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与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79513发布日期:2022-04-22 12:2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送风装置与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送风装置与空调。


背景技术:

2.在机房、数据中心等场所,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周围温度升高,而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空调系统是这些场所必不可少的设备。通常,这类空调包括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包括若干个风机,风机运行时,实现高温气流的导入与低温气流的导出。然而,在相关技术中,风机高速运行时,气流在流经送风装置时产生的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送风装置,风机高速运行时,气流在流经该送风装置时产生的噪音较小。
4.送风装置,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至少一安装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壳体包括转弯区域;
6.风机,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内,所述风机用于使气流经所述进风口流入,并经所述出风口流出;
7.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转弯区域的内壁,所述转弯区域的外壁的尖锐程度大于所述导流件靠近所述转弯区域的一侧的尖锐程度,所述导流件与所述转弯区域之间形成阻挡空间,所述导流件用于阻挡所述气流流动至所述阻挡空间。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与侧板组件,所述侧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侧板,所述侧板组件、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围成圆柱状或棱柱状的所述安装腔体。安装腔体设置为圆柱状或者棱柱状时,均能实现风机的安装。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为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弯区域上沿转弯方向的两端连接;
10.或者,所述导流件填满所述阻挡空间。板状的导流板将转弯区域分隔开,阻挡气流进入,从而减小噪音。实心的导流件将转弯区域封死,亦能阻挡气流进入,从而减小噪音。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安装腔体呈棱柱状时,相邻的所述侧板之间、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之间、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之间,至少有一处设置有所述导流件。侧板连接处、侧板与顶板连接处、侧板与底板连接处均存在形状变化,会形成一定的拐角,设置导流件可以阻挡气流进入这些区域,从而减小噪音。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组件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所述侧板,多个所述侧板中,设置有所述进风口的为进风板,与所述进风板相邻的为邻板,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进风板与所述邻板之间的第一拐角区域。在进风板与邻板之间设置导流件可以阻挡气流进入第一拐角区域,从而能通过减弱涡流来减小噪音。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为所述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平板状;
14.或者,所述导流板为弧形,所述进风板、所述邻板均与所述导流板相切。平板状或者弧形的导流板均可以将拐角区域分隔开,阻挡气流进入,从而减小噪音。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隔音棉;所述侧板、所述顶板与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所述隔音棉。通过设置隔音棉,进一步减小噪音。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安装腔体分隔为多个子腔体,每个所述子腔体内均安装有所述风机。多个风机层叠设置,提高竖直方向的空间利用率。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与防护罩,位于所述进风板对侧的对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防护罩位于所述安装腔体内,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隔板连接,且所述防护罩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将风机安装于防护罩上,即风机支架与防护罩合二为一,可以减少部件,简化拆装步骤,将防护罩连接于隔板、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三个部件上,可以减小隔板因承重过大而断裂的风险,提高安装后的强度与稳定性。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通的槽孔,所述槽孔呈环形延伸。防护罩上的槽孔呈环形,通风率较高。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位于所述进风板对侧的对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上形成有线槽,所述线槽位于所述安装腔体的外部。将线槽外置于安装腔体的外部,即设置于风机外部,方便走线与后期维护。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风机支架,相邻的所述子腔体内的所述风机安装于一个所述风机支架上。同一个风机支架上安装两个风机的方式可以减小共振,从而减小噪音。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支架包括风机安装板与隔板连接件,所述隔板连接件从所述风机安装板上伸出,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风机安装板上,所述隔板连接件与相邻的所述子腔体之间的所述隔板连接。通过增设隔板连接件(下位之后即为卡槽),提高风机安装后的稳定性。
22.上述送风装置,风机安装于送风装置的安装腔体内,当风机运转时,气流将会从进风口进入安装腔体,并从出风口流出安装腔体,以实现送风。气流从进风口流入后,由于转弯区域的内壁处设置有导流件,导流件可以阻挡气流流动至导流件与转弯区域之间的阻挡空间。转弯区域的外壁的尖锐程度大于导流件靠近转弯区域一侧的尖锐程度,即导流件处会比转弯区域处形状过渡更加平缓。通过设置导流件,气流在流动至导流件处时,气流方向变化更加平缓,不易出现涡流。也就是说,由于导流件的阻挡,气流不会因流入过于尖锐的转弯区域所在的阻挡空间后无法流出而形成涡流,从而不会在风机高速运转时与转弯区域内壁产生多次强烈撞击,从而能减小噪音。
23.空调,包括上述的送风装置。
24.上述空调,通过应用上述的送风装置,风机高速运行时,可以减小工作噪音。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省略部分侧板与防护罩等部件);
26.图2为图1中送风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省略部分侧板);
27.图3为图2中送风装置的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2中送风装置的防护罩与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图1中送风装置的侧出风示意图;
30.图6为图1中送风装置的前出风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图7中送风装置的风机支架与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
34.顶板110、底板120、隔板130;
35.进风板210、进风口211、导风圈212、对侧板220、第一侧板230、第二侧板240;
36.导流件300;
37.第一立柱410、第一线槽411、第一线槽盖板412、第二立柱420、第二线槽421、第二线槽盖板422;
38.防护罩500、槽孔510、安装孔520;
39.风机600、安装部610;
40.隔音棉700;
41.风机支架800、风机安装板810、凸出部820、卡槽830。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8.参阅图1至图2,以及图5至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包括壳体、导流件300与风机600。壳体的内部设有至少一安装腔体,风机600安装于该安装腔体内。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211与出风口,风机600运转时,可以使经过制冷后的低温气流经进风口211流入,并经出风口流出,以实现送风。壳体包括转弯区域,导流件300设置于转弯区域的内壁,转弯区域的外壁的尖锐程度大于导流件靠近转弯区域的一侧的尖锐程度,导流件300与转弯区域之间形成阻挡空间,导流件300用于阻挡气流流动至阻挡空间。气流从进风口211流入后,由于转弯区域的内壁处设置有导流件300,导流件300可以阻挡气流流动至导流件300与转弯区域之间的阻挡空间。转弯区域的外壁的尖锐程度大于导流件300靠近转弯区域一侧的尖锐程度,即导流件300处会比转弯区域处形状过渡更加平缓。通过设置导流件300,气流在流动至导流件300处时,气流方向变化更加平缓,不易出现涡流。也就是说,由于导流件300的阻挡,气流不会因流入过于尖锐的转弯区域所在的阻挡空间后无法流出而形成涡流,从而不会在风机600高速运转时与转弯区域内壁产生多次强烈撞击,从而能减小噪音。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是该区域内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即可认为是转弯区域。尖锐程度是指转弯区域在转弯方向上角度变化的剧烈程度,尖锐程度较大时,转弯区域呈尖角状,且尖角非常小,尖锐程度较小时,转弯区域趋近于平板状。
49.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顶板110、底板120与侧板组件,侧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侧板,前述的安装腔体可以为圆柱状或棱柱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组件仅包括一个侧板,顶板110、底板120与该侧板围成圆柱状的安装腔体。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组件多个首尾相连的侧板,多个侧板、顶板110与底板120围成棱柱状的安装腔体。例如,侧板组件包括四个侧板,安装腔体为长方体状;或者,侧板组件包括三个侧板,安装腔体为三棱柱状。当安装腔体为圆弧状时,侧板的横截面呈环形,沿侧板的周向,侧板上任意一个区域都可以认为是转弯区域,侧板与顶板之间,侧板与底板之间也可以认为是转弯区域。当安装腔体为棱柱状时,相邻的侧板之间,侧板与顶板之间,侧板与底板之间均可以认为是转弯区域。
50.参阅图1与图2,以及图5与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件300为导流板,导流板的一端与转弯区域在转弯方向上的一端连接,导流板的另一端与转弯区域在转弯方向上的另一
端连接;或者,导流件300填满阻挡空间。当导流件300为板状时,可以将转弯区域与安装腔体内的主体部分分隔,风机600运转时,由于导流板的阻挡,气流不会进入该区域,从而不易因产生涡流而形成噪音。当导流件300填满阻挡空间时,亦能阻挡气流进入,从而减小噪音。具体地,若导流件300为板状,安装腔体为圆柱状,导流件300可以为平板,设置于安装腔体的腔体壁上,以俯视图的角度观察,安装腔体的侧壁为圆形,导流件300为该圆形的一条弦;或者,导流件300也可以为弧形板,设置于安装腔体的腔体壁上,且弧形板的曲率小于安装腔体的腔体壁的曲率。当导流件300填满阻挡空间时,设置方式与上述两种情况类似,只需将板状件替换为实体即可。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安装腔体呈棱柱状时,相邻的侧板之间、侧板与顶板之间、侧板与底板之间,这些区域中至少有一处设置有导流件300。当安装腔体为棱柱状时,上述的这些区域均为拐角处,拐角处设置导流件300后,可以阻挡气流进入拐角,从而不易因产生涡流而形成噪音。
52.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组件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侧板,多个侧板中,设置有进风口211的为进风板210,设置有出风口的为出风板。多个侧板中,与进风板210相邻的为邻板,位于进风板210对侧的为对侧板220。导流件300设置于进风板210与邻板之间的第一拐角区域,通过设置导流件300,可以阻挡气流流动至第一拐角区域内。气流从进风口211流入后,由于进风板210和与其相邻的侧板即邻板之间的第一拐角区域设置有导流件300,导流件300可以阻挡气流流动至第一拐角区域,因此,气流不会因流入该狭小的拐角区域后无法流出而形成涡流,从而不会在风机600高速运转时与进风板210或邻板之间产生多次强烈撞击,从而能减小噪音。
53.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组件包括四个侧板,分别为进风板210、对侧板220、第一侧板230与第二侧板240,第一侧板230与第二侧板240均为进风板210的邻板。进风板210与对侧板220平行设置,第一侧板230与第二侧板240平行设置,且第一侧板230与进风板210垂直,上述四个侧板,以及顶板110与底板120围成前述的安装腔体。第一侧板230与进风板210之间的拐角区域、第二侧板240与进风板210之间的拐角区域均设置有导流件3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各个侧板之间也可以不垂直,例如,部分侧板之间呈锐角或钝角。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侧板组件的数量与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例如,包括六个侧板,六个侧板围成空心六棱柱状。
54.为便于描述与理解,将进风板210到对侧板220的方向定义为从后向前的方向,将顶板110到底板120的方向定义为从上到下的方向,将第一侧板230到第二侧板240的方向定义为从左到右的方向。该送风装置在使用时,底板120与承载该送风装置的壁面接触,例如,与空调壳体底板内壁接触。
55.需要说明的是,以进风板210与其邻板(即第一侧板230、第二侧板240)之间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棱为轴线,形成的半径为35mm的圆柱范围内,位于安装腔体内的部分均属于拐角区域。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侧板之间分体制造,并固定连接。具体地,侧板之间通过焊接、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或者,通过螺钉等螺纹紧固件进行连接。或者,上述几种固定方式中的至少两种相结合,以提高强度与稳定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其中的多个侧板一体成型,例如,相邻的两个侧板一体成型为“l”形板件。但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对侧板220为
门板,拆装风机600时,都需要打开对侧板220,因此,可以使对侧板220与第一侧板230、第二侧板240中的一个为转动连接,与另一个之间可拆卸连接,例如对侧板220与第一侧板230之间枢轴连接,对侧板220与第二侧板240之间卡块连接,或者通过锁扣连接。若要打开对侧板220,只需解除其与第二侧板240之间的连接。
57.参阅图5与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送风装置为后进风,侧出风,即出风口设置于进风板210的邻板上,邻板为出风板。具体地,出风口设置于第一侧板230与第二侧板240中的至少一个上。优选地,在第一侧板230与第二侧板240上均设置有出风口。具体地,第一侧板230与第二侧板240上设置沿厚度方向贯通的槽孔,以形成出风口。气流从进风板210进入安装腔体内,并从第一侧板230与第二侧板240上设置的出风口朝左右两侧流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送风装置为后进风,前出风,即出风口设置于对侧板220上,对侧板220为出风板。气流从进风板210进入安装腔体内,并从对侧板220上设置的出风口朝前侧流出。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上述两种出风方式相结合,即对侧板220、第一侧板230与第二侧板240上均设置有出风口。
58.参阅图1与图2,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板210上的进风口211处设置有导风圈212,气流从导风圈212处进入安装腔体内。通过设置导风圈212对气流进行导向,使得流经导风圈212的气流的流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可以减缓因空气流动方向不一致形成的气旋导致的噪音。
59.参阅图1与图2,以及图5与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件300为导流板,导流板的一端与进风板210连接,导流板的另一端与邻板连接;或者,导流件300填满第一拐角区域。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件300可以呈板状,导流板在进风板210与其邻板(第一侧板230或第二侧板240)之间分隔出一个空心三棱柱,风机600运转时,由于导流板的阻挡,气流不会进入该区域。相较于两个垂直的板之间的拐角处,导流板与进风板210之间,以及导流板与邻板(第一侧板230或第二侧板240)之间的拐角处均较为平缓,因此气流即使流动至该区域,也不易滞留在此而产生涡流,从而能减小噪音。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流件300也可以为图6所示的实心状,即导流件300呈三棱柱状,填充于第一拐角区域,如此设置亦能阻挡气流进入,从而减小噪音。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导流件300为导流板时,导流板为平板状;或者,导流板为弧形,进风板210、邻板均与导流板相切。具体地,导流板可以为图5中所示的平板状,也可以为弧形板。当导流板为弧形板时,与垂直板之间尖锐的拐角相比,弧形的过渡更加平缓,气流即使到达该区域产生涡流的几率也较低,因此亦能减小噪音。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件可以分体制造,并与进风板210、邻板固定连接。例如,导流件可以与进风板210、邻板之间通过螺钉等螺纹紧固件连接,也可以焊接固定。或者,导流件也可以与进风板210或者邻板中的一个一体制造。
62.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板210与顶板110之间的第二拐角区域,以及进风板210与底板120之间的第三拐角区域均设置有导流件300。如此,可以阻挡气流进入这些拐角处,从而进一步减小噪音。这些区域的导流件设置方式与第一拐角区域处导流件的设置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63.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隔音棉700,顶板110、底板120与侧板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隔音棉700,以阻隔噪音传播。具体地,若出风板为对侧板220,至少顶板110的内
壁、底板120的内壁,以及侧板组件中,进风板210与出风板以外的其他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隔音棉700;若出风板为邻板,至少顶板110的内壁、底板120的内壁上设置有隔音棉700。具体地,若出风板为对侧板220,即前出风,则顶板110的内壁、底板120的内壁,第一侧板230的内壁,第二侧板240的内壁均设置有隔音棉,以阻隔噪音传播。当然,可以在进风板210与对侧板220上也设置隔音棉,以进一步减小噪音。若出风板为邻板,即第一侧板230、第二侧板24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出风口,由于对侧板220为门板,其封闭性本身就较好,对噪音的阻隔性较好,因此可以不在对侧板220上设置隔音棉。当然,也可以在进风板210与对侧板220上也设置隔音棉,以进一步减小噪音。具体地,隔音棉可以选用海绵等吸音材质。
64.参阅图1与图2,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110与底板120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130,隔板130将安装腔体分隔为多个子腔体,每个子腔体内均安装有风机600。具体地,多个隔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形成的多个子腔体沿竖直方向排布,风机600上下堆叠设置。通过设置多个隔板130进行分隔,可以实现多个风机600的安装,提高在竖直方向的空间利用率。在附图所示实施例中,每个子腔体内安装有一个风机6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同一个子腔体内安装多个风机600。优选地,进风板210与各个隔板130的顶面之间的拐角处、进风板210与各个隔板130的底面之间的拐角处也设置有隔音棉,以进一步减小噪音。
6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立柱410、第二立柱420与防护罩500,对侧板220连接于第一立柱410与第二立柱420之间,防护罩500位于安装腔体内,风机600安装于防护罩500,防护罩500与隔板130连接,且防护罩500连接于第一立柱410与第二立柱420之间。具体地,第一立柱410、第二立柱420均沿竖直方向延伸,对侧板220与第一侧板230之间通过第一立柱410连接,对侧板220与第二侧板240之间通过第二立柱420连接。第一侧板230与第一立柱410固定连接,第二侧板240与第二立柱420固定连接。第一立柱410、第二立柱420中的一个与对侧板220转动连接,另一个与对侧板220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在左右方向上,对侧板220可以位于第一立柱410、第二立柱420之间,对侧板220的左端与第一立柱410连接,右端与第二立柱420连接。或者,在前后方向上,对侧板220可以位于第一立柱410与第二立柱420的前侧,第一立柱410、第二立柱420均与对侧板220的后侧壁连接。在前后方向上,防护罩500位于对侧板220的内侧,防护罩500的左侧固定安装于第一立柱410上,右侧固定安装于第二立柱420上。并且防护罩500在上下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与隔板130固定连接。使防护罩500与至少三个部件之间固定连接,可以提高安装后的强度与稳定性,并且可以防止其重量全部由隔板130承担,可以减小隔板130承重过大而断裂的风险。将风机600直接安装于防护罩500上,可以省略风机支架,相当于将风机支架与防护罩500合二为一,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并简化拆装步骤,在拆装风机600时,只需拆下防护罩500一个部件即可,操作更加方便,拆装效率也更高。
66.具体地,附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隔板130分隔出三个子腔体,对应的,设置有三个防护罩500,中间的防护罩500的顶端与底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一个隔板130固定连接,左侧与第一立柱410固定连接,右侧与第二立柱420固定连接。常规的螺纹紧固件固定、卡扣固定等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均可。上方的防护罩500的底端与隔板130固定连接,左侧与第一立柱410固定连接,右侧与第二立柱420固定连接,优选地,该防护罩500的顶端与顶板110固定连接,以进一步提高强度与稳定性。类似的,下方的防护罩500的顶端与隔板130固定连接,左侧与第一立柱410固定连接,右侧与第二立柱420固定连接,底端与底板120固定连接。
67.参阅图3与图4,防护罩500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安装孔520,风机600的安装部610穿过该安装孔520,风机600的主体部分与防护罩500固定连接。附图所示实施例中,通过螺钉等螺纹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
68.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罩500上设置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通的槽孔510,槽孔510呈环形延伸。具体地,槽孔510分布于安装孔520的四周,在进行维修时,维修人员可以从槽孔510处观察内部风机600运转情况,以初步判断问题所在,决定是否需要拆下风机600。另外,采用前出风时,槽孔510处可以供气流流过,进而流动至对侧板220。这种情况下,相较于一些圆孔或多边形孔,环形的槽孔510的连续性较好,气流通过率更高。
69.参阅图1与图2,图5与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立柱410与第二立柱420,对侧板220连接于第一立柱410与第二立柱420之间。第一立柱410与第二立柱420上形成有线槽,线槽位于安装腔体的外部,即线槽位于风机600的外部。风机600的线束可以设置于第一线槽411与第二线槽421中,通过线槽走线较为整齐,线束不易缠绕,并且在安装腔体的外部走线,可以便于后期维修。
70.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线槽位于防护罩500与对侧板220之间的空间内。具体地,第一立柱410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线槽411,以及将第一线槽411覆盖的第一线槽盖板412。第二立柱420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线槽421,以及将第二线槽421覆盖的第二线槽盖板422。风机600的线束可以设置于第一线槽411与第二线槽421中,通过线槽走线较为整齐,线束不易缠绕,并且在防护罩500的外侧走线,可以便于后期维修,若走线出现问题,无需拆开防护罩500。
71.参阅图7与图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风机600并未安装于防护罩上,风机600安装于风机支架800上,且相邻的子腔体内的风机600安装于一个风机支架800上。具体地,图7所示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风机600安装于同一个风机支架800上。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相邻的三个或四个风机600安装于同一个风机支架800上。如此设置可以使安装于同一个风机支架800上的风机600之间相互牵制,从而减小共振,以减小共振时产生的噪音。
72.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支架800包括风机安装板810与隔板连接件,隔板连接件从风机安装板810上伸出,风机600安装于风机安装板810上,隔板连接件与相邻的子腔体之间的隔板130连接。具体地,风机安装板810上伸出有凸出部820,相邻的凸出部820之间形成卡槽830,相邻的子腔体之间的隔板130卡入卡槽830内,以增强连接强度与稳定性。
73.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具有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7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