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空调器。
背景技术:2.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笛形管中的冷媒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导致笛形管的径向的一侧的冷媒偏多,笛形管的径向的另一侧的冷媒偏少,从而使得冷媒进入笛形管的多个分支管时流量发生变化,具体地,沿冷媒的流动方向,冷媒流入对应的分支管的流量依次减少,进而导致空调器的换热器中与多个分支管连通的各流路中的冷媒分配不均,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影响了空调器的能效和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热管,可以保证直管段内的冷媒能够均匀地流向各个分支管内,提高了换热器中每个流路的利用率,进而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管的换热器。
5.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的空调器。
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管,包括:主管,所述主管包括彼此相连的直管段和弯管段;多个分支管,多个所述分支管沿所述直管段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地连接在所述直管段上,每个所述分支管内部与所述直管段内部连通,多个所述分支管中的至少一个的一端伸入所述直管段内,多个所述分支管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伸入所述直管段内的长度为l,所述直管段的内径为d,其中,所述l、d满足:l≥(1/2)d。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通过使多个分支管12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的伸入直管段内的长度l和直管段的内径d满足:l≥(1/2)d。由此,与传统的笛形管相比,当换热管应用于换热器时,可以保证直管段内的冷媒能够均匀地流向各个分支管内,从而冷媒可以均匀分配至换热器中与各个分支管连通的流路中,提高了换热器中每个流路的利用率,进而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分支管中的邻近所述弯管段的至少一个的一端伸入所述直管段内。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分支管中的至少与所述弯管段距离最近的一个的一端伸入所述直管段内。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分支管的一端均伸入所述直管段内。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分支管的所述一端伸入所述直管段内的长度均相等。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远离所述弯管段的方向,多个所述分支管的所述一端伸入所述直管段的长度逐渐减小。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直管段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凸起,每个所述凸起环绕对应的所述分支管。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分支管沿所述直管段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管。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的局部剖面图;
20.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2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示意图;
22.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100:换热管;
25.11:主管;111:弯管段;112:直管段;
26.12:分支管;13: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管100。换热管100可以应用于换热器(图未示出)。在本技术下面的描述中,以换热管100应用于换热器为例进行说明。
29.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管100,包括主管11和多个分支管1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0.具体而言,主管11包括彼此相连的弯管段111和直管段112。多个分支管12沿直管段112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地连接在直管段112上,每个分支管12内部与直管段112内部连通,多个分支管12中的至少一个的一端伸入直管段112内。多个分支管12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的伸入直管段112内的长度为l,直管段112的内径为d,其中,l、d满足:l≥(1/2)d。
31.例如,在图1-图4的示例中,当l>(1/2)d时,此时多个分支管12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的伸入直管段112内的长度超过了直管段112的内径的二分之一,当换热管100应用于换热
器时,由于冷媒受到弯管段111的离心作用,使得直管段112的远离弯管段111的中心的一侧聚集较多的冷媒,直管段112的邻近弯管段111的中心的一侧聚集较少的冷媒,其中,当直管段112内的冷媒碰触上述分支管12的管壁时,直管段112内的冷媒会进行充分混合,从而使得直管段112内的冷媒均匀分布,以使冷媒可以相对均匀地流向各个分支管12内,进而冷媒可以均匀分配至换热器中与各个分支管12连通的流路中,提高了换热器中每个流路的利用率,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当l=(1/2)d时,上述分支管12伸入直管段112内部的长度等于直管段112的内径的二分之一,此时冷媒在直管段112内流动并碰触上述分支管12的管壁时,同样可以使得直管段112内的冷媒进行充分混合,以使冷媒能够均匀地流向各个分支管12内,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3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100,通过使多个分支管12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的伸入直管段112内的长度l和直管段112的内径d满足:l≥(1/2)d。由此,与传统的笛形管相比,当换热管100应用于换热器时,可以保证直管段112内的冷媒能够均匀地流向各个分支管12内,从而冷媒可以均匀分配至换热器中与各个分支管12连通的流路中,提高了换热器中每个流路的利用率,进而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分支管12中的邻近弯管段111的至少一个的一端伸入直管段112内。由于直管段112的邻近弯管段111的附近处的冷媒分布不均较为明显,由此,通过使多个分支管12中的邻近弯管段111的至少一个的一端较深的伸入直管段112内,即可改善冷媒在直管段112内分布不均的问题,从而可以使冷媒均匀地分配至各个分支管12内,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34.进一步地,多个分支管12中的至少与弯管段111距离最近的一个的一端伸入直管段112内。由于直管段112离弯管段211的距离越近,直管段112中的冷媒分布的不均匀性越明显,如此设置,可以使冷媒在刚进入直管段112时与分支管12的管壁碰触,以使直管段112中的冷媒能够尽早地进行混合,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直管段112内冷媒分布的均匀性。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多个分支管12的一端均伸入直管段112内。如此设置,沿冷媒的流动方向,直管段112内的冷媒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与对应的分支管12的管壁碰触,以使冷媒在其流动时能够进行多次混合,从而可以保证冷媒能够更加均匀地流向各个分支管12。
36.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多个分支管22的上述一端伸入直管段212内的长度均相等。由此,各个分支管12的结构相同,方便换热管100的加工和安装。
37.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如图4所示,沿远离弯管段111的方向,多个分支管12的上述一端伸入直管段112的长度逐渐减小。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多个分支管12中的邻近弯管段111的分支管12为第一分支管,由于冷媒在第一分支管处分布不均的问题较为明显,且随着冷媒在直管段112内的流动,冷媒在直管段212内的分布会趋近于均匀。由此,可以将第一分支管伸入直管段112内的长度设置成大于直管段112的内径的二分之一,沿远离弯管段111的方向,分支管12的伸入直管段212内的长度可以设置成逐渐减小,在保证冷媒可以均匀地流向各分支管12的同时,可以减少换热管100的材料用量,降低换热管100的成本,以便换热管100可以轻量化设计。其中,每个分支管12伸入于直管段212内的长度以及多个分支管12的长度变化趋势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设计。
3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直管段112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凸起13,每个凸
起13环绕对应的分支管12,以使分支管12能够牢固且密封地连接在直管段112上,防止冷媒泄露。
3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多个分支管12可以沿直管段11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由此,可以使直管段112内的冷媒更加均匀地分配至各个分支管12内。
40.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多个分支管12也可以沿直管段112的长度方向不等距间隔设置,同样可以保证冷媒分布的均匀性。
4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管100。
4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采用上述换热管100,可以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4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图未示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
4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采用上述换热器,可以提升空调器的换热效果。本技术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45.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46.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47.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48.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4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5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5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