位置开设有前螺纹槽,前夹板5的底端与安装腔4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25.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前螺纹槽,可当前夹板5插入安装腔4的内腔,随后将螺栓通过前螺纹槽插入前夹板5内部的底端进行固定。
26.进一步的,衬套14前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定位槽,转动杆11的前端可转动地延伸至安装座1的前侧。
27.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转动杆11前端延伸至安装座1前侧的设计,可使得工作人员将安装座1进行固定时,转动转动杆11的前端,即可使得转动杆11进行转动,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28.进一步的,连接管18后侧的顶部与底部横向设置有定位杆15,后连接筒16与前连接筒17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29.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定位杆15,当后连接筒16与前连接筒17进行连接时,连接管18后侧的定位杆15可插入衬套14内部的定位槽进行定位,表面连接管18与衬套14进行连通时产生误差,从而影响密封性的问题。
30.进一步的,连接管18的内壁设置有支撑筒19,支撑筒19的后侧设置有密封圈20。
3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支撑筒19后侧的密封圈20,当连接管18与衬套14进行连通时,衬套14的前侧与密封圈20进行接触,可进行密封,减少连接管18与衬套14之间的缝隙。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进行移动时,转动转动杆11,使得转动杆11通过两端的螺纹带动螺纹套12远离隔板10,随后螺纹套12可拉动固定支撑杆13进行收纳,使得固定支撑杆13通过与螺纹套12之间的转动连接,进行转动,随后固定支撑杆13的底端取消与地面的接触即可解除安装座1固定,随后推动安装座1,即可使得安装座1通过移动轮8进行移动,固定安装座1时,反操作即可。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